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抵帆知识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息肉引发的便血辨别方法

息肉引发的便血辨别方法

来源:抵帆知识网

息肉引发的便血,辨别方法。造成便血的原因有很多,例如直肠癌、肛裂以及痔疮,但是也会有其他的特殊原因。下面,小编就来介绍:息肉引发的便血,辨别方法。

便血是肛门、直肠及结肠疾病的常见症状,一旦出现便血现象,应立即到医院查明原因,明确诊断。其主要原因有:(1)直肠息肉;(2)肛隐窝炎;(3)内痔;(4)肛管、直肠恶变;(5)肛裂。对于肛门、直肠出血或便血的病人,可初步从以下三方面来鉴别:大便颜色、年龄、疼痛。

1、大便的颜色。若颜色为柏油状或黑便,血液多来自上消化道,但如病人进食了猪血、中药等,大便有可能是黑色;若为紫红色,混有粘液并有臭味,应想到有直肠恶变的可能;若血色鲜红,则多来自下消化道,但如大量上消化道出血,迅速由肛门排出,而在肠内停留时间极短,也可能出现暗红色便血。

2、从年龄上分析,儿童便血多来自直肠息肉,其特点是没有疼痛;血色鲜红,不与大便相混。肠套叠的血便,常为粘液血便,呈果酱状。患儿有阵发性剧烈腹痛,腹部有时可扪及套叠的肿块,易发于2岁以下儿童。若为成年人便血,可从肛门部有无疼痛来分析,无疼痛性便血,首先要考虑到内痔、直肠恶变及直肠息肉三个常见的疾患。内痔便血特点是,血液附在粪便外或便后滴鲜血,一般不含粘液,常有便秘,无腹泻及消瘦史。直肠恶变的便血,早期为鲜红或稍暗色,量不多,为间歇性,常有便秘和排便次数增多交替出现的病史;晚期常同时混有恶臭的粘液。直肠息***血呈鲜红色,量多,青壮年多见,有时有家族史。蒂长,位置低的直肠息肉,可脱出肛门外,常被误诊为内痔。溃疡性结肠炎的便血,为粘液性血便,常伴有下腹及左下腹痛,肠镜检查及X线钡剂灌肠可明确诊断。

3、便血合并有疼痛,最常见的是肛裂,其特点是:少量鲜血附于粪便表面,大便时常伴有肛门部剧痛,便后可持续疼痛数分钟、甚或数小时,肛门外观检查可见后部有一椭圆形裂口,常合并有一小皮垂,称哨兵痔。绞窄性内痔,由于炎症、水肿及肛门部皮肤肿胀,以持续性剧烈疼痛为特点,便血量少。肛隐窝炎出血量少,常伴有少量粘液,病员常感肛门不适,随后有烧灼感或疼痛,排便后加重,数分钟后即消失。

便血等于直肠癌吗 便血很可怕?很多人对便血都有着莫名的恐惧,是不是便血就等同于直肠癌,医院的医生解释,便血是一种很常见的消化道疾病的症状,有的人不以为然。殊不知,便血是最大隐患可能是大肠癌的一种信号。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千万不能对便血掉以轻心。但并不是大便带血就是患上了大肠癌,因为便血可见于其他很多消化道疾病,如痔疮、肛裂、结肠息肉等。

痔疮的便血常见是鲜红的,不与粪便相混而附于粪块表面;也可表现为大便前后的滴血,严重的是喷射状,多在大便秘结时发生。肛裂的便血量较少,多数在便纸上发现;大便时可伴有肛门剧痛,以至患者不敢大便。息肉的便血大便进无不适感,粪质正常,血常附于粪块表面。大肠癌的便血表现为持续性、慢性带黏液血便,与粪便混在一起,便意频频,有时只解出一些血或黏液而无粪便。

如果癌肿离肛门越远,便血发生率就越低。直肠癌约80%有便血。大肠癌早期缺乏特异性表现,有的患者只表现为大便习惯性改变和程度不同的便血,因而常常被误诊为痔疮等。所以,如果有持续的便血或大便潜血试验阳性者,要作进一步的检查,以排除是否大肠癌引起。此外,全身性疾病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凝血机制紊乱、胶原病、尿毒症以及某些少见的传染病如鼠疫、斑疹伤寒等,都会出现便血。但在这些疾病中,便血仅仅是全身出血的一部分,便血的同时,会有全身其他部位的出血现象,因此,鉴别起来并不困难。

温馨提示:以上是有关息肉引发的便血,辨别方法的内容,如果你想了解其他精彩内容,请继续关注养生频道。祝你早日康复。

Copyright © 2019- dfix.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