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以人无精神则不立为话题作文
那一次,落日融金,暮云合璧,夕阳拉长了佝偻的身影,与山间的美景融为一色,形成一 道美丽的风景。
夏日的炎热依旧肆虐,为了躲避这来势汹汹的热意,我与友人相约去山间寻找一丝凉意。
我们来到山间,山脚下有一个清澈见底的湖泊,湖面闪耀着钻石般的光芒。刚到山脚下, 我们就觉得十分清凉,葱茂的数木为我们投下绿荫,还与一只毛茸茸的松鼠打了个照面。
我们走走停停,不知不觉来到了山顶,与我们同行的还有一位五十出头的老婆婆,她背着一个大大的竹筐,她的双手紧紧拉住背带,以减少竹筐对她肩膀的压力,手臂上的青筋如蚯蚓般条条出现,她佝偻的背,瘦弱的身影显得是那么的矮小,她走得很慢,却一刻也不放松,到了山顶,她卸下竹筐坐在台阶上休息。
休息片刻后,她扒开竹筐上的一层塑料袋,接着又扒开了两层棉布,原来这一竹筐里背的 竟是一筐煮熟的玉米,一阵阵玉米香味弥漫在山间,禁不住诱惑的我们上前去各自买了一根,如饥似渴的啃起来,霎时,一阵阵软糯的玉米在胃里翻滚,玉米的香味弥漫在心间,那么香 甜。
过了一会儿,我发现老婆婆拿着一个长长的塑料袋走到每个人的面前将啃完的玉米棒收集起来,我不解的问道:“前面的不远处就有一个垃圾桶,你为什么还过来收一趟啊?”老婆婆 说:“虽然那里有垃圾桶,可你们不一定会往里面扔啊?这里的景色这么美,可不
能被这几个 玉米棒损坏了啊!”说着她便笑着弯下腰捡起地上的玉米棒。我为老婆婆淳朴的心灵莫名的赞叹!
夕阳西下,我们开始下山,老婆婆拖着她的“战利品”也下了山。她肩上的筐似乎已经空 了,她的背也不再佝偻,手臂上的青筋也已褪去。瘦弱的身影与山间美景融为一色。
那纯朴的的精神照美了山间,也照在了我们心间。
篇二:以人无精神则不立为话题作文
外公很土。说话很土,穿着很土,总是穿着一双不知道大了几号的鞋。瘦瘦的,看上去倒是精明的样子。我与他虽是爷孙关系,却并不怎么熟悉,除了过年或是什么大节之外,几乎没有见他的机会。只知道他很爱抽烟,说话带着一个“哎”字。有时候明明是一口地地道道的家乡话,我却听不懂。
但外公很有精气神。
那天放学,我怎么也找不到外婆的身影,只见人群中外公推着一辆老旧的自行车,因为人 群拥挤,他需要时不时的左闪一下,右避一下,看起来十分窘迫。“哎,在这儿。”他高喊。
他面红耳赤的站到我面前,朝我大吼“走啊,回家啊。”我走在前面,听着身后自行车吱啦吱啦的响,默不作声。我狠狠地踢走了脚边的石子。
丢人,真丢人。
外公推着车追上我,似是看透了我的心思,沉默了一下。缓缓开口道:“本来是想给你个惊喜的。今天下午我就走。上班儿。来跟你告个别。”对于他上班这件事,我总是抱有嘲笑的态度。一砌墙的,整天却比做省长的人还要乐呵。
临走时他站在门口,看着我的眼神有些闪躲,最后从怀里小心翼翼的掏出了一封破旧的信,“好好看,啊。”我点了点头。“孩子啊,外公知道你看不起我这么大年纪了还要上班儿。人嘛,活着就是要个精气神儿。”我踢踢石子,不知道他这句莫名其妙的话什么意思。
回到家中打开信封,“中华儿女,龙的传人,应该为国奉献,为国捐躯,才不枉这一 生……。”苍劲有力的字映入眼帘,如同作为军人的他一样。
我渐渐对他产生了敬意,他文化程度并不高,话语却足够令人震撼。如今,我逐渐长大,也明白了他的话。的确,人活着,就是个精气神儿,人无精神则不立。
每当我遇到困难,总会想起外公的谆谆教诲,激励我不断前行。外公用一颗甘愿报忠于国 的热血心书写了他灿烂的一生。这就是他的精气神儿。
不是每个人的生活都完美,但只要我们满怀希望,活出精气神,心想阳光,就能所向披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