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分析:本节课学习的数轴概念是中学数学中数形结合的起点,数形结合是协助学生理解数学、学好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从现在开始,在教学与学习中注重数形结合是数学教学与学习的重要指导思想,本章后面的有理数的相关性质和运算都是结合数轴实行的,由此可见这个课时学生学好数轴概念的重要性。数轴是用“长度”度量各类量的抽象,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用温度计度量温度,用弹簧称(刻度在直线上)称重量等,都已为学生学习数轴概念打下了基础。本节是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准确掌握数轴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并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借助数轴理解互为相反数两数的几何意义。准确理解有理数与数轴上点的对应关系。另外应该明确的是,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但数轴上的点所表示的数并不都是有理数。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用数轴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今后充分利用“数轴”这个工具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小学里已经学习过在“射线”上用点来表示数和读出或写出“射线”上的点所表示的数,对数与点的这种对应关系有了初步的理解和理解,
上一节又学习了有理数的概念,为数轴概念的建立和进一步学习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的对应关系积累的必要的学习经验,具备了“表示”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数轴是用“长度”度量各类量的抽象,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用温度计度量温度,用弹簧称(刻度在直线上)称重量等,都已为学生学习数轴概念打下了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与温度计的类比理解数轴,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②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的概念,知道互为相反数的一对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
③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的逻辑思维水平和动手水平,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3、情感与态度:
通过数轴与温度变化这种自然现象的和谐结合,激发学生探索的好奇心,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培养学
生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数,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难点: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教学设计:
一、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提出问题 问题1:
温度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用来测量温度的重要工具,你会读温度计吗?请你尝试读出课本43页图中三个温度计所表示的温度? 问题2:
在一条东西向的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汽车站东3 m和7.5m处分别有一棵柳树和一棵杨树,汽车站西3 m和4.8m处分别有一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试画图表示这个情境。
二、 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由上述两问题得到什么启发?你能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吗?
归纳:先画一条水平直线,在水平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叫做原点),选择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
定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这就是数轴.
- 3 –2 –1 0 1 2 3 三、动手练习,归纳总结 问题位置?
问题2:指出数轴上 A, B, C, D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11: +3,-4,4,-1.5,0
分别在数轴的什么
问题3: 画出数轴,并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以下各数:
33 2, -5, 0, 5, -4,2
问题4: 2与-2有什么相同点与不相同点?它们
33在数轴上的位置有什么关系?2与2,5
与-5呢?
四、仔细观察,发现规律
问题1:数轴上的两个点,右边点表示的数与左边点表示的数有怎样的大小关系?
问题2:正数、负数在数轴的什么位置?判断它们的大小?
利用结论练习:比较以下每组数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1)-2 和 +6; (2)0和 -1.8; (3)
32和 -4.
结论:数轴上两个点所表示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五、增强练习,巩固提升
1、写出三对非零的相反数,在数轴上将它们表示出来,并比较其中三个负数的大小.
2、在数轴上距原点2个单位长度的点表示什么数?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何收获?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协助学生理解数学、学好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在教学和学习中注重数形相结合是数学教学与学习的重要指导思想,对下节课学习有理数的相关性质和运算都是结合数轴实行的。所以,学生学习数轴是非常重要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