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陶瓷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关系
文/汤志明
摘 要:从传统文化艺术与文创产业的关系入手,结合科技创新、文化创意、艺术衍生等案例,分析中国陶瓷艺术蕴含的文创精神及产业价值,探讨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路径,旨在推动中国陶瓷艺术向创意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促使中国陶瓷艺术焕发活力,文创产业开发更具历史韵味,从而得出中国陶瓷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结论。关键词:中国陶瓷艺术;文化创意产业;相互关系;发展路径
文化创意产业是近年来一种新兴的“智慧型”产业。它具有经济附加值高、多元产业融合、人力资源集约化、重视科技引领、强调知识产权保护等特点。目前,文化创意产业是国际上公认的经济提升型产业,具有极强的发展潜力。国内如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早已大力发展创意产业,经过多年努力均已取得骄人的成果。各二、三线城市也不甘示弱,纷纷结合自身实际开展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
陶瓷作为中国传统器物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艺术、生活、创作、营销等领域影响深远。陶瓷艺术的延续、创新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关系如何?文章结合中国陶瓷艺术,从发展文创产业角度,试论二者的关系。并以部分实例为依据探讨如何借力陶瓷艺术践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带来了世界设计领域的新气象。此外,清代雍正至乾隆时期,中国传统陶瓷纹样出现在欧洲各国自行生产的餐具上也不是个例。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如果背离自身文化传统,一味追随西方发达国家的商业主义、现代主义,最终只能流于表面。21世纪初,国内很多城市流行时髦的西方后现代主义工业风。“水泥板、暴露墙砖、平板玻璃”随处可见,形成了千篇一律的视觉效果。这样的文化创意除了附庸商业需要之外,缺乏真正的艺术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为当代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而优质的历史素材。作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嚆矢——北京798文化街区,中国风已呈主流趋势。传统文化艺术为文化创意产业开辟出一条“借古开今”的创新之路。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也定会将传统文化艺术发扬光大。
(三)陶瓷艺术与文创产业相互促进与制约关系1.相互促进
陶瓷艺术的发展与人们的生活方式紧密相连。伴随使用者审美情趣的提高和民风民俗的改易,其在精神层面产生的影响也日益扩大延伸。显然,陶瓷器物价格的高低与本身的工艺性和艺术性息息相关,如再配合相应空间予以展示,可谓相得益彰。当置身于浙江龙泉陶瓷文化馆中,首先让我们感受到的是通过陶瓷元素产生的传统艺术氛围,空间传递出的视觉感受是现代设计与传统美的结合。在这里,陶瓷艺术可以充分营造传统文化的氛围,对于特定空间的文化信息传递起到了优质的载体作用,借助陶瓷元素生产的创意产品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艺术气息。伴随文化创意产业的推广,陶瓷艺术也定会得到很好地展示,二者相互促进,互为增补。如G20峰会所用餐具,不仅将西湖美景绘于其上,更通过现代设计手法将陶瓷艺术呈现在各国来宾面前。
2.相互制约
一、传统文化艺术与文创产业的关系
(一)艺术与实用的关系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只有人们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精神上的追求才能得到凸显。同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空间从何而来?创意性的发展一定是以功能性的满足为前提。距今7000-8000年前的原始陶器首先在功能上提供给使用者以便利。随着彩陶纹饰的变化、黑陶器型的丰富,艺术美逐渐扎根于人们心中。人们开始追求美、欣赏美,进而主动创造美并将美的东西作为商品进行贸易。艺术与实用的结合乃是文创产业立足的根本。
(二)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的关系
文化创意产业只有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创造出绚丽多彩的产品。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源远流长,无论是精工细作的陶瓷,还是捶揲精美的金银器都具有各自独特的艺术气质。如19世纪末欧美兴起的装饰艺术运动,设计师常常采用清代螺钿技法配饰家具。就当时的创新设计而言,中国艺术显然
28
创意2019/02
诚然,在以何种文化艺术作为开发资源的考虑上,文化创意产业有其特定的选择机制。陶瓷艺术虽具有优秀历史文化的底蕴,但其自身承载的艺术价值也具有相当的局限性。首先,陶瓷艺术之所以为世人称道,与其历史地位的固化有一定联系。如宋代汝窑的天青釉制品,釉色柔和、造型端庄;明成化的鸡缸杯,图案质朴、小器大样。它们的艺术价值往往固化在人们对其历史价值的定位。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探索陶瓷艺术的时代价值,会明显受到历史性制约。其次,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具有多元化融合的特点。而陶瓷文化能够提供的艺术元素仍主要局限于装饰和造型。最后,是否能够使用陶瓷艺术实现文化创意开发的内因在于当地是否具有相应的文化基础。对于很多城市而言,陶瓷除了博物馆展示以外,并不会引起强烈的地域性共鸣。像浙江德清、金华、温州等地,虽具有悠久的陶瓷文化历史,但仍不会选用陶瓷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有效资源。强调高科技、环保性、低投入、高产出是目前发展文创产业的导向。实效性羁绊了陶瓷文化艺术迅速融入文创产业的步伐。
二、中国陶瓷艺术中蕴含的文创精神
(一)科技与智慧中蕴含的文创精神
中国陶瓷史是一部劳动人民创造的历史。这种创造不仅包括实用性,更主要的是陶瓷文化中蕴含的艺术价值。而各种艺术形态的呈现离不开科技与智慧的凝聚。从陶器发展到瓷器劳动人民智慧地改进了窑炉结构,有效提高了烧成温度。青瓷优雅的色调离不开还原气氛的有效控制与釉料配方的科学使用。这些都充分说明了艺术的产生离不开创新精神,更依赖于技术的进步。清代创制的转心瓶、转颈瓶、象生瓷,虽常被诟病为哗众取宠的骄奢之物,但其技术性已超越了前代常规的工艺水平,确是一种设计的创新与发展。以转心瓶、转颈瓶为例,由于器物内外层需要分开烧制并套装组合,故对于部件的烧制精度要求极高。配合四季、梅兰竹菊等图案,其呈现“走马灯”式的艺术效果也是前朝未见的。象生瓷通过技术手段使陶瓷具有其它材质的视觉效果。如仿漆器、仿铜器等均能达到乱真的地步。这种技术手段的成熟为现代仿制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历史借鉴。如木地板表面仿制石材纹理、通过织物仿制皮革效果等。陶瓷创作的历史是文化创意与科技、智慧、审美因素紧密结合的最好例证。
(二)造型美中蕴含的文创精神
中国陶瓷素来以其独特的造型艺术闻名于世。历朝历代陶瓷的造型有继承更有创新,在融合多元文化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效益。如汉代丝绸之路开辟后,沿线各国的文化与中国文化相融合,形成了陶瓷造型艺术的多元化发展。如黄釉杏仁形扁壶上饰有胡人翩翩起舞的形象,各种西域金银器造型
通过瓷器进行仿效。在元代,一些教国家使用的青花瓷直接要求按照当地样式定做。如天球瓶、双耳扁瓶等。这些都说明在创意设计方面,古人并不拘泥于某种特定形式,而是在中国传统造型的基础上实现多元文化的共融与交流,从而实现符合社会需要的产业发展。其中蕴含的文创精神为我们打开了更为广阔的文化融合视野。
(三)装饰美中蕴含的文创精神
中国陶瓷早期的装饰以刻、划、印、贴为主。元始,青花盛行,至此图案彩绘逐渐成为了中国陶瓷装饰艺术领域中的宠儿,经久不衰发展了数百年之久。在纹饰选择方面,早期以几何纹为主,后发展为动物、人物,唐始流行植物纹样,之后便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局面,诗书画印兼而有之。在这个创造过程中,除了人们意识形态的转变、统治阶级的好尚、思古情节等客观因素外,陶瓷生产领域如何选择具体装饰内容?那一定是适于国内外市场,迎合使用者品味的装饰。创意设计离不开某些传统元素的延续,如莲瓣纹虽源于汉代传入的佛教文化,但一经被世人接受,各类器物上便时常出现。各种莲瓣纹印花、贴花装饰层出不穷,最具代表的是河北封氏墓出土的仰覆莲花尊,它充分体现了南北装饰技法的融合,是以莲花装饰为主题的集大成者。当下,但凡涉及传统韵味的室内设计仍经常使用莲花作为主要装饰。可见文化创意不在于元素本身,而在于将一些特定内容进行整合与延伸。中国陶瓷艺术中的大量素材为文创产业提供了非常优质的艺术创新资源。这也符合文创产业强调的可持续发展性、智能化、高精化的特点。
三、中国陶瓷艺术呈现的创意产业价值
时至今日,陶瓷产业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精尖的陶瓷产品已经渗透到很多前所未有的新领域。纳米陶瓷科技被军事工业所采用,成为质量轻、强度高的装甲材料。抗磨损、耐高温的陶瓷被应用于发动机汽缸的制作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东莞众多名牌建筑陶瓷集团,如金意陶、东鹏、蒙娜丽莎等也在不断开发高科技的新产品。陶瓷的艺术在科技一统天下的局面下已经明显疲软?诚然,科技硬实力对于引领国家经济发展作用巨大,但艺术对于教化世人、传承文化、创新创意而言仍不可替代。中国陶瓷艺术所呈现的创意产业价值并不会随着科技时代的到来而式微。
(一)陶瓷艺术创新下的文创产业价值
陶瓷艺术的发展明显注重品鉴玩赏的精神价值。而文化创意产业的推广是一个将设计思维转化为实际产品的过程。无论是影视制作、服装设计、室内设计还是产品设计都是在雕琢人们精神欲求,二者所追求的目标具有一致性。中国陶瓷艺术就商品而言从构思阶段开始就离不开对市场的考虑。
一个好的陶瓷艺术作品赢得认可并不是偶然的。它所凝聚的创意思维是以丰富的制作经验为基础,以大胆的创新设计为依托的结果,是不可预期与可预见之间的平衡,如市场上很多陶瓷艺术品采用传统纹样配合创新器型的使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要依托先进的科技、优质的环境、智慧型人群、经验的积累、可预期的市场来实现经济效益。可见,陶瓷艺术创新发展的过程就是文创产业依托必要条件实现效益的过程。
(二)经济视角下陶瓷艺术的文创价值
中国陶瓷之所以享誉世界,不仅因其品质优良,更关键在于其具有独特的民族艺术性。尤其一些官窑制品和名家作品,因具有明显高于一般产品的艺术水准而身价倍增。战国时期,陶器产品上多刻有铭文,内容包括产地和工匠姓名。这本身就是一种营销策略,也是一种生产自信。通过这样的方式扩大产品的影响力,促进销售。这也恰恰与西方现代设计领域的一些情况相吻合。美国著名现代工业设计师雷蒙·罗维堪称世界设计史上最富有的工业设计师。罗维公司设计的所有产品上都注明“罗维设计”。如美国宇航局的空间站设计、灰狗长途汽车的外型设计、可口可乐瓶子的造型设计等。在美国商业化引领的工业设计领域,罗维采用流线型理念实现了产品整体化的功能性美感。“罗维设计”LOGO的影响力辐射全球,这不仅提高了公司的品牌效应,更凸显了“罗维设计”的产品风格。现代文化创意产业同样相信品牌的力量,也会追随国内外知名设计的思路,亦趋亦步地学习。通过创新,陶瓷艺术转化为经济效益的案例并不鲜见,如明代宫廷宣德炉出现后,很多民间作坊使用陶瓷进行仿制,亦取得了可观的收益。现在,景德镇的仿古艺术瓷仍是产业发展的主流。陶瓷艺术本身包含历史文化、创意构思、工匠精神、民风民俗等众多因素,合理提炼并转化为文化创业产业的成果,离不开先进科技、设计人才、产业聚集等因素的帮助。这为创意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新课题,也是一个颇具现实意义的研究方向。
四、通过陶瓷艺术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一)借助陶瓷艺术本身的价值
现代设计领域中,陶瓷的装点仍不失为一种艺术处理手法。尤其在公共空间的设计中,适当引入陶瓷元素对于提升空间的艺术品味效果显著。近年来,护理界反复强调护理美学的实用价值。除仪态美、操作美、行为规范美之外,护理环境美已被很多护理机构看重。通过陶瓷艺术品点缀空间,可缓解病人的烦躁情绪。由于陶瓷文化在中国很多城市中享有历史声誉,在提升城市形象方面作为一种“共鸣元素”也被广泛应用,如浙江龙泉的青瓷小镇创意产业园规划,已成为颇具影响力的宋元青瓷艺术聚珍之地。
(二)高校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创意产业论坛29
除景德镇陶瓷大学、杭州中国美院、河北燕山大学等高校直接设置陶瓷相关专业外,大部分高校学生对于陶瓷文化的了解还停留在工艺美术史的层面上。而文化创意产业一直重视的高素质人才接触陶瓷艺术的机会并不多。国家教育部对大学生创新创业非常重视,立项课题更是倾向实用性和产业化。通过学科竞赛、科研项目、创业计划将陶瓷元素引入其中,势必会在相关领域中呈现出创新创意的新视角,如陶瓷元素的空间设计、互联网+下的陶瓷元素服装设计、地方陶瓷文化影视剪辑制作等。
(三)先进科技、产业聚集的帮扶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离不开科技的支持和周边产业的帮扶。通过地方科技和产业发展部门的导引,以陶瓷艺术为切入点实现陶瓷艺术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具有前瞻性的高科技陶瓷或具有地方特色的陶瓷艺术品。通过传统制造业、生态产业、旅游产业的帮助实现陶瓷艺术与文创产业的共建发展。如唐代陆羽茶文化发源地浙江长兴建设的大唐贡茶院,已为当地原始瓷文化开辟了一条创意发展之路,形成了以实物销售、文化宣传、教育培训为手段,通过成熟的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带动陶瓷艺术产业协同发展的长效机制。
五、结语
中国陶瓷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不可多得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资源。在国家倡导文化自信、文化创新、文化复兴的背景下,研究陶瓷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关系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本文从文化艺术与文创产业的关系分析入手,强调了陶瓷艺术对于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作用并得出如下结论:(一)中国陶瓷艺术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资源。(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助于提高中国陶瓷艺术的影响力。(三)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动力之源。
参考文献:
[1]中国硅酸盐学会.中国陶瓷史[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2]尚刚.中国工艺美术史新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叶民.中国陶瓷史增订版[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
[4]薛圣言.景德镇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J].大舞台,2015(6):104-105.
[5]崔妍.中国经济发展的文化动力探源[D].长春:吉林大学,2013.
[6]方李莉.中国陶瓷[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5.作者简介:汤志明,湖州师范学院艺术学院。
编辑:宋国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dfix.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