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制

来源:抵帆知识网


主备人: 上课时间: 总第 课时 课 题: 第一课 在公共汽车上(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在公共汽车上要尊老爱幼,遵守公共秩序。 2.以遵守公共规则为荣,愿意自觉遵守公共规则。 教学重难点: 复备栏 1.教育学生在公共汽车上要发扬美德、遵守公共汽车上的秩序。 2.教育学生懂得公共规则是正常有序的公共生活的保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说一说 同学们,你们在乘公共汽车的时候,见到过哪些在公共汽车上发生的事情呢?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师述:是呀,在公共汽车上,会发生很多的事情,瞧,有一位同学就遇到了这样一件事情。 二、进行新课 1.根据课文提供的故事教师讲一讲。 2.边听边想。 3.演一演 (1)过渡:在乘坐公共汽车是时候,我们时常能够看到很多人会主动的让出自己的座位给需要的人坐,那你在坐公共汽车时还看见过以下的场景吗? (2)仔细观察p2上的幅图画,小组讨论 三、总结评价 在公共汽车上,我们能够碰到许许多多的事情,值得称赞的或是应当批评的,在这些事情上的表现,往往反映出了我们所具有的道德品质。 板书设计:

主备人: 上课时间: 总第 课时 课 题: 第一课 在公共汽车上 (第 2 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在公共汽车上要尊老爱幼,遵守公共秩序。 2.以遵守公共规则为荣,愿意自觉遵守公共规则。 教学重难点: 1.教育学生在公共汽车上要发扬美德、遵守公共汽车上的秩序。 2.教育学生懂得公共规则是正常有序的公共生活的保障。 复备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想一想:同学们,你们的爸爸妈妈平时一定经常带你到公园游玩,到商场去购物,到电影院看电影。公园、商场、电影院等地方是我们大家都可以去的地方,这些大家都可以去的地方叫什么呢? 板书:公共场所 二、进行新课 1.阅读P5上的两个短文,选其一谈感受。 2.出示图片P6,小组讨论:这起严重交通事故是怎么发生的? 3.小结:公共秩序是人们在公共场所正常活动所需要的。它是人们活 动正常进行的重要保证,它反映了人们的共同要求和愿望,代表了绝 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也是社会文明的标志。 三总结评价 1.说说自己以后怎样遵守公共秩序。 2.小结:公共规则对我们每个人、对我们的国家都是非常重要的。它代表了大家共同要求和愿望、共同利益,是社会文明的标志,是一个人有道德的表现。成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 板书设计:

主备人: 上课时间: 总第 课时 课 题:第二课 想想他们的难处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知道残疾人在生活上、学习上有许多困难,需要得到别人的同情复备栏 和帮助,知道同情、尊重、帮助残疾人是人人应该遵守的社会公德。 教学重难点: 残疾人的学习、生活中有困难,需要正常人的帮助,他们在精神上更需要人们的同情和尊重,这一点学生不易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1)仔细观察这幅画,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2)从这幅画上你们又感受到了什么呢? 三、进行新课 1.同桌一起扮演一下图中的盲女和她的同伴。 思考:扮演盲女的,请设想一下,双目失明的你对大自然的美景有怎样的渴望…… 扮演她的同伴的,想一想你会对盲女叙说什么? 2.指名扮演 3.通过亲身的扮演体会,同学们有什么感受? 4.全班交流: 三、总结评价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面对这样一个群体,我们应该如何去对待呢?下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板书设计:

主备人: 上课时间: 总第 课时 课 题:第二课 想想他们的难处 (第 2 课时) 教学目标: 知道残疾人在生活上、学习上有许多困难,需要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帮助,同情、尊重、帮助残疾人是人人应该遵守的社会公德。 教学重难点: 体验残疾人的困难,同情残疾人的不幸。愿意帮助残疾人。 复备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述:上一节课我们走进了残疾人的生活,也看到了许多身残志不 残的残疾人,我想:同学们心里肯定有很多想法,那面对这么一个群体,我们应该如何去对待呢? 2.总结:残疾人在生活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他们从生理上、心理上都会有一些特殊的情况,因此需要我们去关心、同情和帮助他们。残疾人是非常不幸的,但是,他们应该享受和正常人一样的待遇,享有人格上的尊严,所以,我们要尊重残疾人。 二、进行新课 1.出示P11图画 3.出示P12 《一个残疾儿童的信》 想一想,林林最感焦虑的是什么?假如林林来到你们班,你将会怎么办? 三、总结评价 提问:图片上的两个小朋友谁对谁不对?为什么?(小组讨论交流) 关心、同情和帮助残疾人是社会良好道德风尚的表现,我们从小就要 为其努力,做到在生活上同情、关心、帮助残疾人,在精神上鼓励、 支持他们,成为文明的好少年。 板书设计:

主备人: 上课时间: 总第 课时 课 题: 第三课 生死不离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汶川地震中涌现的一批英雄少年的感人故事,体会并学习他们在灾难面前表现出的沉着镇定、临危不惧、勇于救人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 学习英雄精神,传递至真至纯的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地震前美丽的汶川)说一说,图片上的汶川给你什么样的印象? (在群山的庇护中显得那么宁静,人们生活是那么安逸) 2.而2008年5月12日,一场人们意想不到的灾难却降临到了这个宁静的山村。 相帮助,团结一致,在废墟中求得生存。在地震中涌现了许多感人的英雄。根据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说一说,自己被谁所感动,感动的原因是什么? 二、进行新课 复备栏 2.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将爱心传递到需要关爱的人身边。 3.地震无情人有情,在这场巨大的灾难面前,人们没有倒下,他们互 1.(出示四个人物)你知道他们的故事吗?置身角色中感受他们当时 心的想法,思考:他们能这样做,是怎么想的? 2.从他们的话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如果你是地震中被压在危房下的同学,听到他们的话,你会怎么想? 3.交流感受,体会小英雄们的品质。 三、总结评价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板书设计:

主备人: 上课时间: 总第 课时 课 题: 第三课 生死不离 (第 2 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汶川地震中涌现的一批英雄少年的感人故事,体会并学习他们在灾难面前所表现出的沉着镇定、临危不惧、勇于救人的优秀品质。 复备栏 2.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将爱心传递到需要关爱的人身边。 教学重难点: 学习英雄精神,传递至真至纯的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灾难发生后,来自社会各界的人们伸出了 他们热情的双手。 2.看图片,感受人们对灾区人们的关心。 3.说一说: 在这次抗震救灾中,你曾经做过一些什么? 在日常生活中,你和身边的人之间曾经有过爱心传递吗?谈谈印象最深的一次经历。 4.让我们点燃爱心的火炬,进行一次没有终点的传递;让我们用的心 态,去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5.我们一起来欣赏诗歌《生死不离》,谈一谈你在听歌时的感受。 三、进行新课 交流搜集的资料,再次分享我们的感动。(教师推荐文章《爱的姿势》) 作业:制作一份主题小报,在班级交流、展览。 四、总结评价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板书设计:

主备人: 上课时间: 总第 课时 课 题:第四课 伸出我的手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同情生活贫困或不幸的人们,愿意为帮助他们摆脱困境或不幸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2.知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应倡导的社会公德,帮助贫困地区和有困难的人是全社会的责任。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学会关注自己周围或社会上不幸和贫困的人们,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和仁爱之心。 2.学会关心他人,在力所能及的围为他人献爱心。 复备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你们说“爱”是什么? 2.小组交流: 当自己生病或在生活上遇到困难时,最需要的是什么? 这时别人对你的爱意味着什么? 二、进行新课 听一听(营造氛围,调动学生的情感。) 1.放音频:歌曲《爱的奉献》 2.想一想:这首歌唱的是什么? 3.说一说:你都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听过这首歌?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想? 师:与之相比,我们可以说生活在幸福和快乐之中,那此时你可曾留心过我们身边一些生活艰难和不幸的人呢?谁能来说一说? 三、总结评价 我们是一群幸运儿,可以生活在幸福和快乐之中,但我们不能忽略了 生活在艰难和不幸中的人。当有人遇到不幸,生活、学习有困难时, 别忘了伸出我们的手,献出我们的爱,要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 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板书设计:

主备人: 上课时间: 总第 课时 课 题: 第四课 伸出我的手 (第 2 课时) 教学目标: 1.同情生活贫困或不幸的人们,愿意为帮助他们摆脱困境或不幸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2.知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应倡导的社会公德,帮助贫困地区和有困难的人是全社会的责任。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学会关注自己周围或社会上不幸和贫困的人们,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和仁爱之心。 2.学会关心他人,在力所能及的围为他人献爱心。 复备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看到了生活在不幸和困难中的人,所幸的是我们社会上有许多富有爱心的人,他们帮助这些需要帮助的人渡过了难关,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去感受一下受资助的人们的心声。 三、进行新课 、想一想 1.自读P25上回音壁 2.同桌交流感受 三、读一读 1.阅读P25 小资料 2.提问:你了解希望工程、春蕾计划吗? 4.你见过或亲身参与过这种活动吗?说说当时自己的心情。 三、总结评价 在我们的生活、学习都很顺利的时候,我们不要忘了在边远、贫困地区的小学生,他们在生活、学习上会遇到很多困难,特别需要我们的爱心、帮助。也许由于我们的爱心,他们就可以和我们一样上学,坐在教室里读书,和我们一样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板书设计:

主备人: 上课时间: 总第 课时 课 题:第五课 绿色小卫士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体验人们为保护环境付出的努力,并从自己做起,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环境问题。 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的生态道德情感,培养他们的生态道德意志,主动参与环保。 复备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交流各种污染情况 2.师小结,导入新课 二:引入主题 1.谈话,引入 2.分类:根据垃圾的用途进行重新分类 (1)讨论:你知道垃圾的回收有哪些方式?你是怎么知道的? (2)小组代表发言 (3)小结:(定位一种思想)垃圾是一种放错的资源。 分组制作 1.师激发学生动手创作 2.师讲解创作注意点 3.学生分组创作 4.作品展示,学生简介创作过程 三、总结评价 以小组为单位创作环保标语,唤醒社会关注环 板书设计:

主备人: 上课时间: 总第 课时 课 题: 第五课 绿色小卫士 (第 2 课时) 教学目标: 1.从不同的角度调查、了解生活中各种环境污染的现象及其危害,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体验人们为保护环境付出的努力,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家乡一些环境问题,树立环保意识,从自己做起,参与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活动。 2.激发学生的生态道德情感,培养他们的生态道德意志,主动参与环保。 复备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活动(一)走近生活,揭示环境污染的现状 1.生活中存在的几种主要污染。 2..交流“课前调查”--身边各种环境污染的现象。 二、进行新课 讨论交流,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 1.出示印染厂的污水,引导交流水污染的危害。 2.讨论各种环境污染还给人们带来哪些危害。 3.出示一组调查数据,揭示污染危害的严重性。 4.小结:地球,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地球只有一个。 (三)强化体验,感知环保人士的努力。 1. 讨论人们为保护环境做了哪些事。 2. 交流感受,体会环保人士的心愿。 (四)创设情境,激发参与环保的热情。 三、总结评价 在许多地方,人们原来拥有的是美丽的土地,但现在却不得不在被污染的环境中挣扎。 板书设计:

主备人: 上课时间: 总第 课时 课 题:第六课 我们的民风民俗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独特的民风民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一些重大节日的风俗文化,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独特的民风民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看我国传统的民风民俗的画面,请学生欣赏后说说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中华民族有哪些传统节日,你最喜欢哪个传统节日呢? 三、进行新课 网络学习,认识春节 1.(课件展示春节的热闹场面)同学们,大家最喜欢的春节到了,让我们一起走入欢快的春节吧! 2.学生选择感兴趣的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交流: ①讲一讲春节的传说;②演一演春节的活动;③画一画春节的景象;④谈一谈春节的经历 …… 3.春节是如此多姿多彩,你知道,人们最希望的过年方式是什么吗?出示教材容“猜猜看”,请学生自由竞猜。 复备栏 4.请学生再进行“猜猜看”活动,师动情总结:合家团聚仍是人们过 年的首选。(配乐《常回家看看》) 三、总结评价 以小组为单位继续利用多种途径搜集有关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 板书设计:

主备人: 上课时间: 总第 课时 课 题:第六课 我们的民风民俗 (第 2 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独特的民风民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一些重大节日的风俗文化,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独特的民风民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中华民族 的传统节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悠扬的民乐《茉莉花》中,课件展示一组反映我国传统的民风民俗的画面,请学生欣赏后说说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进行新课 1.动情揭题:从悠悠远古到现代文明,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中华民族形成了许多特有的传统节日、独特的民风民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我们中华民族不同的民风民俗。(板书课题) 复备栏 2.中华民族有哪四个传统节日,你最喜欢哪个传统节日呢?板书:传 统的节日 最隆重的是什么节日? 它们各有什么传统活动?板书:传 统的活动 教师小结:我们中国是个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住着56个民族, 有着13亿的兄弟姐妹。各族人民和睦相处,亲如一家,共同建设着我们的祖国。 三、总结评价 我们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风民俗,我们也只有积极继承本民族的优良传统,才能使我们具有更大的发展前途。越是民族的,就越是这是一笔富裕的文化资源。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板书设计: 世界的。我们没有理由不把属于民族的一些传统文化保持、延续下去,

主备人: 上课时间: 总第 课时 课 题: 第七课 家乡的变化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访问、观察形式了解家乡的过去,认识家乡的今昔变化; 2.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复备栏 教学过程: 歌曲导入,走进家乡。 1.听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 你从歌曲中听到了什么呢?有什么感受?学生展开讨论。 2.同学们,在我们自己的家乡,你觉得有没有变化呢?今天就来让我们走进自己的家乡吧。 (二)、自由选择,了解家乡。 采用小组自由汇报的形式,向全班学生汇报自己小组的调查情况。 你们采用什么方法了解家乡的?(小组汇报、组长汇报、写成文章汇报……) (三)、巩固认识,热爱家乡。 1同学们看了我们家乡变化的录象,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3.从录象中,同学们对家乡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了解呢? (四)抒发情感,祝福家乡。 1.同学们,刚才看到了我们家乡的变化,你现在有什么想说的吗? 教师小结:是呀,我们的家乡真是变化太大了,我们能有什么办法能把自己家乡的变化记录下来呢? 学生交流。 过渡: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自己变化中的家乡尽情讴歌吧。 2.进行成果展示。 (五)播放歌曲,歌唱家乡。在《在希望的田野上》的歌曲声中结束。 板书设计:

主备人: 上课时间: 总第 课时 课 题: 第七课 家乡的变化 (第 2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访问、观察形式了解家乡的过去,认识家乡的今昔变化; 2.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复备栏 教学过程: 一、发展中的不和谐音符 1.复习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 2.导语:在我们家乡日新日异地发生着变化的同时,却也出现了这样一些不文明的现象。(出示图片) 城市广场是人们娱乐的最佳场所。但在广场的一角垃圾遍地,恶臭难闻。这让人们极为扫兴。 二、讲述故事,激发情感 1.师讲述小故事《执着少年爱家乡》。(故事叙述了一位少年发现健身广场悬挂秋千的铁链断了,反复地向有关部门报告,防止了一场意外事故的发生。) 2.师:是呀,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家乡的成员,对家乡的建设都应有一 份爱和责任。 三、畅想家乡的未来 1.师:同学们,尽管我们的家乡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同一些沿海城市 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们的祖国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很落后, 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为家乡,为祖国做一点贡献的话。 2.学生完成作品; 3.汇报:(学生根据自己的画、文章等来展示自己的设想。) 四、总结 师:同学们,相信有了你们今天的努力,家乡的明天一定会更好,让我们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而努力吧! 板书设计:

主备人: 上课时间: 总第 课时 课 题: 第八课 怎样到达目的地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交通工具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了解从古到今我国交通运输设施和交通运输方式发生的巨大变化。 2.懂得为了交通的便利,许多人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教学重点: 1.懂得为了交通的便利,许多人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2.关注生活,关注交通的发展给人们带来的不利的现实问题。 复备栏 教学过程: 活动(一)、趣味谜语导入 1.请学生猜谜语,激趣导入: 2.提问:这些交通工具有什么作用? 3.揭示活动主题:《怎样到达目的地》。 活动(二)交通连着你我他 1.出示多媒体课件:行驶着的飞机、火车、轮船、小轿车、客车等。提问:从画面中你看到了哪些交通工具?你还知道哪些交通工具? 2.观看多媒体生活录像片段:早晨大人们有的骑自行车、有的骑摩托车、有的乘公交车上班;爸爸拿着旅行包乘火车出差;春节全家乘公交车去舅舅家。 3.出示多媒体画面:(1)外地运来的芒果、椰子、苹果、荔枝等新鲜 水果;(2)外地运来的名贵木材;(3)外地运来的医疗药品、器械等。 讨论:你知道在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外地产的,这些物品是怎样来到 你所居住的地区的? 4.播放多媒体动画片:交通工具擂台赛 看后交流:你有什么看法? 总结评价: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 在乘坐交通工具时,我们一定要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小公民。 板书设计:

主备人: 上课时间: 总第 课时 课 题:第八课 怎样到达目的地 (第 2 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交通工具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了解从古到今我国交通运输设施和交通运输方式发生的巨大变化。 2.懂得为了交通的便利,许多人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教学重点: 1.懂得为了交通的便利,许多人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复备栏 2.关注生活,关注交通的发展给人们带来的不利的现实问题。 教学过程: 1.从古到今,交通运输设施和交通运输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播放多媒体录像:铁路、公路、机场、港口上,各种交通工具繁忙来往的情景;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陆运输、航空运输的飞速发展。 2.出示“小辞典”,读一读后说说什么是“交通运输设施”和“交通运 输方式”? 活动(二)怎能忘记他们 1.观看录像片段组合:交通警察无论严寒酷暑,都坚守在岗亭上,为 维护交通秩序付出了无数的辛劳;车辆厂的工人辛勤劳动,制造出一 辆辆崭新的汽车;筑路工人为了修筑好一条道路,艰苦拼搏,顽强战斗。 2.讨论:当我们在感受各种交通便利时,你认为有哪些人是我们不能忘记的?为什么? 3.交流:把你课前所了解到的其中某一个人的生活和工作情况,向大 家作个介绍。 4.听录音故事《征战雪域筑天路》。 5.说一说:听了这个故事,你想说些什么? 总结评价: 我们应当从心尊重那些从事交通运输业的人,尊重他们的劳动。 板书设计:

主备人: 上课时间: 总第 课时 课 题:第九课 媒体连着我和你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电视、网络等现代媒体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学习利用媒体安全、有效地获取信息; 3.提升在现代社会中的批判思维能力和价值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各种类型的广告,了解公益广告的作用,尝试进行广告设计。 复备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最近媒体关注的热点是什么?昨天发生的事今天就知道了!(快)大 洋彼岸的新闻这么快就看到了!(远)现场直播,比在现场看还清楚,还过瘾(便捷) 2.在这么多的媒体中,你最熟悉的是什么?(报纸——常看什么报/网络——常上哪些/广播——听哪些电台) 3.你喜欢看电视吗? 4.看电视能使我们有什么收获? (1)看电视时间太长,影响视力; (2)电视节目不适合儿童看,对儿童容易造成不良的影响; (3)与其看电视,不如看看书、做做题; 面对家长的反对,说说你们的想法。(指说) 请班长我们汇总大家的计划并寄给有关电视台。小结。 二、沙发里的“土豆” 1.课前,我们就每周看电视的时间在小组里进行了调查,你们的调查结果是怎样的?(指名汇报)。 2.你们发现了什么? 3.P59小资料。 4.调查班里连续看电视时间最长的学生。请他说说看后的感受。 教师总结,并引出电视病、沙发里的“土豆”。 5.说说还有哪些不良的收视行为? 8.学生交流。 三.总结延伸 板书设计:

主备人: 上课时间: 总第 课时 课 题: 第九课 媒体连着我和你 (第 2 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电视、网络等现代媒体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学习利用媒体安全、有效地获取信息; 3.提升在现代社会中的批判思维能力和价值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复备栏 认识各种类型的广告,了解公益广告的作用,尝试进行广告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播放广告 2.揭题 广告地带------生活有你更精彩 1.交流广告 2.说广告:接龙游戏 二、广告评说-----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1.小组交流、讨论、展示广告。 2.指名说,小组汇报(灵活机动) A.认识商品广告 (1) 交流、模仿印象最深的广告。 (2) 说说广告给你带来的好处。 三、创意广告-------我选择,我喜欢 1.欣赏广告 2.交流如何进行广告设计? 3.为“拯救母亲河”设计一个公益广告或为“濮院的羊毛衫”设计一个广告。欣赏相关的图片资料 四、课外拓展 用各种形式广泛宣传你们的创意广告。 板书设计:

主备人: 上课时间: 总第 课时 课 题: 第九课 媒体连着我和你 (第 3 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电视、网络等现代媒体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学习利用媒体安全、有效地获取信息; 3.提升在现代社会中的批判思维能力和价值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复备栏 认识各种类型的广告,了解公益广告的作用,尝试进行广告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也知道,在我们许多同学的家中,现在也有了电脑,充分享受 着现代网络给我们带了的优越性,我想了解一下,我们同学平时上网,喜欢干什么呢? 学生交流。(查资料、看新闻、打游戏……) 2.请学生交流网络的作用。结合资料P63 3.填填:互联网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便利? 二、认识危害,深刻体会。 你有没有遇到过什么烦恼的? 2.学生举例:眼疼、手酸、脖子痛、电脑中毒等。 三、正反了解,正确引导。 .刚才大家看了那么多网络所带来危害的事例,那么我们就不要去利用网络了吗,特别是我们就可以远离我们的网络,彻底与网络告别吗? 四、总结评价: 服务着,为我们的学生生活也提供了很多的方便,网络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网络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便利,为我们的生活 板书设计:

1.网络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便利,那么在平时使用网络的过程中

主备人: 上课时间: 总第 课时 课 题:第十课 办一自己的报纸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报刊在社会中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学习利用传媒安全、有效地获取信息,了解办一报纸的基本方法。 2.培养收集社会中的有效信息的能力。能与别人合作制作简单的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报纸的组成,收集有效信息的方法。 复备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平时你们喜欢利用哪些媒体来了解、收集跟我们生活、学习有关的 信息? 2.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如何利用报纸来收集信息,为我们服务。 二、我们生活中的报纸 1.你知道的报纸有哪些? 2.你自己或家里订了哪种报纸?拿出来给大家看看。 三、阅读报纸的收获 1.你或你家里为什么样要订这种报纸? 2.你、爸爸、妈妈或家里其他人都喜欢看报纸上的哪些容呢? 3.你和同学或家人在一起讨论过报纸上的容吗?都讨论过些什么? 4.如果现在让你来推荐一份报纸,你打算怎么推荐呢? 四、一报纸的产生 吗?中国最早的报纸是什么时候有的呢? 2.学生自读教材P66页。 五、总结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报纸有了更深的认识,你想尝试办一 1.过渡:报纸在我们的生活中作用可真大,你们知道报纸是怎么来的 自己的报纸吗?请大家课后自由组合成小组,准备好材料,下节课, 我们也来办一自己的报纸。 板书设计:

主备人: 上课时间: 总第 课时 课 题:第十课 办一自己的报纸 (第 2 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报刊在社会中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学习利用传媒安全、有效地获取信息,了解办一报纸的基本方法。 2.培养收集社会中的有效信息的能力。能与别人合作制作简单的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报纸的组成,收集有效信息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备栏 你们以前自己办过报纸吗?展示给大家看看。你们办报纸时有哪些好 的经验? 二:讨论 你认为一报纸办得好不好,最关键的是什么?拿到一份报纸后,你最 关心的是什么? 1.过渡:一份报纸好不好看最重要的是容能不能吸引人,因此,记者的水平相当重要,你会当记者吗? 2.讨论:怎样当好一个记者? 三、小记者上大场面 1.过渡:有位小记者可真不简单,你们知道他的故事吗? 2.自读课本,了解子愚的故事 3.读了他的故事,你有哪些想法? 四、小报展评会 学生展示,全班评比,每组一幅,先评比出最佳小报,让该小组成员说说能获得最佳的心情和原因。 五:总结评价通过办一自己的报纸,我们感受到了一报纸来之不易,同时也体验到了办报成功给我们带来的喜悦,相信你们今后不断努力,一定会办出更好报纸。说不定,你也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名记者或名编辑,祝愿你们能取得成功。 板书设计:

主备人: 上课时间: 总第 课时 课 题:第十一课 怎样和他联系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现代通信的种类和方式,学会一些常用的通信方式,感受通信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比较不同通信方式的特点,学会选择适当的通信方式与自己的亲友进行通信联系。 教学重难点: 复备栏 1.知道什么是通信,了解通信方式和通信的分类与信息传递途径。 2.了解常用通信方式的各特点,选择合适的通信方式与他人联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 了一段,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2.多媒体课件播放《我得奖啦》。 3.教师引导:小女孩怎样和在的姑妈取得联系呢? 4.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1课 怎样和他联系。 二:学会选择——用什么方式最适宜? 1.师述:通信的方式多种多样,那么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方式最适宜? 2.多媒体课件出示《用什么方式最适宜?》中的三种情景引导学生讨 论。 三:实践体验——我来试一试 1.教师过渡: 既然写信、打、发送电子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方法,那就让我们亲自动手来试一试吧! 2.学生分组讨论,汇报交流:在写信、打、发送电子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3.现场模拟打与发送电子,讨论我们应该怎样发送电子。 并向朋友或亲人送上最美好的祝愿。 5.教师现场指导学生书写信封、粘贴邮票以及怎样把写好的信寄出去。 板书设计:

4.学生现场给自己的朋友或亲人写一封信,向他们介绍自己的情况,

主备人: 上课时间: 总第 课时 课 题:第十一课 怎样和他联系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现代通信的种类和方式,学会一些常用的通信方式,感受通信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比较不同通信方式的特点,学会选择适当的通信方式与自己的亲友进行通信联系。 教学重难点: 复备栏 1.知道什么是通信,了解通信方式和通信的分类与信息传递途径。 2.了解常用通信方式的各特点,选择合适的通信方式与他人联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活动(一)了解历史,畅想未来——通信的发展 1.通信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 2.学生自由讨论,交流课前收集到的有关通信的发展史。 3.多媒体课件播放《通信的发展史》。 4.学生畅谈体会。 5.多媒体课件播放《的发明》。 7.讨论各种的特点和功能。 磁卡、录音、可视、移动、网络、传真…… 8.你还知道其他通信工具的发展吗?说出来给大家听听。 活动(二)小小故事会——传递快乐 1.教师过渡:同学们,你们想听故事吗? 2.交流感受。 三、总结评价 让学生了解现代通信的种类和方式,学会一些常用的通信方式,感受通信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比较不同通信方式的特点,学会选择适当的通信方式与自己的亲友进行通信联系。 板书设计:

6.现代通信:科学技术促使通信工具迅猛发展,先来看看咱们是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