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土伏火”法则防治急危重症疑难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三、立题依据
( 包括上研究国内外现状分析、 当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及主要参考文献)
国内外现状分析
急危重症疑难病的防治是当今医学界所普遍面临的难题,尤以心、肺、肾三衰,肿瘤、糖尿病、哮喘、冠心病、高血压等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不仅给患者和其亲人带来巨大痛苦,其高额的医疗费用也给众多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消耗占用了大量的卫生资源。
祖国医学中蕴藏着治疗急危重症疑难病的丰富而独特的经验, 中医药一直凭借其显著的疗效和低廉的价格受到广大群众的认同,在预防和治疗急危重症疑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中医药在此领域所扮演的角色并没有获得学术界公认。这是因为(1)许多中医治疗方法还停留在经验层面,缺乏相应理论支持,或是用现有理论难以指导临床实践,可重复性差。(2)治疗效果缺乏令人信服的临床疗效证据。
“土伏火”法则是本人二十多年来跟师、研读经典以及从事中医临床工作的体悟和理论升华,也是目前从事中医临床诊疗所遵循的根本法则,其核心思想是:在诊疗病人过程中,立足先天乾坤两卦(火生土,土伏火),判别患者元气的强弱及其运行规律来辩证施治。“土伏火”法则本质是中医古代哲学思想——气一元论在中医学领域之用。从德与术、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河图与洛书、五运六气与六经辩证、十二经脉及脏腑学说这五个方面对元气论进行了阐述,提出了土伏火是治疗一切疾病的大法。 “土伏火” 法则是作者对
中华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释,是在临证实践中将医易结合,医道结合,中国文化与中医学贯通,以天一真气这个气一元论作为治病之理,以道法自然作为治病之法,用仲景方药应对临床所有疾病。
多年来,本人在大量临床实践中,应用“土伏火”法则,以《伤寒论》四逆汤为基本方加味防治各种急危重症疑难病,已经取得了切实、可行的医疗效果。其方法有简便、价廉,可重复性强。证明了纯中医学不但能解决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而且用纯中医的方法一样能够应对、解决急危重症、疑难病。
当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系统整理和阐释并进一步丰富完善 “土伏火”法则的基础理论,并初步构建“土伏火”《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学科框架。
2.应用循证医学方法,对已经积累的大量的“自觉或不自觉”应用“土伏火”法则治疗的医案进行回顾性分析或系统评价,验证其临床疗效;并适时开展前瞻性随机研究,为本理论提供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
主要参考文献
主要参考文献:
【1】 文景•《道德经》第1版•中国人口出版社,2005
【2】 素朴散人•《易理阐真》第1版•金城出版社•2004
【3】 战国•佚名《黄帝内经•素问》第1版•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5
【4】 王媛译《大学•中庸》第1版•广州出版社•2006
【5】 孔丘•《论语》第1版•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7
四、研究内容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问题)
研究目标: 构建 “土伏火”法则治疗和预防临床的急危重症和疑难病理论体系, 并在此理论框架内开展临床以及循证医学研究,提供高质量的临床疗效评价证据。
研究内容 :
1. 结合临床实践,进一步挖掘《黄帝内经》、《伤寒论》、《难经》、《神农本草经》、《周易》等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用“气一元论”哲学思想贯穿德与术、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河图与洛书、五运六气与六经辩证、十二经脉及脏腑学说,将医易结合,医道结合,中国文化与中医学贯通,从而阐述揭示中医医理之本源
2. 系统整理和阐释并进一步丰富完善 “土伏火”法则基础理论,并初步构建“土伏火”《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理论框架。从而建立纯中医的方法治疗和预防临床的急危重症和疑难病的理论体系。
3.应用循证医学方法,对已经积累的大量的“自觉或不自觉”应用“土伏火”法则治疗的医案进行回顾性分析或系统评价,验证其临床疗效;并适时开展前瞻性随机研究,为
“土伏火”理论提供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如何判别患者元气的强弱及其运行状态,以及如何采取相应干预措施(治疗方法)使“元气”回归本位,使人体这一小宇宙顺应天地之大宇宙,并依据其自身规律(“土伏火”法则)运转不息。是构建本理论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2.如何将既往医案转化为客观的临床证据以及如何设计开展前瞻性随机研究,提供高质量的临床证据是本课题的难点所在。
(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及可行性分析)
(一)、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1. 取象比类法,根据全息理论,人体小宇宙是自然大宇宙的缩影(全息象),将 儒、道、医、易相结合,道法自然 , 进一步挖掘经典。回归中医医理本源。
2.描述性统计分析,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及队列研究。
3.循证医学系统评价
4.前瞻性队列研究及随机对照研究
(二)、技术路线与实施方案
1.进一步研习经典,挖掘《黄帝内经》、《伤寒论》、《难经》、《神农本草经》、《周易》等经典深刻内涵,溯本求源,用“气一元论”哲学思想为主线,贯通德与术、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河图与洛书、五运六气与六经辩证、十二经脉及脏腑学说,从而构建 “土伏火”法则基础理论,初步形成“土伏火”《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理论基本框架。
2.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继往使用四逆汤为基础方治疗急危重症疑难病的文献和医案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回顾性分析以及循证医学系统评价,从而了解现有以“土伏火” 法则治疗急危重症疑难病的临床疗效证据强度。
3.设计实施前瞻性队列研究及随机对照研究,为“土伏火” 法则治疗急危重症疑难病提供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
(三)、可行性分析
1.毋庸置疑,《易经》是中国文化之本源,是指导中国古代一切科学技术的一种规律,是一切行动的准则,医易同源是历代医家之共识,“土伏火”法则立足周易先天八卦,本质是中医古代哲学思想——气一元论在中医学领域之用。本研究结合临床实践,立足传统经典,有相当深厚和坚实的理论根基。
2.申请人曾师承于司徒仪教授以及被邓铁涛教授称赞为当代中医之脊梁的李可老中医门下,多年来从事中医医、教、研工作,用纯中医方法治愈了大批现代医学束手无策的急危重症和疑难杂症病人,并积累了大批宝贵的临床资料,为保证本项目顺利实施和完成提供了坚实的临床基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