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工程HighwaY Engineering 沥青路面车辙分析与防治 张茂海 (沧州市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局.河北沧州061000) 摘要:通过分析车辙形成机理及预防措施.介绍了橡塑复合型抗车辙剂的众多优点及其在改善沥青混合料多项性能中的 作用,有助于促进CaR产品在提高沥青路面耐久性能、延长沥青路面使用寿命中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橡塑复合型抗车辙剂:动稳定度:车辙 中图分类号:U416.2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4786(2013)24—0088—03 Analysis and Prevention of Asphalt Pavement Rut ZHANG Mao-hai (Cangzhou Freeway Constucrtion Administration Bureau,Cangzhou 061000,China) Abstract:By analyzing the forming mechanism and prevention measures of asphalt pavement rut,this paper introduces some advantages of CaR and its action in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asphalt mixture.It is helpful to promote the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aR in improving the durability and extending the service life of asphalt pavement. Key words:CaR;dynamic stability;rut 0 引言 于路面存在空隙.将被进一步压实.使沥青混合 料产生塑性流动.原有矿质混合料的骨架结构将 被重新排列 ,尤其西北地区.冬季冰冻,夏季烈 日暴晒.在冻融及高温反复循环作用下.路面破 坏严重。 在过去.道路以泥土路为主,土路比较软,马 车过后路面留有印迹,尤其下雨天.印迹更深。随 着车辆和时问的增多增长.路上会留下两条很深的 压痕,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前面有车,后面有辙”。 现在的道路广泛采用沥青、水泥路面 沥青路面的 车辙是高等级公路早期损坏类型之一.它是行车荷 载反复作用下在竖向形成永久变形的积累Ⅲ.一般 可分为三个阶段:初始阶段的压密阶段、变形稳定 预防沥青路面车辙的措施有:选用适宜的集料 及矿粉:采用合理的沥青混合料配合比:采用新结 构、新材料;采用合理的路面结构:施工质量的控 制、完善;路面养护和交通管制等l5j。其中,最简 单最有效的方法是使用添加改性剂的改性沥青.增 加了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而粘附性是评价沥青性 能的重要指标之一.能影响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及 阶段和高温下的失稳阶段『2_ 车辙深度直接反映了 车辆行驶的舒适度、路面安全性及使用期限,是路 面养护和周期性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 车辙深度的 检测可以为决策者提供重要的信息.使其作出更好 的路面维修、养护及翻修决策 1车辙形成机理及预防措施 耐久性。在沥青中掺加树脂、橡胶类高聚物.能改 善沥青的流变性能,提高沥青的针入度、软化点、 粘度及耐老化性.从而提高其高温稳定性和抗车辙 能力[41。 荷载和温度是路面产生车辙的两个重要因素 路面车辙的发展过程实际上是在高温下沥青混合 料的蠕变过程c 3I 沥青路面压实后.仍存在一定空 分析历年高速公路病害调查资料发现.大多数 高速公路均存在车辙病害。通过试验、钻芯结果. 沥青混凝土路面各结构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形. 其中上面层和中面层变形较大 经过调查发现.高 温季节.沥青面层顶面9cm左右的温度最高.而车 隙.任何一种形式的沥青路面.其压实度都不可 能达到百分之百 遇到高温天气.在车轮荷载的 反复作用下,尤其是存在重载、超载车辆时,由 88 l交通标准化 Highway Engineering道路工程 辙最大的地方发生在距离顶面5~lOcITI处.可见中 相渗透时产生物理、化学作用,在接触面上形成互 融过渡层,强化基质沥青,提高其韧性,大幅度提 高矿料抗剥落能力 3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3.1 材料选用 面层的车辙更严重 高速公路建设时.较重视上面 层的抗车辙性能,仅在上面层使用改性沥青.这就 导致中下面层易形成车辙.因此应加强中面层的抗 车辙性能.在中面层采用改性沥青或添加抗车辙剂 等措施同 2橡塑复合型抗车辙剂 材料选用及控制要求如下: a) 亟量蕉 集料采用陕西泾阳石料场产 橡塑复合型抗车辙剂(简称CaR)是基于改性沥 的石灰岩.选用时应严格控制碎石中针片状颗粒含 量,矿料分为10~20ram、5~10ram、3-5ram、0-3ram 四档: 青混合料技术而开发的新一代橡塑复合型抗车辙剂 产品。CaR采用橡塑高分子聚合物、纳米级材料及 助剂在相应温度条件下混炼复合而成 该产品可显 b)矿粉质量控制矿粉选用时应保证干燥、洁 著提高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同时改善沥青混 合料低温抗裂及抗水损害性能.从而提高沥青路面 耐久性能.延长沥青路面使用寿命 CaR—I型为黑色圆柱状固体颗粒.通过对沥 净,其粒度、亲水系数应符合规范要求[ ; c)沥青控制 选择具有较高粘度的沥青结合 料.使其与集料具有良好的粘附性.以保证沥青混 合料有足够的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 本文采用SK一90号道路石油沥青.具体指标 见表1 表1 SK--90#道路石油沥青技术性质 序号 1 青混合料的增粘、桥接、吸附、固结作用,达到提 高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兼顾低温抗裂性能 CaR一Ⅱ型为黑色粉状固体颗粒.通过在沥青胶浆 与集料之间发挥微观界面效应.达到提高沥青混合 料的高温抗车辙兼顾抗水损害性能 CaR—I型和 CaR一Ⅱ型抗车辙剂如图l所示 试验项目 技术要求 试验结果 试验依据 82 T0604 25℃针人度(100g.5s)/0.1mm 80-100 2 3 4 5 6 针入度指数PI 软化点z ℃ 60qC动力粘度/(Pa・s) 延度(IO ̄C,5cm/min)/cm 延度(15℃,5cm/min)/cm 一1.5-+1.0 —0.68 ≥45 ≥160 ≥20 ≥100 46.7 l65 52 150 T0606 T0620 TO605 T0605 7 8 9 含蜡量(%) 闪点/℃ 溶解度(%) ≤2-2 ≥245 ≥99.5 1.6 296 99.7 T06l5 rl061l T0607 a)CaR—l b)CaR~Ⅱ 图1 橡塑复合型抗车辙剂类型 CaR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已获国家发明型 专,IJ2项。主要用于处治与预防沥青路面车辙病害, 尤其在山区高速公路、重载交通干线公路及长大陡 1O 密度(15%)/( ̄cm ) 质量损失f%) RTF0T 实测记录 1.024 ≤0_8 ≥57 T0603 T061O TO6l0 -0.03 70 坡、弯坡桥桥面铺装等特殊路段更能体现本产品的 优越性能 l1 (163 ̄(2, 针入度比(25oC)(%) 75rain) T0604 T0610 延度(10qC)/cm ≥8 10 T0605 CaR应用方便.在使用过程中按比例直接添加 到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楼中.拌制成改性沥青混合 料.一般用量为沥青混合料质量的0_3%~0.6% 通 过与热骨料干拌.CaR能与混合料充分混合.在熔 融温度下,游离的高分子聚合物形成聚合物晶体. 附在矿料表面.吸引基质沥青.使沥青和矿料搭在 一3.2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采用马歇尔法进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确 定最佳油石比。设计过程中。采用AC一2OF(细型) 级配.10~20ram碎石:5~10ram碎石:3 5mm碎石:0~ 3ram机制砂:矿粉=42:16:10:28:4.CaR添加比例分别 为0%、0.3%、0.5%、O.6% 通过室内马歇尔试验 起。基体沥青膜与CaR车辙剂膜紧密接触.在互 2013年12B第24期f 89 道路工程Highway Engineering 稳定度、破坏应变、残留稳定度和残留强度比都在 不断增大 CaR抗车辙剂能够提高沥青与矿料的黏结能 力.主要通过改善两者的物理、化学性质来实现。 确定最佳油石比为4.4。 3.3 沥青混合料试验结果 对掺加不同剂量CaR添加剂的沥青混合料进行 马歇尔试验,结果见表2。 表2不同CaR添加剂量下沥青混合料试验结果 试验 项目 试验 方法 0% CaR添加量 O_3% 0.CaR与混合料混合后.吸附在矿料表面.形成的化 学键可以改善沥青与集料的结合能力.从而达到提 高沥青混合料抗车辙的性能 4结论 5% 0.6% 动稳定度 /(次/mm) T O719 技术要求 ≥100O ≥2800 ≥28o0 ≥28o0 测量值 1 895 5 092 6 508 7 480 添 ̄ICaR抗车辙剂后.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显 著增加.并随着CaR用量的增加而增加。CaR可以 显著提升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抑制车辙的产 生。 破坏应变 技术要求 ≥2000 ≥25oo ≥25oo ≥2500 ( 8) T 0715 测量值 2 385 2 968 3 21O 3 406 残留稳定度 f%) T 0709 技术要求 ≥80 测量值 8l ≥85 85.3 ≥85 91 ≥85 86 参考文献 『11陈国兵,孙高峰.陡长坡路段车辙成因与防治 研究[J].交通与路建,2011,(14):277. 残留强度比 f%) T 0729 技术要求 ≥75 测量值 78 ≥8O 82.1 ≥8O 88 ≥80 87 [2】张登良.沥青路面工程手册[M].北京:人民交通 出版社.1997. 注:技术指标见《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盯G F40--2004) 中,表53.4-1~表5.3.4--3 ̄相关指标要求(气候分区均按1—3)。 [3]史宏斌.外部因素在车辙病害中的影响[J].交通 世界,2011,(13):67—69. 从表2的试验结果可以看出: 『41范志强.沥青路面车辙产生的原因和防止措施 a)AC一20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破坏应变、 残留稳定度、残留强度比技术指标均满足《公路沥 [J】.科技信息,2011,9(18):89—90. [5】康鹏.路面产生车辙分析与治理[J].交通与路建, 2011,(18):256. 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相关技术 要求: b)不添 ̄1CaR和添加0-3%的CaR相比.沥青混 合料的动稳定度、破坏应变、残留稳定度和残留强 度比都得到提高。尤其是动稳定度.由每毫米 1 895次变为5 092次.显著增大.说明沥青混合料 『61冉旭波.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车辙病害成因和 防治措施[J].科技信息,201 1,(2):367—368. [7]边建民.沥青路面严重车辙病害的治理[J].现代 公路,2011,11(12):78—79. 高温性能显著提高: C)随着CaR添加剂量的增加.沥青混合料的动 收稿日期:2013-12—24 90 I交通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