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长江流域洪灾探析

来源:抵帆知识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36卷第1期 2002年3月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IF CENTRAI CHINA NORMAL UNIVERSITY(Nat.S,ei,) VoI.36 No.1 Mar.2002 文章编号:]000—1190(2002)01一叭1 7-04 长江流域洪灾探析 邓宏兵 (华中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武汉430079) 摘要 分析了长江流域洪灾的类型特征、水文特征、灾害特征,指出长江流域洪灾类型多样、水文 特征复杂、灾害损失巨大且历时时间长;垒面系统探讨了长江流域洪灾的成因,指出暴雨和河湖蓄 泄洪能力不足是成灾的主要原因;阐述了应对长江流域洪灾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 长江流域;特征;成因;启示 中围分类号:X43;TV122 文献标识码:A 我国洪水灾害历来极为频繁,损失惨重,制约 滩站为100 000 m。/s、1870年万县站为108 000 m ,S、1870年宜昌站为105 000 m ,s、1860年及 了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事实上,洪水尤其是 特大洪水的出现并不是随机的,而是有规律可循 的.长江流域是我国洪灾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洪 灾损失巨大.目前,我国正处在洪水多发期,而且 1 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有关研究表明,长江流域今后亦不排除再次发生大 洪水的可能.在这种背景之下,认识长流域洪灾的 基本特征、分析其成因、探寻减灾救灾之策意义就 尤为深远和重大. 1870年枝城站为110 000 m /s,洪峰流量居于全 国各大江大河首位.从一次洪水历时时间来看.也 比较长.宜昌站多年平均为2O~30 d,汉口站平均 超过50 d,1998年全流域性大洪水历时2个多月. 裹1 1153年以来长江流域主要的大洪水 类型 时序麈区域 1长江流域洪灾的基本特征 1.1长江流域洪水的类型特征 长江流域洪水类型复杂多样,按照洪水出现的 地域,长江流域的洪水可分为全流域性洪水和区域 性洪水两种基本类型.全流域性洪水洪峰高、流量 大、灾害严重、影响面积广.出现频率相对较小;区 域性洪水发生机会较多.常出现在干流的某段或某 些支流,所造成的损失也是不可低估的.根据骆承 政等 及相关资料,自11 53年以来有代表性的28 场大洪水中.全流域性洪水占8场,区域性洪水占 20场(表1). 1.2长江流域洪水的水文特征 全 流 域 性 洪 水 ①11 53年长江洪水 ◎1788年长江洪水 ⑨1860年长江洪水 ④1870年长江洪水 @1896年长江洪水 @1931年长江洪水 ⑦1954年长江洪水 @1998年长江洪水 ①1683年双江洪水 ②1840年翻II『盆地洪术 区 域 性 洪 水 长江流域洪水的水文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 方面:一是蜂高量大、历时时间长.长江流域实测最 大洪峰流量1954年大通站为92 600 133 /s,调查最大 洪峰流量1 520年李庄站为65 600 m /s、1870年寸 @1867年汉江洪木 ④1882年皖、浙地区洪水 @1906年长江上游洪木 蜉1917年岷江洪木 ⑦1924年金涉江、穗抢江洪水 @1926年湘江、赘木、说江洪水 @1927年湖北洪木 @1935年长江中游洪术 @1955年拜东洪木 @1960年江苏}昏海洪痨 @1962年赣江洪木 @1969年拜、皖洪水 @1976年湘江洪木 @1981年四川洪木 @1981年嘉睦江、汉江上游洪东 @198Z年闽、赣、湘地区洪水 @1983年汉江洪木 @1991年太期洪费 收稿日期:2001 09 1 8. 基金璜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9571032) 作者简介:邓宏兵(1966一),男,湖北五峰人,剐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区域经挤与投资环境、环境 变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36卷 由于峰高且历时时间长.一次洪水总量很大t长江 测得最大含沙量为10.5 kg/m。.而多年平均输沙 大洪水超过正常年份的水量往往都在1 000亿m。 量达5.3亿t.1 954年撮大年输沙量为7.54亿t. 以上.最高值可达2 700亿1TI。.1 954年汉口站60 d 上游泥沙主要来自嘉陵江及金沙江下游,中下游泥 最大洪水量达3 220亿1TI .大通站为4 260亿m。. 沙多为上游来沙及沿岸泥沙. 二是季节性明显.由于长江流域大洪水与暴雨 1.3长江流域洪水的灾害特征 关系密切,所以汛期的出现直接导致洪水的发生, 受灾面积广、历时时间长、损失巨大是长江流 因而长江流域大洪水的出现也就表现出明显的季 域洪水灾害的基本特征.具体体现在洪灾对自然环 节性.长江流域人汛时间自东往西错开.鄱阳湖水 境的改变及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所造成的直接 系和洞庭湖水系的湘江、资水从4月中旬即进入汛 损失.首先,历史时期的长江流域大洪水对流域地 期,沅水、澧水5月下旬进入讯期,清江、乌江6月 区的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表现在江湖关系的 中旬进入汛期.中游各支流结束汛期时间除汉江外 改变.1860年长江洪水冲开了荆江南岸藕池口.形 多在7月中下旬,上游金沙江、岷江、沱江洪水集中 成藕池河,大量泥沙随洪水进入洞庭湖;1870年长 在7 8两月,嘉陵江水系、汉江上游汛期从7月开 江洪水造成宜昌以下圩堤普遍溃决.松滋县庞家湾 始至1o月上旬结束.总的情况来看,上游川江洪水 黄家埠堤溃,形成松滋河分流入洞庭湖的通道.自 季节比中下游晚1个月左右.一般情况下.上游与 此形成四口向洞庭湖分流的局面.大量泥沙进入洞 中下游洪水不会相遇.但如果遇降雨径流季节反 庭湖.至使湖底淤积.江湖关系发生很大变化.也为 常.则可能造成全流域性大洪水. 长江中下游地区洪灾发生造成了巨大隐患. 三是洪水年际变化较小.在我国各大江大河流 其次.洪水对人民的生产生活、生命财产及国 域中.长江流域洪峰流量的变差系数c 相对较小. 民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巨大的直接和间接损失. 长江流域多年变差系数在0.30~1.00之间.而宜 1 998年长江流域大洪水造成的直接损失近300亿 昌、汉口、大通等站年最大洪峰流量变差系数c 值 美元,占1998年全世界灾害损失的l/3,相当于流 分别为0.16、0.1 2、0.1 7.长江是我国主要江河中 域内川、渝、鄂、湘、赣、皖、苏、沪八省市1 997年国 年际变化最小的一条河流,这一特征对长江治理与 内生产总值的10 ,相当于八省市l997年生产税 水利工程建设和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有利的 净额的78 1996年长江中游地区的洪水造成两 四是长江流域的洪水出现具有重复性、阶段 湖地区受灾面积4 491万hm ,成灾面积31O5万 性、连续性.长江流域的大洪水出现在时序分布是 hm {受灾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67、97 t成灾面积 不均匀的,但从历史时期来看,又具有一定的重复 占耕地总面积的46.99 1870年长江洪水使大约 3万km。的地区被淹,从四川盆地到长江中游平原 性、阶段性和连续性,重复性表现在相同地区或流 湖区的许多沿岸城镇被淹、几成泽国t公安县“大水 域,重复出现雨洪特征类似的特大洪水 如1 931年 溃城淹平屋脊”,江汉平原及洞庭湖区一片汪洋 湖 和1 954年长江中下游的特大洪水,从其气象成因 北约3o余州、湖南约2O余州遭受严重水灾.1931 与暴雨洪水的分布特征来看就基本相似.阶段性指 年的大水造成长江中下游江堤圩垸普遍决口.江汉 的是长江流域大洪水的发生在时序上频发期和低 平原、洞庭湖区、都阳湖区、太湖区大部被淹.武汉 发期呈阶段性的交替变化,某个时期大洪水发生的 三镇受淹达3个月之久 1 935年的洪水造成湘、 频率较高.另一个时期则频率较低.如长江流域近 鄂、赣、皖4省1 52个县市受灾.5.9万km 土地被 100年尤其是近10年来就是洪水频发期.从汉朝 淹,受灾人口1 000余万,死亡14.2万人,毁房 到清朝,长江流域共发生洪灾214次,平均10年1 40.6万间.1 954年的洪水造成长江中下游严重水 次.其间元朝之前平均10多年1次.明朝平均9年 灾.湘、鄂、赣、皖、苏5省有123个县市受灾,农田 1次,清朝平均5年1次.而在民国时期,洪水平均 受淹31 7万hm ,受灾人口1 888万,死亡3万余 3年1次.2O世纪9O年代,几乎连年洪灾不断.连 人,京广铁路受阻100 d 每一次洪水,对流域地 续性指的是在高频期内大洪水往往连续出现 如长 区的发展都是一次沉重的打击.轻者影响到灾区的 江中下游1848年、1849年和1882年、1883年都是 正常生产与生活,重者影响到社会的稳定.这些损 连续两年发生大洪水,18fi0年,1870年相隔10年 失都是不可低估的 出现2次1O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 五是长江洪水含沙量不大,但输沙量大 以宜 2长江流域洪灾的成因 昌站为侧,多年平均含沙量为1.2 kg/m。,1959年 长江流域洪涝灾害频繁且特别严重,原因是多 :囊嚣 鬻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1期 邓宏兵:长江流域洪灾探析 119 方面的,如气候上的“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 影响、长江中上游地区生态环境破坏、江濉湖泊的 不台理利用.多方面原因促成了长江流域的洪涝灾 害的发生.其中影响最大、最直接的是暴雨,而河湖 蓄泄能力不足又是造成长江中下游重灾的主要 原因. 3长江流域洪灾的启示 3.1科学规划、统一管理 新中国建立后.国家曾设置长江流域规划办公 室.后划归水利部并更名为长江水利委员会;交通 部设有长江航运管理局和长江航道管理局.这三个 部门做了许多实际工作,但由于缺乏统一领导核心 及权限所制,有些工作也不可能做得很好.实践证 明,在长江流域的开发利用治理上应有统一的领导 机构.此外.长江流域是一个特殊的空间经济巨系 统.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运行机制,这就决定了 长江流域的开发应有着眼全局的统一规划.脱离全 局的区域性治理规划终将被证明是不台理的.1 996 年洞庭湖流域洪水证明洞庭湖综台治理规划和措 施是失败的;1 998年鄱阳湖水系水灾证明鄱阳湖 综台治理规划和措施也是失败的;三峡水库的有效 库容有300亿m。,而长江大洪水超过正常年份的 水量多在1 000亿m。.因此,三峡水库的防洪作用 也是有限的,并不能抵御100年1遇的洪水.所以. 制定全流域的规划乃当务之急. 3.2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标本兼治 2.1气候反常,暴雨频频 正常情况下.长江上中下游及各主要支流的汛 期可以错开,不致于造成大灾.但在气候反常的年 份,各区域洪水出现叠加则有可能形成大的洪水, 即出现超过年最大洪峰流量多年平均值的大洪水. 纵观长江流域的大洪水,无论是区域性洪水.还是 全流域性洪水莫不与此直接相关.比如1931年气 候比较反常,人夏以后全国大部分地区出现长时期 阴雨天气,6至8月三个月内,长江流域降水在35 ~50 d,期间不断出现大雨与暴雨.1954年大气环 流异常.雨带长期徘徊在江淮流域,梅雨期比常年 多一个月,6~7月份出现9次大范围暴雨 1.1998 年的情况及其他年分的情况都比较类似. 2.2河湖蓄泄能力不足 长期的大雨和暴雨.使长江洪水来量大.中下 游地区的河湖蓄泄能力又极其有限.如荆江河段的 现有安全泄洪量为60 000~68 000 m /s、城陵矶 河段不足60 000 m /s、汉口约为70 000 m /s、湖 口以下约为80 000 m /s,而宜昌以上来水量超过 工程措施主要是加固兴建堤防、建立各种类型 水库、建设蓄滞洪区.重点在长江中下游,应建成以 堤防为主,蓄滞洪区、水库为辅的防洪体系.此外、 某些河段如麓洲湾地区宜裁弯取直,减少防洪压 力、当然,工程措施局限较大.只能治标,而且隐患 较多.如荆江大堤逐年加高,使长江在此形成地上 60 000 m /s的洪水频率较高,近100余年来达 4年1次、在几个大洪水年.如果不分洪溃口和无湖 泊调蓄,台成洪峰流量都在100 000 m /s以上.洪 峰流量大大超过了河湖安全泄洪量.由于泄洪能力 不足,一旦上游来水与中下游集水叠加在一起.就 会发生洪水泛滥,造成严重的水灾,被淹时间可长 达数月之久、 2.3人地关系系统脆弱化 河,若长时间高水行洪,风险很大+根本之策是通过 生物措施治本.生物措施涵盖的内容是非常广泛 的,涉及到许多方面.其基本思想是运用生态学原 理、以生态系统演变规律为依据,通过生态环境修 复和重建及优化来达到治本目的.针对不同区域生 态系统状况可采用不同措施.从前面分析我们知 道,长江中游湖泊生态系统遭破坏是洪涝灾害频发 的重要原因.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应当运用生物 究其本质原因,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破坏、人 地关系系统的脆弱化则是实质问题所在.愈是现代 措施重建长江中游湖泊生态系统.具体可采用退田 还湖、清理湖障、融湖泊生态系统重建于滨湖地区 农业生态系统为一体、综台利用湖区资源、统一规 划实施、发展循环农业等措施.江汉平原的“鱼、猪 (鸭)、果、沼配模式”是运用生物措施的典范 .从 全流域来看,运用生物措施修复长江流域生态环境 系统以解决流域环境(水害)问题也是治本之策.有 关专家提出的通过“山 河湖海”互动规律的 认识来指导流域生态环境的建设便是一个可行的 措施和思路 ].现实之策是二者结台.标本兼治. 的洪水爆发愈说明这一问题.农业经济时代不台理 的土地利用与工业经济时代牺牲资源和环境换取 高速经济增长而导致的环境恶化问题,在长江流域 普遍存在.忽视林地保护、大肆砍伐森林、引起严重 水土流失是上游地区的主要问题;围垦、填占湖 泊、过度垦殖与蓄分洪区建设滞缓是中下游地区的 问题所在口1.维系生态平衡、保护环境,建立和谐的 人地关系,走可持续发发展之路当属解决长江洪灾 的关键所在、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l2O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舨) 第36卷 3.3台理利用土地是重点 参考文献: 一是要优先满足防灾减灾救灾用地.首先是加 [1]骆承政,乐嘉祥.中国大洪水[M]北京:中国书店.1996. 强全流域的森林建设,增加森林覆盖率,搞好生态 [2]李新民,余剐鹏,刘 明.等.长江中辨地区水资潭利用[J]. 环境建设,确保水源涵养林用地.其次是确保防洪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33(1) 142~144 堤防用地.再次是退田还湖,增加水面,提高湖泊蓄 _3]橱涛,朱博文 雷海章.重建长江中游湖泊生塞系统的构想 [乃生态经薪,2000(9):1~3. 洪能力.最后是增强排水能力与蓄分洪区建设.二 4]长江年鉴编撰委员会.长江年鉴l999JR]长江年鉴,2000 是节约挖潜,充分挖掘流域内部尤其是长江中下游 Is]谭述魁.1998年长江中下游特大洪灾的土地利用思考 J]. 沿岸地区的潜力.首先是要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 地理科学.1998(6):478 ̄489. 经济稳步增长.其次是进行居民点调整,退宅还田, [6l李长安,段鸿福,俞立中.等.关于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系统演 增加耕地面积,逐步解决人地矛盾.再次是加强农 变与调控研究的思考[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1(5): 55O~557. 田基本建设、改造中低产田,加大科技投人,促进经 7j李长安.艘鸿福.余立中 等.流域环境系统演化概念模型:山 济全面发展. ~河一瑚一悔互动及耐全球变化的教蒜响应[J_长江斑域 资源与环境.9000门) 358~363. An analysis of flood disasters in Changjiang Basin DENG Hong—bing (College of Tourism,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Wuhan 430079) Abstract;The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lood in the Changjing Basin from the aspects of type,hydrology and disaster.It points out its type is diverse,its hydrology is complex+its loss is huge and its lasting time is long.From every aspect,it researches and discusses the caHses,the main of which,are the rainstorm and the poor capability of their storing and releasing of the floodwater of lakes and rivers.It also elaborates the thinking way directed against the flood. Key words:Changjiang Basin;characteristic;cause;inspirement …_…l1瑟 ■丽 _ 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