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 . 观察下面图片所示内容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A.中央集权的弱化 B.重文轻武 C.地方权力的加强 D.皇权的强化
2 . 在电视剧《唐太宗秘史》中可能出现的事件有 ①魏征直言 ②文成公主入藏 ③玄奘西游 ④安史之乱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 . 在美国的旧金山、纽约等地,人们把华侨、华人聚居的地方称作“唐人街”,可见唐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
第 1 页 共 11 页
位。学习唐朝历史后,有同学认为唐朝的社会风气显示出开放、进取、兼容并蓄的精神风貌。如图所示文物能支撑这位同学观点的是( )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 . 时空观念是理解历史的基础。以下历史事件与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搭配正确的是 序号 历史事件 发生时间 发生地点 ① 陈胜、吴广起义 秦末 大泽乡 ② 岳家军大败金军 北宋 郾城 ③ 朱元璋废除丞相 明初 应天府 ④ 雍正设立军机处 清朝 京师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5 . 唐朝对外交往发达的原因不包括( ) A.经济的繁荣 B.开放的对外政策 C.对外交通的发达
D.开明的民族政策
6 . 少数民族建立的金政权曾强盛一时,下图装束为这一少数民族的特色,建立金政权的少数民族是(
第 2 页 共 11 页
)
A.契丹族 B.女真族 C.党项族 D.吐蕃族
7 . 天竺是唐朝对哪个地方的统称 A.两河流城
B.印度半岛
C.朝鲜半岛
D.天山南北
8 . 我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许多杰出的少数民族首领,按照他们在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 ) ①铁木真 ②松赞干布 ③阿骨打 ④阿保机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
D.②④③①
9 . 12 世纪一少数民族著名首领在定国号时曾说:“辽以镔铁为号,取其坚也。镔铁虽坚,亦有坏时,唯金长久不坏。”于是定国号为金,这一少数民族首领是( ) A.耶律阿保机 B.完颜阿骨打 C.元昊 D.成吉思汗
10 .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其中唐太宗在位时出现的盛世局面是( ) A.开皇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11 . 使唐朝由盛转衰的事件是 A.安史之乱 B.藩镇割据 C.鉴真东渡 D.玄奘西行
12 . 文成公主入藏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A.给西藏带去许多的工艺品
B.使得松赞干布接受了唐朝授予的官职
第 3 页 共 11 页
C.奠定了汉藏两族人民密切交往的基础 D.使唐朝和吐蕃“和同为一家”
13 . 《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郭沫若称: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芳流剑阁光被利州”。肯定武则天的史学家主要是因为( ) A.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C.她发展科举制度,创立殿试制度
B.她执政时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D.她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14 . 成语“金榜题名”“三元及第”“独占鳌头”所反映的制度是(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15 . 中国著名导演蔡晶盛执导的历史剧《梦回唐朝》,在拍第十六集《八方来客》(反映唐朝繁荣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时,拟定了如下四个史实,请你帮他指出哪一项是不恰当的( ) A.玄奘西游天竺研习佛经 C.文成公主入藏
B.鉴真东渡传播中国文化 D.日本遣唐使来华学习
16 . 《西游记》中唐僧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他的艺术原型就是唐朝时期远足印度、寻求佛教经书的高僧。 A.鉴真 B.法显 C.玄奘 D.阿倍仲麻吕
17 . 在众多唐朝诗人中,诗歌豪迈飘逸、清新瑰丽,被称为诗仙的是(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李商隐
18 . 下列有关隋唐艺术的发展成就,表述不正确的是 A.敦煌莫高窟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B.隋唐时期著名的书法家是颜真卿、柳公权
第 4 页 共 11 页
C.“画圣”阎立本擅长人物故事画
D.隋唐时期的音乐和舞蹈吸收了西域各族和周边各国的传统乐舞
19 . 他是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他所率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但他最后却遭诬陷,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杀害。后来,他的冤屈得以平反。在他的墓门上有一副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由此可知,“他”就是 A.寇准 B.岳飞 C.文天祥 D.秦桧
20 .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是用一种不流血的方式,结束了50多年的混战,开启了一个新的年代。和此事有关的皇帝是: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
21 . 历史上,辽与北宋曾保持了长达一百多年的和平往来。你认为这种和平往来应从哪一事件开始 A.玄武门之变 B.陈桥兵变 C.澶州之战 D.澶渊之盟
22 . 从唐太宗李世民到武周皇帝武则天,再到唐玄宗李隆基,都实行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盛世的到来。唐朝各“盛世”的相同原因不包括 A.重视人才 B.减轻人民负担 C.重视文化教育 D.在边疆设立管理机构
第 5 页 共 11 页
23 . 隋朝的经济繁荣无国可比,请你说说隋朝的建立者和建立时间是( ) A.隋炀帝 618 年
B.隋文帝 581 年
C.杨坚 589 年
D.李世民 581 年
24 . 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雪》中有“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之句,其中“宋祖”是指( ) A.刘邦
B.李世民
C.赵匡胤
D.铁木真
二、简答题
25 . (题文)科举制度正式诞生于隋炀帝时期,在哪个朝代逐渐得到完善?请简要叙述科举制度的影响。 26 . (1)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涿郡
B.余杭 C 洛阳
(2)结合上图,说说大运河的开通有何重要意义?
三、综合题
27 .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贞观年间)天下大捻(丰收),流散者咸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二九人,冬至于海,南及五岭,皆户外不闭,行旅不贵(携带)粮,取给于道路焉。
材料二 两宋期间,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农业都有发展,但南方的发展速度更快,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这些事实表明,中国古代经济已经发生了深远的变化。
材料三 我国农民向来重视作物良种选育……一个良种选育出来后便在农村中传播.…明代后期,新大陆的作物如甘落、玉米、烟草、花生等传到中国后,这些新作物在全国各地广泛推广。到了明清,江南稻麦复种制进一步发展。南方双季稻的种植更加广泛,并向长江流域扩展,部分地区出现二稻一麦的一年三熟制。
第 6 页 共 11 页
请回答:
(1)材料一记载的是哪位皇帝在位时的情景?他在经济上采取什么措施才达到材料所述的“天下大捻”?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所说“中国古代经济己经发生了深远的变化”?该变化的开始与最后完成分别是什么时期?
(3)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清时期农业发展的原因。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进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 2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二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材料三 “舟所以比人君, 水所以比黎庶, 水能载舟, 亦能覆舟。……为人主,可不畏惧!” 材料四 他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请回答:
(1)以上材料中的话是谁说的?他在位时开创了什么盛世局面? (2) 材料一体现了这位皇帝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请举一例加以说明。 (3) 材料二“以人为镜”中的人指谁?
(4) 材料三说明这位皇帝意识到了什么重要的问题?这位皇帝把什么比喻成舟与水的关系?
(5)材料四出现的原因跟什么考试制度有关?该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该制度下最为重要的科目是什么?
29 . (题文)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005年,宋辽双方订立和议:辽朝撤兵,宋给辽岁币 材料二 撼山 易,撼岳家军难! 材料三 “国家根本, 仰 给东南。 请回答:
第 7 页 共 11 页
(1)材料一,二说明两宋时期我国政权并立, 和和战战。请说出三个少数名族及其建立的政权名称。 (2)材料一在历史上称什么?宋朝还向那 些政权纳过“岁币。 (3)最能说明材料二这句话的战役是哪次?
(4)材料三这句话说明了当时我国经济格局上的一个什么特点?材料一,二与材料三中出现的现象有什么关系?
(5)在那战战和和的年代,你认为是战好还是和好?(为什么?) 3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005年,宋辽达成“凛渊之盟”。宋真宗应允每年向辽输纳银十万两,缩二十万匹,双方约为兄弟之国。
——《中国史纲要》
材料二:1141年,宋金达成“绍兴和议”,主要条款是:一、南宋称臣于金,并且要“世世子孙谨守臣节”。二、宋金两国,东淮水,西至大散关为界,中国的唐、邓二州皆属金国。三、南宋每年向金国输纳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
——《中国史纲要》
(1)材料一、二中的“宋”分别指哪个政权?
(2)材料二中的“和议”给我国造成了怎样的割据局面?
(3)上面两则材料分别是哪个盟约的内容?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评价这两个盟约?
第 8 页 共 11 页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答案:略
3、
4、
5、
6、
7、
8、答案:略
9、
10、11、12、13、
14、答案:略
15、16、 第 9 页 共 11 页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二、简答题
1
、
2、
三、综合题
1、
2、
第 10 页 共 11 页
3、
4、答案:略
第 11 页 共 11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