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是中国北方重要的港口、工业、贸易、金融、旅游城市。改革开放以来,全市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全面快速健康发展。2003年,党中央、国务院提出“把大连建成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的战略目标。2009年,《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进一步明确了大连在区域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和龙头作用,要求大连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现代产业集聚区,这是继“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之后,国家再次赋予大连新的战略定位,使大连发展面临又一次重大历史机遇。
地理位置 大连市位于辽东半岛南端,东濒黄海,西临渤海,南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北倚东北三省及内蒙古东部广阔腹地。大连又处于东北亚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区域,与日本、韩国、朝鲜、俄罗斯远东地区相邻,是欧亚大陆桥重要连接点。
建置沿革 1899年9月大连港开工兴建,大连正式建市。1945年8月,大连从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中获得解放。1950年12月更名为旅大市。1981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再次改称大连市。1984年被国家批准为计划单列市。1985
1
年享受省级经济管理权限。1994年5月,国务院批准大连市为副省级城市。
综合概况 全市总面积1.25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211公里;户籍人口590.3万,其中非农业人口占62.5%。下辖6个区、3个县级市、一个海岛县和5个国家级对外开放先导区。2010年以来,城市经济总量先后突破“三个五”、“三个六”和“三个七”大关。2013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650.8亿元,增长9.0%;公共财政收入850.01亿元,增长13.3%;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6478.1亿元,增长15.2%;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238元,增长9.8%;农民人均纯收入17717元,增长10.8%。
全域城市化 2009年,我市在全国创造性地提出了“全域城市化”的战略举措,走出了一条有大连特色的全域开发开放的城镇化之路。通过规划建设主城区、新市区、渤海区域、黄海区域四大组团,城市空间沿渤、黄两海及沈大、丹大两线“V”字形不断延伸和扩展,形成了一批布局合理、各具特色的经济区,一批工业重镇、旅游名镇、商贸强镇和都市型农业大镇初具规模,大连改革开放以来集聚的巨大发展能量充分释放,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在中国社科院发布的报告中大连城镇化质量位居副省级城市第5位。大连的全域城市化从规划、理念到实施内容,和
2
当前中央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是深度契合的,我们已经具备先行发展的良好基础和有利条件,大连有愿望、更有信心在国家新型城镇化推进中先行先试。
工业经济 大连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工业门类齐全,配套能力强,具有较为完备的制造业基础,业已形成了以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为先导,石油化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造船四个基地为支撑的新型工业体系,具有较强的承载世界制造业转移的能力。大连的石油化工、造船、机车、大型机械、轴承、制冷设备等生产规模在全国同行业位居第一。大石化销售收入超千亿元,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形成雏形。201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1230.7亿元。
对外开放 大连是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龙头和窗口,拥有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第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北地区唯一的保税区和高新技术园区。2007年,大连大窑湾保税港区正式封关运作,抢占了新的对外开放制高点。2014年,旅顺经济开发区正式晋升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大连已经形成了以国家级开放先导区为龙头,梯次开放、一体化发展的对外开放格局。大连是东北地区对外贸易和吸引外资最集中的城市。2009年以来,实际使用外资连续五年居副省级城市之首;2013年,实际使用外
3
资136.0亿美元,增长10.1%。完成自营出口367.5亿美元,增长9.1%。
航运交通 大连是中国北方重要的国际航运枢纽和国际物流中心。国家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中特别提出建设大连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经过多年建设,目前国际航运中心主体框架已经形成,大连港与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有着贸易往来,承担了东北地区大部分的海运货物和集装箱运输。2013年,海港货物吞吐量实现4.07亿吨,增长8.9%;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000万标箱,达到1001.5万标箱,增长24.2%。2013年空港旅客吞吐量达到1408.3万人次,增长5.6%。集疏运体系不断完善,大连高速公路骨干网络和区域网络基本形成,烟大铁路轮渡使东北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的经贸往来更加便捷。
旅游会展 大连是著名的旅游胜地,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城市功能完善,人文景观丰富。2006年,大连市被国家旅游局和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评为首批“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大连会展业发达,每年举办各类展会100多个,近年先后成功举办了世界华人保险大会、第五届亚欧经济部长会议和WTO非正式小型部长会议,并成功举办了2007、2009、2011夏季达沃斯年会。
4
金融业 大连是中国东北地区的金融中心和外汇结算中心。2013年,全市银行机构存贷款余额在东北地区率先双破万亿,分别达到11954亿元和10185亿元。大连商品交易所获评“中国最佳期货交易所”,商品期货交易量首次超过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位列全球第一。金融中心指数排名保持全国第十、副省级城市第六,东北地区首位。大连正在向环境优美、设施先进、人才汇聚、总部集中的“世界办公室”迈进。
现代农业 大连被誉为水果之乡,盛产苹果、黄桃、大樱桃等;大连海洋资源丰富,盛产海参、海胆、鲍鱼等海珍品。长海海参、庄河大骨鸡、金州黄桃、金州大樱桃、旅顺海带等农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大连正在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扎实推进。2013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及其服务业增加值477.6亿元。
城市建设 大连按照现代国际城市标准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全面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城市功能不断提升,人居环境全面改善。建设了引英入连供水工程、大伙房水库输入入连工程、哈大铁路客运专线、新机场建设、南部滨海大道、城市快轨交通、地铁、体育新城、庄河电厂和红沿河核电站等一批与城乡居民息息相关的交通、供电供水、垃圾污水处理等项目。中心城区污水
5
处理率达到95%以上,供热普及率99%以上,燃气普及率99%以上。2013年万元GDP能耗降低3.8%。城市绿化覆盖率45.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3.2平方米。大连先后获得联合国环境 “全球500佳”、中国“人居环境奖”、“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荣誉称号。
教育科技 大连科技和人才实力雄厚。全市有 29所普通高等院校和大连化物所等100多家市级以上科研院所,全市有中科院、工程院院士25位。电子信息、软件业、新材料、生物工程等高新产业发达。大连市被国家批准为“服务外包基地城市”、中国唯一的“软件产业国际化示范城市”以及国家现代服务业产业化基地、创新型软件产业基地、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城市。
民生和社会事业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大连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救助、住房、交通等与百姓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全面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高,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61%,我市在全国“创业型城市”绩效评估中名列第一;住房保障实现应保尽保;养老保障制度覆盖全域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市级统筹;城乡居民和职工社会保险待遇逐年提高。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坚持均衡化、公益化,实现了全面
6
健康繁荣发展。
发展思路和目标 大连将抢抓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双重机遇,树立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深入实施开放引领、转型发展、民生优先、品质立市战略,大力推进全域城市化,加快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构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聚集区,深化改革开放,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建设产业结构优化的先导区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区,努力谱写好“中国梦”的大连篇章!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