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护理心理学:研究护理人员和护理对象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活动规律、特点,解决护理实践中的心理问题,
以实施最佳护理的一门应用科学。
2护理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1.研究心理行为的生物学和社会学基础。
2.研究各种疾病的病人心理行为变化的一般规律和特殊的心理表现。 3.研究和应用心理评估的理论和技术。 4.研究心理护理方法和技术。
5.研究心理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内容和方法。 6.研究护士心理品质及其培养。 3重要的心理学派
构造主义 代表人物:奠基人为冯特,著名的代表人物为铁钦纳
功能主义 创始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 代表人物:杜威和安吉尔等人。 行为主义 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华生
格塔式心理学 代表人物:韦特海默、柯勒、考夫卡
精神分析学派 奥地利维也纳精神病院医生弗洛伊德、阿德勒、荣格等 人本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罗杰斯等。 4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像)注意
心理过程 情绪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
心理现象 人格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等) 个性 人格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5感觉: 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的特征:适应,感觉对比,感觉补偿,联觉
6知觉: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的特征: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
7记忆: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记忆就是人脑对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记忆的时间分类:1)瞬时记忆:感觉记忆 信息保持时间 : 0.25~2秒
2)短时记忆:初级记忆:保持时间: 小于1分钟,容量: 7 + 2个组块 3)长时记忆:二级记忆,保持时间:1分钟~终生,容量: 无限
8遗忘:识记内容不能再认、回忆或再认回忆有错误。 遗忘规律:先快后慢
保持的百分数:20分钟 58.2% 1小时 44.2% 31天 21.2%
9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性和规律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思维的主要特征:间接性,概括性
思维的基本过程:分析与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系统化和具体化 思维的品质:广阔性:全面看问题。
深刻性:透过现象看本质。
敏捷性:迅速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逻辑性:思路连贯、清晰、不矛盾。
独立性: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灵活性:机智的解决问题。
.
精品文档
10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或集中。 分类: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注意的基本品质:(1)注意的广度:同一时间内所注意对象的数量。
(2)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时间。
(3注意的分配:同一时间内注意指向不同对象或活动。
(4)注意的转移:根据新任务主动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 一个对象上。
11.情绪与情感的区别
情绪 情感
与生理需要相联系 与社会需要相联系 动物与人所共有的 人所独有
情境性、不稳定性、短暂性 深刻性、稳定性、长期性 发生早 发生晚
外部表现明显、冲动性大 不明显、少有冲动
联系:情感离不开情绪,稳定的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又通过情绪表达出来。
情绪的变化反映情感的深度,情绪的变化有时会受情感的调节。
12情绪状态:指在某种事件或情景的影响下,一定时间内所产生的激动不安状态,最典型的情绪状态:心境,
激情,应激3种。
13意志的品质及其相反品质:自觉性-------盲从和独断 果断性--------武断和优柔寡断 坚韧性--------动摇和执拗 自制力--------任性
14人格:又称个性,是一个人整个的心理面貌,是决定一个人适应环境的独特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是具有
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
15人格的特征:稳定性与可变性、独特性与共同性、整体性、生物制约性与社会制约性。 人格理论:奥尔波特的特质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首要特质、中心特质、次要特质)
卡特尔特质理论:独特特质、共同特质、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 艾森克的人格理论:三个基本维度:内外倾、神经质、精神质。
16气质:气质是一个人心理活动稳定的动力特征。与人的生物学素质有关。
气质特点:总是以同样方式表现在各种心理活动的动力方面。它主要表现为个人心理过程的速度和灵活性性
(如知觉的速度、思维的灵活度、注意集中时间的长短等);心理过程的强度(如情绪的强弱、意志努力的程度等);以及心理活动的指向性(倾向于外部事物或倾向于内部体验)。
17 高级神经类型与气质类型
神经过程的基本特性 神经类型 气质类型
强度 平衡性 灵活性
强 不平衡 不可遏制型 胆汁质 强 平衡 灵活 活泼型 多血质 强 平衡 不灵活 安静型 粘液质 弱 弱型 抑郁质
18性格的特征:态度特征、理智特征、情绪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 性格的类型:功能优势学说、内外倾向学说、独立顺从学说 内外倾向说 代表人物:瑞士心理学家荣格
外向型的人:感情外露,自由奔放,当机立断,不拘小节,独立性强,善于交际,勇于进取,适应力强。 内向型的人:感情深沉,处事谨慎,深思熟虑,缺乏决断能力,交际面窄,适应环境不灵活。
.
精品文档
19马斯洛需要理论
(1)生理需要:维持生存及种族延续的最基本需要。
(2)安全需要 :希望受保护和免遭威胁,从而获得安全感的需要。
生理安全:生命安全;心理安全:财产、职业安全
(3)爱与归属的需要:被他人或群体接纳、爱护、关注和支 持的需要 (4)尊敬的需要 :自尊:个体渴求能力、自信、自主和成就.
他尊:希望受到他人的尊重、认可、重视和赞赏
(5)自我实现的需要:个体希望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实现理想和抱负的需要。 20动机:指推动人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
含义:(1)动机产生于需要。
(2)需要以动机的形式表现出来。 (3)动机是行为的心理动因 。
21动机冲突:当多个动机同时存在,有时可表现为相互矛盾的状态。也称心理冲突。 类型:双趋冲突——“鱼与熊掌不能兼得”
双避冲突——“后有追兵,前遇大河” 趋避冲突——“想吃鱼又怕腥”
22能力的分类1一般能力:从事任何活动中都需要的能力。
智力:认识方面各种能力的综合。
核心: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主要集中于人的认识活动和创造活动上。 2特殊能力:是指某种专业活动中所需要的能力。
23健康: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品质的良好状态。
24马斯洛心理健康标准1有充分的自我安全感2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当评估3生活的目标能切合实际4不能脱离现实的环境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8能适当的宣泄和控制情绪9能做有限度的个性发挥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情况下,对个人基本要求做适当满足。 25我国心理健康的标准:
1有正常的智力水平:指人的观察力、注意力等的综合水平,智力水平是心理健康的基本条件。
2有健康的情绪特征:心理健康的个体能经常保持乐观的态度,同时,保持自己的情绪相对稳定,情绪健康
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3有健全的意志:意志健全的标准是:行动具有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力。
4有完善的人格:人格完整的标准是:人格结构的各要素完整统一;有正确的自我意识和积极进取的信念、
人生观作为人格的核心,并以此为中心统一自己的需要、愿望、目标和行为。
5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的人,能以积极的态度与他人相处,既有广泛的人际关系又有和谐的家庭,
能有效处理周围的关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6适应环境
26人格特质:A型性格,争强好胜,攻击性强,缺乏耐心 B型性格:安于现状,缺乏主见,随遇而安
C型性格:忍气吞声,过分压抑自己的情绪,行为退缩,易出现无望、无助感 D型性格:孤僻型,易患心脏病和肿瘤
27心理挫折:指个体在从事有目的活动过程中,遇到无法克服的障碍或干扰。
28心理防御机制:1防御机制属于精神分析理论的内容,是个体无意识采取的应付应激情境的手
段;2防御更多的取决于人体自身的心理特点;3对同一个体,所使用防御机制 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较少随情境而发生大的变化。
.
精品文档
29主要防御机制:压抑:触景生情,梦境、笔误、口误
否认:爱人已故,仍坚信还活着,癌症否认 投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反向:矫枉过正
转移:转移发泄的对象等 抵消:破财免灾
合理化:玉不琢不成器,木不伐不成材,棍棒底下出孝子 升华:歌德的多次失恋,创作出名著 倒退:患者完全康复也不愿出院 幻想:白日梦
幽默:在困境时,用幽默的方式化解 代偿:残疾人经过苦练后的技能
30应激源属性分类:躯体性应激源;心理性应激源;社会性和文化性应激源 31应激的心理反应分为:认知反应;情绪反应和行为反应3种
32应激的理论模型:生理模型和心理模型(代表性是CPT模型,即认知-现象学-交互作用模型) 33应激的处理策略:问题处理策略:1解决问题2社会技能3寻求信息4应激监督
情绪的处理策略:1消除紧张:是最常用技能,使用放松疗法 2认知重组:改变个体对某个事物和情景的评价
3积极转移:以建设性活动把注意力从痛苦思维中转移 4自我暴露或宣泄:能向他人交流,释放或澄清感情 5逃避和退缩:离开特定环境以寻求消除应激源
34心理评估:应用多种方法获得信息,对个体某一心理现象作全面、系统和深入的客观描述,这一过程称为心
理评估。
35临床心理评估的主要功能:(一)筛查心理护理对象 心理问题 (二)提供心理护理实施依据 引发原因
(三)评估实施效果 评价手段
36行为观察法:在完全自然或接近自然的条件下,对个体的可观察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和记录。 37行为观察的设计:确定观察行为,确定观察情境,确定观察方式,确定观察指标,确定观察的记录方法。 38心理测验:是指在标准的情景下,对个人行为样本进行客观分析和描述的一类方法。
39能力测验:包括智力测验、心理发展量表和特殊才能如音乐、美术、机械技巧等。主要作用:职业指导 40人格测验:
(1)测查一般人群人格特征:如卡特尔16项人格问卷(16PF)、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加州心理调查
表(CPI)
(2)测查个体病理人格特征 如MMPI 41标准化心理测验的基本特征
常模 1、概念:指某种心理测验在人群中测查结果的标准量数,即可比较的标准。
2、样本:标准化的常模样本
信度 :指测验或量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程度,通过对测验分数测量误差的计算来估计。 信度系数:
*表示误差的大小
*信度系数在-1~+1之间。 *绝对值越大(接近1.0),表明误差越小。 *绝对值越小(接近0),表明误差大。
.
精品文档
效度:指测验结果的有效性,即测验是否测查到所要测查的内容,在何种程度上测查了所要测查的内容。 反映测验结果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反应测验效度高低的主要三种具体指标:内容关联效度,效标关联效度,结构关联效度 42临床评定量表
1症状自评量表(SCL-90);2.抑郁自评量表(SDS);3.焦虑自评量表(SAS);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
43心理支持疗法的基本技术:1倾听技术2.关心与同情3.安慰与开导4.解释、建议和指导5.积极语言的应用 44精神分析疗法的基本技术:自由联想、抗阻分析、移情分析、疏泄、释梦、解释 45心理疏导的意义:1使病人能够客观地了解自己的境况 2帮助病人了解自己应付困难的能力 3鼓励病人建立适当的心理宣泄途径 4引导和帮助病人培养稳定的情绪
46认知疗法的基本技术:1识别自动思维2列举认知歪曲3改变极端的信念或原则4检验假设5积极的自我对
话6三栏笔记法
47系统脱敏疗法:又称交互抑制法,治疗者诱导求治者缓慢地暴露出导致焦虑的情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焦虑情绪,达到消除焦虑习惯的目的。 适应症:恐怖症、焦虑症
基本步骤:1)放松训练2)制定焦虑等级3)脱敏治疗:想象脱敏治疗,现实脱敏 例:恐惧症系统脱敏治疗
某一大公司的推销员经常乘飞机来往于国内外各大城市,因自己退票的飞机失事,而对乘坐飞机产生了恐怖,患了乘机恐怖症,每逢要乘机外出就表现严重的焦虑。
现将引起病人从最轻到最强烈的恐惧情景按层次顺序排列如下: 制定焦虑等级
(1)乘汽车去机场,看到一前往机场方向的大指路牌。 (2)来到民航候机场大门口。 (3)进入候机大厅。
(4)办理去某地航班的登机手续。 (5)进入安全检查口。
(6)排队进入机场检票大门口。 (7)登上飞机的楼梯 (8)进入飞机舱内。
(9)坐上窗口的座位从窗口望见机翼与机场。 (10飞机开始启动进入跑道。
(11飞机升空,望见地面房屋逐渐变小远离自己。 (12)飞机进入天空白云之中。
将上述情景制成幻灯片,按顺序放在幻灯机内。 想象脱敏治疗:(模拟情境)
1)令病人坐在舒适的椅子上,全身肌肉放松。
2)对面墙上挂一银幕,病人手握幻灯机开关,先放映第一张幻灯片,令病人注视并进行放松训练。 3)如果这一情景不再引起焦虑,肌肉处于松弛状态,即转入注视第二张幻灯片,依次训练,循序渐进。
4)当看到某一张幻灯片,如第(七)张,登上飞机楼梯时突然感到焦虑恐慌,肌肉紧张,则可退回到第(六)张幻灯片,重新进行肌肉放松。
5)确信看到第(六)张入机场检票口大门的情景已无焦虑,再重放第(七)张,依次反复直至看到登上飞机楼梯时不再焦虑,肌肉放松,再注视下一层次的幻灯片。
.
精品文档
现实脱敏:如果病人通过了全部情景,不再出现焦虑,肌肉处于松弛状态,即可从模拟情境向现实情境中转移,陪伴病人乘车去机场,在现场中重复上述情景。 当模拟情景中能够做到全身处于松弛状态,不再出现焦虑情绪,则绝大多数病人也能成功地在现实情景中做到,这时治疗即告完成。
48音乐疗法的原理:审美移情说;共振原理说;神经活动说
49行为矫正的理论基础:经曲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社会学习理论
50病人心理:指病人在生病或产生病感后伴随着诊断、治疗和护理过程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反应或心理变化。 51人角色:又称病人身份,是一个人被疾病的痛苦所折磨,并有治疗和康复的需要及行为,通过患病和康复的
过程,与家庭、社会、医务人员之间产生互动。
病人角色转变的类型:角色适应;缺如;冲突;减退;强化;恐惧 52求医的类型:主动求医型;被动求医型;强制求医型 53提高遵医率的方法:
(1)加强医德医风教育,使病人对医院和医务人员信任和满意。
(2)向病人耐心解释,反复说明,提高病人对医嘱的理解和记忆水平。
(3)动员病人和家属共同参与治疗和护理方案的讨论,以便达成一致的意见。
(4)简化治疗方案和程序,避免同时开列多种药物和对病人提出过多的要求,抓住重点分阶段进行治疗。 54护患关系的行为模式:主动-被动模式;指导—合作模式;共同参与模式 55病人的心理需要主要内容:
*安全的需要——诊疗、护理、环境 *舒适的需要——照顾、关怀、解除病痛 *归属的需要——接纳、认识 *尊重的需要——自尊、被尊重 *信息的需要--诊断、治疗、处置
*适度活动与刺激的需要——趣味性活动、娱乐活动 56需要的特点
(一)需要内容的错综复杂 ——多层次
(二)主导需要的不稳定性——随病情变化而改变 (三)心理需要的特异性——生理需要呈现心理的意义
57焦虑:是对个体对环境中一些即将来临的危险或重要事件来临时紧张不安的情绪状态。 分类:期待性焦虑:感到行将发生,但又未确定的重大事件时的不安反应。未确诊。 分离性焦虑:离开家人、同事和熟悉的环境产生分离感,伴情绪反应。 阉割性焦虑:自我完整性破坏和威胁时所产生的反应
58抑郁:以由现实丧失或预期丧失引起的一种以情绪低落为主的消极情绪状态。 59儿童病人
(一)心理特征1.分离性焦虑:剥夺母爱2.恐惧:认为被父母抛弃、检查治疗的痛苦3.皮肤饥饿:相互接触和触摸4.行为异常:退化行为5.思念亲人
(二)心理护理1.病房环境要适合儿童心理特点2.保护患儿自尊3.解除或缓解患儿的恐惧心理4.重视与患儿父母沟通5.不同年龄阶段患儿的心理护理(婴幼儿;学龄前儿童;学龄儿童)。 60青年病人
心理特征1、震惊与否认:拒绝治疗2、急躁与焦虑:幻想、盲目乐观、发泄方式3、失望与悲观:自暴自弃、自杀念头4、寂寞与孤独:知觉单调、信息骤减 61中年(更年期)病人
心理特征1、焦虑与急躁:工作被迫停止2、悲观与抑郁:家庭负担、经济负担 3、更年期综合征:心理行为退化表现;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
精品文档
62老年病人
(一)心理特征1、自尊心强:希望尊敬与恭维2、自卑和无价值感:老朽感突出3、敏感多疑:恶性联想4、固执和刻板:自我为中心、适应能力差5、孤独与寂寞:社会交往减少
(二)心理护理1.尊重老年病人人格2.提供舒适、安全的疗养环境3.调节好病人的疗养生活4.指导老年人克服
不良心理
63重症患者的心里反应: 1焦虑期:1-2天
2否认期:3-4天 3抑郁期:5天
4、撤离监护室时的焦虑:对监护病室产生适应和依赖
64不治之症病人心理反应过程:震惊否认期;愤怒期;磋商期;抑郁期;接受期 65手术前的焦虑反应:(1)原因:缺乏对手术的了解;怀疑手术效果;怀疑手术医师、麻醉师技术、经验和能
力; 害怕手术中疼痛;担心手术预后不良,经济费用等。
(2)后果:手术前焦虑水平高,手术后疼痛程度也高,身体恢复慢。
手术后的消极情绪:焦虑、抑郁
原因:术前对手术的效果期望过高,术后未达到 期望的效果;
重大手术引起的部分生理功能的丧失,体像改变,留有瘢痕;
.
精品文档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