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抵帆知识网
总第600期 教海探航 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实践与思考 蒋育兰 (盐城市大冈中学,江苏省224043) 摘要:本文阐述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紧迫性,着重对实践能力的培养途径进行探究,同时思考在目前的教育形势下培养学生 实践能力存在的矛盾和困惑。 关键词:实践能力;紧迫性;途径;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一、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紧迫性 “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 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加他们的社会经验,各级各 类学校,都要认真贯彻执行教育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教育与社 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使学生更 好地认识身边的各种事物和周围的世界,最终能运用所学知识 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的素质才 能得到较为全面的提高。 二、培养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开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学生实践活动的方式主要有体验学习、探索操作学习和解 决问题学习三种方式: (一】体验学习 “体验学习”是一种基于学习者自身的活动体验,获得感性 认识的学习过程。根据学生的需要及多数学校条件的可能性,教 师在选择体验活动时,可以有不同侧重。但其中两类活动是特别 应当重视的。 (1)制作与操作活动 这样的活动可以适当结合地理学科所学,加以延伸,不仅对 地理课堂所学知识能起到加深理解和巩固作用,而且更进~步, 可以将所学地理知识加以运用,动手动脑,设计和制作出自己的 “作品”。 (2)公益活动 学校的学习不可避免地疏离社会,使学生脱离实际生活。让 学生了解社会生活的某个方面,并且能够比较深入、比较直接地 体验现实社会的合理性,思考社会改革的必要性和方向性。 (二)探索学习 探索学习是一种狭义的体验学习,一般主要指学科领域内 的探索性活动。这种学习重要的不是学习和记忆科学的结论,而 是探讨和把握获得科学结果的方法和途径。 l、探索学习是从抽象的科学结论和知识的接受转向通过具 体的探讨,获得体验科学研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的学习, 而不是以获得或证实某个结果为目的的。 2、探索学习的本质在于探索,而不是某个固定过程、方式的 重复和再现。探索即伴随着失败,因此探索学习也是体验失败的 学习。 (三)解决问题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使学生直接面临实际问题,以学习和研究某 个问题为中心的活动方式。对社会问题的研究和学习主要可应 用这一方法。 l、解决问题学习,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寻求解决或解释某 个具体的社会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综合地、关联地、切合实际地 分析和思考问题,掌握一般方法,形成关心社会的态度和参加社 会活动的行为方式。 2、解决问题学习不是按照某种固有的体系、顺序、接受和记 忆知识的学习,而是针对社会生活中的某种现象或事实,通过提 出问题、采用查找资料、访问调查、自行探讨解决的方式和途径 进行的活动。 3、在以社会问题为中心的学习中,对社会某个地区人们具 有突出意义的自然和社会问题,或者是人类共同关心的面临的 重大问题,都采用专题调查的形式,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获得 文章编号:1006—3315(2009)11—009—001 直接经验,可以极大的扩大学生的知识量。社会实践提供的舞台 要比课堂空间广阔的多,失败的经验与成功的经验,尝试的机会 和探索的机会要丰富的多。 三、学生能力的变化及思考 1、变化 活动开展的前提是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实际问题需 要一定的知识才能解决。在这个过程中,课堂上所学的各种地理 知识也达到了熟练和巩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到很大变 化。如通过气温的测量,学会了冷锋前后天气变化的分析。原先 书本上不能理解的内容反而觉得很有兴趣。 (1)搜集和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 学生的实践活动,几乎没有或很少现成的资料,所需数据、 事实实例,都要靠学生自己去寻找、查阅、选择、摘录、分析。 (2)动手操作能力 使用各种工具,如测量、计算、画图、观察等能力。例如画学 校平面图的活动就是要运用测量、计算、画图、观察等能力。 (3)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一个人在 把自己的思想用语言表达出来之前,还没有把它潜在的学习变 为可同自己或别人交流的思维活动。向全班同学宣讲自己的或 本组的观点,就使自己的思维活动得到发展,并用自己的语言来 表述。 2、思考 (1)对社会评价的思考 任何行为只有得到一定程度的各种肯定,才能调动人的积 极性,也才能顺利地开展。现在本地实行的学校寄宿全封闭管 理,出发点也是希望学生免受社会的各种诱惑,一心一意在学校 读书、学习,最终有好的考试成绩。 (2)对高考与社会实践的矛盾思考 一方面,近几年来的高考试题的灵活性、新颖性、生活性、综 合性在不断加强,着重趋向考察学生的应用、推理、探究等方面 的能力,知识的运用能力加强。有些主观题的答案也是开放式 的。但它是应试考试,与实践的直观性、丰富性、详实性存在着很 大的距离,不同程度地带有考察学生的机械应试能力的痕迹。 (3)课堂教学环境下的社会实践的生命力的思考 我们知道,目前我国基础教育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模式 的教学形态,学校在安排课时时,不可能给你二、三节课排在一 起,更不可能给你半天、一天的时间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另外,在 中学阶段由于知识基础的差距和中学阶段的教育任务,其可行 性条件并不充分。 不论如何我相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上述的各种矛盾会 逐步解决。实践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较为全面的培养和 发展。 参考文献: 1.《实践能力培养方法艺术全书》华龄出版社陈德珍,周明星, 董国谦等主编 2.《二十一世纪教育新概念》高长梅等主编 3.《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赖志奎,方善森主编 4.《素质教育论》任顺元编 一9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