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家访架起沟通心灵的桥梁
作者:李燕
来源:《教育周报·教研版》2017年第13期
在高楼林立、经济日益飞速发展的石家庄,当人们为孩子选择什么样的学校忙碌时,为给孩子补充哪些营养着急时,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忙着报辅导班焦虑时,你可曾想过,在偏远的石桥小学,还有一群这样的孩子们。
2012年9月,我第一次成为班主任,迎来了一批天真可爱的小豆豆。开学不久,我就注意到班里有这样一位朴实的小男孩,他叫刘凯,每天早晨都早早的到学校,无论哪组做值日,他都主动认真地帮忙,学习上也从来不用老师操心。随着天气渐渐变冷,我发现刘凯的手变得越来越皴、越来越黑了,我课下提醒他,注意个人卫生,可是刘凯好像并没有拿我的话当回事,手依旧是黑乎乎的。紧接着,在语文背诵课文上,我发现了这样的一个问题。每次要求回家背诵的课文,我都要求家长签字,可是向来听话的刘凯却一连几天没有签字。我终于按耐不住心中的怒火,气呼呼的问他:“为什么连着几天都不让家长签字!”刘凯胆怯的小声答道:“我爸爸妈妈不在家,家里就我和姐姐还有奶奶在家。”他的回答让我心中充满了疑问,这些疑问让我决定要去刘凯的家里进行一次家访。
放学后跟着刘凯来到了他的家。一进门,院子里满是垃圾,随处可见的是他们养的小狗的粪便,一看便知这家里已经很长时间没有打扫过了。跟随着刘凯来到屋里,已是11月底了,可他们的屋子里却看不到一组暖气,哪都是冰凉冰凉的,我忽然间明白了为什么刘凯的手为什么总是又黑又皴的,同时又为自己的粗心感到一丝丝内疚。这时我注意到,刘凯的奶奶正躺在床上,跟他的奶奶说明情况以后,老人家很热情的招手让我坐下。通过聊天我了解到,原来他们是租的房子,为了节省开支,他们只是晚上睡觉的时候在屋子里生一个小炉子来取暖,更让我感到吃惊的是,刘凯的爸爸妈妈常年在外地打工,总不在家,而刘凯的奶奶又是文盲,身体不好,下不了床,根本管不了孩子的学习,每天都是刘凯上三年级的姐姐做饭、监督他的学习,刘凯的姐姐不光要照顾刘凯,还要照顾年近八旬的奶奶。而他的姐姐毕竟也还是个孩子,有时候也会像其他孩子一样贪睡起晚了,因此就会来不及做早饭,孩子俩又不舍得花钱买东西吃。在这样的情况下,姐弟俩只能是一上午饿着肚子上课。听着刘凯奶奶的诉说,我的眼眶渐渐地湿润了,同时,又让我深切的感觉到自己肩头的任务又沉重了许多,身为班主任,我不光要关心孩子们的学习成绩,还要关注像刘凯这样的孩子,关注他们的心灵,使得他们父母不在自己身边的时候,依然也能够体会到来自老师这里深深地爱。
在我们学校,像刘凯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很多,都需要我们像妈妈一样的去关心,去爱护,去帮助。也许我们不能给孩子一个真正完美的小家,但我们可以用爱和行动给孩子一个充满温馨、快乐、柔情的大家。让我们用慈爱呵护本真,用智慧孕育成长,用真诚开启心灵,用希翼放飞理想!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家访,说到底是学校与家庭共同教育好孩子的一道不可或缺的桥梁。如果不去家访,我也许不会知道刘凯家里是这样的情况;如果不去家访,我也许会继续误认为孩子只是单纯的和老师作对;如果不去家访,我也就不会有这么深刻的感受。让我们通过家访,真正的去了解孩子们,真正的走进孩子的心田,让家访架起我们沟通心灵的桥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