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工业武器装备建设
军民融合系统及其构建
杜人淮
(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江苏南京210003)
摘要:本文揭示了国防工业武器装备建设军民融合发展的内涵和实现形式,分析了武器装备建设军民
融合系统及其构成,认为国防工业武器装备建设军民融合系统是由发展主体、市场、资源、产品、标准 及军民融合科研生产和服务保障建设活动等子系统构成的有机整体,设计了武器装备建设军民融合系统 的运行架构,阐述了武器装备建设军民融合系统运行内在机理。研究结论对推动国防工业武器装备建设 和装备制造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国防工业;武器装备;军民融合;系统 中图分类号:E25文献标识码:A
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 System of Defense Industry
Equipment Construction and Its Building
Du Renhuai
(Politics Institute, PLA 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 Nanjing 210003,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reveals development connotation and realization form of equipment 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defense industry, and analyzes 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 system of equipment construction and its composition. It concludes that 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 system of weapons and equipment construction is composed of the main body, market, resources, products, standards, civil-military research and production services. The paper builds the overall structure of military and civilian equipment integration system, and discusses the key points of the effective operation of equipment construction. The resear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promote the deep development of 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 of equipment construction and the equipment industry.Key words: Defense industry; Equipment construction; 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 System
*总指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领 域是军民融合发展的重点,也是衡量军民融合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水平的重要标志[1]。”国防工业主要承担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和服务保障等建设发展任务,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国家战略,全面推进军民融合深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防工业发展的军民融合战略研究”(12BJY077),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关于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重要论述研 究”(17WTA014),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经济与国防协调研究”(16WTB005),江苏省军民融合发展办公室重点项目“江苏省军民融合发展‘十三五’规划 研究”(16WTA001)。
收稿日期:2017-06-29作者简介:杜人淮(19-),男,江西新建人,法学博士,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研 究方向:国防科技、国防经济理论和实践。
-114-中国科技论坛(2018年5月)第5期
度发展,需要高度重视国防工业武器装备建设的 军民融合发展。国防工业武器装备建设军民融合 发展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军民融 合发展的主体、客体、制度等诸多方面,有 必要深刻揭示国防工业武器装备建设军民融合发 展的基本内涵,运用系统方法探讨国防工业武器 装备建设军民融合系统及其构成,揭示各要素之 间的内在联系,设计系统的运行框架,把握系统 有效运行的内在机理。
1.2实现形式
企业是经济活动主体,也是市场和创新主体, 国防工业武器装备建设军民融合发展,主要是通 过军工企业与民用企业(特指以民品科研生产和民 用服务等为主的企业)等相关建设主体融合发展 来实现,也就是通过民用企业广泛参与军工企业 武器装备建设来实现的。因而推动武器装备建设 军民融合发展,就需要从根本上破除军工企业对 武器装备建设发展的垄断格局,鼓励和积极引导 1
国防工业武器装备建设军民融合发
展内涵和实现形式
1.1
基本内涵
武器装备建设,是创立、发展和完善武器装
备及武器装备体系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2]。武器 装备建设涉及、国防工业等不同建设主体, 通常担负着武器装备需求者角色,主要承担 武器装备的需求论证、规划、订货(或采购)、列 装、使用、保养等方面职能;国防工业通常担负 着武器装备供货者角色,主要承担武器装备的技 术论证、方案设计、工程研制、定型和生产等科 研生产活动,以及武器装备使用过程中的咨询、 维修和技术支持等服务保障活动。对于军民融合 的界定,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权威定义,学界 比较认同美国会技术评价局(OTA)的定义,认为 军民融合或军民一体化(CMI)是“把国防科技工业 基础(DTIB)同更大的民用科技工业基础(CTIB) 结合起来,组成一个统一的国家科技工业基础 (NTIB)的过程[3]。”
依据武器装备建设和军民融合的定义,可将 国防工业武器装备建设军民融合发展的基本内涵 做如下界定:国防工业武器装备建设军民融合发 展,就是打破国防工业武器装备建设和发展中存 在的军民分离二元格局,把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和 服务保障等建设有机地深度融入国家整个科研生 产和服务保障体系之中,积极引入和有效发挥国 家相关领域科研生产和服务保障主体作用,并充 分和有效利用国家相关科研生产和服务保障等领 域的社会资源,通过资源共享、平台共用、项目 共建、成果共创、效益共进等方式,推进武器装 备建设军民一体、协调互动、优质高效发展的过 程及其制度安排。
民用企业(包括非公民营企业)广泛参与国防工业 武器装备建设,推动军工企业与民用企业深度融 合,从而实现武器装备建设军民融合发展。推动 军工企业与民用企业深度融合,通常可借助不同 形式来实现,有学者结合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产业 链特点,提出了从技术、管理、资金、固定资产 四个方面的融合实现形式[4]。若从军工企业与民 用企业共同参与武器装备建设角度来理解,推动 武器装备建设军民融合发展可通过以下形式来 实现。
(1)
基于组织融合,主要是军工企业通过
购兼并民用企业等方式,或者把民用企业融入军 工企业之中,使之成为军工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或者把民用企业和军工企业进行重组建立新的企 业,使军工企业和民用企业通过组织联合变成军 民一体企业,并由此推动国防工业武器装备建设 军民融合发展。
(2)
基于资本融合,主要是军工企业通过
极参与相关民用企业股份制改革,或鼓励和引导 相关民用企业积极参与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革,推 动军工企业资本和民用企业资本相互渗透或相互 交融,使军工企业通过参股或控股等方式来推动 民用企业参与武器装备建设,从而实现国防工业 武器装备建设的军民融合发展。
(3)
基于联盟融合,主要是军工企业为了
现军民资源开放共享、军民市场共同开拓等目 的,通过一定的契约同相关民用企业结成风险共 担、优势相长、要素双向流动或多向流动的研 发、生产、营销、价格等不同形式的松散型网络 组织(即企业联盟),从而推动相关民用企业参与 国防工业武器装备建设,实现武器装备建设军民 融合发展。
(4) 基于合营融合,主要是军工企业和相关
第5期(2018年5月)中国科技论坛-115 -
民用企业通过共同投入和整合相关资源建立和掌 控新的实体,或达成一系列相关协议进行商业联 合或合营,使军工企业借助一定的合营协议或掌 控具有新的生产能力、新的科技、新的产品、新 的市场的企业等不同方式,推动相关民用企业进 入武器装备建设领域,实现武器装备建设军民融 合发展。
(5)基于协作融合,主要是由承担武器装备 整体系统或关键系统等建设任务的军工企业作为 科研生产和服务保障主体主要是军用资源供给单 位和民用资源供给单位相结合构成的统一科研生 产和服务保障主体;军民融合管理和社会服 务主体主要是军工行业管理和服务机构与非军工 行业管理和服务机构相结合构成的统一管理 和社会服务主体。
发起者和推动者,联合相关领域的民用企业形成 一定的横向或纵向协作关系,通过发挥军工核心 企业主导作用、军工企业与民用企业间的信息交 换和贡献、军工企业与民用企业运营活动整合及 战略、文化融合等,实现国防工业武器装备建设 军民融合发展。
2国防工业武器装备建设军民融合系
统及其构成
国防工业武器装备建设是由不同要素构成的 复杂系统,军民融合发展打破了军民分离的二元 格局,并通过不同形式实现武器装备建设军民融 合发展,这就必然使军民分离的武器装备建设系 统发生变化,取而代之的是军民融合系统。国防 工业武器装备建设军民融合系统,是指武器装备 建设军民融合发展各要素所构成的有机整体。推 进国防工业武器装备建设军民融合发展,就需要 相应地推动武器装备建设主体、市场、资源、产 品、标准的军民融合,实现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和 服务保障等活动的军民融合[5]。与此相适应,国 防工业武器装备建设军民融合发展系统,就是由 王体系统、市场系统、资源系统、广品系统、标 准系统及其军民融合科研生产系统和服务保障系 统等子系统构成的有机整体。
2
.
1
军
民
融
合
发
展
主
体
系
统
国防工业武器装备建设军民融合发展主体系 统主要包括装备需求主体、资源供给主体、科研 生产和服务保障主体、管理和社会服务主体 (见图1)。其中,军民融合装备需求主体主要是军 事专用装备需求单位和军民通用装备需求单位相 结合构成的统一装备需求主体;军民融合资源供 给主体主要是军用资源供给单位和民用资源供给 单位相结合构成的统一资源供给主体;军民融合
图1
武器装备建设军民融合发展主体系统
2
.
2
军
民
融
合
建
设
资
源
系
统
国防工业武器装备建设军民融合建设资源系 统如图2所示,是指同武器装备建设军民融合发展 相关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构成的相 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统一整体。武器装备建 设所需资源,按照来源渠道不同包括来自国防科 技工业领域和民用科技工业领域资源;按照军民 用途不同包括军用资源和民用资源。无论是军用 还是民用资源,既可来自国防科技工业领域,也 可来自民用科技工业领域。国防科技工业领域军 用资源和民用资源的相互结合、开放共享,就形 成了军民融合资源;民用科技工业领域军用和民 用资源的相互结合、开放共享,就形成了民用科 技工业军民融合资源;国防科技工业领域资源和 民用科技工业领域资源的相互结合、开放共享, 就形成了国家科技工业基础的军民融合资源。2.3
军
民
融
合
技
术
产
品
系
统
国防工业武器装备建设军民融合技术产品系统 如图3所示,是指同武器装备建设军民融合发展获 得的军民融合物质、知识、服务等不同形态技术产 品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物质生产部门(特别是工业 部门)的最终产出表现为一定形态的技术和产品, 主要包括物质形态技术产品(简单产品、复杂系统及 其分系统、零部件和元器件等)、知识形态技术产品 (专利、商标、版权等)、服务形态技术产品(咨询、
-116-中国科技论坛(2018年5月)第5期
相关的军民融合交易主体、交易客体、交易手段 和交易规则等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 统一整体。军用资源或产品(服务)和民用资源或 产品(服务)的交换都离不开一定市场,无论是军 品市场(国防市场、防务市场、军用市场),还是 民品市场(民用市场、商业市场),都由交易主体 (需求主体和供给主体)、交易客体(生产要素、产 品技术等)、交易规则(规章、制度等)和交易手 图2武器装备建设军民融合建设资源系统
信息、认证、评估等成果)[6]。国防工业武器装备 建设军民融合技术产品系统主要包括军民融合物质 形态技术产品、军民融合知识形态技术产品、军民 融合服务形态技术产品。军民融合物质形态技术产 品主要是军用和民用物质形态技术产品的相互转化、 相互兼容、相互通用和相互渗透;军民融合知识形 态技术产品主要是军用(国防)知识形态技术产品 和民用(通用)知识形态技术产品的相互转化、相 互兼容、相互通用和相互渗透;军民融合服务形态 技术产品主要是军用(军事)服务形态技术产品和 民用(通用)服务形态技术产品的相互转化、相互 兼容、相互通用和相互渗透。
军
用服务形军
态民技套术产品
务I菔
ff态民棄用产服品
务形态技术产品
图3武器装备建设军民融合产品系统
2.4
军民融合市场交易系统
国防工业武器装备建设军民融合市场交易系 统如图4所示,是指同武器装备建设军民融合发展
段(有形设施、无形设施等)等市场要素构成[6]。
图4武器装备建设军民融合市场交易系统
2.5
军民
融
合
标
准
规
范
系
统
国防工业武器装备建设军民融合标准规范系 统如图5所示,是指同武器装备建设军民融合发展 相关的军民融合国家标准体系、行业和企业规范 标准及其技术、管理、工作规范标准等构成的有 机统一整体。武器装备是极为特殊的产品,为了 确保武器装备系统生产不同供应商提供的产品能 够相互操作、质量统一,满足武器装备的高作战 性能、髙质量保证及对战场各种恶劣环境的高适 应性、高稳定性和战场使用中的高可靠性、高可 维护性等要求,需要为武器装备建设规定专门的 军用规范和标准,包括国家军用标准(GJB)、军工 行业标准和军工企业标准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军用 技术、管理和工作等规范和标准等。随着现代科 技特别是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国防工业标准化发 展呈现出可公开、可协商、可获取、可控制的特 征,促进了军民标准相互衔接[7]。推动国防工业 武器装备建设军民融合发展,需在不影响武器装 备质量水平和安全要求前提下,构建军民一体或 军民兼容的国家标准体系、行业和企业规范标准 及其技术、管理、工作规范标准等。
第5期(2018年5月)中国科技论坛-117-
如图7所示,是指同武器装备建设军民融合发展中
1
国家
军用军标准民(GJB)融
合園家国家标准(GB)
准体系
武器装备建设 军民融合规范标准
/的军民融合装备的咨询、维修和技术支持等服务保 障活动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有 机统一整体。推动国防工业武器装备建设服务保障 活动的军民融合,既要求鼓励和引导民用领域服务 保障单位(如民营企业)进入国防工业领域参与军 工企业的武器装备咨询、维修和技术支持等服务保 障工作,同时也要求军工企业在军民兼顾或共用的 咨询、维修和技术支持等服务保障场所,共用同一
««
naif军民融合技术、管理、工作规范标准-军用规范标准
民用规范标准
肛触錢雛赚
图5
武器装备建设军民融合标准规范系统
2
.
6
军
民
融
合
科
研
生
产
系
统
国防工业武器装备建设军民融合科研生产系 统如图6所示,是指同武器装备建设军民融合发展 中的军民融合装备研发、试制、生产等科研生产 行为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有 机统一整体。国防工业武器装备建设军民融合发 展,不仅意味着民用领域科研生产单位(如民营企 业)广泛进入军工领域深度参与武器装备科研生 产,而且意味着军工企业内部军用民用装备研制 生产的一体化,也就是在军民兼顾或共用的实验 室、试验场、工厂(车间或生产线)等科研生产场 所,共用同一科研生产设施、物资、技术、工艺、 信息、人力和标准规范等,既从事武器装备(军 品)研发、试制、生产等研制生产,又从事民用 装备(民品)的研发、试制、生产等研制生产,从 而形成一个军工和民企相互开放、军用民用资源 相互兼容、军品民品研制生产相互兼顾的科研生 产系统。
民
用领域科研生t
产图6武器装备建设军民融合科研生产系统
2.7
军民
融
合
服
务
保
障
系
统
国防工业武器装备建设军民融合服务保障系统
服务保障设施、物资、技术、工艺、信息、人力和 标准规范等,从事军用和民用装备的咨询、维修和 技术支持等服务保障活动,从而形成一个军工和民 企相互开放、军用民用资源相互兼容、军品民品服 务保障相互兼顾的服务保障系统。
军用服务保障场所
民用服务保障场所
军民兼顾(或共用)的武器装备维修和
民
用技术支持等服务保障场所
领域服务位
f军民兼容(或共享)服务保障设施、物资、 执工艺H人力和标准规范等军用资源和标准规范
民用资源和标准规范
图7
武器装备建设军民融合服务保障系统
2
.
8
军
民
融
合
经
营
管
理
系
统
国防工业武器装备建设军民融合经营管理系统如 图8所示,是指武器装备军民融合建设中的军民融合 决策、计划、组织、指挥、控制、核算等经营管理活
动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统一整体。推动
国
防
军民融合决策H民业用武军民融合计划部器门装军民融合组织
和备■」
羞
建军民融合指挥设经军民融合控制营管军民融合核算
理
图8武器装备建设军民融合经营管理系统
-118-中国科技论坛(2018年5月)第5期
国防工业的武器装备建设军民融合发展,旨在提高武 器装备科研生产和服务保障的质量和效率,这就需要 破除国防工业武器装备建设中军民分离经营管理格 局,有效解决军民分离经营管理带来的资源重复配 置、闲置浪费和相互掣肘等弊端,并通过有效整合和 统筹协调军工企业经营管理资源和力量,对军民装备 科研生产和服务保障等活动进行一体化决策、计划、 组织,指挥,控制,核算等。
个开放、有序和高效的运行架构,并采取必要措 施实现军民融合系统的有效运行。3.1军民融合系统运行架构的设计
设计国防工业武器装备建设军民融合系统运 行架构的实质,就是把武器装备建设深度融入国 家整体科研生产和服务保障体系,按照军民融合 发展规律和系统有效运行要求,将军民融合发展 主体系统、资源系统、市场交易系统、技术产品 系统、标准规范系统、科研生产系统和服务保障 系统等子系统构成一个有机整体。通过武器装备 建设军民融合相关子系统及其构成要素的有机整 合,按照物质信息开放对流、高效有序运行要求, 可对国防工业武器装备建设军民融合系统运行架 构作如下设计,如图9所示。
3国防工业军民融合系统运行框架和
国防工业武器装备建设军民融合发展是由一
内在机理
系列军民融合子系统构成的有机整体。推动国防 工业武器装备建设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不断提高 武器装备建设质量和效益,需要对武器装备建设 军民融合系统的各子系统进行优化组合,设计一
k-> 军事专用资源
----n-:
:T:v
武器馨和民用馨
(产
品
)
图9武器装备建设军民融合整体系统运行架构
第5期(2〇18年5月)中国科技论坛-119-
3.2军民融合系统运行框架的内在机理
国防工业武器装备建设军民融合系统是一个 开放的、有序的循环系统,其实质是把武器装备 建设发展有机地融入国家整体科研生产和服务保 障体系之中,充分引入和有效发挥科研机构、 优势民用企业、优质社会资源等方面的积极作 用[6],通过系统开放、资源共享、军民兼容、协 调互动等不断提高武器装备建设发展质量效益, 其内在机理如下:
资、技术、材料、部件、信息等资源;从资源的 军用民用属性来看,包括军工系统以外的军事专
用资源和军民两用(或民用)资源。为了使国防工 业武器装备建设能够广泛采用和充分共享各类社 会优质资源,需要改革和完善军用标准规范等方 面制度,在确保和装备质量前提下 扩大对先进民用标准规范的适用范围和使用力度。
(3)
防工业武器装备建设具体活动主要包括武器装备 武器装备建设活动军民一体化布局。
(1)
和地方相关建设主体深度参与。破
除国防工业武器装备建设军民分割和相互封闭发 展格局,推动武器装备建设军民融合发展,既需 要对系统相关科研部门充分开放,更需要向 地方科研生产主体(军工以外的部门和企事业单 位)充分开放,推动和地方相关建设主体(科 研生产和服务保障单位)广泛深入地参与武器装 备建设。其中的相关建设主体包括有关 院校和科研院所等,地方相关建设主体包括地方 高校(特别是地方重点大学)、科研院所(科学院及 有关行业研究院、研究所等)、企业(国有、民营、 混合所有制企业,特别是民口高科技企业、优势 民营企业)等。为了更有效地推动系统和地 方相关建设主体广泛深入地参与武器装备建设, 不仅要求军工企业牢固树立开放意识、合作意识、 包容意识、共赢意识,自觉克服唯我独尊、唯我 独大和大包大揽等消极观念和做法,而且需要改 革完善市场准入等方面的制度,努力破除地 方相关建设主体特别是民营企业参与武器装备建 设存在的利益藩篱、制度壁垒和障碍[7]。
(2)
广泛采用和充分共享社会优质资源。随 着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以 及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发展,不仅资源的军民 界限日趋模糊,而且民用领域的资源优势越来越 凸显。因此,为了提髙国防工业武器装备建设质 量效益,加快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步伐,就 需要扩大武器装备建设资源的对外开放和利用力 度,既要积极引入和广泛采用非军工系统的优势 资源,又要充分共享共用民用领域的优势资源。 其中能够利用或共享的非军工系统优势资源可从 不同角度来把握。从资源的归属来看,包括 单位和地方单位等军工系统以外资源;从资源的 构成来看,包括军工系统以外的人力、设施、物
的科研生产和服务保障。推动武器装备建设军民 融合发展,需要打破军工企业科研生产和服务保 障活动分厂、分线、分地等军民分离布局,着力 对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和服务保障活动进行军民一 体化布局。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柔性设计制造技 术、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快速发展 和广泛运用,已为武器装备(军品)和民用装备 (民品)的军民一体化科研生产及服务保障提供了 有力的技术支撑。对武器装备建设具体活动进行 军民一体化布局,就是要在同一实验室、试验场、 工厂、车间、生产线等场所或空间,共用同一设 施、物资、技术、工艺、信息、人力和标准规范 等,既从事武器装备或军品的科研生产和服务保 障等活动,又从事民用装备或产品的科研生产和 服务保障等活动,从而减少资源重复配置和闲置 浪费现象,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和配置效率。
(4)
发挥好市场在武器装备建设中的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仅武器装备建设所需资源 离不开市场环节和市场交换,而且市场竞争机 制、价格机制和供求机制等市场机制作用的发 挥,有助于实现武器装备建设资源的优化配置。
因此,推动武器装备建设军民融合发展,提高国 防工业武器装备建设质量效率,需要发挥好市场 在武器装备建设中作用。军用市场和民用市场的 相互分割会影响市场机制作用的充分发挥,从而 难以有效发挥市场提高武器装备建设资源配置效 率作用,这就需要在不影响国防安全和军事安全 前提下努力构建军民统一市场,使之既可成为军 用资源和产品的交易场所和环节,又可成为民用 资源和产品的交易场所和环节,从而使竞争机 制、价格机制和供求机制等市场机制作用得到充 分发挥,实现国防工业武器装备建设资源配置效 率最大化。
用
-120-中国科技论坛(2018年5月)第5期
(5)强化武器装备建设统筹协调和保障。国 防工业武器装备建设军民融合发展关系到国家安 全与发展大局,客观上需要加强对国防工业武器 装备建设军民融合发展的管理、监督和服务,这 就需要更好地发挥、和社会服务等有关 机构的管理服务职能。一是需要发挥好国家主导 作用,加强对武器装备建设军民融合发展的统一 领导和统筹协调;二是需要发挥好装备部门 的需求牵引作用,加强对武器装备建设军民融合 发展的引导和监督。同时,需要建立军地协调、 上下联动、横向统筹的军民融合发展统一协调机 制,努力构建系统完备、衔接配套、有效激励的 制度体系。特别是要改革完善国防工业和武 器装备建设领域的准入、采购、保密、标准和知 识产权等制度,充分发挥财税、金融、投资、融 资等制度体系引导、激励和保障作用,健全 完善军民融合发展法治体系,为国防工业武器装 备建设军民融合发展提供制度支撑和法治保障。 另外,还需充分发挥各相关领域社会服务机构的 服务保障作用,降低国防工业武器装备建设军民
融合发展中的行政成本和企业运营成本,不 断提高国防工业武器装备建设效率效益。
4结论
推动国防工业武器装备建设军民融合发展,
是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国家战略和推进军民融 合深度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提高国防工业武器 装备建设质量效率的必然选择。国防工业武器装 备建设军民融合发展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 程,需要构建和健全完善军民融合系统。国防工 业武器装备建设军民融合系统是由若干子系统构 成的有机整体,各子系统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并按照内在联系构成一定的运行框架,该运行框 架是一个开放的、有序的循环系统,有其特定的 内在规律和要求。和地方相关建设主体需深 度参与国防工业武器装备建设,国防工业武器装 备建设需广泛采用和共享社会优质资源,武器装 备建设活动需进行军民一体化布局,充分发挥市 场在推动武器装备建设军民融合发展中的作用, 并需要发挥好、和社会服务等有关机构 的管理服务职能和服务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
1 ]加快建立军民融合创新体系为我军建设提供强大科技支撑[N].人民日报,2017-03-13.
[2] 周碧松.中国特色武器装备建设道路研究[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12.
[3] Office of Technology Assessment. Assessing the Potential for 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 R] .Office of Technology Assessment, 1994.[4] 韩雪梅,肖振华,吕彬.武器装备建设国防科技工业基础军民融合式发展研究[J].中转民,2013(11) :13-16.[5] 杜人淮.军民融合装备智能制造系统及其构建一
基于制造全产业链视角[J].现代经济探讨,2017(05) :5-10.
[6] 杜人淮.推进国防工业多领域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及其机理[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6(03) :46-53.[7] 平洋.军民融合视角下军用标准化改革与国防工业发展[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05) :107-112.
[8] 杜人淮.加快推进优势民营企业进入装备科研生产和维修领域的应对举措[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2016(03) :62-68.
(责任编辑沈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dfix.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