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农畜牧业互联网经济转型升级研究
作者:马玉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7年第15期
摘要:本文首先对内蒙古自治区农畜牧业发展的现状以及内蒙古农牧业信息化发展现状进行了梳理;然后,对内蒙古进行农畜牧业互联网经济转型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内蒙古农畜牧业互联网经济转型升级路径进行研究;最后就蒙古农畜牧业互联网经济转型升级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畜牧业;互联网经济;转型升级
中图分类号:F72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5-0-02 一、内蒙古农畜牧业发展现状 (一)种植业发展现状
大兴安岭和阴山山脉以东和以南的地区分布着内蒙古的农业区和半农半牧区。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北方的重要粮仓,主要归功于河套、西辽河、嫩河西岸平原有适合农作物生长的富含各种矿物质的土壤。 (二)畜牧业发展现状
内蒙古6个著名大草原,1000多种饲用植物,其中100多种更是饲用价值高,种植适用性强。其中包括非常适于饲养牲畜的羊草、羊茅等禾本和豆科牧草。著名的三河马、三河牛鄂尔多斯细毛羊、阿尔巴斯绒山羊等优良畜种在区内外闻名遐迩。
通过查阅近十年内蒙古自治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以及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总产值的数据可知,内蒙古自治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一直处于上升趋势,到2014年达到2779.81亿元,农业产值占总产值的50.667%,畜牧业产值占总产值的43.372%[1]。由以上数据可知,农业和畜牧业是内蒙古自治区第三产业的主要产业。因此,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增加农业和畜牧业的产值迫在眉睫。
二、内蒙古农牧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内蒙古自治区的农牧业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以公益服务为主的农牧业信息化建设是由科技厅、农牧业厅等政府部门推动;(2)与国家战略任务及自身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农牧业信息化建设主要由电信运营商推动。 三、内蒙古进行农畜牧业互联网经济转型的问题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一)内蒙古进行农畜牧业互联网经济转型的竞争优势
地理条件优势:内蒙古东南与北京、天津等地方相邻,方便能源输送以及经济合作;北与俄罗斯、蒙古国相邻,可以大力发展口岸贸易。在内蒙古边境的19个贸易口岸中有全国最大的陆路口岸——满洲里和二连浩特口岸。满洲里联通俄罗斯乃至欧洲各国,是极大的人流、物流集散地。
草原文化优势:在中国人的印象中,说到草原文化就能够联想到内蒙古。由于内蒙古自古以来就存在着大量以放牧为生的游牧民族,人们说起羊肉等肉类产品以及畜牧业的附属产品,首先会想到内蒙古。因此,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内蒙古的畜牧加工业生产出的产品将会很容易取得消费者的信任。
(二)内蒙古进行农畜牧业互联网经济转型的竞争劣势
传统产业形式竞争劣势:虽然内蒙古有着非常丰富的农畜产品资源,但是这些优势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
科技水平和加工增值率低;龙头企业不具备强大的带动能力;专业化水平相对较低;发展不均衡以及忽略草原农畜产品的品牌价值等竞争劣势制约着内蒙古进行农畜牧业互联网经济转型升级。
信息化水平较低:农牧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政府在农牧业信息化建设上主导作用发挥不够,农牧民信息化意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不强,自治区缺乏农牧业信息化人才,缺乏“因地制宜”的服务等劣势严重影响内蒙古进行农畜牧业互联网经济转型升级。 四、内蒙古农畜牧业互联网经济转型升级路径研究
通过研究并查阅相应文献资料发现,传统农畜牧业的科技水平、品牌意识、龙头企业数量与规模、利益机制建设和服务组织水平,以及内蒙古地区的信息化水平将正向影响内蒙古农畜牧业相关企业互联网经济转型意向[2]。本文将对这两类因素进行详细探讨。 (一)影响传统产业竞争力的因素 1.科技领先程度
农畜牧业科技水平低,是导致传统农畜牧业竞争力低的重要原因之一。有学者在谈及内蒙古农业经济发展问题时,指出内蒙古自治区的农业由于科技水平较低,使得内蒙古自治区在生产、存储与运输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从而导致农产品的竞争力较低[3]。通过调查与文献阅读可知,畜牧业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使得畜牧业的产品竞争力低下[4]。 2.品牌意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对于内蒙古自治区传统的农畜牧业竞争力的不足之处,很多学者在品牌意识建立方面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学者李玉彪在研究构建内蒙古优势特色产业可行性分析中也指出内蒙古自治区的农畜产品要形成产品优势,提出内蒙古农产品地区品牌发展对整体农业的重大影响[5]。 (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学者刘玉洁在研究内蒙古自治区农畜牧业信息化发展的问题与对策中指出,农畜牧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投入不足以及缺乏农畜牧业信息化人才是影响内蒙古自治区农畜牧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其文章中提到的农牧民信息化意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不强、缺乏“因地制宜”的服务等因素,其最终的原因也是因为地区缺乏相应的信息化人才[3]。
综上所述,科技领先程度、品牌意识、龙头产业领导力、服务组织建设程度等农畜牧业竞争力,以及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信息化人才拥有水平等信息化水平因素影响着内蒙古农畜牧产业互联网经济转型。
五、内蒙古农畜牧业互联网经济转型升级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1]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内蒙古统计年鉴(2014)[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2]马春林,项朝阳,易亚兰.论农产品区域品牌的构建与培育[J].商业时代,2010(15):34-35.
[3]刘玉洁.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信息化发展的问题及对策[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4. [4]沈鹏熠.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形成过程及其运行机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32(5):589-591.
[5]李玉彪.构建内蒙古优势特色产业可行性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4.
作者简介:马 玉(1990-),女,汉族,山东济宁人,单位:内蒙古工业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工学学位,主要从事数据分析与信息管理、互联网经济管理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