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_数对

来源:抵帆知识网


一、创设情境,唤起生活经验。

让学生欣赏国庆阅兵。

谈话:同学们,你们去过军营吗?这节课咱们一起走进军营,领略战士们的风采。看,这是小强那一队的队列,多整齐!你能告诉老师小强的位置吗?

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明确行、列的意义。

1.(出示信息窗情境图)

同学们这是小强全班同学的队列图,现在你能告诉老师小强的位置吗?

学生思考一段时间交流,可能出现的说法有:

横着数,第2排第3个

竖着数,第3排第2个

从左数第3排第2个

从右数第4排第2个

从前数第2排第2个

2.教师引导:这么多表示方法有些乱,同学们所说的“排”,在数学上竖排叫“列”,横排叫“行”。数“列”的时候习惯上从左往右数,依次为第1列、第2列……,数“行”的时候习惯上从前往后数,依次为第1行、第2行……。把情境图上的每有列和每一行按顺序写上,同学互相指一指。

3.教师介绍:通常情况下,描述物体位置时先说列,再说行。

让学生用正确的方法描述小强的位置。(第3列第2行)

你能用刚学习的知识描述一下教室中同学的位置吗?(学生练习

(出示课本情境图中小强那一列同学的队列)

预设学生可能存在的情况

有些简练而不准确,有些准确但不简练。从而有了矛盾和冲突,这就需要统一标准。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交流评价,让学生自己认识到这些方法的不足,引发学生产生用统一、简明的方式确定位置的需求,体会学习新知的必要性。

认识数对

1.谈话:同学们,如果用一个圆点表示一个同学,他们的队列就可以表示成一个点子图。(隐去人物图,出示点子图)用点子图表示队列有什么好处?

引导学生体会点子图的简洁。

第5行 ○ ○ ○ ○ ○ ○

第4行 ○ ○ ○ ○ ○ ○

第3行 ○ ○ ○ ○ ○ ○

第2行 ○ ○ ● ○ ○ ○

第1行 ○ ○ ○ ○ ○ ○

第 第 第 第 第 第

1 2 3 4 5 6

列 列 列 列 列 列

2.让学生在点子图上找出小强的位置。

3.个性化表示位置,学习“数对”这一概念。

谈话:数学的一大特点是简练,刚才我们用一句话描述了小强的位置,能不能想一种更简洁的方法来表示呢?

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学生的个性化表示可能有:第3列第2行、3列2行、列3行2、3/2、3-2、3+2、2/3等

教师介绍:小强的位置我们可以用两个数来表示,写成(3,2)。数学上把这一对数叫做“数对”。

谈话:根据描述的习惯,你认为括号里这两个数各表示什么?(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

用数对表示位置,根据数对确定位置

1.用数对分别表示图中其他同学的位置。(小青、小亮等)

引导思考:我们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时要注意什么问题?(不要把列和行弄颠倒了。)

2.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再根据数对确定是班中哪一个同学。

3.找生活中的数对。(找坐位、找楼座等)

在方格纸上根据数对确定位置。

1.展示方格图。(将圆点连起来,成为方格图)

介绍方格图:标注方格图上的列和行,使学生明白,横为行竖为列,列与行的起点为0。

谈话:我们把每个同学看作一个点,连起来就成为方格图,这样有什么好处?

引导学生体会方格图比点子图更为简洁。

2.在方格图上标出小强的位置和其他同学的位置。

3.52页红点例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