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抵帆知识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小儿高热惊厥临床诊治30例体会

小儿高热惊厥临床诊治30例体会

来源:抵帆知识网


小儿高热惊厥临床诊治30例体会

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诊治体会。方法:回顾分析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诊治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所有患儿在1~2周内全部治愈出院,且无后遗症及不适反应,无死亡病例,诊治效果显著。结论:当发现小儿出现发热的情况应该立即送往医院进行就诊,同时在家庭中应该时常备有压舌板、体温针以及退烧药等,当发现小儿的体温高于38.5℃,则应该立即采取物理降温的方式给小儿进行基础降温,如果小儿存在高热惊厥的家族史,且病情的发作时间较长,复发次数较多,则应该科学的应用预防药物,保证小儿的生命健康安全。

标签:患儿;高热惊厥;复发次数;临床诊治;研究

高热惊厥主要是指患者在患有呼吸道感染或者其他感染时,早期体温在39℃时所出现的惊厥情况,同时排除患者存在颅内感染和与其他惊厥性的代谢疾病。高热惊厥的临床表现为患者出现突然性的全身、部分肌群的阵挛性或强直性抽搐,双眼球发直、凝视、上翻或者斜视,偶尔存在患者意识丧失。高热惊厥主要分为单纯性及复杂性的高热惊厥,在小儿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发病率较高,据调查统计,我国有5%~6%的患儿曾出现过至少一次的惊厥,小儿惊厥发病率约为成人的10倍,尤其以婴幼儿多见。作者根据院内2013年至2015年收治的30例患儿高热惊厥病例作出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选择为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高热惊厥患者30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男女比为3∶2,有10例患者的年龄范围是1~3岁,16例患者的年龄范围是3~5岁,4例患者的年龄是5岁以上。

1.2 诱发因素

根据临床回顾分析可知,患儿抽搐原因有: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痢疾等,一旦高热达到38℃(腋下5~8分钟测试)以上,需立即到医院就诊检查。

1.3 发作形式

患儿全身性发作28例,约占92%;仅有2例报告占8%,为局限性发作。

2 临床诊断及诊断方法

2.1 临床表现

患者多见于5个月~5岁之间,且患者多是在发热数小时后出现突然性的惊厥、头朝后仰、双眼球发直、凝视、上翻或者斜视,不同程度的突然性全身、部分肌群的阵挛性或强直性抽搐,体温在39℃以上。患者时常呼吸暂停,面色转白发青,PC患儿惊厥很快恢复或正常入睡[1]。

2.2 诊断方法

①保持安静:禁止一切不必要刺激,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分泌物吸入窒息,必要时吸氧。②中医治疗方法。通过针灸的方式刺激患者的人中合谷、十宣和曲池以退热,如果患者存在昏迷的情况,则配合针刺涌泉穴和百会穴[2]。③退热:安痛定肌注,安乃近点鼻,30%~50%酒精物理降温,冷水(颈旁、腋下、腹股沟、大血管处)冷敷[3]。④止惊药物:苯巴比妥钠,5~20mg/kg次肌注或静脉缓慢滴注。⑤脱水剂:反复警觉昏迷常并发脑水肿,选用甘露醇、山梨醇、速尿等[4]。⑥中药:安宫牛黄丸,清热解毒,止惊开窍。

3 治疗方法

由于大部分家长是在患儿出现抽搐时才送往医院就诊,在这情况下,治疗的患儿多处于烦躁不安的状态,进行静脉穿刺较难,因此为了避免延误最佳的治疗时间,医疗人员给予患者使用水合氯醛(10%),一次0.3~0.5ml/kg,并保持灌肠,同时,在给予患者氧气吸入时,建立适合的静脉通路,如果止惊效果差,在给予苯巴比妥钠3~5mg/次,同时给予物理降温及预防感染处理[5]。经过治疗后,我院收治的患者皆康复出院,住院时间为5d,且在出院时,护理人员已经给予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

4 讨论

高热惊厥属于儿科常见的疾病,也是幼儿最常出现惊厥的原因,其发病率较高,且患儿多是存在家族史,高热惊厥的发病原因并未清楚,其发病多是与患儿的神经发育、脑发育以及抑制性的神经递质有关,其发病在小儿各个年龄段都有可能发生,特别是年龄低于三岁的患儿,其发病率最高,主要原因是患儿的免疫力较差,容易出现呼吸道感染,从而引起发热。患儿通常在高热的12h里会出现惊厥的情况,这也表明了惊厥和患者的高热有直接关系。高热惊厥主要分为单纯性及复杂性的高热惊厥,其中单纯性的高热惊厥预后较好,而复杂性的高热惊厥在预后方面则较差,主要的原因为单纯性的高热惊厥通常属于全身性的发作,患者的神经系统往往没有明显的异常,其精神状态较好,而复杂性的高热惊厥通常表现为局部或者不做成的发作,不仅惊厥发作的持续时间较长,而且一次病程中往往会出现反复性的抽搐,患者的神经状态存在异常的情况,在严重时甚至会转变成癫痫,不仅如此,如果患儿的惊厥发作较为频繁或者处于持续状态,会危及到患儿的生命健康安全,即使最后康复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影响患儿的健康以及智力发育。因此,有效的诊治措施对患者的病情康复十分重要。

根据上述研究可知,30例均预后良好,未出现智力低下及神经功能障碍。患儿家属平时应注意加强孩子体格训练,合理饮食,预防和纠正贫血,提高患者

的免疫力,尽可能的避免出现呼吸道感染,再者,家长还应该重视惊厥的出现,在惊厥发生时应该及时送患儿就医,避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同时在家庭中应该时常备有压舌板、体温针以及退烧药等,当发现小儿的体温高于38.5℃,则应该立即采取物理降温的方式给小儿进行基础降温,而医疗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抢救的同时,应该提高对高热惊厥以及其他抽搐疾病间的鉴别能力,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交流,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王峰,于静.小儿高热惊厥46例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4,5(2):142-143.

[2]孙淑娜.小儿高热惊厥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12(7):93-94.

[3]聂会军,刘国英.小儿高热惊厥的诊断和治疗[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7(9):1529-1530.

[4]甘晓玲,胡文广,马军.对高热惊厥患儿家长的健康教育效果

研究[J].四川医学 2012,12(1):116-117.

[5]郭鹏.小儿高热惊厥120例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3,4(22):159-16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dfix.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