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积极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但很多教师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没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没有对作业内容进行合理的调整,导致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没有侧重点,无法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
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但是在作业设计中,教师忽视了作业内容和形式,缺乏开放性设计,形式内容非常单一,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法达到预期的训练目的和效果。
异,所以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也存在比较大的差距,很多学生由于知识掌握比较扎实,可以快速完成作业;但是有的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不到位,加之自身控制能力比较差,所以会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完成作业。另外,教师在作业质量控制方面也存在不足。如果作业过于简单,就无法启发、引导学生;如果作
34
▲课程教学
教育界/ EDUCATION CIRCLE
2019年第16期(总第340期)
刍议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泉州市仙塘小学 吴秋玲
【摘要】小学高年级阶段对于学生而言非常关键,高年级阶段的学生的逻辑思维逐渐发育成熟,对于学习形成了独特的计划,所以在这一阶段必须有针对性地分析学生的特点,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全面提升。但目前在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中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导致学生在选择作业的过程中存在过难或过简单的问题,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此,教师必须要针对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进行科学设计,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解决对策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的学习减负,所以在业难度过高,练习习题出现超纲的情况,便无法达到减负的要求。因此,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认真分析作业的具体内涵,保证数学作业符合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
二、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设计的主要策略
1.合理设计作业
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转变自身的思想观念,充分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在进行作业设计时,还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特点与要求。例如,对于表现积极、理解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具有开放性特点的习题,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提高思维活跃能力;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必须针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进行重点训练,让学生充分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不断提高自己,通过简单的习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
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确定位置》时,由于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前后、上下、左右等具体位置关系,而且也熟悉了对于线路的规划和安排,具备一定的空间概念,所以在课前讲解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深化这些有关位置的知识。在教学前,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导入的方式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在生活中如何判断位置,学生对这一知识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会按照自己的习惯进行表达,很容易在确定位置的过程中出现表述不清的问题,如在给别人指路时,往往会按照左右的方向指路,没有按照地图上的东西南北方位来指路,这就导致在沟通中存在比较大的差距。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掌握确定位置的具体知识,让学生在生活中更好地应用,如可以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帮助家长找到自己在学校的座位。通过这样的实践作业,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加深学生对课堂与实际之间的关联,促进学生对具体位置的理解,深化学生的空间概念,还可以培养学生帮助他人的责任心。
一、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作业规划和布置缺乏难易梯度层次
现阶段,小学高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积累,所以教师
2.作业规划和布置内容比较单一
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必须充分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这
3.作业规划和布置的数量不够合理
对于学生来说,由于不同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存在差
2019年第16期(总第340期)
教育界/ EDUCATION CIRCLE
课程教学
2.作业布置必须要增强趣味性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在课堂学习中,往往会对知识感到枯燥乏味,很难提起精神完成课后作业。如果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的过程中增强一定的趣味性,通过插图的方式强化作业的视觉效果,激发学生做作业的兴趣,为学生的作业注入新的活力。此外,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为了巩固知识点,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顺口溜的方式增强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学期《圆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可以事先布置课堂作业,让学生从家里带来时钟、手表、杯子、篮球、足球或其他圆形物体,然后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与学生沟通互动,让学生说说这些物品的使用方法。在课堂上与学生共同娱乐学习,不仅可以让学生对圆形产生进一步了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加强师生之间的课堂互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从而使学生在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数学学习信心。
的差异性。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必须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如果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偏离了教学实际,很容易对学生的学习带来不良影响。教师应对课堂教学设计进行深入的分析,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保证作业的整体目标和效果。不仅要提高巩固、复习知识的质量,而且还要提升教学的整体效果。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进行三维目标的练习,进一步巩固实践效果,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此外,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增强学生的实际感受,设置练习与运用知识的环节,学生作业量不宜过多,若遇到过多同类型的练习,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知识掌握情况,选择跳过同类型题的题目,提高作业的针对性,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而言之,在设计高年级数学作业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只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设计课程作业,而应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作业,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与水平,确保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参考文献】
[1] 郭素贤.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有效性设计的形式探究[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7,6(02):134-135.[2] 管传平.关于小学高年级英语课堂作业设计有效性的思考[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7(02):45.
[3] 司敏.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批改有效性的策略[J].学周刊,2018(10):102-103.
[4] 魏佩娟.小学高年级数学当堂练习设计有效性例谈[J].数学大世界(上旬),2018(01):69-70.
[5] 王娇玉.小学高年级英语作业有效性设计[J].英语画刊(高级版),2017(35):42.
[6] 王迎春.小学中高年级语文作业的有效性设计[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7(11):26.
[7] 郭素贤.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有效性设计的原则[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7,6(03):104-105.
3.作业的设置必须具有开放性
在设置作业的过程中,除了需要巩固、强化已学知识,还需要让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充分理解所学知识,并进行合理分析与运用,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例如,在进行分数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分数的概念,明确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和掌握情况,帮助学生做到举一反三,灵活地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
在教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旅游费用》一课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设计作业让学生判断各种旅游的优惠方案,最终选择经济实惠的方式。由于这节课本身具有非常强的开放性特征,所以教师在设计课程过程中,可以安排开放性作业。如让学生通过实地调研的方式,调查了解家乡最热门的旅游景点门票的价格,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设计合理的旅游路线。学生在亲自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能够深刻感受数学知识的实用性,提高学习效果,让学生在后续学习中更加主动、认真。
4.差异化的课业设计
在设计小学高年级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作业设计
▲3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