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启蒙思想——近代法国哲学家
(启迪民众的哲学智慧)
(看书P236 思考:1、什么是启蒙运动? 2、什么是“工具理性”?)
S1。前言
一、背景:
近代本哲的每一个阶段是经’和唯’的并存发展,第二个阶段便则是18C的法国哲学。这里的“启蒙思想”主要是指18C法国资’革命前后的启蒙哲学。
之所以把此作为“第二阶段”来讲,是因为哲学发展到此时和前一阶段相此有了不同的特点。
不同特点表现:近代西哲的第一阶段(早期)的研究对象:纯哲学的本’、认识论和方法论。特别是认识论。
(后期)法哲:社会政治问题。(政治哲学) 为什么会发生转向? (背景解释):18C法资生产迅猛发展,面对封建阶级与资’和劳动民众之间不断激化的矛盾,面对新生的资’级力图把经济优势转化为政治优势的强烈愿望。法国哲学家已经不想再去继续哲学抽象的思辩,而想用哲学作为批判的武器去干预社会。(~武器的批判)
所以法国的政治哲学是随法国大革命而产生的,是为其舆论作准备的。
二、思想渊源
既然发生了转向,是否与早期西哲无任何关系?
1、从思想渊源或哲学本身的发展来看,18C的法哲是17C英国经验论的继承和发展,也是17C欧洲大陆哲学特别是17C法国本身哲学的继承和发展。具体来讲:两个思想渊源:
①来源于笛卡尔哲学中的机械唯物论思想。(培美特利) (“人是机器”西医理论/中医) ②„„英经’哲洛克的哲学。(爱尔维修) (“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 白板说) ①、②相比,②更要大一些。 Eg:马恩《神圣家族》:“当人们感到需要一部能够把当时的生活实践归结为一个体系并从理论上加以论证的书。这时,洛克关于人类理性起源的著作很凑巧地在英吉利海峡那进出现了。它像一位久盼的客人一样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德诗人海涅把洛克比作法哲学家所need的救世主。《人类理解论》是法哲学家的*书。
伏尔泰:洛克是继柏拉图之后的唯一的一个哲学伟人。
为何如此追随洛克? 背景:
①是法哲反对教会、反对宗教神学的need 无神论,唯物论
②是变革当时法国社会政治制度的need P121
本文由www.js18.pw整理 感谢www,bjfpp.pw的大力支持1
洛克感觉主义的“白板说”:最初的心灵 = 白板。人的观念、思想都是外界环境对心灵作用的结果,那么,要想改变当时法国人心不*状况,就必须改变外界环境,特别是改革当时法国的社会政治制度。
所以,法国人从洛克的“白板说”中读出了“革命”二字,所以他们不管休谟已将经验论推进死胡同,而仍然追随。
还有Spinoza 的泛神论,莱布尼茨的辩证法。
2、另外,18C法哲的产生还与当时的自然科学的发展密切相关。 Eg:牛顿——自然哲学影响最大。
拉普拉斯的天体理论,*的植物分类学,毕丰的生物变异和人猿同源理论,达朗贝尔的数学思想等都直接间接地影响过它。
所以普列汉诺夫说18C的法哲是站在当时自然科学的最前头的是和当时科学发展相一致的。如果说之有什么缺陷的话,那不是由于他们自身,而是由于历史,由于当时学科的发展所决定的。
“18C法哲达到了资’级哲学范围内最彻底的唯物主义水平。”
英’唯物主义(机’唯)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阶级 法„„(最高水平)
(~辩证唯物论) 费尔巴哈的人本*(终结) 三、特征:
由于上述情况,18C有两大特征: (一)1、是它作为政治哲学的特征。 17C哲关注改造自然,发展科学
18C法哲学家谈得最多的是人及其人生活于其中的社会是对社会的改造。
(二)它实出地表现出旧唯物主义的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论。(WHY?受自然科学影响的结果)
Eg:用机械原理去解释人及人的活动。 中、西医的不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强调必然性的同时否定偶然性。
强调人对环境依赖的同时忽视人对环境改造的主观能动性等等。
四、发展价段
从发展过程来看,法哲经历了三个阶段:
1、怀疑主义——对旧的哲学,形而上学以及神学的怀疑。
2、自然神论——即用理性去改造神学,使唯物论披上神学的帽。 3、唯物主义——彻底的唯物主义和无神论学说
与发展过程相对应,出现了三部分哲学家: 1、贝尔
2、伏’、孟’——18C前半期(18C30—50年代)大资’启蒙家。 3、法国百科全书派——拉美特利(没有参与编写,但思想属于此类),狄德罗,爱尔维修,霍尔巴赫。(伏尔泰、卢梭也参加过) (18C后半期 资’思想家)
另类:卢梭(理性时代的不谐音符) (孔狄亚克) P122
本文由www.js18.pw整理 感谢www,bjfpp.pw的大力支持2
百科全书 P247教材略简
在西方,百科全书的撰写有一个悠久的历史传统: ①古希腊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亚’,因他一生撰写的著作几乎涵括了当时人类知识的所有领域。
②中C末期,许多学者企图将人类的全部知识加以汇总。Eg:大部分*罗吉尔·培根。13C是一个“总汇”或“总编”的时代,“众书之书”。
③16C中叶,百科全书意识再一次复兴。1541年,“百科全书”名称出现。 ④1728年,张伯斯编写的两卷大开本的《艺术与科学大辞典》在伦敦问世。
⑤1745年,这两卷放在了青年学者狄德罗的桌上,书商希望狄德罗将之由英文译成法文。但狄德罗认为这部著作已经过时,单纯翻译已无甚意义,百科全书几乎完全重新编写。
从此,百科全书派便开始酝酿而生了。此学派的人个个都是18般武艺样样精通。 Eg:达朗贝尔:数学、医学、法学、天文学
霍尔巴赫:百科之书图书馆管理员,图书目录专家。贵州推之方位教育。曾把物理学、矿物学、地质学、冶金学以及生理学著作译成法文。其“沙龙”被称为百科全书派的思想实验室。著作《自然的体系》= “无神论的圣经”。
《袖珍神学》,现在报纸上的“魔鬼辞典”来源,受启发于它。“不朽”:“教会必须使我们的灵魂不朽,否则我们完全用不着僧侣,而僧侣却要彻底破产了”。
“神恩”:“上帝赐给他愿意赐给的人的礼物,同时保留了对于那些他不愿借此礼物使之得福的人的惩罚之权”。
(蛋白质:愚蛋+白块+神经质 偶像)
爱尔维修:法国的总包税人,精通法律,更喜哲学。《论人》
百科全书:长达28卷,一部全方位的启蒙巨著。从希腊美好用美女所用的胭脂的颜色到农民耕田用的除草与翻地的工具及其型号,从贵族狩猎使用的火药的配方到书报检查人的品德要求,差不多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它都有所涉及,这是一部全方位的启蒙巨著。
但它不是杂乱无章的材料、资料堆积,而是一棵秩序井然的树:
树根:信念:物体作用于感觉,引起意识、意*。有三种功能(记忆、理性、想像)。
树干:以记忆为依据——历史 以理性为依据——哲学 以想像为依据——诗
P123
本文由www.js18.pw整理 感谢www,bjfpp.pw的大力支持3
树枝:
圣史 神的科学 世*诗 历史 民史 哲学 人的科学 诗
自然史 自然的科学 圣诗
枝条: 自然法 人的科学 社会法律学 社会政治学
圣史、民史、自然史 神的科学、人的科学、自然的科学 世*诗、圣诗
历史 哲学 诗 记忆 理性 想像(三种功能)
物体作用于感觉(意识) 可见,百科全书是奠基在唯物主义的根基之上的。
S2。怀疑与批判:贝尔对神学与旧形而上学的批判
Pierre bayle 1647—1706
生于法国南部的一个省,新教牧师家庭。
从小跟随其父学习拉丁文、希腊文,后来就学于日内瓦大学。 毕业后在适当的一个新教学院当哲学教授。
1681年,移居荷兰,在鹿特丹大学教哲学和历史。
其哲学的特点是怀疑论,最初针对神学(天主教),后来推至17C的形而上学。《历史批判辞典》,此书的写作风格很有特点,即每一条目均由两个部分组成:
前一部分:历史的叙述 后一部分:对史实的抨击和对各种思想进行批判,但这种批判不是采取直接抨击的方式,而是采取怀疑的方式,及揭露矛盾的方式,这就使他的哲学表现出怀疑论的特点。
一、贝尔的怀疑哲学是针对宗教神学*
——贝尔认为,怀疑对于百科和国家并不造成危害。相反,科学还need怀疑,因为怀疑论者从不怀疑国家的law,不损害社会的利益,他们的怀疑只表现在思想上和理论上,在生活实践中他们并不采取怀疑态度。这一点已为下面所证实。
古代怀疑论者在行动上遵守本国习俗,履行道理职责。
P124
本文由www.js18.pw整理 感谢www,bjfpp.pw的大力支持4
只有宗教才害怕怀疑,因为宗教要求确信、信仰,不允许怀疑,更是经不起怀疑的。
而贝尔哲学的目的正是要通过对宗教教义的怀疑,进而批判、否定。
1、贝尔怀疑基督教的“三位一体说”。 “三位一体”:圣父、子、灵中,子、灵与父相同,但它们却是不同的两物。 据logic学原理,如果两物与第三物没区别,那么这两物就应该是同一物 所以以上相矛盾,不合logic。 (A=X B=X =>A=B)
2、贝尔怀疑基督教的“圣*”说。 (吃了它,耶稣就在心中) 一种具有象征性意义的宗教仪式(教堂*) ——教会态度:主张“转化论”、“实质论”。认为人们在圣*中所吃的面包是由耶稣的肉转化而成,酒则由其血转化而成。
贝尔怀疑:一个人的肉体不可能存在于许多地方,而且一个人的血肉是不可能转化为酒和面包的。
3、贝尔认为“原罪”说不合道理。
——“原罪”说“即要让人类所有的人专为其祖先的罪过(偷)负责,代替祖先赎罪,还不合道理。①当一个人不存在时,他不是同谋,不应有罪。②把他当作同谋惩罚,不合道理。
4、贝尔对基督教的“道德说“感到不满。
(教会把自己说成是道德的化身,即只有基督教徒才有道德。非基督教徒和无神论者都是无道德的作恶之徒。)
贝尔用事实来动摇以上说法:在现实中,有宗教信仰的人常常作恶,无神论都常常是有道德和修养的人。所以道德与宗教毫不相关。
他说,道德的基础是理性,而宗教信仰是与理性无关的事,它是非理性的。所以,宗教与道德不相干。信仰不等于道德,信仰者不等于有道德的人。一个人的道德行为由其激情决定,它不靠信仰。
贝尔的这种思想很重要。 道德与诸多因素有关:
①知识——(苏’)——康’
②政治——(柏拉图,理想一中的哲学王)——马* ③神学——(宗教)——贝尔 所以,“当代的道德败坏决不是来自最近几百年来不信教的思想”。
二、贝尔对形而上学的批判主要集中在对斯’和莱’哲学的批判上。 1、他批判了斯’的实体样式学说。 ——①他不同意实体=神。
因为神是唯一的,而自然却是有广延,有部分的,可分的,是“*”。 ②他对斯’的样式不满
因为样式既然是实体的分解,特殊形态,那么作为具体、个别事物都是实体的样式,也是神的样式,而事物之间经常打仗、冲突,那岂不是神与自身作斗争。 P125
本文由www.js18.pw整理 感谢www,bjfpp.pw的大力支持5
2、他批评了莱’的“预定和谐说”。
——贝尔认为现在的世界不是“可能世界中最好的世界”。它充满了恶,而上帝让其充满恶,选择一个充满恶的世界是别有用心的—即通过他的赏善罚恶来体现自己的全知、全能。这种人作法不道德。因为选择行为事物的标准应是公平、正义,而非一已之利。
小结:贝尔的怀疑论揭开了对宗教和形而上学批判的序幕,从而在法国开创了一个批判和启蒙的新时代。
S3。铁砧与大锤:伏尔泰对法国旧世界的实战
见(教材 P240) 不讲
伏尔泰的理神论
1、理神论的含义(神的存在能靠理性理解的观点)
2、你对伏尔泰关于“上帝存在”的看法
如果没有上帝对人世的监督,没有上帝的赏善罚恶,我的供应人、裁缝、仆人就会过来抢夺我,而我的妻子就会给我戴绿帽子了。
所以,上帝是人类社会秩序和道德生活的唯系者。
伏尔泰:伟大的文学家,社会活动家。
著述颇丰,全集多达99卷。有戏剧、小说、诗歌、哲学、自然科学,应有尽有。所以他不同于别的哲学家的地方在于他是以文学的表达方式来表达他的哲学思想。没有多少文明深刻的创见。其主要贡献不如说是一个传播者,即把英国文明传到法国(洛克、牛顿的物理学,英国的政治制度)
后人对其的评价
“伏尔泰的文字代表的不是一个人,而是整整一个时代”。雨果 “法国大革命的第一声雄鸡的啼呜”。(《哲学通信》)
P126
本文由www.js18.pw整理 感谢www,bjfpp.pw的大力支持6
S4。法与地理环境:孟德斯鸠对法的哲学思考
孟德斯鸠:Montesquieu,1689—1755。
原名:查理·路易·德·斯贡达,出身贵族。
高祖父曾购买一块名为“孟德斯鸠”的领地,后来法国国王将领地升格为“伯爵辖地”。
祖父是波尔多(地名)议会的会长。去世后,议长职位由其伯父继承。 其父:军人,不愿作安排好的教士职位。
7岁表母,1706年以前的教育在巴黎接受。1706年后回到波尔多上大学,学习法律,后来作律师。1716年,伯父去世,他继承了波尔多议会议长的职位和领地,并遵照伯父遗嘱改名为“孟德斯鸠男爵”。
不愿从政,孟德斯鸠把议长职位卖给他人,获得巨资从此周游西欧列国,并分别成为法、英以及柏林科学院的院士。
1755年2月,在旅途中获病,回巴黎后逝世。
主要著作: 1、《波斯人信札》:借一个旅法波斯人之口来抨击法国社会现实的著作。出版后引起路易十五不快,但为社会所欢迎,生前重印20多次。
2、《罗马盛衰原因论》:一部通过对历史的考察来阐述自己的政治主张的著作。即通过对罗马衰亡的考察,得出结论:盛在共和制,衰在抛弃共和制而走上专制主义以及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3、《论法的精神》:由于工而写下,阐述法的重要性以及他对社会政治的一系列重要看法,该书出版两年后重印22次。
我国早期资’革命家严复最早将它译成中文,《法意》,对„„运动取得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下面看看孟德斯鸠这本书中对法的哲学的思考:
一、孟德斯鸠极力推崇法这种根本理性。
——他认为,世界上存在着某种根本理性,这种理性决定着世间万物的关系(法)。(具有必然性)“法就是这个根本理性和各种存在物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是存在物彼此之间的关系”。
因此,从广泛意义上讲,法就是一种必然关系。一切事物都处在这种关系这中,都受其制约和支配,只是不同的存在物有不同的法而已。
Eg:神——神法 天使——天使法 人——人法 禽兽——禽兽法 物质世界也有自身之法
任何事物无法则要毁灭,一切存在物都遵照法则产生、运动、发展。
P127
本文由www.js18.pw整理 感谢www,bjfpp.pw的大力支持7
二、孟德斯鸠强调两大类法:物质自然界之法,人类之法。
1、自然界之法:物质世界由运动的物质构成,它没有智能,但却永恒存在,所以这种运动必有规则,固定不易,即自然之法。
2、人类之法:
——人类社会与物质世界不同,因人类是理智的特殊实体,因此,人类社会有类似物质世界的原始法(自然法),还有人们根据自己need制定的人为法。
①原始法:是人类社会在制定人为法之前就存在的,它所体现的是理智实体之间可能的公道关系。又名自然法。它源于人类的自然本性,源自人类生命的本质,所以它不是成文法,而是习惯法,维系着人类社会最初的人际关系。
其法则有四条:
A、和平 B、人类设法养活自己的意图 C、人们之间的自然爱慕 D、人类过社会生活的欲望
②人为法:但是由于人类是有智能的东西,有自己的意志,因而会带来对原始法的破坏,人类的不平等,人与人的战争。因此,人类要建立政府,制定自己的法律,也即人为法。依照它来维系社会,保障人的自由和平等。
人为法分为多种法,以约束人们多方面的行为。 A、宗教法——为了使人们不忘求世主、创世主。(神制定) B、道德法——为了使人们不忘自己。(哲学家制定)
C、政治法、公民法——为了使人尽义务并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前者用来处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后者处理公民之间的关系。
D、国际法——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对于人来讲,不仅自然法得不到永恒的遵守,人为法也一样。
三、孟德斯鸠对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进行了论述
1、法的普遍性:由于法是根本理性的体现,具有普遍性。
2、法的特殊性:由于人为法是人类自己制定的,在不同state和民族是各不相同的。具有特殊性。
造成这种特殊性的原因:多种因素。
Eg:国家政体的性质和原则、地理环境(气候、土地、池城的大小)、人民的生活方式、居民的宗教、人口、习俗等。
孟德斯鸠把以上因素看成是立法的依据(或者精神),这与马克思法哲学有无不同? 法——上层建筑<——经济基础<为统治服务>
他在《论法’’》书中,正是从上述各因素去论述各民族法的特殊性。其中,尤为显眼的是他对地理环境对法律制定的影响。
他认为:地理环境的差异,造成同一种法的形式、宽严以及似行方式的不同,造成法的特殊性。
P128
本文由www.js18.pw整理 感谢www,bjfpp.pw的大力支持8
Eg:道德法:北方、南方民族在立法上有宽严之分。WHY? 北方:气候寒冷,人们正直、坦白、诚恳、品德好、邪恶少、(火车站提包)道德好。 南方则相反,道德上差一些。所以立法上南北不同。
执法上也不同:北方民族勇敢,性格残酷。 严法。 南方民族温和,性格软弱。 宽刑。
Eg:日本:连坐。 印度:违法交与父母管教。
婚姻法:南方一夫多妻制适行,北方一夫一妻制适行。
《作坊里的日本》 21/03 Reader 作坊里形成的民族性:顽固、任性、刚毅、古怪。“不把一切危险和灾难放在眼里”,“诡秘且富有进攻性”,“心服强者”。出门海洋,资源贫乏,国弱时,点头哈腰,默默引进,消化吸收,超越。
四、孟德斯鸠提出了三权分立的政权结构 洛克的三权分立:立法、行政、外交
司法(这是孟德斯鸠依据分权理论在实施过程中的经验教训面提出的修正)
问题:在看待法的普遍性与特殊性问题上,有人把孟德斯鸠这一学说称为“环境决定论”,你如何看待这说法?
(不妥)因为孟德斯鸠在此认为,地理环境不是决定某一种法,而是决定这种法的形式、执法的宽严,也就是决定法的特殊性。它并没有直接以自然环境来解释法的精神。
启蒙运动推崇知识、科学、艺术、文明和进步,夸耀人类的成就。但卢梭把科学、艺术看作奢侈怠惰的产物,是道德败坏的根源,粗暴地动摇了启蒙运动的骄傲和自信,主张回到自然的纯朴天真状态中去。
读者16/03 《自然与人为,孰优孰劣》 投影片《孤独的收割人》 华兹华斯
S6。百科全书派的哲学体系
(派主为狄德罗,此派因为开启民智的《百科全书》的编撰而成)
一、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二、唯物主义的反映论 三、战斗的无神论 四、社会历史观 16—17C属于英、欧洲大陆
18C属于法国人 西哲不受国家的民族的开放的限制 19C属于德国人
本文由www.js18.pw整理 感谢www,bjfpp.pw的大力支持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