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未确认融资费用分摊额=865.9×5%=43.3(万元)
②“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余额=134.1-43.3=90.8(万元)
③“长期应付款”科目余额(账面余额)=1000-200=800(万元) ④长期应付款账面价值=800-90.8=709.2(万元) 或=[865.9×(1+5%)-200]=709.2(万元)
⑤列示于“长期应付款”项目的金额=[(“长期应付款”科目余额-将于1年内支付的金额)-(“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余额-将于1年内摊销的金额)]=[(800-200)-(90.8-35.46)]=544.66(万元)(即20×6年12月31日长期应付款的账面价值)
或=[865.9×(1+5%)-200]×(1+5%)-200=544.66(万元) 20×6年12月31日付款时:
借:长期应付款 200 贷:银行存款 200 借:财务费用 35.46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35.46 注:20×6年12月31日
①未确认融资费用分摊额=709.2×5%=35.46(万元) 或=[865.9×(1+5%)-200]×5%=35.46(万元)
②“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余额=90.8-35.46=55.34(万元) ③“长期应付款”科目余额(账面余额)=800-200=600(万元) ④长期应付款账面价值=600-55.34=544.66(万元)
或={[865.9×(1+5%)-200]×(1+5%)}-200=544.66(万元)
⑤列示于“长期应付款”项目的金额=[(“长期应付款”科目余额-将于1年内支付的金额)-(“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余额-将于1年内摊销的金额)]=[(600-200)-(55.34-27.23)]=371.89(万元)(即20×7年12月31日长期应付款账面价值)
或={[[865.9×(1+5%)-200]×(1+5%)-200}×(1+5%)-200=371.89(万元)
20×7年12月31日付款时:
借:长期应付款 200 贷:银行存款 200 借:财务费用 27.23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27.23 20×8年12月31日付款时:
借:长期应付款 200 贷:银行存款 200 借:财务费用 18.59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18.59 20×9年12月31日付款时:
借:长期应付款 200 贷:银行存款 200 借:财务费用 9.52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9.52
【2014年•多选题】20×2年1月1日,甲公司从乙公司购入一项无形资产,由于资金周转紧张,甲公司与乙公司协议以分期付款方式支付款项。协议约定:该无形资产作价2 000万元,甲公司每年年末付款400万元,分5年付清。假定银行同期贷款利率为5%,5年期5%利率的年金现值系数为4.3295。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甲公司与该无形资产相关的会计处理中,正确的有( )。
A.20×2年财务费用增加86.59万元 B.20×3年财务费用增加70.92万元
C.20×2年1月1日确认无形资产2000万元
D.20×2年12月31日长期应付款列报为2000万元 【答案】AB
【解析】20×2年财务费用增加=400×4.3295×5%=1731.8×5%=86.59(万元),选项A正确;20×3年财务费用增加=(1 731.8+86.59-400)×5%=70.92(万元),选项B正确;20×2年1月1日确认无形资产=400×4.3295=1 731.8(万元),选项C错误;20×3年未确认融资费用摊销额为70.92万元,20×3年应付本金减少额=400-70.92=329.08(万元),该部分金额应在20×2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中“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项目反映。 20×2年12月31日长期应付款列报金额=(1 731.8+86.59-400)-329.08=1 089.31(万元)(即20×3年长期应付款账面价值),选项D错误。 (二)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成本
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无形资产的取得成本。如果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应按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无形资产初始成本入账。
【例题】因乙公司创立的商标已有较好的声誉,甲公司预计使用乙公司商标后可使其未来利润增长30%。为此,甲公司与乙公司协议商定,乙公司以其商标权投资于甲公司,双方协议价格(等于公允价值)为500万元,甲公司另支付印花税等相关税费2万元,款项已通过银行转账支付。
甲公司接受乙公司作为投资的商标权的成本=500+2=502(万元) 甲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以万元为单位):
借:无形资产——商标权 502 贷:实收资本(或股本) 500 银行存款 2
(三)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方式取得的无形资产的成本
应当分别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等的规定确定。但是,其后续计量和披露应当执行无形资产准则的规定。 (四)通过政府补助取得的无形资产成本
应当按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按照名义金额(1元)计量。 (五)企业合并中取得的无形资产成本 应按照企业合并的分类,分别处理:
1.同一控制下吸收合并,按照被合并企业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确认为取得时的初始成本。
2.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合并方在合并日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当按照被合并方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作为合并基础。
3.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购买方取得的无形资产应以其在购买日的公允价值计量,包括:
(1)被购买企业原已确认的无形资产。
(2)被购买企业原未确认的无形资产,但其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购买方就应在购买日将其独立于商誉确认为一项无形资产。 (六)土地使用权的会计处理 1.企业取得的土地使用权,通常应当按照取得时所支付的价款及相关税费确认为无形资产。
2.土地使用权用于自行开发建造厂房等地上建筑物时,土地使用权的账面价值不与地上建筑物合并计算其成本,而仍作为无形资产进行核算,土地使用权与地上建筑物分别进行摊销和提取折旧。
3.房地产开发企业取得的土地使用权用于建造对外出售的房屋建筑物,相关的土地使用权应当计入所建造的房屋建筑物成本(开发成本)。
4.企业外购的房屋建筑物,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括土地以及建筑物的价值,则应当对支付的价款按照合理的方法(例如,公允价值比例)在土地和地上建筑物之间进行分配;如果确实无法在地上建筑物与土地使用权之间进行合理分配的,应当全部作为固定资产,按照固定资产确认和计量的规定进行处理。
5.企业改变土地使用权的用途,停止自用将其用于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时,应将其转为投资性房地产。
【例题】20×7年1月1日,A股份有限公司购入一块土地的使用权,以银行存款转账支付8 000万元,并在该土地上自行建造厂房等工程,发生材料支出12 000万元,工资费用8 000万元,其他相关费用10 000万元等。该工程于20×7年12月31日完工并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假定土地使用权的使用年限为50年,该厂房的使用年限为25年,两者都没有净残值,都采用直线法进行摊销和计提折旧。为简化核算,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
分析:A公司购入土地使用权,使用年限为50年,表明它属于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在该土地上自行建造厂房,应将土地使用权和地上建筑物分别作为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进行核算,并分别摊销和计提折旧。
A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以万元为单位): (1)支付转让价款:
借: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 8 000 贷:银行存款 8 000 (2)在土地上自行建造厂房:
借:在建工程 30 160 贷:工程物资 12 000 应付职工薪酬 8 000 银行存款 10 000 累计摊销 160(8 000/50) 【提示】 (1)无形资产的摊销一般应计入当期损益,但如果其所包含的经济利益是通过生产的产品或其他资产实现的,其摊销应计入相应资产的成本。因此用于建造厂房等建筑物的土地使用权摊销金额在厂房等建筑物的建造期间,应按其所占面积比例将相应摊销计入在建工程成本。
(2)根据固定资产准则规定,固定资产的成本包括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前所发生的必要、合理的支出。土地使用权在厂房等建筑物建设期间的摊销属于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前所发生的必要、合理的支出,应计入在建工程成本。但土地使用权在厂房等建筑物
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后的摊销不再属于为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所发生的必要、合理的支出,不能再计入固定资产成本。 (3)厂房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借:固定资产 30 160 贷:在建工程 30 160 (4)完工后每年分期摊销土地使用权和对厂房计提折旧: 借:制造费用(土地摊销) 160 制造费用(厂房折旧) 1 206.4 贷:累计摊销 160 累计折旧
1 206.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