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特种淀粉品质科学与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
2018年度开放基金资助项目申请指南
为了促进淀粉品质科学与加工技术领域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及学术交流,培养和造就高层次科学研究人才,根据福建农林大学关于省部级科研平台系列管理文件的精神、福建省特种淀粉品质科学与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开放条例的规定,设立2018年度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以下简称“开放基金”)。根据“开放、联合、流动、竞争”的运行机制,重点实验室将重视多学科、多产业的相互渗透,鼓励相关学科的交叉结合与集成,热忱欢迎和邀请淀粉品质科学与加工技术领域国内外科研人员来重点实验室进行合作研究,共同推动特种淀粉品质科学与加工技术领域的研究和发展,特制定2018年度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申请指南。
一、开放基金资助领域与范围
1、资助范围
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应紧密围绕特种淀粉与多糖资源(如莲藕、薏米、荞类、香芋和果蔬类功能性碳水化合物、海藻类多糖等)精深加工和高效利用关键技术及其质量安全检测相关领域,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前瞻性技术以及共性公益关键性技术研究,结合重点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资助理论价值重大、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好的课题研究。
2、资助研究领域方向如下,但将重点支持特种淀粉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领域的研究:
(1)特种淀粉加工过程中结构变化及品质调控机制
1
以莲藕、薏米、荞类、香芋等闽台特色淀粉资源为研究对象,研究典型加工(发酵、蒸煮、挤压膨化、超高压、焙烤、干燥、微波)和新型加工(微纳米粉碎、气流膨化、液氮超速冷冻、新型酶解)过程中淀粉结构变化和相互作用及其对特征品质的影响,研究特征品质形成机理和精细化调控机制。
(2)特种淀粉的肠道微生态调控机制与营养健康食品创制
以莲子、薏仁等淀粉及其修饰产物为研究对象,围绕肠道微生态与营养代谢互作及调控关键技术、慢病和特殊人群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及其调控关键技术,研究特种淀粉在慢病和特殊人群肠道微生态中的作用机制,探明肠道微生态与淀粉代谢互作机制,开发改善慢病和特殊人群肠道微生态营养健康系列食品。
(3)原料安全与产品质量检测技术研究
开展淀粉资源及产品中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的酶联免疫、量子点荧光免疫、免疫化学发光等有害化合物残留的快速检测技术,利用通用抗体制备及特异性抗体共包被等免疫分析技术建立多残留定量及定性检测技术。开展食源性病原体、腐败菌、生物毒素等生物源指标的分析与检测。
二、开放基金资助项目申请程序与注意事项
1.申请者条件
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的科技人员;本校具有正高职称科技人员原则上不资助。
2.项目申请与立项程序
2
(1)项目申请。项目申请者按要求填写《项目申请书》;
(2)项目初审。重点实验室工作人员对项目进行初步审查;
(3)项目评审。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对通过初审的项目进行会议评审;
(4)项目立项。重点实验室负责人在项目公示后对项目进行批准。
(5)项目合同。项目立项后2周签订项目研究合同。
三、开放基金资助项目成果要求
1.项目成果要求
必须在CSCD来源期刊(核心版)以上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篇以上才能结题。论文须标注获福建省特种淀粉品质科学与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完成后须提交结题报告、项目研究成果原件或扫描件及复印件。
2.项目结题材料
项目完成后须提交结题报告一式二份、项目研究成果原件或扫描件及复印件一份。
3.项目成果标注要求
(1)所提交的全部学术论文必须注明为本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若开放基金项目承担者为福建农林大学的科技人员,所提交的全部学术论文必须以本室为第一署名单位;若开放
3
基金项目承担者为外单位研究人员,论文可以以实验室为第二署名单位。
(2)成果标注。开放基金资助项目的论文发表、专著出版和奖励申报等都应进行标注(如论文的致谢部分、著作的扉页);未标注的,验收时不计入成果。
福建省特种淀粉品质科学与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
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
2018年4月20日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