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叛逆心理论文青少年犯罪心理论文

来源:抵帆知识网


叛逆心理论文青少年犯罪心理论文:

浅析中学生叛逆心理的成因及对策

摘 要: 孩子出现问题常常是因为父母的教养方式存在问题,不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单方面盲目地要求孩子,形成“最亲的人却不最近”的局面。文章分析了中学生叛逆心理的成因及对策。 关键词: 中学生 叛逆心理 成因 对策

很多父母慨叹现在的孩子是越大越不听话,即便有事也不愿意告诉父母,令父母忧心如焚。诚然,为了孩子,父母们付出了很多,也寄予了很大的希望,可是孩子们似乎并不领情,甚至发生离家出走等恶性事件。

一、中学生叛逆的成因

1.父母管教方式常常过激,侵犯了孩子的精神边界。 人在成长过程中,随着身体和心理的不断发展,逐渐塑造了自我,同时形成了自己的精神边界,精神边界受到打击,超出可承受的范围,就会感到被压垮或是被生活抛弃,都会让情绪处于失控状态。 部分父母常常采取批评、指责、讽刺、挖苦、唠叨、罗嗦、压制、强迫、暴力手段,以及用自己孩子的缺点与别人的优点比较等,严重侵犯了孩子的尊严和精神边界。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求可以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的需求,尊重需求,成就需求。在生命和安全能够得到保障的基础上,人的需求就主要是精神需求或心理需求,而在精神需求中,最根本、最主要的就是尊重需求。对尊严的伤害是让人最不能接受、最不能容忍的。

谁伤害了我的尊严,谁就是我的敌人。这是人际交往中最基本的原则,这一原则是没有道理可讲的,是无条件成立的。对尊严的伤害必然导致怨恨和愤怒情绪的产生,中学生长期积累的怨恨和愤怒如果不能通过正面对抗等方式及时疏导或释放,就会形成逆反心理。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说,据调查,从小反抗力越强的孩子越有判断力。德国一位儿童心理学家追踪调查了100名2—5岁具强烈反抗意识和毫无反抗意识的两组儿童。至青年期,发现反抗力强的孩子有85%成长为意志坚强、深具判断力的年轻人;而没有抬杠意识的孩子发展成为意志力强的只有24%,大多数则为无判断力而依赖他人生存的青年人。所以,从这个角度说,您应该庆幸您的孩子具有反抗意识。 2.是由青春期的孩子的心理特点决定的。

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识已经形成,为了证明自我的存在,为了让别人接受自我,为了显示独特的自我,常常喜欢标新立异,独出心裁。如果完全按照父母的要求做事,按照别人的设计运行,就会感觉丧失了自我。很多父母不能接受孩子的正常逆反,心目中还是小时候的

乖样子,不习惯孩子不再听他们的话,更不能忍受孩子背着自己去做大人再三反对的事。这是由于完全不懂得心理成长规律,或者是自己的心理存在问题、性格特点所决定的,对于孩子的正常逆反严加管教,限制了孩子的正常成长。渴望被尊重与理解,是青少年时期的一个鲜明的心理特征,这种愿望的满足与否,直接影响青少年成人后与父母、子女、朋友乃至社会上其他人的沟通能力的强弱。 二、对策

很明显,如果亲子关系处理不好,对孩子的教育目标就很难实现。亲子之间保持亲密的关系,是胜过许多教育的。就如当一个您所亲近或崇敬的人,他表扬您时您会欣喜不已,他批评您时您会格外愧疚。因此,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

要想处好关系就必须调整对待孩子的策略。 1.无条件地爱自己的孩子。

孩子在学习方面表现好的时候,父母就笑脸以对,不好的时候就横眉怒目,孩子的感觉会是,父母爱的是成绩,不是我。其实,考试成绩不好时,正是孩子心理最脆弱的时候,更需要父母的爱和谅解。 学习是脑力劳动,需要心平气和,头脑清醒,即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否则就会心乱如麻,效率低下。因此,如果对孩子的学习整天忧心忡忡,

唉声叹气,则易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事倍功半。成绩不能提高,关键是分析问题的症结,寻找问题解决的途径,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习。 2.允许孩子犯错。

从动机上说,孩子是非常渴望成功和被认可的,但是从能力上说,由于自身的阅历和年龄限制,孩子又常常会出现一些过失或犯一些错误,当然并非有意要犯错,同时,孩子犯错误之后,往往有后悔自责之意,是接受教育的最佳时机。此时,如果以宽容之心与和颜悦色,同其剖析事情原委及是非曲直,则孩子可能字字入心、声声入耳,成为进步的一个推动力。相反,如果不问青红皂白,猛批猛打,不许辩解,以后孩子有事也就不敢、不愿再和父母说,也可能因为恐惧和承受不了过重的内疚感而撒谎、抗拒、出走等,使问题复杂化,甚至化为一场悲剧。 3.不和别人的孩子盲目比较。

父母拿孩子的缺点和别人家的孩子优点比较时,往往只注意自己希望看到的一面,而没看到别家孩子另外一面,更没有把自己和别家的父母比较,没有想过别的父母是怎么培养孩子的?自己的方式是否让孩子心服口服?有哪些不足?怎么改进?

这样比较也是很不公平的,孩子无从选择,如果可以选择的话,恐怕不愿意选择这样的父母,而去选择别家看似“完美”的父母。

调查发现,60名高考状元所接受的温暖、理解、民主型的家庭教育是他们成才的重要因素。天津理科状元杨帆的父母鼓励他:“走自己的路,别重复别人,按照自己的情况去学习、去生活、去发展。” 4.与孩子一起成长,做孩子的榜样。

一个家庭,父母性情浮躁,整天打麻将,看电视,嘴里却只是唠唠叨叨,把一切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要求孩子安安静静地学习,这样做恐怕很难达到目的。因此,父母要丰富自己的生活,提高自己的认识,以便给孩子做出好的榜样。

5.敢于承认和改正自己的不足。

平时父母如发现自己的教育方法不对时,就应坦率地向孩子道歉。只要父母态度良好,方法得当,再犟的孩子也会向你敞开内心世界,做到这一步,再对症下药,见效自然快得多。

承认自己的失误不仅不会影响自己的形象,相反会让孩子觉得您很有勇气,从而大大提高您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促使孩子更愿意和您交流沟通,使你们的关系越来越亲近。相反,如果父母总是试图掩饰自己的过失,满嘴都是借口就只会令孩子觉得父母虚伪,以后孩子遇到问题也会极力回避,不敢面对。

多问问孩子的感受,让他多倾诉,自己多倾听,和他一起冷静地分析有几个解决问题的办法,则往往能引导孩子理性地处理事情,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融洽亲子关系。

总之,给孩子制定一个底线——认真生活,不做坏事、危险的事,然后放手让孩子去决定自己的人生,他们的叛逆行为自然会消失大半,也更能激发他们的潜能,而且在度过青春期,独立生活之后,他就会逐渐意识到父母对自己付出得实在很多,会更尊重父母的意见。 参考文献:

[1]郑雪.人格心理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3. [2]孙云晓.好孩子,好习惯[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8. [3]武志红.为何家会伤人[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 [4]李永刚.妈妈您听我说[J].班主任论坛,2007,(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