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山东省德州市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

来源:抵帆知识网
 山东省德州市校际联考高三历史试题

2013.1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l至4页,第Ⅱ卷5至8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A或B)填涂在试题密封线内和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将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第Ⅱ卷用钢笔或圆珠笔盲接答在试卷上。

第I卷 (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宋太宗曾说:“朕欲博求俊彦于科场之中,非敢望拔十得五,止得一二,亦可为致治之具矣。”这说明宋太宗认为科举制 A.不公平 B.不具备选才功能

C.只能使一部分成才 D.在维护统治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答案】D

【解析】考察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科举制和学生的阅读判断能力。宋太宗希望能用通过科举制选拔出一些真正有才能的人,“亦可为致治之具矣”,所以选D。所以AB材料无体现,C项理解错误,不是使一部分成才,而是能选拔出一部分人才。

2.利玛窦(1552—1610年)在《利玛窦中国札记》中写道:“虽然所有由大臣制定的法规必须经皇帝在呈交给他的奏折上加以书面批准,但是如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依据材料可以看出 A.作者深刻认识了中国内阁制度的本质 B.皇帝具有“批红”的权力

C.中国已经不是君主专制的国家 D.当时中国已经实现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答案】B

【解析】考察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材料中看不到内阁的身影所以排除A,当时中国仍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C项不符合史实,当时中国皇权至上,所以不能说已经实现权力的制约与平衡,“大臣制定的法规必须经皇帝在呈交给他的奏折上加以书面批准”体现了皇帝的批红权力。

3.雅典政治家阿里斯提德曾担任雅典首席执政官的最高行政职务。有一次在放逐投票的时候,被一个目不识丁的公民请求他在陶片代写上“阿里斯提德”的姓名投入票柜。阿里斯提德问这人何以要放逐他,那人答道:“不为什么,我甚至还不认识他;但是到处都称呼他为‘公正之士’,我实在听烦了”。 该故事不能体现雅典民主政治的 A.广泛性 B.盲目性 C.随意性 D.公正性

大家网,全球第一学习门户!无限精彩在大家 www.TopSage.com

【答案】D

【解析】考点古雅典的民主制。考察学生阅读分析能力,材料反映了雅典民主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故不能体现雅典民主的公正性。

4.英国首相卡梅伦在北大演讲时说:“我在英国当首相没有专门的厨师为我做饭,只能去内 阁蹭饭。不仅如此,每年收入全部公开。每周二、周四还要去下院接受质询,回来基本满 脸都是口水。”上述言辞主要反映了英国首相

A.政治上无实权,必须服从议会 B.为官清廉,能与阁臣共进退 C.作为内阁首脑,接受议会监督 D.经济待遇与其政治地位不相称 【答案】C

【解析】考察近代世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每周二、周四还要去下院接受质询”说明作为内阁首相的卡梅伦要受到议会的监督,A不符合史实,BD无体现。

5.一个叫鲍布的美国人在给母亲的家书中写道:“叛乱者在事件发生期间行为公正,他们签署宣言,任何恐吓外国人的人将被处死,任何做有利于保护外国人及教堂的人将得到奖赏。他们做尽其职责范围内的事以获得外国人的支持。清政府亦保护外国人„„。”信中的事件是指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答案】C

【解析】考察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结合所学知识,太平天国是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外国人是斗争对象,义和团“灭洋”,所以外国人得不到充分的保护。辛亥革命时,资产阶级革命派对列强抱有幻想,“他们签署宣言”,保护外国人在华利益,只反满洲贵族清政府。

6.在今天,伴随着美国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的逐步加深,马克思在他的故乡西方,却以王者归来的姿态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马克思重新受到重视,是因为他 A.创立了阶级斗争理论 B.深入分析了资本主义及社会不公问题 C.可以拯救金融危机 D.提出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原则 【答案】B

【解析】考察近代世界——马克思主义。欧债危机,反映出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对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一些问题在马克思的著作中早有阐述,所以今天马克思重新受到重视。

7.有外国记者报道:“(中国)„„有选举权的公民都集中在会场上,每一个人都可以投自己最信任的人一票,选出领导者,选举结果公布后,人们欢呼雀跃燃放鞭炮,场面让人仿佛回到了古代雅典。”这个“场面”的出现是因为实施了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答案】C

大家网,全球第一学习门户!无限精彩在大家 www.TopSage.com

【解析】考察现代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材料反映了直接选举形式,结合所学可知为基层民主选举,其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委会委员会组织法》。

8. 周恩来多次指出:“与苏联结盟只是政治方针,不是倒向苏联怀抱„„”这主要是因为 A.中苏两国制度性质相同 B.两大阵营对峙局面的形成 C.中国坚持独立自主方针 D.二战后亚非国家的支持 【答案】C

【解析】考察现代中国——新中国的外交。“与苏联结盟只是政治方针,不是倒向苏联怀抱„„”是因为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9.《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这一现象给当时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包括 ①私田开始出现 ② 农业产量的提高 ③“宗庙之牺,变为畎亩之勤” ④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D

【解析】考察古代中国的经济。从时间上判断,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500年)为中国春秋末期,而春秋初期私田已经出现,排除①。铁器的推广促进了牛耕的发展、农业产量的提高和小农经济的形成。

10.明人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载:“近年士大夫享太平之乐,以其聪明寄之剩技,吴中缙绅,则留意声律。又如案头清玩、几案、床榻,近皆以紫檀、花梨为尚,尚古朴不尚雕镂,寄物有雕镂,亦皆商、周、秦、汉之式,海内僻远皆效之。”这一现象反映出 A.江南地区休闲文化盛行 B.江南地区贫富差距明显 C.文化复古主义潮流泛滥 D.士大夫兴起研究西学之风 【答案】A

【解析】考察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材料的主题是“近年士大夫享太平之乐,以其聪明寄之剩技”,指士大夫追求休闲的生活情趣,说明该时期江南地区休闲文化盛行。 11.“他们是竭泽而渔”(罗斯·特里尔著《毛泽东传》),毛泽东曾经这样谈论苏联斯大林时期经济建设的教训。此处毛泽东所说的“渔”指的是 A.环境保护 B.农业生产 C.人民生活 D.工业生产 【答案】D

【解析】考察现代世界的经济——斯大林经济模式。斯大林经济模式下,为发展重工业,牺牲农业、轻工业,使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所以“渔”应该是苏联的工业生产。

12.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曾评论到,20世纪“最矛盾和讽刺的真相之一,就是以推翻资本主义为目的的十月革命,其所造成的最悠久的成就,却反而救了它的死敌一命。”下面说法能证明其结论的是

大家网,全球第一学习门户!无限精彩在大家 www.TopSage.com

A.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部分地恢复资本主义 B.二战后,美国主导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 C.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英国等建立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 D.7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减少福利开支 【答案】C

【解析】考察现代世界的经济。十月革命后俄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其所造成的最悠久的成就”指苏联形成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一个重大的举措就是建立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

13.1953年,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中所占的比例仅有2.3%。20世纪50年代,中国采取哪些重大措施来改变制造业的落后状态。

①提出优先发展重工业;②实施五年计划;③大跃进;④人民公社化运动。 A.①②③ 【答案】A

【解析】考察现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题干让选出促进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措施,即工业发展措施,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对农业生产关系的调整。

14.历史漫画以幽默夸张的笔法描绘历史,右边漫画所描绘的历史现象体现了 A.第三世界的兴起 B.欧洲政治军事集团的形成 C.经济全球化的倒退 D.区域经济集团化 【答案】D

【解析】考察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透过图片的标志,可知为欧盟,欧盟的成立时区域经济集团化的重要表现之一。

15.“不知壹天下建国家之权称(礼法),上(尚)功用,大(重视)俭约,而僈差等(忽视等级差别)。”这句话应是战国时期哪两个学派之间的争鸣? A.儒家、道家 B.儒家、墨家 C.法家、墨家 D.墨家、道家 【答案】B

【解析】考察古代中国的百家争鸣。材料争论一是治国要礼法并施(战国时儒家学者荀子的主张),一是节俭、忽视等级差别(战国时墨家主张),所以选B。 16.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钱乘旦曾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 A.明道德之善,不求科学之真 B.思想博大精深但具有封闭性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大家网,全球第一学习门户!无限精彩在大家 www.TopSage.com

C.以追求天理为治学目标 D.其治学方法是格物致知 【答案】B

【解析】此题涉及对理学的评价,属于材料型选择题。“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体现了理学的博大精深,“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又体现了理学的封闭性。

17.“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之言词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之引证格言、历史无异。”材料主要说明 A.戏曲最初在民间街坊兴起 B.戏曲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 C.戏曲的兴起拓宽了史学研究的视野 D.戏曲剧本主要由历史故事加工而成 【答案】B

【解析】考察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结合材料分析“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之言词事实”,说明了戏剧的社会教化功能。 18.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这本经典著作中这样指出:在整个漫长的十八世纪,对于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们而言,“没有一个人在他们著作的某一部分中,不对中国倍加赞扬。只要读他们的书,就一定会看到对中国的赞美——他们心目中的中国政府好比是后来全体法国人心目中的英国和美国。”这体现了当时的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主张之一是实行 A.中央集权制度 B.以德治国 C.君主专制政体 D.开明君主制 【答案】D

【解析】考察近代世界的启蒙运动。启蒙思想家主张建立自由、平等、博爱、法治的理想王国,ABC都不是当时启蒙思想家的主张,法国启蒙思想伏尔泰主张开明君主制。 19. “我考虑我自己”是法国思想家蒙田(1533~1592)说过的一句名言。它之所以能在欧洲广泛流传,主要是因为它

A.是人开始具有自主意识的表现 B.体现了自我意识和极端个人主义 C.表现了对意志和个性的向往 D.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答案】C

【解析】考察近代世界——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题干中的时间是1533——1592年,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得到复兴、发展,“我考虑我自己”强调的人的主体意志,表现出对个性的追求。

20.有一幅画把事物从日常的伦理中分离出来,创造了一种恍如梦境的画面:本来喧闹非凡的广场上空无一人,广场的醒目位置横卧着一个石膏人,标志着19世纪新技术的大钟与火车,却与久远的古典建筑物连在一起。这是一种形而上的整体性意念关系的生动描绘,表现的是奇怪、忧伤、恐惧、隔绝之感,并暗示画家思念故乡之情。该画的风格应该属于哪一流派

大家网,全球第一学习门户!无限精彩在大家 www.TopSage.com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印象画派 D.现代主义 【答案】D

【解析】考察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该幅画 “表现的是奇怪、忧伤、恐惧、隔绝之感,并暗示画家思念故乡之情”,符合现代主义艺术的特点,所以选D。 21.有人认为:中国近代社会变迁不是在原有母体中孕育启动的,而是在列强的威胁和侵略下,中断自身历史进程,移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近代化转变的。说明了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特点是

A.深受外部的影响 B.有继承地发展 C.艰巨曲折地发展 D.在沉沦中上升 【答案】A

【解析】考察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材料强调中国社会的变迁、发展是“中国近代社会变迁„„是在列强的威胁和侵略下„„向近代化转变的”,即中国的变迁深受外部的影响。 22. “只知有民族,不知有民权;只知有君主,不知有民主。即使成功了,也不过是历史上的又一个封建王朝而已”。以上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出自 A.李鸿章 B.康有为 C.孙中山 D.谭嗣同 【答案】C

【解析】考察近代中国的辛亥革命。材料分析可知,该人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反对君主制,主张民主、民权,故此人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派,所以选C。

23. 梁实秋在《过年》一文中曾回忆道,早在民国建立前一两年,家中除岁方式已然做了“维新”。“我不再奉派出去挨门磕头拜年。我从此不再是磕头虫儿。”促使春节习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 C.民国政府移风易俗,废除陋习 D.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答案】B

【解析】考察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注意题干中的时间“早在民国建立前一两年”,也就是在民国建立1912年之前,所以排除ACD。

24.近代一篇文章写道:“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文章作者应该是 A.洋务派 B.维新派 C.革命派 D.新文化运动代表 【答案】D

【解析】考察近代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先从时间上判断“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此时为1915年,再从主张上“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强调解放思想,故选D。 25. 1978-2007年间,中国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从94%提高到99.5%;初中毛入学率从20%达到98%;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从不到10%提高到66%;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不到1%提高到23%;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从很低水平起步,达到44.6%。该时期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有

大家网,全球第一学习门户!无限精彩在大家 www.TopSage.com

①“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②“三个面向”方针的推动 ③统一高考招生制度开始确立 ④《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和实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考察现代中国的教育——1978年教育事业发展的成就。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建立起来全国统一高等学校招生制度,1966年文革开始,高考制度取消,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第26题l5分,第27题l8分,第28题17分。共50分。 26. (15分)16世纪以来,西方进入文明转型期。在文明转型的过程中,世界文明间的冲突、碰撞与交流与日俱增,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著名政治学家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一文中认为:人类历史的大多数时候都是文明的历史而不是国家的历史,他把人类文明的交流划分为三个时期:1500年以前称之为遭遇时期,1500年—19世纪末称之为冲击时期,而19世纪末到20世纪则是相互作用时期。

(1)材料一中的“遭遇时期”是指什么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西方文明的冲击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5分)

材料二 从影响方面来看,19世纪西方的冲突在促使传统中国向近代中国转型上所起的作用,肯定比16—17世纪欧洲探险家和传教士到来所起的作用更为巨大……但他们的影响只局限于中国统治集团内部的少数士大夫……真正的近代化遥遥无期。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2)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19世纪西方的冲突促进了中国向近代化的转型,而真正的近代化却“遥遥无期”?(6分)

材料三 机器和居民正在以加速度增长,生态环境很可能会极度恶化。……生态困境并不仅限于美国,它已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传播成为一个世界范围的问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二战以来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的因素有哪些?(4分) 【答案】

(1)事件:新航路的开辟。(1分)影响: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日益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洋务经济和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出现;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等。(4分)

(2)政治:资产阶级进行了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但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兴起并发展,但发展不充分,自然经济仍然占统治地位;思想:西方启蒙思想在中国进一步传播,但封建思想仍然根深蒂固。(6分)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国家干预的加强;福利制度建立与发展;全球化推动了环境问题的全球治理;环保意识增强;新经济的诞生(如果答“知识经济的出现”也可得分)。(答出以上任意四条即可得4分)

【解析】第(1)问注意时间1500年以前遭遇时期,结合所学知识人类文明的初次“遭遇”是指新航路的开辟,19世纪西方文明主要指工业革命对中国经济的冲击,注意从对旧经济瓦解和新经济产生、成为资本主义经济附庸等方面考虑;第(2)问要强调虽然中国在政治、经

大家网,全球第一学习门户!无限精彩在大家 www.TopSage.com

济、思想文化出现了近代化因素,但在中国近代化阻碍重重;第(3)问对于生态环境改善的有利因素应着重从科技发展、各国联系加强等方面回答。

27.(18分)消费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体现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折射出时代的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审度量,节衣服,俭财用,禁侈泰,为国之急也。

——《管子·八观》

(1)根据材料一,概括管仲的主张,简要分析这种主张形成的原因。(4分)

材料二 消费社会是指……生产和消费都超出了生存必需和生理需求的范围,消费成为社会生活和生产的主导动力和目标的社会发展阶段。……在17世纪末至18世纪中叶英国已经出现了消费社会。

——李新宽《17世纪末至18世纪中叶英国消费社会的出现》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消费社会出现的原因。(6分)

材料三 苏联没能发明与传播彩色电视机或微波炉,这或许可以被原谅。但是,并不是所有消费社会的产品都具有复杂的技术。实际上,最为简单的莫过于发明于美国西海岸的一种工装裤。整个“冷战”时期最为让人难以理解的事情,或许就是为什么苏联生产不出一条像样的牛仔裤。

——尼尔·弗格森《文明》

(3)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材料三中“苏联生产不出一条像样的牛仔裤”的原因。(4分)

材料四 1978-2008年(我国)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增加近5番,增长了30.5倍,年均增长12.2%,扣除价格因素后年均实际增长6.4%,比1949-1978年的年均增速高2.7个百分点。

——2009国家统计局报告

(4)1978年以来中国政府采取的哪些重大举措有利于促进农民消费支出的迅速增加?(4分) 【答案】

(1)主张:提倡节俭,反对浪费。(2分) 原因:小农经济,物资匮乏(或生产力水平低)。(2分) (2)原因:①资本主义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生活水平; ②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确立并逐步完善,社会秩序稳定;

③殖民扩张的开展,世界市场的扩大,英国可以消费世界廉价产品。(6分)

(3)原因: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重视发展重工业,忽视消费品的生产;“冷战”的持续发展和意识形态的影响。(4分)

(4)实行改革开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分)

【解析】第(1)问主张要从材料概括,原因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及战争的大背景出发;第(2)问消费社会出现的原因结合时代背景从经济发展——物质条件、制度保障、思想解放等方面作答;第(3)问一是考察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消费品生产;一是考察冷战的时代背景;第(4)问考察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发展,农民消费的支出增加,意味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联系改革开放以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措施。

大家网,全球第一学习门户!无限精彩在大家 www.TopSage.com

28. (1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下便是英国法制所达到的地步:给予每个人以天赋的权利,差不多在所有的君主政府里,他们这些权利是被剥夺的。这些权利乃是:人身和财产的全部自由;用笔向国家提意见的自由……

——伏尔泰《哲学通信》

材料二 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政府官员只是人民委派的工作人员,不享有主权。

——卢梭《社会契约论》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伏尔泰和卢梭的思想主张的不同点。(4分)二人的核心思想是什么?(3分)

材料三 当时一般人都认为,西方的社会生活是依据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一种完美、理想的社会模式,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相比之下,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充满着陈旧愚俗,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以致在民国初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尚,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否则,谁就是保守、顽固之徒。

——王文泉《中国近代史》(1840年~1949年)

(2)材料三反映了当时中国人的社会心态发生了哪些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4分)

(3)材料三中所说的“民国初形成的这样一种社会心理”是否符合事实?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4分) 【答案】

(1)不同点:伏尔泰主张法治(2分);卢梭主张社会契约(2分) 核心: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人身自由(3分)

(2)变化:肯定西方生活习俗,否定传统生活习俗;接受西方生活习俗成为时尚。(2分) 原因: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西方思想的不断传播;临时政府颁布的革除旧习俗的法令;民主共和观念深人人心。(4分,答出任意四点即可)

(3)答案一:符合。说明:新文化运动全盘肯定西方文化,否定传统文化;穿西装、住洋房等成为一种社会时尚。(答出其他习俗、交通通讯方面的变化即可)

答案二:不符合。说明:这种现象只出现在一些大城市,而在农村并不显著;社会上还有一些人眷念过去,存在浓厚韵皇权心态,如袁世凯掌权后企图复辟帝制。(4分) 其他表述,如果言之成理,亦可得分。

【解析】第(1)问考察启蒙运动和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不同点一个强调法治,一个强调社会契约,核心考察了启蒙思想家的共同主张;第(2)问通过材料概括心态变化,这种心态的变化是社会的变化导致的,从政治、经济、文化作答;第(3)问注意先亮明观点,注意史论结合,说服力强的事例。

大家网,全球第一学习门户!无限精彩在大家 www.TopSage.com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1.D 2.B 3.D 4.C 5.C 6.B 7.C 8.C 9.D 10.A 11.D 12.C 13.A 14.D 15.B 16.B 17.B 18.D 19.C 20.D 21.A 22.C 23.B 24.D 25.B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26. (1)事件:新航路的开辟。(1分)影响: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日益

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洋务经济和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出现;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等。(4分)

(2)政治:资产阶级进行了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但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兴起并发展,但发展不充分,自然经济仍然占统治地位;思想:西方启蒙思想在中国进一步传播,但封建思想仍然根深蒂固。(6分)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国家干预的加强;福利制度建立与发展;全球化推动了环境问题的全球治理;环保意识增强;新经济的诞生(如果答“知识经济的出现”也可得分)。(答出以上任意四条即可得4分)

27. (1)主张:提倡节俭,反对浪费。(2分)

原因:小农经济,物资匮乏(或生产力水平低)。(2分) (2)原因:①资本主义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生活水平;

②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确立并逐步完善,社会秩序稳定;

③殖民扩张的开展,世界市场的扩大,英国可以消费世界廉价产品。(6分)

(3)原因: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重视发展重工业,忽视消费品的生产;“冷战”的持续发展和意识形态的影响。(4分)

(4)实行改革开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分)

28.(1)不同点:伏尔泰主张法治(2分);卢梭主张社会契约(2分) 核心: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人身自由(3分)

(2)变化:肯定西方生活习俗,否定传统生活习俗;接受西方生活习俗成为时尚。(2分) 原因: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西方思想的不断传播;临时政府颁布的革除旧习俗的法令;民主共和观念深人人心。(4分,答出任意四点即可)

(3)答案一:符合。说明:新文化运动全盘肯定西方文化,否定传统文化;穿西装、住洋房等成为一种社会时尚。(答出其他习俗、交通通讯方面的变化即可)

答案二:不符合。说明:这种现象只出现在一些大城市,而在农村并不显著;社会上还有一些人眷念过去,存在浓厚韵皇权心态,如袁世凯掌权后企图复辟帝制。(4分)

其他表述,如果言之成理,亦可得分。

大家网,全球第一学习门户!无限精彩在大家 www.TopSage.com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