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洛江区苏山小学
数 学
教 学 工 作 计 划
二年级(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
任课教师: 2014年 2月 10日
学 生 成 绩 记 载 表
座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姓 名 平 时 成 绩 1 2 3 4 5 6 7 8 平时 成绩 期末 成绩 平均成绩 平均成绩 及格率 优秀率 - 1 -
一、班 级 情 况 分 析
1、班级基本情况:
班级总人数 2、上学期原有成绩: 到考人数 平均成绩 最高 最低 100 / 90 / 80 79 / 70 69 / 60 59 / 50 49 / 40 39 / 30 30分以下 及格率 男 女 少先队员 3、优差生名单: 优等生 学困生 4、班级学情分析(包含“三维目标”达成情况及学习习惯等):
本班共人14人,男生5,女生9。从上学期的期末学习检测来看,学生的基础知识、技能
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比较浓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部分学生的综合素质较差,综合能力有待提高。
经过前三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适应了课堂学习方式,有小部分学生养成了课前预习、课后认真练习巩固的良好学习习惯,大部分学生养成了上课认真听讲,注意倾听他人发言,遇到不懂得地方及时向老师和其他同学请教,会通过思考、同桌讨论、小组交流解决学习中的难题。大多数学生学习习惯较好,能思考问题,按时完成作业,书写工整,读书、写字姿势正确。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赢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5、学困生情况:
班级中有四位学困生,其中小云同学如果加强辅导的话是可以脱困的,因为她主要体现在学习过程中反应缓慢。启铭同学上课精力不集中,这个可能是个性的原因,有等矫正。淋峰、灯兰同学对学习一点兴趣都没有。有待更花更多的时间去努力。
- 2 -
二、教 材 分 析
本册教材一共安排了8个单元,其中“数与代数”领域有3个单元,主要内容包括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除法、结合实例和调查,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比“百”大的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学生体验到“一千”“一万”有多大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计算万以内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图形与几何”领域有3个单元,分别安排的是方向和位置、测量、认识图形”。。除此之外,还有“时、分、秒” “数学好玩” “调查与记录” “整理与复习”和“总复习”。 1、第一单元“除法”。、 第三单元“生活中的大数”、第五单元“加和减”、 第七单元“时、分、秒”。在这些单元的学习中,结合生活情境,学生将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除法的过程,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了加减、除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二单元“方向和位置”。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认识八个方向。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能辨认其余七个方向,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途径的地方。 3.第四单元“测量”。通过动手操作和实际活动,初步建立“1千米”“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以及单位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4.第六单元“认识图形”。通过生活实景,认识角。能辨认直角、锐角、钝角。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第八单元“调查与记录”。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体验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的过程,根据图表中的一些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初步形成统计意识。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初步感受感受不确定现象,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三、教 学 重 点、 难 点
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有余数的除法、加与减、生活中的大数 (二)、教学难点:加与减、生活中的大数、测量、时分秒 - 3 -
四、学 期 教 学 总 要 求
(一) 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除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除法(商是一位数)。结合分物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在生活中把一些物品通过平均分后有时会有余数的情况,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第三单元“生活中的大数”。结合实例和调查,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比“百”大的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学生体验到“一千”“一万”有多大,并能结合实际,对万以内的数进行估计,了解其数位顺序,会用万以内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会用词语或符号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3.第五单元“加和减”。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计算万以内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养成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估计的习惯,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第七单元“时、分、秒”。学生通过时、分、秒的学习,初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在实际情景中,认识时、分、秒,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时、分、秒之间的进率,能够准确的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并能说出经过的时间。 (二) 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方向和位置”。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认识八个方向。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能辨认其余七个方向,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途径的地方。 2.第四单元“测量”。通过动手操作和实际活动,初步建立“1千米”“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以及单位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3.第六单元“认识图形”。通过生活实景,认识角。能辨认直角、锐角、钝角。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八单元“调查与记录”。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体验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的过程,根据图表中的一些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初步形成统计意识。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初步感受感受不确定现象,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 4 -
五、改 进 教 学 具 体 措 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数学,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游戏、讲故事、直观表演、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同时充分利用学具,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多照顾学困生以及思维偏慢等的学生,给其进行查漏补缺,释疑解难,在平时的生活中多用多练,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激发学习兴趣。 4、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拓展。在教学中,结合课后练习的一些带思考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启动思维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掌握科学、灵活的方法。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5、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与家长进行适时沟通,让家长用正确、适当的方法指导孩子学习。 6、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挖掘各种网上教学资源,用好各种教学媒体,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首先从学习的内容和形式上吸引学生。引导学生养成思考、敢于提问、善于倾听、乐于表达的内在品质。 7、继续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和优生的提拔工作。
- 5 -
六、教 学 进 度 表
周 次 1 时 间 教 学 内 容 起 讫 备注 周次 起 讫 除法 13 时 间 教 学 内 容 备注 2 2、10 / 2、15 2、16 / 2、22 2、23 / 3、1 3、2 / 3、8 3、9 / 3、15 3、16 / 3、22 3、23 / 3、29 3、30 / 4、5 4、6 / 4、12 4、13 / 4、19 4、20 / 4、26 4、27 / 5、3 除法 14 5、4 / 5、10 5、11 / 5、17 5、18 / 5、24 5、25 / 5、31 6、1 / 6、7 6、8 / 6、14 6、15 / 6、21 6、22 / 6、28 认识图形 认识图形 3 除法 15 时、分、秒 4 方向和路线 16 时、分、秒 5 生活中的大数 生活中的大数 17 数学好玩 端午节放假一天 6 18 调查与记录 7 生活中的大数 清明节19 总复习 8 测量 放假一天 20 期末测试 9 测量 整理与复习… 10 加和减 11 加和减 五一” 12 加和减 节放假一天
- 6 -
七、学 期 质 量 分 析
原班人数 到考总分 人数 平均 90-100 80- 70-79 60-69 40-59 30分及格率 以下 优 等 生 期 末 考 试 情 况 学 困 生 学习主 要成效 存在主 要问题
- 7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dfix.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