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氨的性质教学设计

来源:抵帆知识网


授课年级 教 材 分 析 高一 学科 化学 主题 氨 任课教师 刘桂芳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必修一《氨 硝酸 硫酸》第四节第一课时,主要围绕氨气的性质展开教学,师生共同探究氨气的性质、氨水的的组成、氨气与酸的反应,氨气的制法及铵盐的性质安排在下一课时学习。氨气作为唯一水溶液呈碱性的气体代表,在工农业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为学生将来参加工农业生产和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条件。另外,氨是氮族元素重要的化合物,氨的学习还对后面的铵盐、硝酸的学习起铺垫作用。而其中的“喷泉实验”和“空瓶生烟”生动有趣,能吸引学生目光,提高学习兴趣。 在初中,学生在分子的运动中已经初步接触过氨气,知道氨气的颜色气味,还了解到氨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有一定的生活常识,知道氨气在工农业方面有着重要的用途。 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对刚升入高中不久的学生来说,大部分人的抽象思维比较困难,有些学生学得比较呆板,不太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学习方法上往往更多地习惯死记硬背,不习惯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独立思考,在动手探究能力方面则更差。为此,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创设情境→探究性质→总结性质→解决问题。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以液氨泄漏现场的问题和实验探究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充分运用探究精神,层层推进,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和科学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的能力。 知识目标: 了解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掌握氨、氨水、铵盐的主要化学性质;理解“喷泉”实验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问题 探究”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体验和对问题的探究,让学生感受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并且提出自己对实验的看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体会化学对环保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意识和责任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积极思考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氨气的性质 教学难点:喷泉实验装置和原理 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创设情境→引出问题→探究性质→总结性质→解决问题。情境设置的震惊和实验现象的明显对比,能使学生有直观、鲜明的感受。所以如何让学生能切实感受到氨气学习的必要性的情境设置和如何更好的诠释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是本节课的关键之处 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总结知识。 2、合作探究法:通过合作探究法,深入分析解决方法,并解决重点、难点。 3、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探究,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展示交流法:通过学生展示交流,加深学生之间的感情。 教师准备: 1、多媒体呈现图片,视频。 2、实验器材:蒸馏烧瓶、圆底烧瓶,注射器,烧杯,导管,橡皮管,橡胶塞,止水夹,T型管。 实验药品:浓氨水、氢氧化钠/生石灰、酚酞试液。

学生 分析 设 计 理 念 教 学 目 标 重点 难点 关 键 问 题 教 学 方 法 教 学 准 备

教学过程设计

提问:在夏季,卫生条件较差的厕所常闻到一股刺激性的味道,同学们知道是什么气体的味道吗? 学生答:氨气

讲述:同学们回答得很正确。氨气是动物代谢的产物,同时氨气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是当今世界上生产量最大的化学物质之一。那么它都有哪些性质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氨。

讲述:氨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制硝酸、制氮肥,液氨做制冷剂。但氨气运输等环节须注意安全,比如请看视频 板书:一、氨气的性质。

教师引导:小组进行合作交流,探究视频中的以下问题,分别体现氨气的什么性质?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液氨、白雾、有刺激性气味、用喷水枪吸收氨气。 板书:1、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体、比空气轻、易溶于水。

过渡:氨气只是简单的溶于水吗?氨气还有哪些性质?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进行探究氨气的化学性质。

教师介绍实验装置:这是根据教材内容,改进的一套探究氨气性质的实验装置,我们将用此装置探究氨气的相关性质。我们先来了解此装置:蒸馏烧瓶为气体发生装置也是氨气性质探究装置;圆底烧瓶为向下排空气法的气体收集装置,而圆底烧瓶的瓶塞上有三个孔,长导管为进气孔,短导管为出气孔,注射器为注液孔。盛有酚酞水的大烧杯和圆底烧瓶构成了喷泉发生装置,盛有酚酞试液的小烧杯为验满装置,为让同学们更加清晰止水夹分别标明K1、K2、K3。我们本次试验用到的药品有:蒸馏烧瓶中为氢氧化钠,注射器中为水,大小烧杯中分别为酚酞试液,这是一只盛有浓氨水的注射器,这是一只盛有浓盐酸的注射器。下面我找两位同学上来,一位操作实验,一位近距离的观察实验,并将实验现象告知大家,其他同学注意认真观察。 指导操作实验:

(实验探究1)下面我进行实验探究一 氨气的制备、收集和验满:请拿起盛有浓氨水的注射器注入蒸馏烧瓶,注意观察蒸馏烧瓶和小烧杯中的实验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为什么盛有酚酞试液的小烧杯是验满装置呢?哪位同学回答一下?不错!除了用可以用酚酞水验满我们还可以用红色湿润的石蕊试纸置于导管处若变蓝则收集完全。 (实验探究2)下面我们我们进行实验探究二 喷泉实验:请关闭K3、K1,将注射器中的水注入圆底烧瓶,打开K2、美丽的喷泉。请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喷泉实验的以下问题:1.烧瓶内为什么会形成喷泉?对!不错,由于氨气极易溶于水,当把注射器中的水注入圆底烧瓶中,大量的氨起溶于水,使烧瓶内压强极具减小,烧瓶内外形成压强差,这时打开K2,外界大气压会把酚酞试液压入圆底烧瓶形成美丽的喷泉;2.溶液为什么变成红色?氨气的水溶液即氨水,氨水中有大量的氢氧根,使溶液呈碱性;3.溶液变红体现了氨气的什么性质?但溶液中大量的氢氧根是否来自氨气的电离呢?不是,为什么呢?对,因为氨气是非电解质。大量的氢氧根来自于哪种物质?喷泉实验有说明了氨气的什么性质呢?哪一组的同学能回答一下问题三。氨容易变红说明氨气是可与水发

+-生反应的;板书:2化学性质:NH3+H2O===NH3·H2O==NH4 + OH 分析到这儿问题4迎刃而

解4.氨水所含的微粒有哪些?因此氨水中的成分是3种分子: H2O、NH3、 NH3·H2O 3种离子: NH4+、OH- 、H+ 过渡:喷泉实验说明氨气溶于水可得氨水,氨水呈碱性,哪么氨气是否可以和酸反应呢?下面我们来做空瓶生烟实验。

提示:同学们思考蒸馏烧瓶中现在是什么气体?答:氨气请拿起盛有浓盐酸的注射器,好多的烟那这是为什么呢?这又体现了氨气的什么性质?哪小组来回答这个问题?说明氨和酸反应生成了铵盐固体小颗粒:板书:NH3 + HCl ==NH4Cl提示:但需注意不是所有酸和氨气反应都有白烟只有挥发性的酸和氨反应才有白烟,难挥发性酸是没有白烟产生的,但产物均为铵盐。

引导:同学们看氨气的实验现象如此明显又如此美丽,整个实验过程都涉及氨气的哪些性质呢?请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吧。请发表你们的观点:学生回答,课件展示。鼓励:很好!

当堂检测:1.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发现了一瓶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判断可能是氨气,下列提供的方法中,你认为能帮他检验是否为氨气的方法是( )

A、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瓶口 B、将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瓶口 C、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瓶口 D、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瓶口 2. 下列物质所含分子只有氨分子的是( )

A、氨水 B、氨气 C、一水合氨 D、液氨 3. 氨气可以做喷泉实验,这是利用氨气( ) A、很容易液化 B、密度比空气小 C、极易溶于水 D、能跟水起反应 4.在下列情况中,能产生白烟的是( )

A.浓氨水与浓硝酸相遇 B.钠在空气中燃烧 C.浓氨水与浓H2SO4相遇 D.铁在氯气中燃烧 问题:如果你在液氨泄漏现场,该如何逃生呢? 答案:①报警:110、119

②闭眼、带口罩、带防毒面具 ③低头弯腰、往低处跑 ④披棉被、穿棉衣 ⑤捂湿毛巾、喷水

⑥捂醋酸浸过的酸毛巾、喷酸。

教师引导:现在同学们谈一下这节课的收获。

教师讲述:这节课也告诉我们:科学知识是把双刃剑,即能造福也能带来灾难。但你要明白,带来灾难的不是科学知识,而是没正确运用科学知识的我们。要让科学为我们造福而又不伤及自身,就必须好好学习它,灵活运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