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学生每天在学校与教师的有效接触时间长达十几个小时。在学校中教师是当然的主导者、支配者,教师的一个皱眉、一个微笑,对学生的影响都是深刻而长久的。心理健康的教师能很好地设计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良好心理环境。学生的害怕、说谎、违抗等心理失调的原因之一,是与教师的心理不健康有关。有研究表明,心理健康水平高的班主任,他们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也高,反之亦然。
教师的心理状况会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评价。心理学中有个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讲的是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影响。试验者从几个班中随机抽取一些学生,这些学生有学习好的,有学习差的,大部分是平平常常的。然后告诉他们的老师,这些学生有特殊的潜能,将来会有很大的成就。一年之后,试验者发现这些学生真的个个成了优等生。不管原先的基础是好是差,每个学生都比他们原有的水平有了显著进步。试验者将试验的真相及试验的结果告诉了老师,老师们也相当吃惊。事实上,教师的知识水平并没有大的变化,仅仅是对学生的态度发生了改变而已。
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知识。心境不好的教师很难营造愉快、轻松的课堂教学环境,他们常表现得烦躁、易怒、容易冲突、喜怒无常、情绪不稳定。教师的情绪会影响到学生。如学生常处于紧张和焦虑之中,学习效率不可能高,学习效果不佳,长此以往会导致心理问题,甚至疾病。相反,教师心态健康向上,生活态度积极,教学积极,就会想方设法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学生也会积极地学,积极地思考。教师积极的情感、健康的心理会诱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以及学生接受与理解知识均有直接影响。
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师生关系。教师心理不健康,就难以正确理解学生的心理与行为,会采取不合常理的态度、方法来对待问题,会使师生间产生矛盾与冲突。现在,有的教师常常抱怨学生越来越难教,教师苦口婆心,竭尽全力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可学生要
么我行我素,要么“阳奉阴违”。著名心理学家艾里克森曾指出:不良的师生关系会导致学生的心理疾病,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治病,如果遇到一位好教师,学生由于家境等造成的不健康心理可以得到改变。教师和学生对立的状态绝不利于学生学习,是否产生对立的师生关系及对立关系能否妥善解决,最终决定于教师的心理状况。
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个性的发展。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师是重要的人,是参照,是榜样。特别是中小学生,由于认知水平有限,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够,还没有形成独立的自我,很容易模仿别人,尤其是教师和家长。教师情绪好不好,喜不喜欢工作,都会影响学生。教师若惩罚、报复学生,学生会形成敌视和对抗的习惯,形成心理障碍。教师处事不公、乱用权利,会影响学生对整个社会的看法。
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心理健康的教师能以愉快而安详、沉稳而冷静的态度对待学生;以热情、豁达、诚恳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用和蔼、真诚的语言解决师生之间的矛盾;时时处处使学生感到亲切、温暖,感到一种无形的吸引力,这对培养学生的优良心理品质、健全的人格起着重要作用。
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之间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人际关系不和谐的教师,易导致孤僻、压抑、焦虑等心理疾患,这容易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对学生形成厌恶、憎恨、歧视等反面态度。人际关系良好的教师与学生相外时,信任、欣赏、以诚相待,关爱有加。这样的师生关系不仅会帮助教师树立自己的威信,而且能指导学生健康地成长,尤其在促进学生的团结与合作方面起到了楷模作用。
综上所述,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关系到教师个人,也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关系到我国教育事业的成败与发展。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努力做一个心胸开阔、健康快乐的教师吧!
教师每天都要接触带有情绪色彩的活动,体验情绪上的紧张和痛苦,使得他们出现心理问题的概率比其他人高。教师的心理是否健康直接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会渗透在教学工作中。心理不健康的教师会源源不断地“制造”出心理健康水平较低,或有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的学生。
以前我一直认为这是因为现在的学生难教了,问题不在自己身上,自己那么用心负责,自己没有错。直到参加了这次国培,听了这个讲座以后我才意识到,是我没有正确的认识自己,正确的看待学生。自己不健康的心理给工作生活造成这么多困扰。学会善待,“在你善待学生之前,首先要善待你的家人,在善待你的家人之前,首先要善待你自己。”我总觉得自己上学的时候爱学习,听老师的话,事事自觉,所以现在的学生每个人也应该如此。我却没想到“不要幻想所有孩子都是你眼中温顺的羔羊,很难想象一条大河中只有中规中矩的舒缓,没有湍急和咆哮会是什么样,逾越规纪,桀骜不驯是充满亲和力的表现。”每个老师都愿意教温顺听话的孩子,如果每个孩子都那样,以后的社会中岂不是只有一种人。不要以同样的标准去要求每个孩子,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弱势,不要拿学习成绩考试分数的高低去衡量他们,当他们不能达到你的要求时,适当的降低标准,对他们宽容。只能教育他们做一切事情要尽能力和高度的责任心去做就可以了,重要是在过程中去锻炼和体会。
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知识。有些教师由于长期从事一门学科的教学,对工作丧失了兴趣,变得麻木,没有了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还有些教师,没有终身从事教育事业的,不喜欢教师这一职业,想另谋高就却苦于找不到门路,典型的“身在曹营心在汉”;还有部分教师对教育事业有“鸡肋心理”,感觉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虽然教师工资不高,但收入稳定,所以往往是心中不满又割舍不下。如此等等的现象,使这部分教师职业倦怠而不肯钻研业务,他们认为自己掌握的知识已经够用了,拒绝接受新知识,教学方法单一。心境不好的教师很难营造愉快、轻松的课堂教学环境,他们常表现得烦躁、易怒、
容易冲突、喜怒无常、情绪不稳定。教师的情绪会影响到学生。如学生常处于紧张和焦虑之中,学习效率不可能高,学习效果不佳,长此以往会导致心理问题,甚至疾病。相反,而那些心理健康的教师,他们能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在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和社会发展特点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保持愉快的学习心情,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之中,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积极的情感、健康的心理会诱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以及学生接受与理解知识均有直接影响。
影响学生乐观情绪的建立。大部份学生的情绪来自身边的长者,当然也包括教师。当教师一脸阳光地走到教室时,学生们的心情就会很舒展、很轻松;如当教师一脸怒气地走近学生时,学生们总会心惊胆颤,生怕自己撞到老师怒气的枪口上。教师在课堂上以热情的语气肯定学生,以赞赏的目光激励学生,学生的心理会充满幸福与喜悦,表现很兴奋;教师指责、挖苦、嘲讽学生,无疑给他们心灵的天空蒙上了一片沉重的乌云。心理健康的教师他们能以乐观、积极的心态为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注入新的活力,久而久之的潜移默化使学生也胸襟宽广、热爱生活,处世豁达,形成乐观、积极向上的心理素养。
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之间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人际关系不和谐的教师,易导致孤僻、压抑、焦虑等心理疾患,这容易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对学生形成厌恶、憎恨、歧视等反面态度。人际关系良好的教师与学生相外时,信任、欣赏、以诚相待,关爱有加。这样的师生关系不仅会帮助教师树立自己的威信,而且能指导学生健康地成长,尤其在促进学生的团结与合作方面起到了楷模作用。
反正,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关系到教师个人,也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关系到我国教育事业的成败与发展。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努力做一个心胸开阔、心理健康快乐的教师。
英国著名教育家洛克说:“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是由于教育之故”。可见教育在人的发展中有着非同寻常的作用。那教师的心理健康会怎样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我认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2、教师健康的心理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成长环境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一个“智力测验”,随机抽取了一些儿童的名字告诉老师说,这些儿童的智商高,将来一定有出息(而实际上这些学生都是普通学生)。每位老师对这些儿童“暗含期待”。几个月后,罗森塔尔再次进行智力测验时,发现这些学生由于老师的期待、关注和鼓励,他们的智力比其他学生有了明显的发展。
这个实验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启示:当老师以一种欣赏的眼光注视学生时,当老师用欣赏的语气赞美、肯定学生时,他的学生就会得到令人惊喜的发展。
3、教师有了健康的心理,才能承担教书育人的重担
前段时间,由于在长龇齿,心情烦躁,加之学生们不认真听课,我就板着一副黑脸上课。上了两节后,就有学生说,“老师,你老板着一副黑脸,我们都没心情听课了”。当时,我很愧疚,回来后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虽然老师也是一个普通人,会有七情六欲,会有烦恼,也会做错事,但在学生面前,我们都要高度小心的约束自己,不犯错误,不把个人的问题带到学生的面前。
我一直很欣赏“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句话。在每次上课前,学生们喊完“老师好”
后,我会笑说:“大家好,请坐!”然后给大家鞠个躬。后来,学生们喊完“老师好”后,他们会自己自觉地鞠躬。是的,教师无论在哪个方面都应该是学生的楷模,给学生以积极、正面的影响。职业要求我们,在品德上、人格上、行为上、修养上都要做得最好。
在此,我想对教师们说,教师的心理是否健康,它不仅关系到教师个人,也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为了学生,教师们以科学的真理去教育人的同时,也以完美的人格去影响人、塑造人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