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片头三句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 遥应篇首,意在抒发自己理想无从实现的感慨,情绪又转入激昂。据《 任诞》载,西晋张翰(字季鹰),为人 纵任不拘 ,有人问他: 卿乃可纵适一时,独不为身后名耶? 他说: 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 词人用张翰的典故,乃是牢骚之气。
他的抗金复国理想难以实现,志业难遂,还要那 身后 的虚名干什么!词人为什么会发此牢骚呢?辛弃疾接着写: 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轻。 这一韵是全词的关键所在,道出 长恨复长恨 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南宋统治集团轻重倒置,是非不分,置危亡于不顾,而一味地苟且偷安。这是词人对南宋小朝廷政局的严厉批判和愤怒呼喊。最后两韵是下片第二层,通过写惜别再一次表明自己的心志,词人的情绪这时又渐渐平静下来。前三句写惜别,用屈原《九歌》点明恨别乐交乃古往今来人之常情,表明词人和饯行者陈端仁的情谊深厚,彼此都不忍离别之情。 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一句,又引用两个典故。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云: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陶渊明生于东晋末叶,社会,政治黑暗,而他本人又 质性自然 (《归去来兮辞序》), 不慕荣利 (《五柳先生传》),因有是辞。这里词人引用陶诗,表明自己此次奉召赴临安并不是追求个人荣利,并且也不想在那里久留,以表明自己的心迹。 归与白鸥盟 ,是作者从正面表明自己的心迹。据《列子 黄帝篇》载,相传海上有位喜好鸥鸟的人,每天早晨必在海上与鸥鸟相游处,后遂以与鸥鸟为友比喻浮家泛宅、出没云水间的隐居生活。在这里,词人说归来与鸥鸟为友,一方面表明自己宁可退归林下,也不屑与投降派为伍,另一方面也有慰勉陈端仁之意。
与一般的离别之词不同,辛弃疾的这首《水调歌头》,虽是答别之词,却无常人的哀怨之气。通观此篇,它答别而不怨别,溢满全词的是他感时抚事的悲恨和忧愤,而一无凄楚或哀怨。词中的声情,时而激越,时而平静,时而急促,时而沉稳,形成一种豪放中见沉
1
郁的艺术情致。此外,词中还成功地运用比兴手法,不仅丰富了词的含蕴,而且对抒发词人的志节等,也都起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dfix.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