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帻的拼音是:chì zé。
赤帻的注音是:ㄔˋㄗㄜˊ。结构是:赤(上下结构)帻(左右结构)。词语解释是:赤色头巾。古代武士所服。借指士卒。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八载,安阳城南亭西舍,有一老雄鸡,化而为人,冠赤帻。后因以借指雄鸡。赤帻[chìzé]⒈赤色头巾。古代武士所服。⒉借指士卒。⒊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八载,安阳城南亭西舍,有一老雄鸡,化而为人,冠赤帻。后因以借指雄鸡。引证解释是:⒈赤色头巾。古代武士所服。引《后汉书·舆服志下》:“武吏常赤幘,成其威也。”⒉借指士卒。引宋王以宁《水调歌头·裴公亭怀古》词:“孙郎前日豪健,颐指五都雄。起拥奇才剑客,十万银戈赤幘,歌鼓壮军容。”清陈章《放羊行为改堂先生作》:“太守闻之诧至夕,亟修尺书走赤幘。”⒊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八载,安阳城南亭西舍,有一老雄鸡,化而为人,冠赤帻。后因以借指雄鸡。引唐杜甫《催宗文树鸡栅》诗:“踏藉盘桉翻,终日憎赤幘。”宋陆游《赠老鸡》诗:“峨峨赤幘先羣辈,喔喔长鸣盖四郊。”。网络解释是:赤帻赤色头巾。古代武士所服。7、综合释义是:赤色头巾。古代武士所服。《后汉书·舆服志下》:“武吏常赤幘,成其威也。”借指士卒。宋王以宁《水调歌头·裴公亭怀古》词:“孙郎前日豪健,颐指五都雄。起拥奇才剑客,十万银戈赤幘,歌鼓壮军容。”清陈章《放羊行为改堂先生作》:“太守闻之诧至夕,亟修尺书走赤幘。”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八载,安阳城南亭西舍,有一老雄鸡,化而为人,冠赤帻。后因以借指雄鸡。唐杜甫《催宗文树鸡栅》诗:“踏藉盘桉翻,终日憎赤幘。”宋陆游《赠老鸡》诗:“峨峨赤幘先羣辈,喔喔长鸣盖四郊。”赤帻[chìzé]古时武人束发的头巾。《三国演义.第五回》:「孙坚披烂银铠,裹赤帻,横古锭刀,骑花鬃马。」。8、国语辞典是:古时武人束发的头巾。赤帻[chìzé]⒈古时武人束发的头巾。引《三国演义·第五回》:「孙坚披烂银铠,裹赤帻,横古锭刀,骑花鬃马。」。9、辞典修订版是:古时武人束发的头巾。《三国演义.第五回》:「孙坚披烂银铠,裹赤帻,横古锭刀,骑花鬃马。」。10、其他释义是:1.赤色头巾。古代武士所服。2.借指士卒。3.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八载,安阳城南亭西舍,有一老雄鸡,化而为人,冠赤帻。后因以借指雄鸡。
赤帻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点此查看赤帻详细内容】
赤色头巾。古代武士所服。借指士卒。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八载,安阳城南亭西舍,有一老雄鸡,化而为人,冠赤帻。后因以借指雄鸡。赤帻[chìzé]⒈赤色头巾。古代武士所服。⒉借指士卒。⒊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八载,安阳城南亭西舍,有一老雄鸡,化而为人,冠赤帻。后因以借指雄鸡。
二、汉语大词典
(1).赤色头巾。古代武士所服。《后汉书·舆服志下》:“武吏常赤帻,成其威也。”(2).借指士卒。宋王以宁《水调歌头·裴公亭怀古》词:“孙郎前日豪健,颐指五都雄。起拥奇才剑客,十万银戈赤帻,歌鼓壮军容。”清陈章《放羊行为改堂先生作》:“太守闻之诧至夕,亟修尺书走赤帻。”(3).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八载,安阳城南亭西舍,有一老雄鸡,化而为人,冠赤帻。后因以借指雄鸡。唐杜甫《催宗文树鸡栅》诗:“踏藉盘桉翻,终日憎赤帻。”宋陆游《赠老鸡》诗:“峨峨赤帻先群辈,喔喔长鸣盖四郊。”
三、国语辞典
古时武人束发的头巾。赤帻[chìzé]⒈古时武人束发的头巾。引《三国演义·第五回》:「孙坚披烂银铠,裹赤帻,横古锭刀,骑花鬃马。」
四、其他释义
1.赤色头巾。古代武士所服。2.借指士卒。3.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八载,安阳城南亭西舍,有一老雄鸡,化而为人,冠赤帻。后因以借指雄鸡。
五、关于赤帻的成语
六、关于赤帻的造句
1、陈汤等千余人,著赤帻,称将军,烧官寺,抄掠百姓。
2、有探马来报,华雄引铁骑下关,用长竿挑着孙坚赤帻,来营前大骂搦战。www。chazidian。com/zj-71480/造句
3、有探马来报,华雄引铁骑下关,用长竿挑着孙坚赤帻,来营前大骂搦战。[www.chazidian.com/zj-71480/查字典赤帻造句]
Copyright © 2019- dfix.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