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践行富民为先理念 共享幸福美满生活

来源:抵帆知识网
金刚许勤丰周文军/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委农村工作办公室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将改善人民 主要部门负责人参加的领导小组,统 规模最大,集人力资源招聘、职业介 生活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把 筹协调农民增收工作的组织推进。同 绍、就业服务、就业培训、人力资源 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重 时,建立了由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组成 开发功能于一体的人力资源市场。真 中之重,积极探索创新机制,加快完 的联席会议制度,积极交流工作进展 正使大批农村居民脱离农业,实现就 善政策措施,着力拓宽增收渠道,农 情况。研究解决推进过程中的疑难问 业。自2006年以来,全区农村劳动 民收入保持了良好的增长态势,农民 题。三是不断强化督察考核。将农民增 力转移就业人数达到40多万,转移就 群众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了发展的成果。 收工作列入对各镇、开发区的年度目标 业率达90%以上,工资性收入占农民 2012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84 考核项目,建立了农民增收运行分析制 收入总量保持在70%以上。二是唱响 万元,同比增长12.6%,连续1O年保 度、重点落实考评制度和农民增收考核 创业主题。推进创业型城市创建,不 持两位数增长。 一奖惩制度,并定期不定期开展专项检查 断完善和落实各项创业政策,通过小 工作,督促各相关单位认真对照职责, 额贷款、税费减免、工商登记以及给 加快工作进度,尽快产生实效。 予补贴等惠企利民措施,鼓励群众积 、强化农民增收推进力 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推进功能, 积极完善“政府主导、各司其职、社 二、畅通农民增收主渠道 极创办个私企业,促进创业致富,带 动就业致富。目前,全区个体工商户 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努力形成全社 “就业”、“创业”、“农业”是农民 和私营企业超过8万家,个私经济注 会促农增收的整体合力。一是科学制 增收的最主要来源。坚持在区域规划、 册资金突破800亿元,平均每4.5户 订增收计划。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 产业布局、城镇建设、社会事业等方 家庭就有一个老板。三是挖掘农业效 科学确定各个时期的增收目标,认真 面注重与农民增收工作相结合,抓住 益。充分挖掘农业增收潜力,积极建 细化工作任务,积极明确工作责任。 农民增收的关键,加强引导。创造条 设4个万亩、14个千亩现代农业园区, 组织实施农民收入倍增计划,将农民 件,为农民致富奠定坚实的基础。一 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切实提高农 收入倍增重点工作分解成4大类23小 是提升就业层级。优先发展半导体照 户经营农业的收益。目前,全区高效 项,明确每一项任务逐年应达到的工 明、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新能源、新 农业面积超过40万亩,占耕地的比 作进度和牵头主抓、配合实施部门, 材料等新兴产业,全力推进服务业加 重达到65%,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达 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二是积极 速发展,努力创造更多的、高含金量 到91%。积极打造农产品品牌,共成 加强组织领导。组建了由政府主要领 的就业岗位。积极出台农村劳动力本 功申报了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 导任组长、党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 地转移就业的鼓励政策,建立了全市 机食品344个,“三品”覆盖率超过 2013/06总第336期59 晨~ 陋 90%,进一步放大了农产品的经济效益。 极引导农民加快土地流转步伐,进一步 融资难问题,为农民创业经营、增收 三、培育农民增收新亮点 扩大农民土地流转的受益面。目前,全 致富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 区土地流转面积累计达29万亩、农业 76万亩, 不断培育新的增收亮点,才能保 适度规模经营面积累计达51.证农民日益增长的致富需求。针对集 分别占全区耕地面积的47%和83.5%。 体经济、合作组织和土地流转起点较 五、打造农民增收强后盾 在促进农民增加收入来源的同时, 坚持将把农民纳入保障体系、防止灾 害致贫作为保证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 低、潜力较大的实际情况,积极实施 “强村工程”、“万顷良田工程”等工程, 四、破解农民增收“紧箍咒” 技术、信息、资金是农民增收的 内容,为农民群众消除后顾之忧。~ 努力提高集体资产的收益分配水平, 三大制约要素。坚持以培训为主要抓 不断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一是壮 手。积极完善信息网络,不断加大扶 大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开展经济薄弱 持力度,全力提升农民增收致富能力, 村帮扶活动,活动以“开发式”、“造 有力扭转了农民增收的被动局面。一 血型”帮扶为重点,确保村级集体收 是强化技能培训。以区职业技能培训 入持续增长,全面夯实农民享受集体 中心为中心,辐射全区29家农村劳动 收益分配的基础。目前,为期三年的 力定点培训基地,为农村劳动力提供 全区第七轮帮扶活动已经完成,区镇 全方位、多层次的职业技能培训,每 两级财政共投入9000多万元用于专 年组织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超 项扶持,各行政村在企业和社会各界 过1万人次,有效促进了农民劳动力 捐资捐建下,共投入5400多万元发 转移就业。同时,大力开展农民实用 展村级自我增收项目,其中60多个区 技术、科技人户工程、职业农民等培 级机关部门共支持村级增收项目资金 训,已累计办班超过10O期,受益农 1200多万元,帮助经济薄弱村发展了 民超过2万人。二是强化信息服务。 有稳定收益的物业项目。2012年,全 借助覆盖区、镇、村三级的公共服务 区307个村级经济组织的集体收入总 平台、“三资”信息化监管平台、土 额达7.17亿元,同比增长10%,全面 地承包交易平台等载体,积极为农民 消除了集体收入70万元以下的村,村 群众提供农业生产、就业创业、政策 均收入达到233万元,年收入百万元 解答等信息服务,确保农民更好地紧 以上的村超过70%。二是推进合作组 跟形势,不断更新知识和理念。为整 织改革。坚持“一手抓组建、一手抓 合农村各类信息化资源,武进正加快 规范”,积极发展社区股份合作社、农 建设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中心,努力 村富民合作社、农地股份合作社、劳 为农民提供更及时、全面的信息化服 务合作社等多种形式的合作经济组织, 务。三是强化财政支农。严格落实“两 不断增加农民财产分红等收益。目前, 个高于”的要求,不断加大财政支农 全区累计组建各类农村经济合作组织 力度,进一步完善了支农资金自然增 1454家,其中社区股份合作社921个, 长机制。2012年,区级财政投入“三 持股农民25.69万,量化集体资产 农”的资金预算达4.9亿元。同比增 28.29亿元,每年实现分红超过1亿元。 长30.38%。同时,积极加快金融服务 三是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在全省率先 主体建设,全区集聚了16家银行,开 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平台, 办了11家农业小额贷款公司,成立了 形成了区镇联动、有形市场与无形市 10家担保机构,并积极探索扩大农民 场相结合的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并积 有效担保物范围,有效缓解了农户的 6O |,L东襄种睡境 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按照“人人有 保障、年年有增长、城乡都一样”的 要求,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标准和统筹 层次,重点构建覆盖城乡的以养老保 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及生 育保险、社会救助体系为重点的社会 保障体系,不断扩大保障覆盖面,为 农村居民节支增收奠定坚实基础。目 前,全区超过26万被征地农民全部纳 入保障范围,养老、医疗、失业以及 城乡低保等各类保险基本实现应保尽 保,农村保险综合参保率达到1 O0%。 二是加大慈善救助力度。不断完善扶 老、助残、救孤、济困等社会救助和 社会福利体系,大力发展慈善事业, 慈善救助基金总额达7.6亿元,位居 全国县级前列。自2006年以来,已 累计发放慈善救助资金及公益事业项 目补助资金达2亿元,直接救助约6 万人次,基本实现困难家庭和弱势群 体应助尽助。三是实施农业救灾保险。 针对农业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的实际 情况,武进区早在2007年就开展了 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开设险种由最 初的3个增加到现在的12个;不断加 大财政补贴力度,其中对高效农业险 种的财政补贴比例已提高到70%;对 100亩以上的规模投保户给予10%一 20%不等的保费奖励,确保最大限度 地减少农民的因灾损失。2012年,全 区高效农业参保面积达14 6万亩,高 效农业保险保费占政策性农业保险保 费总额的60.56%。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