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清国产电影,挖掘当今市场需求
作者:马钟渊
来源:《西部论丛》2019年第26期
去年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凄凉,反应了当下国产影视行业的艰难处境,闭幕红毯不仅明星数量有限,名气也如不往年,寥寥几个明星根本撑不起场面,当年的东方好莱坞,如今风光已逝,不论从资金、技术还是演员运用种种方面来看,北京都是独一无二的中心,同行是冤家,尤其是两家影片撞档的时候,都会大力出拳将对方比下去,所以尽管彼此相熟,但绝不会出现和平相处的情况,可如今却开始抱团取暖,竞争淡化,现如今的市场逐渐让网大、网剧、动画所占据,对过去几年电影的变化观众普遍认为没有好电影了!
自打2010年3D电影兴起后,人们对电影的好感越来越多,快节奏生活环境下人们希望能有一种简单的放松方式,相比回到家中收看电视剧不如在条件允许的环境下去到电影院看一场电影,可是现如今互联网的便捷,人们的娱乐方式越来越多,在空闲之余就可以拿出手机看一部电影看几集网剧,但还是有忠于电影的会说院线上映的大片,手机第一时间是看不到的!可是如果这院线大片一出预告你就不期待了呢?那这些人又会说,电影院大屏幕带来的效果更震撼!那我不禁要问给你带来震撼效果的大片又有几部是国产电影呢?
电影被誉为世界第七大艺术,电影发展至今已有将近200年的历史了,法国,德国这些国家在19世纪时期初期就已经领先于世界,提前领略这第七艺术的魅力,而我们国家的电影则是在近代20世纪初才开始兴起中间经历的曲折又不能让中国电影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20世纪80年代“百废待兴”,新时期的改革开放挽救了濒于崩溃的电影经济,使中国电影迎来复兴,但几十年形成的的产业痼疾依然困扰着中国电影的发展,没有成熟的电影认知我们如何能让中国电影在世界舞台上有一席之地?就算是放到现如今这也是中国电影需要思考的问题,说到这里朋友们又会问为什么拥有成熟电影的国家却在当代几乎看不到他们的身影了呢?答案就是出现更新的电影形式——商业化电影,就是俗称的爆米花电影,而美国的电影形式大多都是这种商业化的电影形式,很早就将电影作为一种高效的盈利途径,对于那些拥有成熟电影理念的国家,发展依然悠久的美国早已策划出适合当代观众的口味,在其他国家还沉浸在文艺电影对观众的影响时,美国电影已经一部一部的将爆米花塞进了观众的手中,全球观众的审美趋向于同质化,观众没有过多机会体会多种多样的电影形式到底带来的的是什么,浮躁的社会需要一部一部的特效大片刺激观众的感官,快节奏的社会需要的是全身心的放松和体验,无论你文艺片和观众有多少共鸣,都没有拳拳到肉的那种打击感来的实在,这种形式让全球的导演不知道是顺从潮流还是逆流而上,时间的积淀证明当今社会如果不能有钱赚,一切都是空谈。 电影公司为了賺钱也就加快了电影制作,对于美国来说这种快速的获利的经济手段是一个非常成熟的体系,而对于不够成熟的中国电影这简直就是一个慢性死亡的过程!过去的很多年里中国的电影是没有商业片的位置的,导演们看不起不讲艺术只讲票房的“电影产品”多家的电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影制片厂是不敢拿出资金去投资商业片的,当时的因为电影产业化声势热闹,直到影坛里冒出了年年贺岁的冯小刚成功证明了“中国可以拍商业片”商业片在那时才稍有抬头,中国电影出现了《夜宴》,《英雄》,《十面埋伏》等片,尤其是《英雄》3000万美元的投资创下了当时电影之最,预示着中国优秀的一批导演们开始进入商业电影领域,并带动中国电影的发展。不过这些科班出身的电影导演心中还是有着文艺的心,再五代六代的导演当中文艺气息和拍摄手法和镜头调度都是有着中国最优秀的水准的,就算看到商业片形式的电影,也还是能感悟到一些人生真谛,这些新式电影的出现带来的经济效益是文艺片不能比拟的。技术固然需要进步,可是一再模仿总归是站不稳的,了解本国的市场需求,抓住国民的口味适应时代的艺术作品,找到属于本国的电影形式,才是电影未来的重中之重。
19世纪60年代,同为亚洲国家的日本,提前中国二十年领教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冲击,遭到他国经济重压之后明治维新就此展开,建立新政府的同时进行了现代化的改革运动,找到了适应本国的经济制度,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虽然最终走上了军国主义的道路,但是跻身于军事强国之列也是需要自身有一定实力的,国家政策的实施为的就是自己可以决定自己的命运,即便是如今市场需求都迫切希望国产电影可以占领主导地位,如果我说到这里具体还是不能明白怎么改革,那就再给大家举一个实际例子,印度电影开始于19世纪末期,是世界上重要的电影出产地区,主要的电影特点就是欢快气氛的歌舞,多民族多语言的国情形成了基本的电影形式,但由于全球电影趋势,印市场也有大量外国片的涌入,印度电影开始走向惨淡,利润大减,印度政府意识到本国电影产业正在下滑,开始大力改革,鼓励电影发展,扶持电影投资,导演可以向政府拨款拍摄本国主题的非商业电影,印度的电影工作者意识到了国情与实际社会存才许多等待解决的问题,利用电影形式反应社会状况从而引起社会共鸣,这就是印度现实主义题材的产生,发展之中不仅拥有了成熟的电影形式歌舞剧形式也成功的结合在了电影之中,日本的治愈系情感电影也是如此,这两个国家在不同时期全部都看清了自己的利与弊,在正确的时间做了正确的纠正,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那具体如何挖掘与发展本国的电影呢? 一 挖掘需求
快节奏的生活压力人们的生活压力需要一种不复杂简单思考的生活方式,工作耗费了人们的所有精力,如何将商业片拍的更加有意义,传递给观众,就直接用在经典人物形象上与矛盾冲突上,让观众直观感受出影片的真实想法,不可以纯粹的商业化,要让不同阶层的人体会到不同的意义,90分钟,100分钟,150分钟是真正让观众放松的时刻,用一种拳拳到肉的打击感将影片真实寓意换一种形式的表达出来,让观众知道这是一门适应任何阶层任何生活节奏的大众艺术,将一桶文艺化的精神化的爆米花塞进了观众心中。 二 摆正态度
电影不是赚钱机器,深层次的电影需要时间的沉淀,不可只看到电影所带来的的经济效益,电影人是发展电影艺术形式的传播者,好的电影一定是优秀的艺术形式,要接受并且适应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其他媒体形式的出现,利用新型媒体对电影艺术进行变向传播,在没能完善的电影制作体制下越快的出片越达不到预想的结果,将资金用在电影的制作上。剧本也不是随便拿个没有含义的小说改改就能用的,培养新演员、新导演、新的电影人防止各年龄段演员出现断层,成熟的电影认知一定会将国产电影提升到世界最高水准,做电影人既要是卖家也要是买家,如果这个镜头自己都看不过去那为什么还不叫停呢? 三 发展特色
英国法国就是文艺题材,印度韩国就是现实主义题材,俄罗斯就是反战主义题材,我们的国产电影也需要一个可以代表本国电影艺术的题材,功夫大师“李小龙”不仅将中国功夫发扬光大还让属于中国的功夫片带向世界,这里的功夫片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影形式,熟知本国国情,对不能很好表达的题材要去学习要摸索,对可以诠释的题材一定要争取要弘扬,提高国产片的质量多和他国电影博弈,在竞争之中发展,在各大电影节上可以拿出另全世界震撼的国产电影,将中国的优秀政策启发到电影创作当中去,发展有代表的电影形式完善弱势电影形式,满足观众的观影需求,无论是电影人还是观众都要有良好的观影态度,传播正确的电影艺术,最终实现国产电影的全面发展。
为什么要被称为东方好莱坞呢?东方明珠也是艺术,国产电影照样可以引领潮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