您好,欢迎来到抵帆知识网。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专题-古汉语中

古汉语中

古汉语中相关问答
  • 古汉语中表示“我”的意思的字有哪些?

    古汉语中表示“我”的意思的字有:吾、余、孤、予 一、我拼音:wǒ 释义:自己:自~。忘~精神。二、吾拼音: wú 释义:1.我,我的:~身。~国。~辈。2.姓。三、余拼音: yú 释义:1.剩下来的;多余的:~粮。2.零数:十~人。一斤~。3.文言人称代词。我。四、孤拼音: gū ...
  • “课”字在古汉语中是什么意思?

    1、表示根据一定的标准验核的意思。出自先秦·韩非子《韩非子·定法》:“操杀生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译文:掌握生杀大权,考核群臣的能力。2、表示督促完成指定的工作的意思。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课家人负物百斤,环舍趋走。”译文:于是督促家人背百斤东西,绕着房屋跑步。3、表...
  • 古汉语中表示"的"的意思的字有哪些

    在古汉语中,表示"的"的意思的字主要只有助词“之”。这个字在语法结构中起到连接作用,置于修饰语和被修饰语之间,用来表达领属关系,译为现代汉语中的“的”。例如,在《孟子·离娄上》中,有句话说:“人之患在好为人师”,这里的“之”就用来连接“人”和“患”,表明“患”属于“人”的一...
  • 之在古汉语字典中的意思?

    1. "之"在古汉语中的第一个意思是指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是出、生出、滋长。2. 第二个意思是同本义,即生长。例如,“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出自《说文》)3. 第三个意思是往、朝某方向走、到……去。例如,“之,适也。”(出自《广雅》...
  • 古汉语注释中常用的注释术语有哪些?各有什么用法?举例说明

    古汉语注释中常用的注释术语及其用法如下:1. 释义术语:- “曰”、“为”、“谓之”:这三个术语用于释义,有时也用于区分同义词或近义词的细微差别。通常被释词位于“曰”、“为”、“谓之”之后。- “谓”:当使用“谓”进行注解时,被释词在前,解释语在后,常用于具体解释抽象概念或分体...
  • 古汉语里馀和余的区别

    一、字义上的区别 馀:主要表示剩余、残剩的意思。在古代文献中,常常用来描述食物、财物等剩余的情况。余:含义更为广泛,除了表示剩余之外,还可以表示多余、空闲等意思。在古汉语中,余也可以作为第一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我”。二、用法上的区别 在古汉语中,“馀”多用于描述物品的剩余...
  • 古代汉语中,人称有哪几种?

    古代汉语中有不少的人称代词,其功用也和现代汉语一样,是用来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之分,还有己称、旁称和尊称等。第一人称,又叫自称。常用“吾”“我”“余”“予”等,还有帝王专称“朕”、“孤”“寡人”等字。通常都可译为“我”“我的”“我们”“我们...
  • 古汉语中翻译成过去的字有哪些?注意是字不是词

    昔,往,乡(向),古,前,旧,曾,向
  • 古汉语中方字怎么解释或说文中是怎么说的.

    其中:第一个“方生”中的“方”是副词,可译为:一并。“方生”则指一并存在的意思。也就是说前文所指出的“生”与“死”的事物,是相互依存的。说的是:没得生也就没得死,没得死也就没得生的道理。第二个“方生”与“方死”中的“方”都是表时间的副词,可译为:才;刚刚。所指出的...
  • 古代汉语的五个要素

    古代汉语的五个要素是: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1、通假字。它属于文字学的范畴,是古代汉语中特有的文言现象。“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例如:“仓鹰击于殿上”中的仓(cāng)...

Copyright © 2019- dfix.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