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强化村务公开 促进和谐发展

来源:抵帆知识网
强化村务公开 促进和谐发展

——龙门镇二十铺村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点简介材料

龙门镇东二十里铺村位于临洮县城以东8公里处,全村共有11个村民小组,737户3357人,耕地面积6271亩,其中山地面积3526亩。2010年人均纯收入3220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2万元,现有固定资产30万元。有村务公开栏13个。

龙门镇位于县城以东10公里处,定临公路、临渭公路穿境而过,交通相对便利,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是李氏故里的发源地,蕴藏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汉代征西大将李仲翔的家族墓群。全镇辖17个行政村,132个社,5577户,24974人(其中劳动力12970人),耕地面积68865亩,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680元。境内山大沟深,沟壑纵横,自然条件相对较差;全年气候温和,平均海拔1850米,年降雨量500毫米,平均温度7—8℃,无霜期150—200天,是全县旱地辣椒、玉米、优质党参、良种洋芋的主产区之一。

近年来,该镇紧扣经济发展这一中心,紧紧围绕“项目拉动、产业富民、多业并举、协调发展”的总体思路,结合该镇“两山夹一川”的区域条件,按照山、坪、川分类指导的原则,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在北山青化、农盟、新永、石家铺等9个村逐步形成了万亩高产马铃薯种植基地,

8000亩优质党参、黄芪种植基地;在南山大寨子、四合、咀下、马家湾、蔡家庄等5个村形成了万亩全覆膜玉米种植基地;在川坪区五里铺、三十铺、二十铺3个村形成了优质旱地辣椒、秋菜瓜、冬果梨种植基地,逐步形成了北山村以洋芋、药材种植带动加工贩运业的产业链条;南山村以全地膜玉米种植带动家户家母畜扩群养殖业的产业链条,川区村以优质辣椒、秋菜瓜为主的蔬菜种植及粉制品加工销售的产业链条。全镇在做大做强洋芋、蔬菜、畜牧、中药材、粉制品五大特色产业的同时,逐步形成了“一村一品,一产一业”的发展模式,为农民群众增产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龙门镇二十铺村是龙门镇经济发展较好的一个村。今年五月,负责龙门镇二十铺村的镇干部陪同我下村了解村的基本情况,与村干部交流,与农户沟通。龙门镇二十铺村共有11个社,732户,3234人,耕地6271亩,现有党员82名。近年来,该村连年被县评为“双培双带”示范村党组织,“文明村”、“安全文明村”、 “先进基层党组织”。属于该镇的示范村,经济结构以种植业(小麦、玉米、旱地辣椒),畜牧业(牛、羊)为主,2010年人均纯收入为3060元,全村经济水平相对稳定,经济发展水平平稳,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民增收相对困难。近年来,镇党委、镇政府加大投入力度,依托东峪沟流域“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省级试点项目为全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2011年初,在二十铺川区几个社建

立蔬菜塑料大棚生产示范基地,塑料大棚共涉及林张、张家崖、小庄、上街、下街、吴家坪、大山、槐树8个社,共涉及222户890多人,占地面积200亩,该示范点在村党支部书记王新荣同志的带动下,紧紧抓住阳光充足,地理温差适宜辣椒生长的优势和群众种植辣椒技术熟练这一要素,截止目前,共签合同222份,完成232个大棚的建设任务。同时,在镇党委、镇政府的积极协调支持下,在二十铺村“两委”班子的积极组织下,塑料大棚示范点的辐射下,全村85%以上的农户种植辣椒,户均2亩以上,该村的辣椒种植为全镇大力发展辣椒种植起到了示范作用,对充分利用农业资源,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都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村党支部积极引导村民为了进一步发展蔬菜产业、畜牧产业,按照“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地位平等,民主管理,自主经营,利益共享,风险公担,入股分红”的原则,组建了临洮县东二十铺村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临洮县东二十铺村养牛农民专业合作社。村党支部积极引导村民新建蔬菜育苗大棚4个,准新建蔬菜大棚260个,占地123亩。改造牛棚150个。其中:养牛20头以上10户,5头以上20户,共计养牛700头。养羊10只以上的30户,共计3500只。全村发展养鸡大户5户,共计养鸡15000只,养猪大户10户,共计5000头。畜牧产品收入占总收入的30%。

村党委积极组建示范点建设,形成了以槐树粉制品加工

养猪示范点、养牛示范点和大山旱作农业示范点。其中槐树粉制品加工示范点,年加工豆粉200多吨,利用粉渣养猪4000多头,形成粉制品加工—养猪—肥田—种蔬菜、玉米的产业模式,同时在临渭路到大山沿线形成养牛一条线。大山社先有农户32户,162人,水窖160眼,沼气池54座。全社工种植蔬菜200亩,地膜玉米200多亩,养牛100头,养羊300多只,形成了种植旱地蔬菜、玉米—牛羊养殖—沼气利用—肥田的循环种植模式。

村党支部在实际工作中,从多方渠道引进技术,学习参观,引进新技术、新思路,积极带领群众走致富路,凝聚人心,充分发挥村干部的服务作用。

在养殖业上,村“两委”班子成员紧紧抓住县委、县政府畜牧业发展战略的机遇,用足基础母牛羊扩繁补贴等政策,以永权养殖小区为带动,发展10头以上养殖户20户、5头以上的养殖户30户、2头以上养殖户200多户,全镇引进基础母牛120头,基础母羊800只,纯种公羊4只,杂交7只。改良肉羊4000只,冻配黄牛800头,冻配奶牛350头;落实青贮池建设任务36个3800立方米。以沼气为纽带,积极发展农村循环经济,100眼沼气建设任务,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村党支部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力度的机遇,争取一切可能争取的项目资金,切实加大道路、灌溉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按照优化网络结

构,提高通达能力和加强配套设施建设的思路,规划制定了“十二五”道路建设实施方案,在3月份 依托“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完成林张社道路硬化项目,同时对东域沟流域二十铺堤段进行修建,保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