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铁 陈保才 高兴云
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4年第7期
李铁 陈保才 高兴云
(河南龙安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河南安阳455000)
摘要:本文概述了香樟树的特征特性,从整地施肥、育苗、播种、移栽、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其栽培技术。
关键词:香樟树;特征;栽培技术
1特征特性
1.1植物特征
香樟树,别名红叶樟、乌樟,属樟科樟属,木材致密,叶互生,卵形至卵状椭圆形,长
6~12cm,下面微被白粉,离基三出脉,脉腋有腺点,圆锥花序生于新枝叶腋,花小、淡黄绿色。果近球形,径6~8cm,熟时紫黑色。花期4~5月,果期8~11月,产于长江流域以南。
1.2生物学特性
该品种适生区域较广,在年平均气温16℃以上、极端低温-7℃以上的地区均可生长;喜温暖湿润气候和深厚肥沃的酸性或中性沙壤土,稍耐盐碱,不耐干旱贫瘠,较喜光。
2繁殖栽培
2.1采种
选择生长迅速、健壮、主干通直、分枝高、树冠发达、无病虫害、结实多的15~20年生的优良母树为采种树。在11月间果实呈紫黑色开始采收,采种时间最迟不超过“惊蛰”。将采用的鲜果浸水2~3天,待果实吸水软化后,搓去果皮,洗净种子,再拌草木灰脱脂12~24小时,洗净摊开阴干,每50kg果实可得纯种子12~15kg,1kg种子约7000~8000粒。
2.2种子处理
播种前要用0.5%高猛酸钾液浸种消毒2小时,然后在50℃温水中间歇浸种3~4天,然后混3倍于种子的湿沙堆放在背风向阳的土坑中进行催芽,上面覆草,每天喷水保持湿润,待种壳龟裂,种胚突起时即可播种。
2.3苗床处理
提前应开好四周的排水沟,清除圃地的积水。翌年3月,再进行犁耙,667m2用5kg的硫酸亚铁消毒土壤,同时施100kg菜饼作基肥。圃地经过3犁3耙深耕细作后,于3月中下旬拉沟做床,苗床因田而异,以东西向为好,床宽1.2m,步道宽0.4m,皖南地区以做高床为宜,床高15~20cln,有条件的地方,可铺1层细薄的黄心土在床面上,以抑制杂草滋生和病虫繁衍。
2.4播种
樟树育苗除当年随采随播外,春播可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进行。播种前用0.5%高锰酸钾溶液浸种2小时,然后用50℃温水间歇浸种3~4次,待种子吸水并有部分开口即可播种,出苗早而整齐。采用条播,行距25cm(最后株距5cm)。点播株行距4cm×8cm,每穴放种2粒,点播深度2cm,然后覆盖焦泥灰,要求盖没种子,一般厚度约2cm,并盖草以保持土壤湿润。
2.5苗期管理
一是要合理运筹肥水。香樟既怕旱,又怕涝,在田间长期积水的条件下,易造成烂根甚至死亡,所以雨后要疏沟防渍,旱年要开沟洇灌。二是要及时防病治虫。一般每年治虫2次,第1次在7月上旬,防治袋蛾,第2次在9月中下旬,防治刺蛾。
3扦插繁殖
3.1插条选择与处理
试验证明,用砍伐后的萌蘖苗或健壮樟树的根蘖苗及2年生实生苗木距地面20~60cm的当年生枝条,扦插育苗成活率可达70%~90%。在插条剪取前,要经过环状剥皮或环剥软化处理。
3.2扦插季节与管理
在温度24~26℃、湿度80%以上时进行为好。香樟扦插育苗以夏季扦插愈合、生根较快。扦插密度5cm×10cm,扦插深度为插穗的1/3或2/3。在管理上,愈合生根期,插床温度一般控制在15~28℃,相对湿度保持在80%~90%,每周喷洒1次0.2%的硼砂液或3%的波尔多液,促进愈合生根和防止病虫害发生。
4病虫防治
4.1螨类
螨类是香樟树的主要刺吸类害虫。幼若虫、成螨刺口刺破植物组织,吮吸汁液,叶片正、背面均可危害,严重时,小点密集成黄色斑块。树木生长势减弱。春季高温干旱危害尤为严重。防治方法是在危害期间喷40%乐果乳油、20%三祭乳油或5%马拉硫磷乳油1500~2000倍液。
4.2袋蛾类
该虫也是香樟树的主要食叶害虫。1年1代,4月下旬化蛹,5月中旬产卵,6月上旬幼虫开始危害,6月下旬至7月上旬危害尤为严重,10月中下旬进入越冬期。初期食害叶肉,虫多时可将叶片吃光,还能剥食枝皮,嚼食果皮。防治方法是人工摘除护囊;也可用90%敌百虫、75%辛硫磷、80%敌敌畏、50%杀螟松1000~1500倍液喷药防治。
4.3香樟黄化病
香樟黄化病害严重时,整个树冠呈黄白色,嫩梢顶部焦头,甚至枯死。该病主要因种植土含石灰、水泥等碱性物质和种植土中建筑垃圾偏多引起。主要防治方法是种植时保证土壤质量;对发病植株分2年进行彻底换土;施用含硫酸亚铁的有机肥,对重点区域的发病植株根施或叶面喷施高美施液肥。
4.4樟叶蜂
樟叶蜂是香樟树的主要食叶害虫。1年数代,以老熟幼虫于土中茧内越冬,幼虫取食嫩叶。主要防治方法是用90%敌百虫晶体或80%敌敌畏乳剂1000倍液、50%乐果乳剂喷洒,效果良好。
(责任编辑 荷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