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抵帆知识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关于现代城市公园发展问题的思考

关于现代城市公园发展问题的思考

来源:抵帆知识网


关于现代城市公园发展问题的思考

【摘 要】城市公园是人文活动的载体。面对现代城市的发展和城市其它休闲娱乐设施的冲击,城市公园应适应游人不断变化的需要,继续发挥它的功能作用。本文介绍了现代城市公园的发展状况,分析城市公园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城市公园的未来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城市公园;现状;可持续发展

公园是市民生活在“水泥丛中”的唯一绿洲,它是人们享受自然清新的去处、感受自然美丽的场所。城市公园是一种资源,人们对其“共享率”的高低反映出资源利用率的有效程度。从真正意义上来进行设计和营造的第一个近代城市公园是美国的中央公园,它为城市居民提供呼吸新鲜空气和锻炼身体的场所,并对改善城市公共卫生,提高市民道德修养等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我国,公园和开放空间处在一个快速发展阶段。伴随着房地产开发的热潮,居民对于环境的重视,也为一些公园和开放空间的复兴,提供了新的契机。我国目前公园和开放空间的缺乏,是非常严重的。公共绿地和开放空间在数量和质量上远远不能满足人们需求。大量消极空间的存在,积极空间的缺乏,许多开放空间的利用不充分,仍然是很大的问题。在城市土地资源严重稀缺的今天,合理利用各种可以利用的土地(道路、停车场、水道、市场等),综合利用空间无疑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1.公园内涵的演变

把自然界的景观引入人类的居住庭院或城市环境之中,仿造自然山水,从而诞生了“园林”。世界古代园林三大体系包括古希腊园林、巴比伦园林、中国园林,它们历史最初起源都是为帝王贵族等极少数人使用服务。与古代“私家园林”相对应的是现代工业化社会诞生之后的“公共园林”,公众人人皆可以进入,即我们今天称呼的“公园”。1858年由现代园林创始人F.L.Olmsted设计的第一个城市公园在美国纽约城市中心,名为“Central Park”。这是现代工业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产物,体现资本主义的“博爱、平等、自由”的思想,现代的公共园林是城市中一块有边界的地方,是人人都可以进入的地方。

2.城市公园的现状

近年来,政府对城市环境建设十分重视,其中最重要的举措就是不断加大对城市公园的投入,兴建大公园、广场、街头绿地等。这些公园、绿地的出现,改观了城市的面貌,提升了城市的品位。然而,与公园环境质量不协调的是,在城市公园周边地区零乱地建设了一些宾馆、商住楼这样的高层建筑,还有在公园内修建了一些大型娱乐设施、餐饮服务设施,使公园及其周边环境景观破坏的现象十分普遍。

2.1公园规划问题

现在城市公园的规划仅仅是对公园用地范围内的功能分区、景观分区、道路系统、地形处理、园林工程、植物种植、水电系统等进行布局,而缺乏景观与设施的有机组织。

2.2娱乐服务设施区存在的问题

错误地理解“公园”的休息和娱乐活动内容,认为在公园中增加小火车、飞轮转盘、过山车等等设施就是使公园景观现代化。现代第一个城市公园“中央公园”出现在美国,现代第一个游乐场“迪斯尼乐园”也出现在美国。但是,美国的城市规划师和风景园林规划师都清楚地认识到:迪斯尼乐园与公共园林完全是二种不同形式的娱乐活动!它们所具有的美学内涵完全是不一样的。

而且,目前公园服务设施的开发存在着很大的弊端,主要原因一是设计者对公园开放后的服务人流量考虑不足,对一些娱乐、餐饮等设施未予以周到考虑,结果违背了“以人为本”的精神。第二是公园经营者对娱乐服务设施的盲目开发,结果造成了公园环境的污染和形象上的破坏。还有在修建这些设施时对绿地造成大量的破坏,都对公园的形象和治理产生非常消极的影响。更普遍的是一些茶座餐饮服务点,大都在公园开放后,临时增设或对原有的一些建筑进行改造而成的,在卫生方面存在很大的隐患,造成公园环境的极大破坏。

2.3公园保护区的问题

国外一些国立公园对公园保护区的问题十分重视。公园保护区一般设置在公园的人口处,它影响到游人是否能方便快捷的进出公园、影响到公园的形象、影响到城市道路的交通组织与街景。但在我国,对公园保护区的重要性还认识不够,公园人口处存在的一些住宅和商业建筑严重影响了人流集散和公园景观。

2.4门票、围墙等问题

现代中国以园林用地作为商业赢利场地,大兴土木,充斥着混乱的商业气息,严重破坏了绿化景观,也扭曲了园林本身应该具有的生态本质。在现代中国公园内首要考虑是“挣钱”,围墙分隔了城市与公园绿化景观,买门票入园才能欣赏园林景观,而园林中还另有围墙设立“园中园”,每欣赏一景都要买一次门票,围墙再又分隔园中相互景观。中国现代公园的围墙和门票制度,在现有的社会经济条件下是可以理解的,是在“以园养园”的政策下的必然结果,随着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日渐接轨,文化的交流日益密切,我们相信中国公园的景观设计也会与世界现代文化同步,中国的城市公园应该成为与城市景观融合的景观,而不是围墙隔离的“独立园”,更不应该在园林用地上追逐商业利润,而使园林景观面目全非。

2.5公园周边地区环境问题

现在城市公园的周边外围界限,还没有相关的法律对新建建筑的建设进行控

制和管理。因此,在城市公园旁建设了一些高层商住楼,这些大量的人工建筑破坏了原有景区的环境质量,特别是在中国古典园林的近旁修建高层的现代化建筑,这种不协调的建筑风格中往往会影响园景的自然气氛及造景的效果。

在寸土寸金的商业城市,城市公园有时候不得不在夹缝中生存,在人口处及周边地区无序地开发高层建筑已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市民的反对,但由于决策层更多地考虑了商业经济的利益,忽略了城市公园的环境效果,使进入公园休闲的人们不得不面对嘈杂环境的困扰。

3.城市公园可持续发展对策

3.1功能性质应符合现代城市的发展需要

城市公园的形式与功能应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应适应游人的生活方式和游人量上不断变化的要求。根据不同公园的地理优势和景观特色,合理布置以适应现代城市发展的需要。城市公园不同于风景旅游区,其景观的特征、服务对象、功能设施等应满足当地城市居民的需求;因受社会生活方式的丰富多样的影响,游人进入公园不再是某种单一的活动方式,而是多方面的需求,从而引起公园的功能性质发生变化。这样,城市公园的整体规划布局应不断完善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通过景观的不断创新来满足游人的需求变化。

3.2应体现出园林文化内涵及多样性

城市园林是人们追求自然的一种文化现象,即是人类渴望自然环境,亲和自然环境的生物属性的文化体现。城市公园不同于其它的游乐场所,其空间环境、文化氛围等应满足城市居民的文化生活需要,让市民陶冶情操。

3.3加强环境宣传力度。提高市民环保意识

各地区环境保护意识因经济的发达程度而不同,因当地的居民素质而有差异。虽然个体也意识到环境的重要性,但由于受大环境的影响,在公共场所仍然难以将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充分表现出来。然而,人们向往健康、公平、可持续的环境。所以要加强环境教育宣传力度,让市民亲自参预到爱护公共环境卫生活动和园林绿化建设活动中去,让居民在活动中体验到生活环境质量与自己有着最为直接的关系,从而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

【参考文献】

[1]李敏.中国现代公园—发展与评价[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2]付美云,廖建军,聂绍芳.衡阳市园林绿地可持续发展的探讨[J].中国园林,2001,75(3):25-27.

[3]王仁凯.“文化建园”—新世纪城市园林发展的必然要求[J].中国园林,

1998,14(2):42-43.

[4]Tom Fox.Urban Open Space-An Investment That Pays[M].New York:The Neighborhood Open Space Coalition,199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dfix.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