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之余我完成了辽沈战役纪念馆网上巡展的参观,参观完巡展,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辽沈战役的胜利,是几十万烈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辽沈战役是解放东北的最后一战,这一战共歼敌47万余人,为解放华北和全中国奠定了胜利的基础,在这一战役中无数先烈把自己宝贵的生命献给了伟大的解放事业,他们用鲜血换来了新中国的解放,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那种视死如归,前仆后继的革命精神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和赞赏。
在巡展中不仅使我们了解到了辽沈战役的全过程,东北三年解放战争的历史。同时也展现了当时东北群众是如何搞好生产,支援前线的。后方老百姓支援前线的物品,有独轮车、担架小缸、铁叉、扁担等等,无一不体现了军民的鱼水情深。可以说辽沈战役的胜利与我们的烈士和群众是紧密相连的。巡展里还介绍了很多英烈的感人故事,其中就有在东北解放战役中牺牲的英雄,有在锦州战争中牺牲的马云飞、梁士英;有在解放河北隆化中学战斗中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等著名战斗英雄,这些英雄的悲壮事迹不由得让我们肃然起敬。
我们的指挥官们也同样把生死置之度外,在战场上他们即当指挥官又当战斗员,从始至终他们体现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大将风度,就象我们的炮兵司令员朱瑞将军,他完全不顾个人安危,深入前沿指挥作战,当他看到自己的炮兵弹无虚发而敌人的炮楼应声而倒时,激动万分,竟然不顾危险,跑到指挥所外亲自观察,结果踩中地雷光荣
牺牲了,难道他这种为革命而献身的精神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在感受东北解放时期的艰苦岁月,追忆先烈的英雄事迹时,我不禁感慨今日生活的幸福。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人确实没有辜负先烈们的遗愿,他们正在为建设我们的国家而努力工作着,更多的人是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为我们的祖国将更加繁荣富强,更加壮大,正发挥自己的余热,然而也不泛社会的渣滓,有一些无所事事的年轻人整天的游手好闲,打架斗欧,他们难道不为自己的行为而感到青春虚度?他们有现在这样好的学习条件,不知道珍惜。父母为他们操劳奔波一生,为的就是他们将来能有出息,为未来打好基础,有个好的未来,同时也为国家的建设能够添砖加瓦献出自己的一份光和热,可他们却无视父母的期盼,老师的厚爱,不愿主动自觉的去学习,我想若是先烈们在天有灵,也会为他们的所作所为而感到遗憾吧
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我深切地明白,爱国不是用说的,而是实实在在做的。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未来中华民族的领跑者,我们理应从自身做起,为社会树立良好的榜样。爱国就要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去渗透、去践行“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同时在这个科技较为发达的社会,我们一定要跟上时代发展要求的步伐,严格要求并不断的充实自己。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不断的进步,使自己成为国家的有用之人,使自己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建设者,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愧对死难的烈士,才能以实际行动告慰他们的英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