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三语文小题练习五十二

来源:抵帆知识网
高三语文小题练习(五十二) 时间:44分钟 分值:4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人应该如何回应时代的呼唤,这是一个常说常新的问题。社会的进步,技术的发展,让我们进入全新的信息时代。新的传播手段,让诗歌这种曾是少数精英写作的“文学皇冠”艺术,变成了大众传情达意的工具,繁荣和杂芜共存,多样与无序同在,先锋与通俗携手。诗歌这门艺术,其边界被各种突破和探索改变,在一些人那里,诗歌成了一种面貌模糊的快餐产品。更有激进者和无知者进行无底线的尝试,以惊世骇俗的语言涂鸦从事所谓的诗歌写作。因此,真正热爱诗歌并坚守诗歌精神的诗人们,在今天需要更加努力回应时代的呼唤,写出无愧时代的诗篇,这是诗人的天职与担当。

努力提升诗歌精神的时代高度,是中国诗人特别是百年新诗历史所证明的诗之大道。百年中国新诗的合法性,就是真实地记录并表达了中华民族奋起反抗、争取自由解放的百年心路历程,成为中国人百年来振兴中华的情感史。中国新诗在民族危亡和社会变革的每个历史时期,都产生了代表性的诗人和里程碑式的诗篇。在“五四”时期,胡适、郭沫若、徐志摩、李金发、冰心、冯至等,都是开一代风气的大家。抗战时期,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光未然的《黄河大合唱》、田汉的《义勇军进行曲》,还有田间、李季等一大批诗人的作品,记录了中华民族危亡时用血肉筑起长城的精神。新中国成立之初,贺敬之的《放声歌唱》,以及郭小川、邵燕祥、闻捷、公刘等诗人的作品,记录了一个站起来的新中国所激起的浪漫情怀。直到改革开放,重新歌唱的牛汉、绿原等老诗人,以及舒婷、顾城等青年诗人的作品,呈现改革开放和思想解放的中国重新焕发青春的气象……百年新诗历史中,对于与时代与民族紧密联系的诗人,可以列一个长长的单子,写一部厚厚的专著。坚守中国新诗与时代同行的初心,不忘中国新诗与中华民族同呼吸、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鼓与呼的使命,中国诗歌一定能产生更多更好的无愧时代的伟大诗篇。

努力开拓诗歌题材的社会深度,是中国诗人在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所做的最重要工作。在过去的四十多年间,诗坛空前繁荣纷杂,而创作主潮深化了中国诗歌的题材。自20世纪末以来,对外开放让中国年轻一代有机会接受现代文学思潮,中国孕育了影响深远的现代主义诗歌潮流,呈面对世界的向外姿态。向下面对脚下土地的写实主义,经过近四十年多次流变而成为诗坛主要的新写实主义诗潮。这些作品不拒绝在表现手法上向西方学习,但诗歌的元素和资源是目光向下,面对本土,表现大众生活,为普通百姓呐喊,同时强调自我独特的创作风格,具有较强的民族性。及物写作与表现自我之结合,成为诗坛的新主潮。而坚守古典诗歌的传统,坚守“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传统,在诗坛也没有缺席。他们用文言创作的格律诗词表现社会生活,他们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坚守。 努力锤炼诗歌语言的艺术精度,是每个中国诗人的天职与担当。诗歌是一门与语言有关的艺术。悠久的诗歌发展史,也是诗歌语言越来越典雅精美并且富于活力的过程。《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以及近现代出现的新诗等中国诗歌的语言运用,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精美绝伦,成为我们民族气质的体现。从现实生活中汲取鲜活且有生命的语言,拒绝粗鄙低俗的诱惑,拒绝空话套话的侵蚀,不仅考验每个诗人掌握语言的分寸和技巧,更能呈现诗人文化修养的成色。

(摘编自叶延滨《回应时代的呼唤是诗人的天职》)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今时代,真正热爱诗歌并坚守诗歌精神的诗人们在创作上应以回应时代的呼唤为己任。 B.新的传播手段让诗歌写作趋于大众化、快餐化,导致当今诗坛变得边界模糊、毫无底线。 C.坚持与时代同行的初心,努力提升诗歌精神的时代高度,足以证明百年新诗的发展历程。

D.新写实主义诗潮的作品面对世界的向外姿态特征非常突出,但学西方也令其丢失民族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通过当今诗坛现状分析,强调了诗人回应时代呼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B.文章采用总分结构,从三个方面论述诗人应如何回应时代呼唤创作出优秀诗篇。 C.文章在论证第三个分论点时,不仅强调了其重要性,还指明了如何实现的路径。 D.文章采用例证法和引证法,重点以新诗百年历程尤其是近四十年发展状况立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那些对诗歌创作进行无底线尝试的人不是真正热爱诗歌的诗人,写不出里程碑式的诗篇。 B.诗人要成为某一时代有代表性人物,就必须坚守诗歌精神,努力提升诗歌精神的时代高度。 C.新写实主义诗潮在面对本土、表现大众生活和心声等多方面开拓了诗歌题材的社会深度。 D.诗歌创作要锤炼语言,只有从现实生活中汲取鲜活且有生命的语言,才能真正到达更高层次。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蒲津河亭 唐彦谦

宿雨清秋霁景澄,广亭高树向晨兴。 烟横博望乘槎水①,日上文王避雨陵②。 孤棹夷犹期独往,曲阑愁绝每长凭。 思乡怀古多伤别,况此哀吟意不胜。

[注]①乘槎水,传说汉武帝曾令张骞(后封博望侯)寻查黄河源。张骞乘槎顺河直达天河。②避雨陵,指殽山北陵。殽山中间有古道,其两侧高山相嵚,传说周文王曾在此避雨。 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早晨起床后看到雨收天霁、庭广树高,衬托出诗人郁闷的心情。 B.“孤棹夷犹期独往”,虽有迟疑,但孤舟尚且期望独往,表达了诗人内心思乡怀古的无限苦闷。

C.“况此哀吟”,表达了诗人在思乡、怀古、伤别之外,面对清秋又生出悲情。 D.全诗前实后虚,前四句叙河亭临览所见之景,后四句述临览所生之情。

5.“烟横博望乘槎水,日上文王避雨陵”一联多受后世称道,请简要赏析其精妙之处。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与朱元思书》一文中的“游鱼细石,直视无碍”跟《小石潭记》一文中的“ , ”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借鱼儿的游弋,从侧面写出了水的清澈见底。 (2)描绘贫妇人拾穗凄凉景象的句子是:“ , 。” (《观刈麦》)

(3)李贺《雁门太守行》中的“ , ”两句,从声、色两个角度勾画了一幅激烈的战斗画面,渲染了悲壮、紧张的氛围。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9题。

图书出版界普遍认为,童书出版目前已进入“蓝海时代”。原因 ,日益壮大的中等收入群体,对于教育和儿童阅读投入的日趋重视,为童书市场的扩容提供了强大支撑。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总规模为803.2亿元,其中童书占整个图书零售市场的码洋比达到24.64%,未来或仍会继续上升。

不过,市场繁荣之下,危机和问题也同样突出。跟风出版、“伪书”横行、盗版猖獗。反映到前端创作,则是 和追求眼前利益明显。童书“早熟”,创作者理念存在偏差,甚至个别童书堪称“有毒”,这些都不容忽视。

为童书市场的乱象和问题开出药方,像加强版权保护力度,建设更完善的创作激励体系,呼吁改革创作理念等,都有必要。但一些更深层次的原因却未必被重视,或需要有更严肃的体认。

比如,童书创作、推广的功利性,固然有着市场的利益驱动,但也与大环境下功利化的教育观念直接相关。用专业人士的话说,无论是创作者、出版者乃至推广者,都把童书当成包治百病的功能性饮料。在这种思维和出发点主导下的童书创作与出版,其结果可想而知。事实上,童书的创作理念,以及社会如何定义童书的作用,都与教育理念密切相关。如果教育本身充满功利,那么寄望童书市场能够自我“纯洁”起来的设想,则无异于 。

童书创作和童书出版的生态,( ),而是一个社会版权保护水平、教育思维、文化观念等多种因素共同形塑的产物。明晰这一点就可知,要改变童书市场鱼龙混杂、原创不足、 的局面,不仅需要创作者和市场的努力,更是社会多方面共同演进的一个自然而然的结果。

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不言而喻 滥竽充数 缘木求鱼 急功近利 B.不言而喻 鱼龙混杂 南辕北辙 见利忘义 C.显而易见 滥竽充数 南辕北辙 见利忘义 D.显而易见 鱼龙混杂 缘木求鱼 急功近利

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为童书市场的乱象和问题开出药方,像提高版权保护力度,建立更完善的创作激励体系,呼吁改变创作理念等,都有必要。

B.为童书市场的乱象和问题开出药方,像加强版权保护,建立更完善的创作激励体系,呼吁改变创作理念等,都有必要。

C.为童书市场的乱象和问题开出药方,像加大版权保护力度,建造更完善的创作激励体系,呼吁改变创作理念等,都有必要。

D.为童书市场的乱象和问题开出药方,像加强版权保护,建立更完善的创作激励体系,呼吁改善创作理念等,都有必要。

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从来就不是一种因素决定的 B.从来就不是一种孤立的社会景观 C.是一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业行为 D.是一种必须兼顾社会利益的商业活动

10.根据下列材料,用一个单句给“杨柳青年画”下定义。(不超过85字)(5分)

杨柳青年画为中国著名的民间木版年画。它继承了宋、元绘画的传统,吸收了明代木刻

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的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制作时,先用木版雕出画面线纹,然后用墨印在上面,套过两三次单色版后,再以彩笔填绘。既有版味、木味,又有手绘的色彩斑斓与工艺性,因此,民间艺术的韵味浓郁,富于中国气派。在中国版画史上,杨柳青年画与南方著名的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柳”。杨柳青年画历史悠久,以其细腻的笔法、秀丽的人物造型、明艳的色彩、丰富多姿的形式内容而著名。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7年6月8日,天津杨柳青画社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

11.阅读下列图片,整合图片信息,紧扣“赢”字的构件和含义,写一段120字以内的文字。(6分)

参考答案(上下滑动即可查看完整答案)

1.A【解析】B项,“导致当今诗坛变得边界模糊、毫无底线”以偏概全,结合原文第一段可以看出作者对当今诗坛并非完全否定;C项,颠倒主客关系,应该是百年新诗历史足以证明诗歌创作应努力提升诗歌精神的时代高度;D项,“呈面对世界的向外姿态”是“现代主义诗歌”的特点;没有丢失民族性。 2.D【解析】D项,“文章采用引证法”错误,引证法是道理论证,在议论中引用公理、名言警句、谚语、俗语、古今诗文等,以此作为论据,从原文来看,文中并没有使用“引证法”。 3.D【解析】D项,“只有从现实生活中汲取鲜活且有生命的语言,才能真正到达更高层次”说法态绝对,“从现实生活中汲取鲜活且有生命的语言”不是达到更高层次的唯一条件。 4. A 【解析】 “衬托出诗人郁闷的心情”分析不当。首联写的是因为有心事而睡不着,早起后看到雨后的这此景象,为下面的抒情张本。故选A。

5.①张骞乘槎的黄河之水被烟雾阻断,阳光照在文王曾经避雨的殽山北陵;②寓情于景。流连难返的景物描写中寄托了,诗人的思乡望归之情;③用典贴切。用了张骞、文王的典故,怀古伤今,抒发了建功立业的愿望。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能力。赏析诗句,首先明白诗句表达的意思,然后指出诗句运用的表现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具体内容分析诗句是如何运用该表现手法的,最后点出诗句运

用该手法表现了什么情感。本题要求简要赏析“烟横博望乘槎水,日上文王避雨陵”一联精妙之处。结合注释可知这两句运用了典故,这一联写烟雾阻断了张骞乘槎的黄河之水,阳光照在文王曾经避雨的殽山北陵。在对眼前的景色的描写中运用典故,抒发了自己渴望像张骞和文王一样能够建功立业的愿望,同时借助眼前的景物描写抒发了自己的思乡望归之情,属于寓情于景。答题时围绕寓情于景和用典这两种手法,结合诗句具体内容进行赏析即可。 6.(1)潭中鱼可百许头 皆若空游无所依 (2)右手秉遗穗 左臂悬敝筐 (3)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7.A解析:“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显而易见”,形容事情或道理很明显,极容易看清楚。由语境中“童书出版目前已进入‘蓝海时代’”及后面的“日益壮大的中等收入群体,对于教育和儿童阅读投入的日趋重视”两大原因,可看出句中缺少“极容易看清楚”的语境支撑,故应用“不言而喻”。“滥竽充数”,借指没有真正的才干,而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东西里面充数。“鱼龙混杂”,比喻好人坏人混在一起。根据语境“‘伪书’横行、盗版猖獗”的提示,应用“滥竽充数”。“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缘木求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由语境“如果教育本身充满功利,那么寄望童书市场能够自我‘纯洁’起来的设想”可知,语境陈述的是“自我纯洁”的目的与功利本身相互矛盾,故应用“缘木求鱼”。“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贪图眼前的成效和利益。“见利忘义”,见到有利可图就忘掉道义。由语境“功利性”判断,可知应用“急功近利”。

8.B 解析A、C、D三项均属于搭配不当。A项,“提高版权保护力度”应改为“加大版权保护力度”;C项,“建造……体系”应改为“建立……体系”;D项,“改善创作理念”应改为“改变创作理念”。 9.B 解析:由括号后面的“而是……”可知,此句为“……不是……而是……”句式,可排除C、D两项。由“共同形塑的产物”可知,应填对应的一种名词,由此可排除A项。

10.杨柳青年画是承继宋、元绘画传统,吸收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方法制作,风格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于中国气派的民间木版年画。(非单句0分,句式2分,语意各占1分) 11.“赢”字由“亡”“口”“月”“贝”“凡”构成;“亡”表示危机意识,“口”表示沟通能力,“月”表示时间观念,“贝”表示取财有道,“凡”表示平常心态。只要有危机意识、沟通能力、平常心态、时间观念、取财有道,就能成为真正的赢家。

解析:从题目要求看,要先合理拆分“赢”的构字部件,再结合所给的注释,解释“赢”需要的能力与心态。可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逐一说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