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3年9月份考试社会学概论第二次作业

来源:抵帆知识网
2013年9月份考试社会学概论第二次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分,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

1. 对于结构性社会问题和偏差性社会问题,是( )。 A. 可治不可防的 B. 可防不可治的 C. 可治可防的 D. 不可治不可防的

2. 帕森斯的学生K•默顿创立了( ) A. 交换理论 B. 冲突理论 C. 中程理论 D. 宏观理论

3. 问卷调查和实验方法属于社会学中的哪种分析方法( )。 A. 实证分析方法 B. 理论分析方法 C. 定量分析方法 D. 定性分析方法

4. 文化的基本要素是( )。 A. 物质形态要素 B. 语言符号要素 C. 精神形态要素 D. 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

5. 个人与社会化的关系是( )。 A. 个人是社会化的主体 B. 个人是社会化的客体 C. 个人是社会化的主体客体的统一 D. 个人与社会化没有关联

6. 下列哪个理论术语出自偏差行为的生物学理论( )。 A. 遗传因素理论 B. 环境影响论 C. XYY染色体理论 D. 进化论

7. 公共部门的组织目标在于( )。 A. 宏观调控 B. 提供服务 C. 实现公共利益 D. 微观控制

8. 批评并不一定就是反对意见,它是一种分析和批判某种事物的特性的行为和艺术。这是指社会学的哪种功能( )。 A. 教育功能 B. 社会管理功能 C. 研究功能 D. 社会批评功能

9. 在社会网络中,校友网络是通过哪种方式形成的( )。 A. 地缘 B. 血缘 C. 学缘 D. 业缘

10. 如果打乱社会秩序,社会对个人意愿的控制就会失效,会放任个人自行其是,社会学形成时期的代表人物涂尔干将此称为( )。 A. “失范” B. “失控” C. “失衡” D. “失调”

11. 阶级产生的根源是() A. 社会经济 B. 剥削压迫 C. 私有制 D. 社会不平等

12. 人类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制度是( ) A. 社区 B. 群体 C. 家庭 D. 法律

13. 法律的强制性表现为( )。 A. 有法可依 B. 违法必究 C. 人人平等 D. 遵纪守法

14. 霍桑实验的进行产生了( )。 A. 科学管理理论 B. 人际关系理论 C. 组织行为理论 D. 权变理论

15. 人们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使社会正常地运行,这体现了社会化的哪项功能( )。 A. 文化传承功能 B. 社会稳定功能 C. 个人自我完善功能 D. 社会融合功能

16. 一种急剧的、对整个社会进行根本改造的社会变迁形式称 ( ) A. 社会进化 B. 社会改革 C. 社会革命 D. 社会倒退

17. 岗前培训是( )的重要表现。 A. 预期社会化 B. 继续社会化 C. 发展社会化 D. 再社会化

18. 在社会互动中,最常用、最丰富的符号是( )。 A. 数字 B. 身体语言 C. 语言 D. 面部表情

19. 社会诸要素之间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稳定关系,叫 () A. 社会体系 B. 社会制度 C. 社会结构 D. 经济体制

20. 率先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的是( )。 A. 托夫勒 B. 布朗 C. 米尔

斯 D. 帕森斯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0分,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

1. 下列关于非正式群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自发形成的 B. 无正式组织结构 C. 无正式章程的群体 D. 既存在于正式群体之外,又存在于正式群体之内 E. 是个人社会活动领域拓展和活动能力增强的标志

2. 社会控制的非强制性手段包括( ) A. 说服劝告 B. 调解 C. 经济处罚 D. 道德反省 E. 舆论压力

3. 在韦伯看来,科层制是根据合理化原则组织的,它的特征包括 ( ) A. 稳定的职务等级 B. 严格规定的职务权限 C. 固定的薪金报酬 D. 有个人自由并仅仅听命于公务上的职责 E. 服从严格而统一的工作纪律和监督

4. 下列行为中哪些不属于社会行为( )。 A. “追星族”对影视偶像的盲目崇拜 B. 口渴想喝水 C. 过度疲劳时产生幻觉 D. 受到伤害时对对手进行报复 E. 小学生受到老师表扬后更加努力学习

5. 社会学创立的条件有( )。 A. 自然科学的发展潮流 B. 社会经验的研究 C. 前社会学的理论 D. 社会变革的需要 E. 工业革命的推动

6. 我国家庭功能的变化表现为( )。 A. 家庭的消费功能在加强 B. 家庭的事业功能不断扩大 C. 家庭的教育功能不断加强 D. 家庭的精神生活功能逐渐增强 E. 家庭的生育与抚育功能的层次在提高

7. 下列属于区位学理论的是( )。 A. 麦肯齐提出的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的过程理论 B. 伯杰斯提出的城市格局的“同心圆”假说 C. 霍伊特提出的“扇形理论” D. 哈里斯和厄尔曼提出的“多核心理论” E. 芝加哥学派的古典区位学理论

8. 按照社会制度形成的方式,可将其分为( )。 A. 自发产生的制度 B. 本源制度 C. 婚姻家庭制度 D. 派生制度 E. 根据客观历史需要而有计划建立的制度

9. 私人部门组织的基本特征是( )。 A. 私人部门向社会提供的主要是私人物品 B. 私人部门的组织由私人作为投资主体,其权益归私人所有 C. 私人部门的组织目标在于本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D. 市场是私人部门实现目标的竞争性活动领域 E. 私人部门是一个特殊利益群体

10. 孔德认为,必须用研究自然界的科学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这些方法是( )。 A. 观察法 B. 实验法 C. 比较法 D. 历史法 E. 实证法

11. 人们判断一个地方是否为城市社区的三个方面包括( )。 A. 人口规模方面 B. 人口素质方面 C. 经济方面 D. 异质性程度方面 E. 同质性程度方面

12. 组织行为理论包括( )。 A. 梅奥的人际关系论 B. 巴纳德的“组织平衡论” C. 麦克雷戈的“X理论”和“Y理论” D. “超Y理论” E. 渐进决策理论

13. 人类群体的产生和存在的原因有( )。 A. 它是生产活动的需要 B. 它是社会生活活动的需要 C. 它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D. 它能满足个人的心理需要 E. 它是个人物质生活的要求

14. 对社会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地位的观点有 ( ) A. 互动论 B. 中心论 C. 平列论 D. 网络论 E. 特殊论

15. 社会网络的功能体现在( )。 A. 具有社会控制功能 B. 具有社会整合功能 C. 个人能从中获得各种信息 D. 个人能从中获得各种精神上的支持 E.

个人能从中获得各种物质上的资源

16. 霍尔提出的四种空间是( )。 A. 亲密距离 B. 个人距离 C. 社会距离 D. 朋友距离 E. 公众距离

17. 有计划的社会变迁,实质上就是对社会运行过程进行干预,对社会系统施加定向影响,这种干预与定向影响,主要表现为( )。 A. 对整个社会系统的内部关系进行协调 B. 对社会发展方向进行修正 C. 对社会实践与社会问题进行控制 D. 对经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 E. 对社会各方面的工作进行协调

18. 人口的自然构成包括( )。 A. 出生地构成 B. 性别构成 C. 年龄构成 D. 婚姻状况构成 E. 残疾人员状况构成

19. 用特定形式的社会精神和信仰来制约生活,使得社会按照集体生活的原则展开它的活动,维护着社会进程的社会规范有 ( ) A. 风俗 B. 习惯 C. 道德 D. 宗教 E. 法律

20. 改革开放以来,城镇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引起了哪些城镇阶层结构的重大变化( )。 A. 专业技术人员及一般知识分子的人数增加很快 B. 个体工商业和私营企业获得迅猛发展 C. 第三产业的职工队伍扩大 D. 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限制着工人之间收入差距的幅度 E. 城镇中的工人成份趋向复杂。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40分,共 20 题,每小题 2 分)

1. C 2. C 3. C 4. A 5. C 6. C 7. C 8. D 9. C 10. A 11. C 12. C 13. B 14. B 15. A 16. C 17. A 18. C 19. C 20. B

二、多项选择题(60分,共 20 题,每小题 3 分)

1. ABCDE 2. ABDE 3. ABCDE 4. BC 5. ABCD 6. ABDE 7. ABCDE 8. AE 9. ABCD 10. ABCD 11. ACE 12. BC 13. ABCDE 14. BCE 15. ABCDE 16. ABCE 17. ABC 18. BCE 19. CD 20. ABC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