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大学生合作精神培养路径分析

来源:抵帆知识网
第26卷第2期 华北水利水 电学院学报 (社科版) V01.26 NO.2 2010年4月 Journal of North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electric Power(Social Science ADr.2OlO 大学生合作精神培养路径分析 李玉洁 (郑州大学,河南郑州450044) 一 一 —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 一 一 一 一 一 ^.— 一宴・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摘 要: 构建和谐社会,必然要求具有合作精神的人去实现,作为国家未来中坚力量的现代大学生,由于受诸多因 素的影响,其合作精神的现状不尽如人意。通过对高校营造校园合作氛围、强化合作精神内涵教育、拓展 合作实践活动等路径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对策,为有意识地培养大学生合作精神和合作行为,、构建和 谐社会而服务。 关键词: 大学生;合作精神;路径分析 中图分类号: G4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O08—4444(2010)O2—01O7一o3 一 一 一 一 一 , 一 一囊一 一 一 — 一 一 一 一 一 套 ~蔓, 一受一 一 一 一 一丧一 — —奠—女, 健康人格的一部分,它不仅是个体合作发展水平的 一、当代大学生合作精神内涵 体现,同时也是培养大学生合作精神的最终目的。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其合作精神 从某种意义上说,合作精神应该是知和行的统一。 与社会合作精神既紧密联系又不完全一致。它们虽 它是建立在普通意识上的一种具体意识和行为,是 然都是以合作交往为基础,但社会上的合作更多地 对合作概念本质新的革命建构。 是以现实利益作为纽带,而大学生合作精神则更多 地强调合作品德的形成、良好合作行为的产生以及 二、大学生合作精神缺失的表现 最终表现出的集体荣誉感等,当然也包括个人或团 由于受认知障碍、心理压力和自我价值取向的 体的其他利益实现。因此,笔者认为,大学生合作精 影响,大学生合作精神缺失的现实状况在一定程度 神是指大学生在合作认知的基础上,通过人际交往 上影响着大学生和谐健康发展 J(P“ 。从目前大学 活动所表现出来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与合作品行 生的实际表现来看,其合作精神缺失主要表现在以 这三个基本内涵的统一。它实际包含两层含义:一 下几点。 是指大学生对合作问题的认知水平和程度;二是指 一是社会责任意识淡化。当代大学生自我意 在行为上有一定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即大学生能积 识、自主意识增强,追求自我价值、自我设计和自我 极地调整自己的行为,以达到与他人协调活动的自 奋斗,崇尚自我价值取向成为大学生的重要特征。 觉性…。合作意识是大学生所具有的与他人合作 一些学生在社会行为与独立意识上,比较重视个人 的主观愿望和要求,但这种愿望和要求必须是稳定 奋斗,有较强的独立意识,以自我为中心,个体价值 性的意识倾向,而并非偶尔产生的一两次与人合作 取向明显;在生活中崇尚“自我”、“自愿”,不大关心 的想法。它包括个体对集体及其意义的认识以及在 别人和他人的意见;在学习中缺少必要的互助,只顾 此基础上形成的对共同目标和共同行动规则的理解 个人埋头读书;在生活上个人独来独往,不愿与周围 等。合作能力是指大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各成员相 的人交流,与群体感情疏远,欠缺与社会、与他人的 互交流、协商、配合等行动的一系列与人合作的一些 团结合作意识;在班集体建设中,集体观念差,不愿 交往知识和能力等。合作品行是指大学生在合作活 参与集体活动,或者反对集体活动,不愿做班干部, 动中所体现出来的合作品质和行为方式的总和,是 或者担任班干部但工作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较差, 收稿日期:2010—03—10 作者简介: 李玉洁(1973一),女,河南社旗人,郑州大学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0年4月 越是高年级这种情况越明显。 二是大学生自身社交需要与合作能力不足的矛 思主义和谐观营造和谐校园文化氛围。 其次,营造和谐学术氛围。在大学生阶段。开展 丰富多样的学术活动,学术交流,对大学生的相互沟 盾。社交需要作为大学生的基本需要之一,他们渴 求同龄伙伴,有得到周围环境支持的心理需求,但是 明显缺乏一种面对困难与人合作的勇气和能力,这 在心理素质方面最突出的是意志脆弱、承受能力低。 通和合作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开展学术活动,举办 学术沙龙,学术交流将为老师和大学生搭建一个有 效的沟通平台,促进相互之间了解,同时也能够使对 相近课题感兴趣的大学生和老师之间进行广泛的合 作。通过开设公共关系学、人力资源管理、社会心理 学、谈判与沟通、演讲学等诸多选修课程,引导大学 正是这种强烈的交往需要与自身合作能力不足的矛 盾,使大学生陷入深深的交友烦恼之中。 三是合作行为与合作认知脱节。多数大学生在 合作观念的价值判断上与行为选择之间存在明显落 差。如在观念上认同集体主义,认同互助的合作精 神,在行动上却主要以个人利益、个体本位为重。换 言之,大学生合作观念与合作行为相互脱节。 三、当代大学生合作精神培养的路径分析 (一)营造校园合作氛围是培养大学生合作精 神的前提条件 1.强化合作思维培养,树立合作理念 人们越来越明确地认识到,单纯的科学教育,已 无法使人类摆脱自身面临的困难。由于科学至上而 导致的功利办学观,会从根本上损害对学生合作精 神的培植 。应试教育就是生长在这种教育观念 中的毒瘤。在人类热衷于追逐分数,残酷竞争的背 后,正是合作精神的缺失。因此2l世纪把合作观念 引入教育系统的思想运行体系中,是对传统教育思 想的一次革命,它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也代表了现 代教育思想的未来发展方向。我们应强化“一切都 是合作”的生活理念,我们应倡导“一切为了合作” 的人生信仰,加强大学生合作价值观的培养。 另外,传统的教育评价强调的是常模评价,热衷 于分数排队,把分数当作拐杖来迫使学生学习。评 奖、评优过多地考虑量化指标,考试分数成了衡量教 育质量的惟一标准。因此,高校应建立新的教育评 价观,把大学生的合作品质和合作能力作为重要指 标纳入教育评价体系,以适应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 2.营造适合大学生合作精神发展的文化氛围 首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和谐观营造和谐校园 文化氛围。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 平、江泽民到胡锦涛总书记,无不从哲学高度强调和 谐观的重要性,并把这一哲学思想融化为对人类美 好社会的描述和创造。马克思主义和谐观可使大学 生从宏观角度更进一步认同当前构建和谐社会思 想,并从自身微观的层面培养其合作精神,为构建和 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因此大学生要自觉树立马 克思主义和谐观,倡导马克思主义和谐哲学,以马克 生正确理解个人与群体的关系、人际关系的形成规 律、与他人沟通的技巧等相关知识;邀请学者专家、 昔日校友和企业经理讲述合作精神在创业实践和日 常_T作与生活中的作用,提供未来社会对人才需求 的标准等相关信息,进而分析现阶段大学生合作精 神的不足和解决的办法。 再次,营造和谐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教育系 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和学生以及他们之间的人 际关系,应该是教育活动的前提。“皮格马利翁效 应”所得出的结论:教师对学生智力潜能的期望对 学生有重大影响,说明教育教学中如果忽视了师生 人际关系,学生就会处在缺乏生气、缺乏人际交往, 从而导致学生心理障碍。所以师生之间应确立新型 的师生合作关系。 (二)强化合作精神内涵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合 作精神的关键 1.培养辩证思维,提升合作意识 首先,要正确处理好合作精神与独立观念的关 系。真正的合作是建立在独立的个人基础上理性的 合作,不是相互依赖,推卸责任,而是每一个有自立 意识与能力的人承担共同的任务,并强化人与人的 尊重、理解与合作互助。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合作是 以独立为基础和前提的。同时,独立或自我发展也 离不开合作。每个人不是孤立地在这个世界上,独 立或自我发展更不能孤立于社会群体之外,个体必 然要参与团队工作。因此,应把个性发展或独立观 念与团结合作精神有机统一起来,从而使个人的价 值在尊重他人和承担社会责任中得到实现和升华。 其次,要指导大学生正确处理好合作精神与竞 争意识的关系。在一个集体中,合作是第一位的,竞 争的目的只是为了更好地合作。我们提倡团结合作 精神并不是要求学生放弃竞争,而是在合作的基础 上开展有序的竞争,用合作的方式来消除竞争所带 来的负面影响,在竞争的合作中寻找辩证的结合点, 从而实现合作与竞争的合理性。只有这样,整个团 队才有竞争力,才会创造出更大的成绩;而个人也会 第26卷第2期 李玉洁: 大学生合作精神培养路径分析 在整体成绩较高的平台上取得更进一步的发展,从 的“社会学生”转变。由于社团在学生和社会之间 而获得整体与个体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学生进入社会后需要具备 2.培养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合作能力 的多种能力就在社团活动中得到了培养。这样,现 一是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和悦纳他人。在人 在的大学生们正在群体和社会之间寻找着他们的合 际交往中,只有做到充分肯定对方的长处,尊重对方 作精神、服从大局的意识、无私奉献的精神和战胜自 的人格、兴趣和爱好,虚怀若谷,大度包容,才能获得 我的信心。 对方的尊重和真诚的回报。二是在人际交往中要克 3.开展团队技能训练 服一些如自卑、羞怯、嫉妒、不合群等不良心理,有意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斯隆管理学院的团队 识地寻找更多与他人交流的机会并在交往的过程中 精神与技能培养训练模式对于高校在培养大学生合 不断自我反思,逐步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三是要 作精神方面值得借鉴:学生从入学第一天起就开始 掌握一定的社交技巧。在人际交往中要掌握的技巧 进行团队合作精神和技能教育,培养学生在人际交 主要是正确运用语言艺术。语言艺术的运用包括准 往和实践中进行策略性的考虑,使学生意识到工作 确表达、有效倾听、文明礼貌等等。这些都有助于大 中合作的重要性。它不仅强调合作观念的灌输,更 学生取得较好的交往效果,提高与人合作的能力。 强调在模拟实战的团队活动中培养合作精神,从而 (三)拓展合作实践活动是培养大学生合作精 能有效地培养学生作为团队成员和团队领导的组织 神的根本途径 和协调的工作能力。 1.运用合作学习模式 4.强化学生毕业实习的合作训练 传统的教学方法常常固执于教师课堂讲授,这一 教学实习特别是毕业实习中合作精神的培育十 僵化了的教学模式,不仅阻碍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分重要,是因为毕业实习一般都要求大学生深入到和 而且极不利于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在合作学习中, 自己所学专业相一致的部门和单位,进行专门性正规 通过交往与合作,不仅是学习信息的交流和研讨,更 持续的工作,而这就要求大学生必须与所在单位的人 重要的是思想的沟通、心灵的碰撞、性格的磨合。多 们进行更为实际、更有成效的团队合作。这种合作的 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学习,还可以跨越时空,极大 严肃性,会使大学生容易产生强烈的责任感。由于毕 地扩展交流与合作的范围、深度和广度。合作学习本 业实习已经是他们走向社会的前奏,因此这种责任感 身实际上是向学生进行道德价值观教育,向学生传授 自然会强化他们的社会化的角色意识,从而切实奠定 合作主义的价值观,有助于培养关心他人、利他主义 他们走向社会与他人进行良好合作的基础。 的态度,促进学生协同学习与工作能力、组织能力、交 往能力的提高以及合作精神的孕育。 参考文献: 2.鼓励学生参加校内社团活动 [1]李峰.大学生协作精神及培养思考[J].煤炭高等教育。 如今的大学校园有个明显的变化:班级的影响 2000,(4). [2]薛天祥.高等教育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 和凝聚力正在逐渐变小,而学生社团则是一个小社 社,2001. 会,其影响力却在逐渐增大。作为一种自发性的组 [3]王春玺.大学生和谐精神与集体主义合作精神的缺失及 织,学生社团的出现也说明了现代大学生正从过去 对策[J].湖北社会科学,2005,(6). ‘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单位学生”向市场经济体制下 A Path Analysis of the Cultivation of a Spirit of Cooperation Among College Students LI Yu—jie (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44,China) Abstract:It is necessary to have a spirit of cooperation during the building of a harmonious society.As the backbone of the coun・ try,College student mental horizon is far from satisfactory due to many factors.The paper analyzes the campus atmosphere of cooperation created by colleges,the necessity of strengthening the education of cooperation and the expansion of practical activities of cooperation. The paper also bring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to cultivate college students cooperative spririt in order to better serve the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Key words:university studentg;spirit of cooperation;path analysis (责任编辑:宋孝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