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恩施州茶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

来源:抵帆知识网
恩施州茶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 李卫东 张 强 王国庆 崔清梅 梁金波袁程晓 戴居会 (湖北省恩施州I农科院茶叶研究所 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鄂西综合试验站,445000) 2.主要优势 一、发展现状和主要优势 (1)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恩施处于垂直海拔悬殊、多湿寡照的地区,具有发展茶 1.发展现状 叶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土壤多为微酸性,有机质含量丰富, 湖北省恩施州是全国优质绿茶、宜红功夫茶的重要产 富含硒元素,被誉为中国硒都,非常适宜茶树生长和茶叶优 良品质的形成。另外,恩施州坚持生态立州,没有污染性的工 地。据2009年统计,恩施州茶叶种植面积51085公顷,全州 8个县(市)均有种植,其中恩施、利川、宣恩、鹤峰四县市 茶园面积在6666公顷以上。全州现已有投产茶园38239公 顷。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达到23300公顷,占总面积的 业企业,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且植被覆盖率高,具有发展优 质无公害、绿色、有机茶的比较优势。2009年恩施州首次规 模向欧盟出口有机茶,出口额189.2万美元的产品全部达 45.6%,无公害茶园认证面积20400公顷,绿色食品认证面 积7300公顷,有机茶认证面积870公顷。全州茶叶总产量 标。恩施州相对集中的宜茶土地面积大,还有巨大的可开发 利用的土地资源潜力。 (2)具有一定的科技支撑基础 2004年,恩施州成立了恩施州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与国 家、省级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合作,成为恩施州茶产业发展的 39619吨,其中绿茶31965吨,占80.68%,红茶6544吨,占 16.52%,乌龙茶等其他茶类1110吨,占2.8%,茶叶总产值 98113万元;全州名优荼产量达到7355吨,占总产量的 18.56%。 重要科技支撑,在优良茶树品种应用、无性系育苗供给、高产 栽培技术服务、茶叶加工技术指导等领域为全州茶产业的发 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3)具有品牌打造的现实基础 全州各类茶叶企业1004家,其中地市级农业产业化经 营重点龙头企业26家,省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 5家,注册商标46个。销售收入98113万元,平均每家企业 销售收入为97.72万元,“润邦”、“伍家台”、“翠泉”、“金 果”、“飞翔”等规模以上企业已』二升到过千万元的销售收 入 目前,恩施州在市场上有一定影响的茶叶品牌较多,其 中:有湖北省第一历史名茶“恩施玉露”,传统贡品绿茶“伍 家台贡茶”,新打造的优质绿茶“翠泉牌鹤峰茶”、“红庙翠 是否良好,接地是否完善,如有问题应排除。清除筒内或槽内 的灰尘或油污。开动电动机使滚筒或槽锅运转,操作温控仪 作业结束,先将温控仪上的筒温或锅温调整回零,然后 关闭热源开关,简体或槽锅要再运转一定时间后停机,以免 引起筒体或槽锅的变形。炒制结束,要切断所有电源,并清洁 机器和环境卫生。 进行辉锅温度设定,开启加热开关,使滚筒或槽锅开始加热 并逐步升温。 当温控仪显示温度达到炒制要求时开始投叶。如为圆筒 式辉干机,投叶量要求尽可能多一些,如6CHG一45型以投叶 4kg甚至更多一些,以茶叶不从进茶端流出为好,这样有利 3.扁形茶辉于机的维修保养 每个茶季使用扁形茶辉干机之前,均应对机器进行一次 全面的检查,如减速箱内的机油数量是否足够和适量,各运 转机件运转是否正常,用电线路和部件是否完好,加温元件 于紧条和茶条光洁。开始炒制的5-10rain,出茶端的筒盖可 不放,因这时茶叶含水率还较高,筒口处于开放状态,利于蒸 汽的蒸发,以保持干茶色泽翠绿。5~lOmin后放上筒盖,使茶 叶处于封闭状态炒制,这时茶叶含水率已较低,封闭炒制已 升温和降温是否正常,控制系统对温度等的控制是否有效, 发现不正常应及时调整排除,方可投入使用。 机器作业过程中,应时刻注意有无不正常的运转声响, 不会引起茶叶色泽变暗,同时使水分蒸发速率减慢,利于紧 轴承和电机等温升和机器炒制温度控制是否正常,否则应停 车进行排除。 每年作业结束,应对机器进行一次全面维修保养,包括 更换减速箱内的机油和轴承内的黄油,更换损坏的易损件, 进行全面清洁,特别是清洗附在机器上的茶垢和油污,然后 条。炒制45min左右,茶条已光滑紧结,毫毛被脱除,则可适 当提高筒温提香,然后压低操作手柄或操作倒顺开关出茶, 完成扁形茶炒制。 使用往复多槽式辉干机进行辉干,投叶要适量,炒制时 问10~15min,炒制时间不可过长,否则会引起芽尖断碎,出 在易锈蚀处,适当涂抹机油等润滑脂,用塑料薄膜覆盖后,在 通风干燥处存放。 锅前适当提高锅温提香,完成炒制用手提方式出茶。 ・25・ 峰茶”、“巴东金果茶”,富含硒元素的特种茶“恩施富硒 茶”,还有传统出口红茶“宜红功夫茶”等在市场上有一定 三、发展战略思考 影响力的品牌茶。这些茶精心制作,品质优良,多次在国家、 省、州获奖。恩施有机茶现已出口欧盟,茶叶品质优。奠定了 1.组织化战略 打造大品牌的现实基础。 一要成立恩施州茶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并有专门的工 (4)具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作机构,对全州茶叶生产加工营销宣传进行统一规划和指导, 恩施州现有农村人口近300万,农村剩余劳动力近百 整合现有资源,扶大扶强茶叶核心企业。二要组建企业集团。 万人,外出务工一度成为转移劳动力的主要形式。随着恩施 由核心企业按市场运作的方式,以品牌、技术和经济利益为纽 经济的发展和交通条件的改善,恩施已成为开发的热土,许 带,联合其他中、小规模茶叶企业,共同形成企业集团。以“恩 多打工者返乡创业,农村剩余劳动力就町以就地转移。茶叶 施润邦”为龙头,依托“恩施玉露”品牌,整合恩施、巴东、利 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加工阶段需众多劳动力。大量 川I茶业资源;以“伍家台贡茶”集团为龙头,依托“皇恩宠赐” 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能够为茶叶产业发展提供丰富的劳 品牌,整合本县茶业资源;以“鹤峰翠泉”为龙头,依托“翠泉 动力资源,能够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十分符合恩施的现实状 牌鹤峰茶”品牌,整合周边县市茶业资源;以“咸丰馨源”为 况。 龙头,依托其品牌,整合周边县市乌龙茶业资源;依托恩施茶 叶协会,整合全州八县市富硒区茶叶企业,建立“恩施富硒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茶”产业;依托鹤峰、利川茶叶协会,整合全州红茶加工企业, 建立“宜红功夫茶”产业。三要壮大茶叶专业合作社,通过专 1.规模以上的龙头企业少,带动力不强 业合作社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四要增加对现有龙头企业 恩施茶叶种植面积尽管已经超过50000公顷,但零星 的投入,形成具有较大生产规模,带动辐射区域广,较强市场 分散在8个县市,集中成片的仅有恩施芭蕉、屯堡、白杨,宜 竞争力,成为宜茶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恩万寨、桐子营,鹤峰走马、中营、下坪、太平,利川I茅坝,巴 2.品牌战略 东金果坪,咸丰小村等茶叶产区,茶园多属于茶农自发种植 要集中树立几大品牌,改变目前品牌多、杂、小的状况, 的个体茶园,茶园零星分散,不利于标准化生产。全州虽有 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同时,由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组织 近千家茶叶加工企业,但规模以上企业少,就是已列入规模 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积极参与全国、省外各种茶文化活动, 以上企业的如伍家台贡茶集团,自有茶园也只有167公顷, 如茶博会、展销会等,以树立恩施茶品牌形象,提高恩施茶市 年销售收入仅1500万元左右;金果茶业虽有333公顷自有 场占有率。 茶园,年销售收入也不过2200万元;许多企业自有茶园不 3.科技战略 足500亩,导致生产成本居高不下,规模效益难以形成,企 要充分发挥恩施州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的作用,并加强与 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普遍较弱,带动全州茶产业发展力 全国茶叶界的科研机构、大专院校联合,争取各路专家的帮 不强。 助和支持,共同制定恩施州科技兴茶的具体措施。当前根据 2.加工企业机械不配套,局限于低水平anT 恩施州茶叶发展现状,应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品 全州现清洁化茶叶加工流水生产线只有8家,大部分 种筛选。二是扩大无性系良种茶推广应用步伐。三是标准化 企业生产设备都只有滚筒式杀青机、揉捻机、再在滚筒式杀 管理茶园。四是通过现场培训、短期培训、外出考察学习,不 青机中干燥,机型老旧、单机作业,有的企业甚至全部生产 断提高茶叶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奠定恩施茶产业发展的人 过程全靠手工操作,加工能力十分有限,质量难以稳定。 才基础。 3.品牌多杂。缺乏驰名著名品牌 4.精深N-r战略 全州目前真正能够立得起、叫得响的品牌少,杂牌多, 全面提升恩施茶叶产业的水平,需在茶叶深加工方面找 品牌产品生产能力低,大多在州内无序竞争,有的甚至搞假 出路。应通过多种方式,招商引资、鼓励地方企业投资恩施速 冒伪劣,严重损害恩施茶叶产品的形象。 溶茶、茶多酚提取、茶食品等附加值高的领域,以推动恩施州 4.投入严重不足,流动资金缺乏 茶叶产业向纵深方向发展。 全州主要茶叶生产企业多为国有企业改制变为民营企 5.文化宣传战略 业后重新发展起来的。过去可利用的良性资产不多,在向市 恩施茶产业的发展振兴,一定要深度挖掘茶叶的文化内 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企业重起炉灶,缺少资金整修厂房, 涵,通过茶叶节、茶叶博览会等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方式予 更新设备,改造茶园,甚至收购鲜叶的资金也相当紧张。本 以推介,加强广告的宣传力度,切实将恩施茶叶产业做大做 州是贫困地区,没有更多的财力支持茶产业。 强。 5.茶叶专业人才少。科技支撑不力 在采取以上五个方面战略的同时,发展恩施州茶叶产 恩施州茶叶生产加工专业人员少、具有高学历的科技 业,还要鼓励多种经济成分、非茶企业投资茶业,开展与国内 人员更是匮乏。据调查,现在全州80%左右的茶叶生产加工 外茶叶企业的合作,扩大茶叶出口,采取各种方式,建市场、 企业没有茶叶专业人才。全州没有一家茶叶企业设置研发 跑市场、挤市场、争市场,促进恩施州茶叶销售,把茶叶资源 机构,企业自我创新能力差。 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 ・2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