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新课改理念下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来源:抵帆知识网
浅谈新课改理念下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甘肃省山丹县东街小学 何文菁

法国学者培根曾经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该努力地追求好习惯”。的确,行为习惯就像我们身上的指南针,指引着每一个人的行为。小时候的鲁迅先生,就养成不迟到的习惯,他要求自己抓紧时间,时时刻刻叮嘱自己凡事都要早做。这位时时“把早字刻在心中”的作家,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业绩,成为世界十大文豪之一。可见,行为习惯对一个人各方面的素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我们小学生来讲,尤为重要。《新课程标准》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基本理念,并提出改变原来过于强调的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被动接受学习等现状,倡导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创新学生学习习惯,注重以人为本,弘扬学生个性,尊重学生独特体验,尤其在新课程背景下,更应该培养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是指人的良好道德规范和行为习惯的养成。特别是青少年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行为习惯是人们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是一时不易改变的方式。“教育就是养成习惯”。只有在长时期的规范练习过程中教师们目标统一,标准一致,训练持久,才会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规范行为,培养好的学习习惯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我们对学生学习习惯的认识不仅仅停留在认真书写作业,按时完成作业,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等传统学习习惯,而是要从内心深处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从学习态度、学习方式、方法学习兴趣、学习策略等方面。教师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

1

多交流,多沟通,了解学生内心的世界,从根本上认识学生,认识学习习惯的重要性。从认识上规范学生学习习惯,教师及时指导,从学习态度、学习方式上进行改变,从而提升学习兴趣。从一个字,一道题开始,自觉做好课前准备,形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在教师的鼓励下,自觉学习,善于学习,愿意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提问,大胆质疑,乐于与同学合作学习,互帮互助,在学习活动中,能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勤于创新,增强自信心,遇到困难,相信自己能学好,始终让学生保持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和积极向上的学习精神。

二、从点滴小事抓起,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古人云“好习惯,益终身”我经常对孩子们说“举止文雅,说话文明有礼貌,走廊上轻声慢步,自觉排队靠右行,走路队列整整齐齐,教师里安安静静,同学之间友好相处,互相帮助,见到垃圾主动捡起”。这样的学生老师夸奖,父母高兴,同学喜欢,自己每天的心情也如阳光般灿烂,何乐而不为呢?追逐打闹,横冲直撞,出言不逊,伤了自己,惹恼了别人,遭到大家的嫌弃,孤独的连个说话的朋友都找不到,何苦自我惩罚呢?就拿学生的学习来说,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些学生平时上课不认真不专心,不刻苦不用功,考试成绩一塌糊涂,苦恼不已;我们也看到,有些同学双休日只顾玩,把作业压到星期日晚上才去做,着急上火,开了夜车还做不完,战战兢兢地生怕老师批评。其实,这完全是学习习惯和方法的问题。大家都知道,一个好的、科学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能使我们即学得有效,又学得轻松自在。而如果你不能养成好的习惯,上课不注意听讲,不踊跃发言,课后补作业,这些习惯,不但不能提供效率,而且对你身心发展也会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我们在学习时,最重要的是养成一个良好

2

的学习习惯,“好习惯,益终身”。这样一来,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了。所以,今天,今天我和大家交流分享的话题就是关于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在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方面,我进行了细、实、勤的教育。细:即细心,细致。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言传身教,用细节教育学生,潜移默化,用细节感染学生。班上有一个同学叫王莉,父母离异,只有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奶奶靠捡破烂养活她,生活极其困难,王莉同学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和学习,养成了很多不良习惯:偷东西、打架、说谎、懒惰、、、、、、、行为习惯比较差。我找到她,温和地对她说:‘“王莉,你想爸爸、妈妈吗?”“想”“你奶奶容易吗?你对得起奶奶吗”孩子说到这里,眼睛已经有点湿润了,我接着对他说:“你在各方面表现不好,你说奶奶伤心吗?”和孩子进行了一番谈心后,我又适时指出她在习惯上的一些问题,并教给她改正的方法。我还借此在班上举办了“献爱心”活动,发动我班学生捐书、捐衣、捐学习用品、、、、、、帮助她解决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一天天过去了,我欣喜地发现了孩子身上的变化,改正了以前的恶习,也乐于助人了,学习成绩也提高了,还成长为我班一名优秀的生活委员。

实:即脚踏实地,实实在在。行为习惯的教育要反复抓,抓反复,真正做到落实。作为班主任,要一切配合学校要求,抓住契机,进行扎实的训练,才会卓有成效。比如进行“上下楼梯,靠右缓行”这一训练时,我们班在楼底,平时没有上下楼梯,但既然学校提出来要落实训练,我就想:学生上计算机课在三楼,不也需要上下楼梯吗?于是我带领学生从教室走到计算机室,边走边讲解,特别是楼梯拐角处,给学生强调:上楼时走黄线里面,下楼时应该走黄线外面。学生第一次走时,叽叽喳喳,你推我搡。

3

见此情景,我又进行了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的训练,对于个别调皮捣蛋的学生,还进行了单独训练,让所有学生真正明白“靠右缓行”该怎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又如对学生进行坐立行走姿势的训练。在课堂上,当学生发言时,要求他们必须先站好,然后发言。对于边站边说的学生,宁肯花费一些时间,也要让他重来,并在每天做操时,派体育委员进行检查,对于实在走不好的进行反复训练,直到做好。

勤:即勤动眼、勤动口、勤动手、勤动脑。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多进行观察,多走动一下,多进行总结。然后利用中午辅导时间,进行总结。对文明休息,热爱劳动,遵守纪律的予以表扬,对大声吵闹或野跑野玩,做剧烈运动的予以批评指出,反复强调不遵守纪律的危害性。如此经常说,学生活动的安全意识就会逐渐增强。又如班上有个叫何健荣的学生,总是管不好自己,别的同学认真听讲时,他趴在桌子上呼呼睡觉,或者去影响别人,下了课,总是一个人玩。我开始留心观察:发现他没有一个好朋友。当我问他时,他说因为自己不听话,表现不好,同学们都不喜欢和他玩。针对这件事,我开展了一次“怎样和同学交朋友”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让同学们讨论我们该交什么样的朋友,对于有缺点的同学我们应该怎样去帮助他。活动课结束后,许多同学都愿意当他的小老师,教他怎样改正缺点。现在,这个孩子懂事多了,行为习惯也比较好,成绩也比较优秀。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是心灵对心灵的感受,是心灵对心灵的理解,是心灵对心灵的耕耘,是心灵对心灵的的创造。在教育中,我们要了解每一个学生,关爱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赏识每一个学生。对于犯错的学生,不妨给他一把椅子,听他一次倾诉,给他一份同情,送他一份宽容,给他一点建议,送他一份期待。《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学生提出了新的要

4

求,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和学习的需要,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础,是学生成人、成才的前提。对于学生而言,教师的一言一行,不管有无进行教育的自觉性,都会成为现实效仿的标准。特别是小学生,他们的模仿力强,可塑性大,热切关注着周围的人和事,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于规范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很重要。

昨日的习惯,已经造就了今日的我们;今日的习惯决定了我们明天的发展。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今天做起,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一名合格的小学生。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特别是在新课标教育体制下,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工程,需要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付出更为艰辛的劳动,为使学生全面发展而努力吧!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