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中美术鉴赏课融入审美体验的策略

来源:抵帆知识网
高中美术鉴赏课融入审美体验的策略

摘要:《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念是美术课程目标之一。在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中,教师通常会应用相关理论知识、经验等对美术作品进行判断、分析、联想与感受,以促使学生在获得相关审美享受的同时,充分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这就给美术鉴赏课堂教学提供了明确的价值取向与定位。同时,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鉴赏活动的开展还能使学生在鉴别与欣赏相关美术作品的过程中提高审美能力,树立热爱民族、尊重传统文化的情感与态度。基于此,本篇文章对高中美术鉴赏课融入审美体验的策略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美术;鉴赏课;审美体验;融入策略 引言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开阔学生的视野。然而,当前高中美术课程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教学效果的提高和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文章首先解读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并在分析高中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高中美术鉴赏教学问题的基础上,从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设立明确教学目标,创设生动教学情境、丰富学生美术审美体验,融入美术创作背景、渗透民族传统文化方面,研究提升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效果的方法。

一、高中美术鉴赏课融入审美体验的价值

高中生在完成鉴赏课的理论知识学习后,能够尝试探索美术作品深层次的美,这也是在高中阶段开展美术鉴赏课教学的重要教学目的。教师通过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发现与感知美术作品深层次的美,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对鉴赏美术作品的热情,从而使学生的鉴赏能力得到有效提高。美术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感知作品的造型美,并根据自身的生活、情感认知深入挖掘美术作品的内涵,从而使学生形成相应的审美体验。这一过程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而且能使学生充分感知到艺术的美。

二、目前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美术鉴赏教学模式陈旧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需要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逐渐拓展学生学习的深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美术理论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引导学生在鉴赏中发展审美能力。但是当前部分高中的美术鉴赏教学模式比较陈旧,以口耳相传,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为主,过于重视向学生传授美术理论知识或绘画、手工技巧,而忽视了鉴赏环节的教学,在培养学生美术综合素养方面表现不佳。同时,当前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还存在另一种情况,就是部分美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往往是依据美术教材,不注重对美术知识的拓展,教学范围过于狭窄,在教学手段上也缺乏创新,较少引入新的教学技术手段,课堂教学气氛比较沉闷,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

高中是学生学习美术的重要阶段,美术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鉴赏能力。学生往往从教师那里获得被动的知识,没有主动学习的意识,在课堂中难以发挥主体作用,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结构混乱,这就导致了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美术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教师要了解不同类型的学生,因材施教,针对课堂上学生没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意识的状况,教师需要用趣味性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在艺术欣赏的过程中,培养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意识的发展。

三、策略

(一)提升学生审美判断

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选择贴合学生感兴趣的美术课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再逐步引导,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中学生的审美意识,也应该给他们一个审美判断的机会,使他们能够理解艺术作品中的情感。这就需要在学生自身具备的审美意识的基础上,更深入地观察美术作品,提高自身的审美

感知力,丰富学生的艺术经验,形成健康的审美兴趣,打开对艺术作品的看法,感受不同的美,而这里也需要做到我们前面提道的互动式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表现出创新和批判性思维,避免过度循规蹈矩。

(二)提高学生文化理解能力

教师在美术鉴赏课上,可以开展研究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使学生熟悉艺术教育的功能和价值观,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文化表达形式的多样性,以国际视觉的角度选择学习的文化内容,根据学生的自身条件和在已有的知识水平,选择合适的学生的美术作品,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理解和判断能力,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所以,美术教师在营造有趣的课堂氛围的同时,也必须准确把握国家人才的需求,引导学生在充满趣味性的学习环境中欣赏和诠释艺术作品促进,师生的交流与沟通,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良好的综合观察能力。

(三)利用多种方式评价学生课堂作业,让学生体验创意实践的乐趣 美术教师应精心设计和组织学生课堂作业展示环节。学生课堂作业的表现形式不应局限于绘画,教师还可让学生采取情景剧表演等形式完成作业。在展示学生作业时,除常规的投影展示、黑板张贴外,教师可采用装置艺术品展示形式,通过教学道具以主题形式呈现学生作业。课堂作业展评的乐趣对师生来说是双向的,学生经过创意实践后,可以获得成就感,激发自信心;教师则可通过学生的学习成果感受到职业幸福感和使命感。在中国民间剪纸美术的教学中,制作了直径80cm的红色镂空剪纸石榴道具,在作业展示环节让学生任选位置将自己的作品张贴在道具的小格中。在互评环节中,学生在呈现了全班作业的道具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作品。有学生指出,这样的形式喻示全体学生像抱在一起的石榴籽一样团结,呼应了剪纸艺术蕴含的“和合”审美思想。

(四)基于情境创设的审美能力增强

教师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加精准地解读美术作品,而且能使学生形成相应的鉴赏能力,从而使学生实现高效学习的目标。如,在彩塑相关教学中,要想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鉴赏彩塑的美感,美术教师可向学生讲解彩塑形成的背景、特点等相关知识,并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强化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代入感,为学生营造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另外,通过多媒体的运用,教师还能为学生展示一些彩塑作品,并提出问题:“你们见到过图中呈现的工艺品吗?这些工艺品中呈现出了什么内容?”学生通过鉴赏相关图片,会被其艺术魅力深深吸引。此时,美术教师需要根据原先讲解的石雕、陶塑等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开展对比学习,从而增强美术课堂教学的趣味性,集中学生的注意,最终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结束语

立足核心素养提升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效果,教师应关注学生在美术鉴赏学习中的全面发展,积极转变教学思想,充分挖掘美术教育的智育、美育、德育价值,尊重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深化学生在美术鉴赏课程学习中的审美体验,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学习美术鉴赏知识和技能、发展审美能力,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观念。

参考文献

[1]张婧卿.高中美术鉴赏课融入审美体验的策略[A].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九)[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2.

[2]范玉萍.高中美术鉴赏课融入审美体验的教学策略[J].新课程(中学),2019(04):274.

[3]吴旭.高中美术鉴赏课融入审美体验的策略[J].文学教育(下),2019(04):155.

[4]林军.高中美术鉴赏课融入审美体验的策略[J].华夏教师,2018(27):45. [5]张莹.审美体验融入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