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阶段,基本上就是青年教师刚刚入职的时候,差不多两三年,三四年,这个阶段的教师对即将要从事的职业,对于即将要恪守的一些专业道德,一般都持着非常积极的态度,新教师可能会从自己的期待、父母的期待,甚至他周围的师长的期待中间获得特别多的机率,但是这个时候,大多数教师,他的一种规范的学习状态都是依从性的。就是绝对地服从一些社会的道德规范。就是一种他律的状态,但是这种状态特别容易产生懈怠的情绪,因为标准台高,我总是达不到,这个时候特别多开始有了这样一种下降的趋势,这个时候差不多三四年的教师,慢慢地对职业道德的规范要求开始质疑;
第二个阶段一般是五到十六年,这里面的年限指的都是入职年限,就是从教的教龄。差不多30岁左右,这个阶段的教师对于师德的认同,逐渐地随着自己的教师实践经验的积累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对专业道德的认同也逐渐向认同性的状态过渡。认同内化的过程也是在矛盾中发展的过程,简单地说就是它对有些师德规范比较赞赏,他对有些师德规范有不同的想法,或者说有些师德规范经过教师的实践发现在现实中根本履行不下去,那么究竟怎么样在规范和现实的这种环境中间达到一种平衡,教师就开始做自己的一种思考、反省,慢慢地就进入了第三个阶段,
第三阶段,就是从教17年到21年的阶段。17年到21年这个时候,大多数教师都已经是40岁左右的中年人,中年人所承受的个人社会责任非常大,上有老、下有小,可能周围的过去的同学已经是什么公司的经理,或者说已经成为了,可能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或者是经济收益,可是教师呢。这个时候的教师大多数都处在停滞发展的时期,一方面精力不足要照顾很多事情,另外一方面社会又没有给予一定的晋升的机会,发展的机会。这个时候教师的认同性的道德学习,就在完成一个内部的整合,我们认为正在积攒力量完成从他律到自律的一种质变。到了第三个阶段,这种中年教师,就是我们所说的四十不惑,
这个时候对于整个的人生,整个的社会有了更深的思考,所以这个时候特别容易完成从他律到自律的质变。教师对自己的这种专业道德开始有了自己的认同和理解,但是我们也发现,这个阶段的教师开始慢慢地有了这样的一种分流,有些教师完成了一种重新的评估之后,更加确定自己的教师使命,更加坚定地走教师这条路,不管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但是也有一些教师,他经过评估之后,发现自己可能有更多的、更好的一条发展的轨迹,所以很多教师的这种流失大多数都是在中年之前。
第四个阶段,也就是从教达到22年一直到27年这段时间,基本上是处在一个稳定的阶段,我们把它叫做稳定期,这阶段的教师多处在一个比较稳定高水平的认同阶段,大多数的,你看社会上的高级教师或者说专业教师大多数都是这样的一个20多年以上教龄的教师,主要是因为这个时候长期地能够保持比较稳定的处在高水平的状态上,不仅是教师水平、教师职业道德也会处在这样的水平上。这个时候专业道德的学习状态逐渐向信奉性的道德学习状态转化,当然有的人确实资质比较高,可能完成的觉醒程度也就比较高,但是大多数还是进入到这种信奉性的高阶段的这样的一个道德状态上。对道德的认同,对道德规范的认同逐渐提升为一种价值的内化,这个是第四个阶段。
第五个阶段。教师不可避免的也要面临着退出这个职业舞台的这样一个发展的历程,所以就会进入到从教达到28年以上的一般会进入这样的保守期。一方面职业生涯开始下滑,开始为退休、离职做心理上的准备,虽然说还没有到那一天,但是心理上有准备了。所以多数教师处在稳定的状态下,但是具体的教师行为出现比较散漫的状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