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困境及管理对策研究

来源:抵帆知识网
第31卷第1期 2015年2月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1.31 No.1 oumal of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Social Science Edition Feb.2015 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困境及管理对策研究 I、祥云 (郑州成功财经学院管理学系,河南巩义451200) 寮 一 — 受一 一受一受一受一受一奠 摘要:技术创新是民营企业实现快速、健康和可持发展的重要途径。政府部门要创造高效优质的服务环境,拓 宽融资渠道;民营企业也要加强自身经营管理,建立绿色技术创新体系,从而切实有效地推进民营企业的 技术创新。 关键词: 民营企业;技术创新;对策 中图分类号: F12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4444(2015)01—0059—03 ● ● ● ● ● ●一● ●一●一● ● ●一●一●一● ●一●一● ● ●一● ●一●一● ● ● ● ●一● ● ●一● ● ●一● ● ●一● ●一● ● ● ● ● ●, 技术创新体系是企业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 分,对于推动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发挥了巨大作用。 一量投入,也只是出于急功近利的目的。因为技术创 新需要经过一定的周期才能显现出效益来,投入不 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有一定的滞后性。现代科技 发展迅速,更新换代非常快,企业如果没有自己的核 心技术,就不可能形成强大的竞争优势,在竞争中就 难以与强劲的对手抗衡。因此,我国民营企业若要 个企业没有技术创新,就很难有持续发展的强劲动 力,也就生产不出符合市场需要的新产品。民营企业 更需要技术创新,它是企业长期发展的保障。但是, 我国民营企业当前的技术创新还面临着很多问题。 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所面临的问题 脱颖而出,只有集中现有的优势资源,采取合理高效 一、的措施,大力发展核心技术,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 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家族制的管理体制制约了民营企业的自 主创新 (三)自身资金有限,融资能力偏低 我国的民营企业大多数采取家族制和作坊式的 管理方式,血缘性、地缘性和个人性是这种管理模式 当前,民营企业在进行项目融资时,常常会受到 诸多条件的限制。追根究底,这是由于其自身条件 决定的。一是多数民营企业是中小型企业,规模小, 创业资本少,能够用于技术创新的自有资金非常有 限。二是相比规模较大的企业而言,民营企业存在 的特征。在公司管理方面,这样的管理体制对外来 人才排挤,搞家长式的“一言堂”,使得民营企业在 资源分配、高层人才选拔、财务管理、技术培训等方 面更多倾斜于亲情,极大地限制了民营企业的自主 创新。我国相当数量的民营企业家,受本身知识结 构和专业素养的影响,创新意识缺乏,急功近利的思 想比较严重,对企业发展的长远规划考虑不够。 (二)对技术创新投入偏少,缺乏核心技术创新 能力 资金欠缺、监管难、资信差、抵押少等问题。而银行 和金融机构出于本身安全和节约成本考虑,当然不 愿过多向民营企业投资,这就使民营企业在技术创 新方面得不到应有的资金支持。三是政府支持远远 不够。政府作为主角的风险投资,财政投入非常有 限。出于引进科技项目和人才的目的,政府设立了 一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现在已经成为其 长足发展的“软肋”。在我国,民营企业由于自身方 面的原因,对市场发展更重视,追逐短期利润,轻视 些专项基金,但由于可使用的额度很小,条件苛 (四)创新技术基础薄弱,技术创新人才匮乏 众所周知,技术创新最为关键的是人才。而我 刻,民营企业要得到扶持还是相当困难的。 其他方面,大大低估自主创新的力量,对该方面的投 入也就不足。即使有部分企业关注自主创新,有少 收稿日期:2014—10—19 国的现状是,多数的科研团队和研发人才聚集在高 作者简介: 祥云(1978一),女,河南兰考人,郑州成功财经学院管理学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 60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校和科研机构,还有一小部分集中在国有大企业集 团,很大一部分民营企业都存在科研创新人才严重 不足的问题。而且,由于制度上的不健全和不完善, 知识参与收入分配的落实如同“镜中月,水中花”, 这就导致民营企业很难留住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此 外,民营企业的管理模式具有局限性,大多数是家族 式人才管理模式。这些都使得民营企业对人才的吸 引力远不如国有大企业,现有科技人员流失也非常 严重,再加上部分民营企业管理者不尊重知识和人 才,企业文化氛围不好,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严重贫 乏,也会大大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效率和结果。 二、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对策分析 (一)政府部门的管理对策 1.创造为民营企业服务的环境,建立对民营企 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 促进民营企业迅速发展,研究制定相应的政策 是当前最重要的任务。相应的政策内容包括完善政 府采购、建设风险投资、支持创业、促使技术创新、重 视人才培训、鼓励开拓市场、健全企业信用制度等方 面。政府部门要以财政资金为引导,落实财政贷款 贴息政策,鼓励民营企业从本年利润中提取技术创 新基金,并给予企业一定的税收优惠。支持其他企 业或者员工以人股参股的形式投资技术创新基金, 按投资比例共负盈亏,构建多元化高层次的自主创 新基金。技术创新的积极需求者和创造者是民营企 业,因此,必须建立民营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因为它 能从根本上保障和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和壮大。但 是,民营企业创新体系要求高水平的服务与信誉保 障与之相匹配。为民营企业建立优良的政策环境, 是促进民营企业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在政府支持 下,积极依靠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着力 创建为民营企业服务的政策环境。技术创新体系的 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单位各部门之间相互 高效配合,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真正达到技术创新 的目的。同时,政府和社会要加大对民营企业技术 创新的激励。 2.继续调整信贷政策,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 商业银行作为自负盈亏的企业银行,收益与风 险应该放在第一位。加强防范金融风险是必要的, 也是必须的。在此基础上,商业银行在投融资方面, 应该打破以往以企业规模、性质为支持与否的借贷 框框,遵循公平、公正、公开、诚信原则,提高对民营 企业信贷投入的比重,从实质上支持和鼓励民营企 业的合理资金要求。政府部门也应该通过多渠道全 方位帮助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融资,真正为那些欠缺 技术开发资金的企业雪中送炭,促进科技与资本的 有效结合。政府部门通过监管融资主体的信用程 度、融资企业的风险驾驭能力以及融资企业的还债 能力,既可控制金融风险,又能促进民营经济的发 展,为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更多更简便的融资 渠道。 (二)民营企业自身的管理对策 1.加强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 民营企业创建初期,发挥着巨大作用的是企业 家精神。随着公司的逐步壮大和发展,原来支撑企 业强劲发展的非专业化的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合企业 的管理,出现诸多不利的情况,长期下去,会严重制 约企业的成长。民营企业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积 极整合研发人力、物力资源,提高技术创新的规模经 济效益,采取兼并联合、控股收购以及重组等多种形 式,使企业的资产合理有效而高速地运转起来,进一 步扩张生产经营规模,形成由少数企业掌控的市场 垄断结构,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实力和抗风险能力。 2.健全企业激励机制 在我国,民营企业激励方式过于单一,大多数企 业采取直接加薪的方式。这样对企业而言,短期效 益明显,但缺乏长期发展的后劲。随着社会经济的 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已大幅度提高,精神追求越 发重要起来。民营企业重视员工的物质奖励,但精 神激励更是不能滞后。精神激励的方式林林总总, 概括起来有升职、培训、进修、股权激励等几种方式。 调动企业员工的创造积极性,充分发挥其聪明才干, 民营企业就要根据员工的专业水平,提供符合其专 业及个人要求的交流平台和进修的机会,提升员工 的专业层次和个人素养。股权激励作为精神激励中 最重要的一种激励方式,是非常适合民营企业的。 股权激励的激励力度大,投人多,能使被激励的员工 有更强的归属感和主人翁精神。这样,既提升了企 业的层次,又稳定了员工队伍,企业长足发展就有了 保证。企业只有深人了解员工,体贴员工,增强员工 的认同感,他们才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 3.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科研团队 对民营企业而言,如何推动技术创新是至关重 要的。要进行技术创新,关键是建立行之有效的激 励机制。因此,民营企业要奉行以人为本的人才战 略,以建设高效的创新团队为主要内容,凝聚和造就 一批极具创新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企业内部要建 立对技术研发人员和普通员工的创新激励机制。这 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企业要给科研人员提供灵 活宽松和身心愉悦的工作环境,人性化管理,严格绩 效考核,根据绩效进行利益分配,使企业和个人达到 第31卷第1期 b祥云: 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困境及管理对策研究 61 双赢。二是提倡企业创新文化。企业文化对企业而 言至关重要,是引领企业持续发展的长明灯。要重 视企业创新文化氛围的创建,强化企业文化的熏陶, 科研机构及高校的合作。比如,与英国牛津大学、泰 国马其诺大学等国际名校进行产学研合作,开展科 技公关,研发成果应用于本企业生产当中;与浙江大 满足员工的学习需要,建立学习型和契约性组织,使 全体员工积极参与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满足员工 精神方面的需求。三是建立创新项目专项基金。通 过这个项目基金,鼓励所有员工的创新行为。企业 的员工如果有好的创意和优秀的想法,可以通过申 报和评估的方法取得创新基金的支持,创新成功后 还可以获得资助。 4.建立极具创造力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 绿色技术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也是 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提高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关键 学、清华大学也建立长期的技术合作关系,突破特殊 领域的研究;引入科研市场化机制,制定激励政策, 极大地调动技术研发人员的主动性。此外,利用资 本手段获取技术,是华立在技术创新方法上的创新 突破,直接从高端掌握了许多关键技术,迅速进人行 业领先领域。当然,华立集团能够发展起来,跨出国 门,走向世界,与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国家政 策的扶持是密不可分的。 三、结论 是做好产学研结合。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是绿色技 术创新的中流砥柱,但其也面临经费匮乏、市场信息 流通不畅、创新成果难以转化生成的难题,而民营企 业正好缺乏过硬的技术。这样,二者可以优势互补, 强强联合,共同开发,实现双赢。企业要与科研机 民营企业技术创新之困境,具体表现在核心创新 技术缺乏、融资能力较弱、技术创新人才不足等方面, 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需从政府部门和企业自身两 方面加强管理。客观地说,对于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 问题,还有很多地方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如民营企 业技术创新中的共享知识和信息问题,创新资金融资 构、高校建立长期稳定的科技合作,在科技、教育、人 才培训与引进项目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合作。此 外,民营企业还要紧紧抓住影响地方经济发展的一 些重要课题,因为这些课题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基础 性建设课题,具有战略性意义,起着关键性作用。民 营企业应该突破人才区域流动界限,集中优势资源, 对这些重要重点课题展开攻关,扩大影响力,努力创 的具体渠道和方式等。要集中多方力量,切实有效地 推进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实现中华民族经济的 腾飞。 参考文献: [1]周思.我国民营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研究[J].中小企业管 理与科技,2013(11). 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 浙江华立集团创立于1970年9月28日,经营 以医药为核心的多元化产业,位列中国企业集团竞 争力500强、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从2005年开 [2]汤长安,李瑞.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机制的探析[J].湖南 商学院学报,2007(2). [3]古朝霞,五万云.自主技术创新与新跨越[J].山东省农 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3). 始,华立集团的总资产与年营业收入双双超过百亿 元人民币,员工已达到12 000多人。华立集团之所 以取得这样骄人的成绩,与之坚持的企业技术创新 [4]蔡曜宇.浙江省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路径研究[D].杭州: 浙江工业大学,2011. [5]李付梅.民营企业技术创新与管理探析[J].企业经济, 2011(5). 战略目标是分不开的。一方面,华立集团积极建设 企业的研发团队,提升自身的科研水平,占据技术创 新的主动性;另一方面,华立集团积极展开与国内外 (责任编辑:王菊芹) Study on the Dilemma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Management Strategies of Private Enterprises BU Xiangyun (Department of Management,Zhengzhou Chengg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Zhengzhou 451200,China) Abstract: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s an important way of private enterprises to achieve rapid,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 ment.The government departments should create eficifent service environment,expand financing channels,private enterprises should strengthen their own management establishment of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system,in order to promote effective private enterpris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Key words:private enterprise;technological innovation;management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