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传染病学试卷(B)

来源:抵帆知识网
----------------------------------------------装---------------------------订----------------------------线---------------------------------------------- 兰州大学20 ~20 学年第 一 学期

期末考试试卷(B 卷)

课程名称: 传染病学 任课教师: 学院: 专业: 年级: 姓名: 校园卡号: 题 号 分 数 一 二 三 四 五 总 分 阅卷教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50分) 1、传染病的传染源是指

A.细菌、病毒、寄生虫 B.能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C.传染病发生的初始处 D.病原体传播的路线 E. 引起传染病的动物 2、传染病易感人群是指

A.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 B.没有接种疫苗的人 C.经常感染传染病的人群 D.未曾感染过某种传染病的人群 E. 老人、儿童和平素容易生病的人 3、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是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切断三个基本环节中的任何一个 E. 加强舆论宣传及健康教育 4、传染病传染性最强的时候是

A.发病初期,表现出病症的时候 B.发病中期,病重的时候 C.发病末期,病要好的时候 D.病好后,病症刚刚消失的时候 E. 尚未发病时,未出现症状时

5、下列各项措施中,属于保护传染病易感人群的是 A.给儿童接种疫苗 B.清扫居民楼内的垃圾

- 1 -

C.给医疗仪器消毒 D.给儿童注射青霉素 E. 加强环境保护 6、隐性感染的发现,主要是通过

A.临床轻症损害的体征发现 B.病理检查 C.特异性免疫检查 D.非特异性检查 如补体、C反应蛋白 E. 富有经验的医生的诊断 7、下列哪个不属于艾滋病的机会性感染病原: A.卡氏肺孢子虫 B.隐球菌 C.HCV D.CMV E.结核杆菌 8、典型狂犬病的临床经过是:

A.发热期、脱水期、恢复期 B.前驱期、麻痹期、兴奋期 C. 前驱期、兴奋期、麻痹期 D.初期、极期、恢复期 E.发热期、极期、恢复期

9、关于伤寒的病原学下列哪项不正确

A.属于沙门菌属的D群 B.革兰染色阴性

C.其内毒素是致病的重要因素 D.本菌有“O”、“H”和“Vi”抗原 E.“Vi”抗体有助于诊断

10、典型霍乱的临床表现包括以下几期:

A.吐泻期、脱水期、反应恢复期 B.前驱期、吐泻期、反应脱水期 C.初期、极期、缓解期、恢复期 D.初期、极期、恢复期 E.发热期、极期、恢复期

11、下列特征中哪一种不是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A、发热 B、有病原体 C、感染后可获得一定免疫 D、有传染性 E、有流行病学特征

12、熟悉各种传染病的潜伏期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A.协助传染病诊断 B.估计病情的严重性 C.预测疫情 D.确定检疫期限 E.预测疾病的预防 13、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检出抗-HBs说明: A.免疫耐受,病情迁延不愈 B.获得免疫,疾病痊愈 C.仍有传染性,需继续隔离 D.病毒在复制 E、注射过乙肝疫苗

14、慢性肝炎的原因不包括

- 2 -

A.甲型肝炎 B.乙型肝炎 C.丙型肝炎 D.丁型肝炎 E.自身免疫性肝炎 15、对于丙型肝炎具有早期诊断意义的检查是:

A.血清HCV RNA B.血清抗-HCV C.血清HCV抗原 D.HCV基因型检测 E.输血史 16、下列对戊型肝炎的描述,错误的是: A.呈急性自限性经过

B.可表现为发热、乏力、纳差、恶心等急性肝炎的表现 C.孕妇暴发性肝炎发生率高 D.治疗不及时,可转为慢性肝炎 E.有冬、春季高峰

17、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出血最主要的原因是: A.血小板减少 B.凝血因子合成减少 C.Ⅹ因子减少 D.毛细血管脆性增加 E.维生素K吸收障碍

18、下列哪种情况的丙型肝炎患者不宜干扰素治疗? A.慢性丙型肝炎,血清ALT持续升高大于正常上限1.5倍 B.HCV RNA阳性,肝活检显示纤维化伴中等度以上炎症 C.慢性重型丙型肝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2.3×109/L D.接受肝移植的终末期丙型肝炎患者

E.无自觉症状的慢性丙肝患者,其HCV RNA阳性 19、下列实验中,反映肝损伤程度最有价值的指标是: A.丙氨酸氨基酸转移酶 (ALT) B.胆红素 C.白蛋白 D、凝血酶原活动度 E病毒复制水平

20、预防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人工主动免疫制剂是:

A.乙肝疫苗 B.丙种球蛋白 C.胎盘球蛋白 D.人血清白蛋白 E.乙肝免疫球蛋白 21、下列哪种肝炎病毒基因组为DNA

A.甲型肝炎 B.乙型肝炎 C.丙型肝炎 D.丁型肝炎 E.戊型肝炎 22、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 3 -

A.饮食传播 B.性接触传播 C.呼吸传播 D.接吻传播 E.吸血昆虫传播 23、艾滋病的传染源主要是:

A.有高危行为者 B.无偿献血者 C.病人和无症状病毒携带者 D.静脉吸毒人员 E.卖淫嫖娼者

24、有关艾滋病的实验室检查,下列哪项不正确?

A.CD4+淋巴细胞计数常降低 B.CD8+淋巴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 C.CD4+/CD8+比例倒置 D.淋巴细胞总数升高 E.抗-HIV阳性

25、确诊HIV感染的检查是:

A. ELISA法检测p24抗原 B. HIV RNA定量 C. ELISA法查HIV gp120抗体和p24抗体

D. ELISA法查HIV gp120抗原 E.反复化验抗-HIV 阳性 26、HIV-1感染的靶细胞是:

A.CD4+的T淋巴细胞 B.胸腺上皮细胞

C.B淋巴细胞 D.CD8+的T淋巴细胞 E.体细胞 27关于流行性出血热,以下哪项临床特点正确? A.发热期通常长于10日 B.退热时病情加重 C.每个病例都有休克期 D.皮下出血少见 E.进入多尿期的病例都不会死亡 28、确诊汉坦病毒出血热的主要依据是: A.临床有发热、肌痛,并迅速出现ARDS B.血中检出病毒特异性抗体或RNA

C.化验检查白细胞升高,核左移,并有异型淋巴细胞 D.血气分析有低氧血症,胸片有肺间质水肿 E.有野外工作史

29、称为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三痛”是:

A.头痛,全身痛,腰痛 B.头痛,腰痛,关节痛 C.头痛,腰痛,眼眶痛 D.头痛,腰痛,腹痛 E.头痛,腰痛,腓肠肌痛

- 4 -

30、HIV-1侵入机体以后,到发展为艾滋病的潜伏期一般为: A.2-10年 B.2-3年 C.2-3月 D.2-3周 E.6-8月 31、霍乱引起肌肉痉挛的原因是:

A.低钙 B.高钾 C.低钠 D.低钾 E.高钙 32流脑的主要临床特征是

A. 急起高热、头痛、呕吐、昏迷、脑膜刺激征 B. 急起高热、头痛、呕吐、昏迷、呼吸衰竭 C. 急起高热、惊厥、呼吸衰竭

D. 缓慢起病,发热不明显、头痛剧烈,无休克

E.急起高热、头痛、呕吐、皮肤粘膜瘀点瘀斑、脑膜刺激征 33、伤寒确诊的依据是:

A.典型临床表现 B.血培养阳性 C.肥达氏反应阳性 D.氯霉素治疗有效 E、WBC减少,嗜酸细胞减少或消失 34、急性细菌性痢疾的临床表现特点是:

A.每日排便5次以下 B.出现贫血 C.喷射性呕吐 D.里急后重 E.排柏油样大便 35、有关细菌性痢疾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菌痢常见致病菌为福氏痢疾杆菌,宋内氏次之 B.\"依链\"痢疾杆菌活菌苗可用作人工主动免疫 C.菌痢是属于侵袭性腹泻

D.所有的痢疾杆菌只有内毒素 E.菌痢主要病变部位是直肠,乙状结肠 36、霍乱的临床表现特点是:

A.持续高热 B.剧烈腹痛 C.黏液血便 D.大量水样便 E.果酱样粪便 37、对霍乱病人最重要的治疗措施是:

A.降低体温; B.服止泻药物; C .用止痛药物; D.用抗菌药物; E.迅速补充体液与电解质

- 5 -

38、霍乱最主要的传播形式是通过:

A.食物 B.水源 C.生活接触 D.苍蝇媒介 E.空气飞沫传播 39、确诊霍乱主要依靠:

A. 有霍乱病人接触史,出现腹泻症状 B. 泻吐,血压下降,严重脱水 C. 粪便培养阳性

D. 粪便悬滴镜检可见快速运动的细菌 E.可迅速传播,造成大流行

40、被狂犬咬伤后是否发病,影响最小的因素是:

A.咬伤部位 B.创伤程度 C.伤口处理情况 D.患者年龄 E.狂犬是否死亡 41、以下哪项是狂犬病的临床表现特点?

A.突然发病 B.喜光怕暗 C.喜声怕静 D.喜干怕水 E.口鼻分泌物减少 42、目前国内最常见的细菌性痢疾病原菌是 A.福氏痢疾杆菌 B.宋内痢疾杆菌

C.鲍氏痢疾杆菌 D.舒氏痢疾杆菌 E.志贺痢疾杆菌 43、急性菌痢的肠道病变及脓血便主要是什么引起的? A. 内毒素引起肠壁坏死 B. 外毒素引起肠黏膜坏死 C. 迟发型变态反应 D. 痢疾杆菌产生的溶组织酶

E. 痢疾杆菌侵入肠黏膜固有层,引起固有层小血管痉挛,上皮细胞坏死,形成溃疡 44、流脑病人的脑脊液标本必须在采集后立即送检是因为: A.该细菌对寒冷干燥敏感,体外易自溶 B.该细菌离开人体得不到营养

C. 标本搁置过久易污染 D.细菌变形不易辨认

E. 需严格厌氧,不能在空气中暴露

45、男,30岁,急性发热伴头痛. 腰痛. 腹泻呕吐. 小便解出膜状物,病程已5天,热退正常,血压70/40mmHg。此时血液检查最主要的特点是: A. 开始出现异型淋巴细胞 B. 白细胞计数正常

- 6 -

C. 白细胞计数减少 D. 血小板计数正常 E. 血红蛋白. 红细胞. 红细胞比积增加 46、关于流脑,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隐性感染最常见 B.60%~70%为无症状带菌者 C.30%为上呼吸道感染型和出血型 D.1%为典型流脑病人 E.潜伏期一般为10~14天

47、患儿5岁,女, 6小时以来突然发冷、寒战、高热、头痛、呕吐5次。入院前两小时抽风1次, 于7月28日急诊入院。查体:T39.8℃,BP7O/50mmHg,意识朦胧,颈无抵抗,心肺(一),腹软,肝脾未及,肠鸣音活跃,四肢发凉。血WBC15000/mm3,中性82%、最可能的诊断为:

A. 流脑 B. 中暑 C. 脑型疟疾 D. 中毒性菌痢 E. 结核性脑膜炎

48、暴发型流脑. 脑膜脑炎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烦躁. 并有瞳孔变化时首要治疗措施是:

A. 应用镇静剂 B. 应用大量抗生素

C. 应用大量阿托品 D. 应用脱水剂 E. 静注肾上腺皮质激素 49霍乱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A.急性肾功能衰竭 B.急性肺水肿 C.应激性溃疡 D.感染性休克 E. 急性心衰 50、狂犬病的预防措施不包括:

A. 及时伤口清洗至少半小时 B. 管理传染源

C. 及早注射狂犬疫苗 D. 及早使用抗病毒药物 E. 注射抗狂犬病毒免疫球蛋白和免疫血清 二、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显性感染 2.传染病 3.玫瑰疹 4.复发 5.稽留热

三、问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慢性肝炎抗病毒治疗的目的? 2、肾综合征出血热少尿期的治疗原则。

- 7 -

2005级麻醉本科传染病学试卷(B)答案 一、选择题(单选每题1分,共50分)

1 .B 2.A 3.D 4.A 5.A 6.C 7.C 8.C 9.E 10.A 11.A 12.D 13.B 14.A 15.A 16.D 17.B 18.D 19.A 20.A 21.B 22.B 23.C 24.D 25.B 26.A 27.B 28.B 29.C 30.A 31.C 32.E 33.B 34.D 35.D 36.D 37.E 38.B 39.C 40.D 41.D 42.A 43.E 44.A 45.A 46.E 47.D 48.D 49.A 50.D 二、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 显性感染:又称临床感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通过病原体及其毒素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而产生一系列的组织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

2.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感染人体或动物后所引起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3.玫瑰疹:伤寒病程的第6-12天,部分病人的胸、腹部可出现淡红色斑丘疹,直径2mm-4mm,压之退色,一般在10个左右,分批出现,2-3日内隐退。

4.复发:传染病已进入恢复期或在痊愈初期,病原体又开始繁殖,初发病的症状再次出现,称为复发。

5.稽留热:高热,24小时内体温差在1℃之内,见于伤寒、斑疹伤寒。 三、简答题(要点)(20分)

1、慢性肝炎抗病毒治疗的目的?抑制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改善肝功能;减轻肝组织病变;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或延缓肝硬化和肝细胞肝癌(HCC)的发生

2. 肾综合征出血热少尿期的治疗原则:“稳”、“促”、“导”、“透”,即稳定内环境,促进利尿,导泻和透析治疗。

①稳定内环境 少尿早期需与休克所致的肾前性少尿鉴别,此期每日补液量为前一日尿量和呕吐量加500-700ml,注意纠酸; ②促进利尿

③导泻 为了防止发生高血容量综合征和高血钾

④透析治疗 明显氮质血症,高血钾或高血容量综合征患者,可应用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

- 8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