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 课
一、分层提出不同要求。
1、第一层骨干及同一学科或年级教过两轮以上教师。
(1)根据学情及对教材新的理解可在原教案基础上针对某一个环节或某一个点复备(课前反思)。同时加强课中、课后反思。每学期上交精品教案。
(2)提倡创造性使用教材,鼓励在保证质量前提下对教材大胆合理的取舍、重组、改编、增加。
2、第二层非第一层又非新参加工作的教师。
(1)以单元为单位语文每单元选重点课,数学每单元起始课,科任按单元选重点课要求祥备,其它可略备,略备应体现三维目标、重难点、学法。
(2)略备部分力争体现创新、经典、鲜活、反思。
2、第三层新教师
认真、规范备好每一课,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体现“五有”“五备”。
二、各层教师备课前做到通读新课标,通读全套(册)教材。做到 “五有”“五备”,树立“五个意识”。
五有:脑中有观;胸中有标;目中有生;手中有法;指导有略。
五备: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
五个意识:民主意识、主体意识、问题意识、创新意识、信息意识。
三、各层教师备课中要有对全册、单元教材的分析。
全册教材分析指教师对整套(册)教材认识理解、三维目标、重点难点、教改重点、学情分析、教学措施、教学进度、学困生转化方法等分析。
单元分析指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三维目标落点等分析。
四、各科备课要体现学科特点。祥备课时环节要相对完整,主要有课题、三维目标、重点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学生学法、练习设计、板书设计、三语设计、教学反思、信息技术设计及运用等。
五、练习课和复习课备课要做到分块备课、集体评议、个人调整、注重反思。
六、假期至少备出2周课,平时要有1周余粮。
讲 课
一、教学计划实施时要做到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内容无误,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及时反馈。教学方法适合学生年龄特点,教学过程体现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大胆发表独立见解。学生参与率100%。
二、基本功扎实。讲究语言艺术,微笑走进课堂,板书设计科学,书写美观工整。能熟练并创造性使用教具,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准确进行质量监控,正确评价自己评价他人。
三、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按时上下课,不拖堂,不侵占学生休息时间,当堂完成教学任务,当堂辅导学困生、当堂反馈。读书时间2/3、数学练习时间1/2,教师占时不超过30%。
四、严格按课表上课,课前做好准备工作,课上不随便离开教室。不随便调课,特殊情况需要调课,需经教导处同意。
五、教师不得随便停学生课,不讽刺、挖苦学生,用积极的态度对待学生出现的问题,严禁体罚变相体罚。
六、教师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按要求撰写反思笔记。
作 业
一、做到“七留五不留”。
七留:留预习作业。留适时适量作业。留开发智力。启发思维作业。留养成性作业。留层次性作业。
留操作性作业。留特色作业。
适时适量指语文、数学、英语书面作业一、二年级不超过45分钟;三、四年级不超过60分钟; 五、六年级不超过90分钟。
五不留:不留重复性作业。不留千篇一律作业。不留惩罚性作业。不留节假日作业。不留超量作业。
二、认真及时批改作业,不隔天,不错批漏批。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及时改正,及时复批。数学、语文每题一批,其他学科一课一批。
三、作文有总批、眉批、详批、面批,每篇作文全班1/3详批,1/2面批,讲评修改要及时。高年级培养训练学生适时参与作文评改。
四、从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两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分别给出两方面成绩。杜绝学生或学生家长批改作业的现象。
辅 导
一、辅导对象包括对学困生的帮助和对优秀生的指导。
二、辅导方式包括有针对性、共同性问题的集体辅导和针对学困生的个别辅导,提倡辅导在课堂,有计划地对个别学困生进行课下辅导。
三、辅导重点放在对学习目的、意志品质、学习方法的辅导,以及知识的查缺补漏。
考 核
一、任课教师必须严格认真对待每门学科每项考试考核。做到目标明确,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改进课堂教学。要加强能力考核方法的研究,
二、教师监考由学校统一安排,考试要严格纪律,不允许学生作弊。老师不可指点、暗示,以免造成不良影响。
三、阅卷采用“流水作业”集体阅卷,要实事求是,按照统一的评定标准进行最终评价。判定后的成绩教师个人不得随意更改,确认错误的地方要同原阅卷老师及教研组长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后再行更正。试卷与记分册成绩要一致,记分册要按要求认真填写。
四、注意保护学生试卷的整洁,教师不在学生试卷上乱写乱抹。
五、语文、数学期末成绩考核优、良、合格、待合格四个等级。其它各科合格、待合格两个等级。期末和单元考试统计三率:合格率、优秀率、提高率。
合格率:1--6年级 100%为达标。
优秀率:1、2年级
80%为达标。
3、4年级
60%为达标。
5、6年级
40%为达标。
单项比赛:口算、字词、朗读、背诵、口述应用题等。
六、教师要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隐私。不公开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包括平时的练习分数),不允许以任何形式给学生按分数排队。
教研活动
一、教师要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教研活动,并做好活动记录。
二、教师要互相听课评课,共同探讨教法学法。一学期内青年教师听课不少于20节,其他教师不少于10节。
三、教研组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开学初制定活动计划,做到定时(活动时间)、定人(主讲发言人)、定内容,杜绝打无准备之仗。每次活动要有详细记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