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卷第2期 湖 南 城 市 学 院 学 报 Vol_29 No.2 2008年3月 JOURNAL OF HUNAN CITY UNIVERSITY Mat.2008 安化茶文化旅游开发初探 阎友兵,戴月珍 (湘潭大学旅游管理学院,湖南湘潭411105) 摘要l茶文化旅游是茶资源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的旅游项目。开发茶文化旅游对于整合安化 县旅游资源,提升该县旅游战略地位和旅游文化品味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安化茶文化旅游的开发条件, 应采取如下对策:改善基础设施,引进专门人才,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科学规3t,】,开发多层次茶文化旅游 产品,增强旅游吸引力;加大宣传,开展内涵丰富的茶文化活动,不断开拓旅游市场;树立品牌,打造“中 国黑茶之乡”;保护生态,挖掘茶文化内涵,融入山水生态游。 关键词:茶文化旅游;安化;旅游开发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942(2008)02—0o37—04 茶文化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已在 盛时期的年产15万担(合7 500t)的生产规模, 我国一些茶文化历史悠久的地区,如浙江杭州、 每吨的市场均价为4.25万元,每吨的税收为0.3 云南普洱等地兴盛起来,吸引了大量的中外游客。 万元,则每年可实现产值31 875万元,税收2 250 茶文化旅游是指茶业资源与旅游进行有机结合的 万元。同时,因茶产业链条长,制作环节多,属 一种旅游方式,它是将茶叶生态环境、茶生产、 劳动密集型产业,据调查,每生产销售1t成品茶, 自然资源、茶文化内涵等融为一体进行旅游开发, 需1.6个常年劳动力,以此计算,就可解决1.2 其基本形式是以秀美幽静的环境为条件,以茶区 万人的常年就业。一旦茶业资源与旅游进行有机 生产为基础,以茶区多样性的自然景观和特定历 结合,形成茶文化旅游产业,构建“发展茶业兴 史文化景观为依托,以茶为载体,丰富的茶文化 旅游,旅游兴旺促茶业”的发展模式,社会效益 内涵和绚丽多彩的民风民俗活动为内容,进行科 和经济效益将更加显著。I2 学的规划设计,涵盖观光、求知、体验、习艺、 (二)能弘扬茶文化,倡导健康生活 娱乐、商贸、购物、度假等多种旅游功能的新型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开发茶文 旅游产品。¨ 化旅游,让更多的人来了解茶史、茶艺、茶道以 安化地处湘中偏北,资水中游,雪峰山北麓, 及“廉、美、和、敬”的中国茶德,既能弘扬茶 生态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梅山文化底蕴深 文化,又能增强民族自豪感。茶作为一种健康饮 厚,且产茶历史悠久,茶文化内涵丰富,具有开 品,具有极高的药用和营养价值,越来越受到人 发茶文化旅游的有利条件。 们的关注和重视,正逐渐成为一种时尚饮料。 (三)能促进民族团结和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一、安化茶文化旅游开发的意义 “中国古丝绸之路上神秘之茶,西北少数民 (一)能重振茶产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族生命之茶”,这是对安化黑茶的高度赞誉。数百 “发展茶业兴旅游,旅游兴旺促茶业”。发展 年来,安化黑茶作为边销茶,畅销、、 茶文化旅游,既可做大做强传统茶产业,使之成 内蒙古、青海等少数民族地区和俄罗斯、蒙古及 为安化经济的支柱产业,又可安置大量的农村富 东南亚地区,成为当地人民的生活必需品,成为 余劳动力,促进广大人民群众增产增收,同时也 民族团结和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充 可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同步协调发展,最终实现 分利用与挖掘安化黑茶的辉煌历史,大力开发, 全县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据科学测算,安 强力推进安化茶文化旅游产业,广泛吸引中外游 化县的茶叶生产如果能在10年内恢复到历史鼎 客观光游览,更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和中外经济 收稿日期:2007—10—24 作者简介:阎友兵(1965一),男,湖南石门人,教授,博士,从事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研究。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38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 文化交流。 (四)能提升旅游文化品味,增强旅游吸引力 安化旅游资源丰富,人文底蕴厚重。安化是 荆楚文化主要支流——梅山文化的发祥地,是华 夏三大始祖之一蚩尤的故里,是清代名臣陶澍和 著名书法家黄自元的故乡,是世界羽毛球冠军之 乡。但因地处偏远,交通阻隔,信息闭塞,一直 以来“养在深闺人未识”。通过加快茶文化旅游产 业的发展,努力提升安化的文化品味,让人们了 解安化、向往安化,增强旅游吸引力,全面将安 化推向市场,推向社会。 二、安化茶文化旅游开发的条件 (一)优势分析 1.生态环境优美,茶树品种资源丰富。安化 县境内山青水秀,云蒸霞蔚,林海茫茫,沟壑纵 横,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年均气温为16.2℃), 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为1 672.9 mm),无霜期 长(年均为274天),相对湿度较大(年均为81%), 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大于2%的占72.3%),有 “山崖水畔,不种自生”、“山山皆秀丽,峰峰出 妙茶”的优良环境,气候、地理条件独特,是茶 叶生产的最佳之地;安化茶树品种资源丰富,被 国家定为茶树品种资源库,其中云台山大叶茶种 是围家首批确定的21个优良茶树品种之一。 2.产茶历史悠久,绿、红、黑茶名扬中外。 安化是全国著名的茶乡,有1100多年产茶历史, 因产茶而名扬中外。唐(公元856年)杨晔《膳 夫经手录》记录的安化“渠江薄片”和清同治九 年(1870年)的“四保贡茶”在唐宋元明清历代 均为贡品,享誉全国。绿茶有“安化银毫”、“雾 寒郁芽”、“云台春芽”、银币茶等名优品种,绿茶 中的精品“安化松针”曾作为国庆1O周年的礼品 送给品尝,从1962年至今,“安化松针” 先后屡获省级、部级、国际金奖。安化红茶,产 于明末年问,于清朝中叶作为“湖红”的代表, 与安徽的祁红、福建的建红齐名,于l9世纪中叶 以“安化”字样进入国际市场,在西洋市场享有 崇高声誉,以致有“无‘安化’字号不买”的历 史记录,于l9l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质量 最优大奖章。安化产茶历史悠久,是湖南黑茶的 发源地,诞生了中国第一块黑砖茶、第一块茯砖 茶和第一支被尊为“世界茶王”的千两茶。唐朝 末年,安化就成了湖南黑茶的主产地[3】。宋朝熙 宁五年(1072年)设置安化县,朝廷对安化的认 识就是“惟茶甲于诸州市”。据清同治年间《安化 县志》记载,安化黑茶在明朝万历二十三年(1595 年)就被朝庭定为官茶,主宰西北边茶市场。近 年来,因黑茶具有明显的降脂、减肥、暖胃等多 种保健作用和贮藏时间久、品味佳等特性,成为 人们消费的热点。 3.茶和茶文化遗存丰富。安化的百年茶行、 茶亭、茶碑、茶钟、茶具、茶马古道驿站等遗迹 众多,如江南镇的洞市老街、贺氏宗祠、永锡风 雨桥均旧貌犹存,镇内的茶马古道是全国目前仅 存的两条茶马古道之一,高城村拥有中国南方“最 后的马帮”;黄沙坪为历史上有名的茶埠,是中国 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起始点之一,有著名“千两茶” 老商号“永泰福”的“千两茶”生产车间和功夫 红茶车间,曾出现“茶市斯为最,人烟两岸稠” 的繁荣景象;湖南的第一个茶校、第一个茶叶科 研机构均在安化创办等等。另外,安化的茶书、 茶诗、茶联遗存较多,茶礼、茶俗、茶艺内涵丰 富,如清代名臣陶澍为安化茶作的诗、左宗棠与 安化黑茶的故事等均是宝贵的财富。 4.茶产业潜力巨大,市场前景看好。首先, 我国目前人均年茶叶消费量仅330克左右,远低 于韩、日1 200g和世界500g的人均消费量,并 且我国饮茶人口仅占全国总人口的20%,茶叶消 费空间巨大;其次,据预测,我国茶叶的总需求 量为130多万t,2006年国内茶叶产量为102万t, 产品供不应求,生产空间巨大。我国茶产业巨大 的生产和消费潜力已经引起安化县委、县的 高度重视,于2006年下半年相继成立了县茶业工 作领导小组、县茶业协会,把茶产业作为富民强 县、生态立县的支柱产业来抓。 (二)劣势分析 1.旅游基础设施不健全。安化地处偏远山 区,思想观念落后,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直接或 间接导致了旅游投资的严重不足,从而造成旅游 产品单一,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很不健全, 服务功能严重缺失。主要体现在:一是交通条件 落后。近年来,虽然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 力、人力,在广大农村实行通畅工程与通达工程 建设,交通条件得到了大为改善。但是,由于安 化地域广阔、地形复杂且多为山地,交通现状并 未得到彻底的改善。目前,全县仍有很大一部分 景区不能通车、通船,或是路况极差。二是通讯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9卷 阎友兵等:安化茶文化旅游开发初探 39 条件落后。目前,仍然有部分景区属于通讯盲区。 三是住宿、食宿条件落后。截止目前,包括县城 所在地东坪镇,全县没有一家真正上规格的星级 宾馆。四是环境容量偏小。全县所有景区环境基 础设施几乎为零,同时也缺乏健全科学的环保制 度和环保队伍。安化旅游基础设施的落后,严重 制约了茶文化旅游的开发。 2.茶产业基础严重削弱。【4 首先是茶叶基地 剧减。由于过去2O多年茶叶效益低下,安化境内 毁茶复耕、毁茶兴林和茶园荒废退化的现象相当 严重,与2O世纪七八十年代,全县茶园面积达 l5万亩,年产茶l5万担左右的鼎盛时期相比, 目前的面积已不到当初的三分之一。其次是茶叶 产销企业锐减。2O世纪9O年代前,安化从事茶 叶加工销售的企业达800多家,但现在仅存4O 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还不到1O家,技术人才 流失也十分严重。茶产业基础的削弱是开发茶文 化旅游的障碍和难题。 3.资金技术人才严重匮乏。安化是国家级扶 贫工作重点县,经济发展水平低。2006年,全县 全年完成生产总值44.8亿元,财政收入2.25亿元, 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2 000元。旅游资源开发资 金短缺,严重阻碍了旅游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同 时,安化旅游管理人才奇缺,既有丰富经验和管 理能力,又有系统旅游管理知识的高级人才更是 凤毛麟角。此外,茶叶技师、机电技师、植保技 师等专业人才普遍空缺,严重制约了茶产业的发 展、茶文化的挖掘、茶旅游的开发。 总之,安化茶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开 发茶文化旅游需要发挥茶业的巨大潜力,把茶文 化和旅游结合起来,发挥茶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三、安化茶文化旅游开发的对策 (一)改善基础设施,引进专门人才,营造 良好的旅游环境 旅游业是一项关联性很强的综合产业,它的 发展需要交通、餐饮、住宿、电力、通讯、卫生 等配套设施的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也是茶文化旅 游开发的先决条件和“瓶颈”因素,因此,安化 应进一步完善景区规划及建设,提高景区级别; 同时加快改善全县及景区的交通状况;另外,提 升县城及景点所在城镇的酒店的级别和档次,兴 建一批农家旅馆、休闲娱乐设施和茶文化休闲生 态园区,提高服务水平。人才方面,首先,制定 合理的人才招聘和利用机制,招聘实用型的管理、 策划和公关组织人才;同时引进国内外经验丰富 的著名旅游界人士,聘请高等院校旅游界专家, 制定科学的旅游规划,设计合理的旅游营销方案, 搞好旅游策划工作,积极推进旅游形象和旅游品 牌的建设【5 ;其次,加强对经营管理者、从业人 员、村民等相关人员的旅游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培 训,提高旅游管理和服务接待水平【6】,适应旅游 业发展的需要;最后,利用安化两所职业中专和 安化旅游学校,采取校企联合办学模式,培养当 地急需的旅游人才,尤其是基层管理和服务人才, 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积蓄力量。在此基础上,努 力加大其他硬件和软件的投入,尤其是治安和卫 生管理,营造一种让游客流连忘返、宾至如归的 旅游环境。 (二)科学规划,开发多层次茶文化旅游产 品,增强旅游吸引力 安化生态环境优美,茶文化遗存丰富,通过 科学规划,设计多层次茶文化旅游产品,吸引游 客旅游。首先,建好茶乡和观光茶园。根据县茶 产业发展目标,从2007年开始,通过5~lO年时 间建设高标准茶园lO~l2万亩,为茶文化旅游开 发提供较好的茶园基地,然后选择几块环境、交 通等基础条件较好的基地开辟成茶旅游胜地,设 计采茶、炒茶、品茶、赏茶艺、看茶戏等为一体 的活动,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其次,建好茶博 府。可借鉴江西婺源的经验I7J,将“茶博府”建 在人口稠密的城区或条件较好的黄沙坪,侧重于 展示传统茶文化,并在其内修建茶楼、茶叶品种 观光园、茶博馆、茶亭、观光台、茶艺表演厅、 茶食展示场所、琴棋书画室、旅游购物场所、茶 文化咨询台和用“药茶”进行足疗的足浴城等等, 让游客在茶博府流连忘返,享受茶文化大餐;最 后,开发茶文化旅游商品。茶商品从狭义上说是 指各种品牌的茶叶,从广义上讲是以茶为龙头的 包括茶具、茶食、茶画、茶书法、茶工艺品、茶 旅游纪念品等涵盖茶文化各方面的旅游商品…。 第一,全面提升现有名茶质量和普通茶叶档次, 抓黑茶品牌,研发更多名优茶;第二,对茶叶进 行深加工,开发茶饮料、茶食品、茶保健品等, 提高茶叶原料的利用率;第三,开发精美别致的 茶工艺品、纪念品,如按比例缩小的茶具、茶建 筑及反映民间饮茶习俗的木雕等等。通过开发观 光茶园、茶博府、茶旅游商品等不同层次的茶文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40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oo8 ̄第2期 化旅游产品,增强安化的旅游吸引力。 国茶文化化身”的盛誉。 (五)保护生态,挖掘茶文化内涵,融入山 水生态游 (三)加大宣传,开展内涵丰富的茶文化活 动,不断开拓旅游市场 安化茶文化旅游必须通过宣传促销才能为外 界所知并提高知名度。首先,通过电视、网络、 安化生态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旅游资源丰 富,拥有苍场六步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柘溪省 级森林公园,红岩水库省级自然保护区,雪峰湖 省级地质公园等景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清代 陶澍墓、清代木孑L土塔、清代梅城文庙武庙3处, 报刊、杂志、广告等媒介,着力宣传,把安化“推 出去”。近两年来,由于各种媒体对安化的宣传推 介,致使大量游客纷纷慕名前来,这块古老、美 丽、神奇的土地渐渐为外界所知;其次,在安化 本土,通过举办茶文化旅游节、茶艺大赛、茶叶 展销会及其他节庆活动,采取“引进来”方略, 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商周梅城栀子湾遗址、清代 洞市乡永锡桥、清代小淹御书崖等34处。安化还 是荆楚文化的重要支流——梅山文化的发源地, 是华夏三大始祖之一蚩尤的成长地,文化底蕴深 吸引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娱乐。总之,随着社 会的发展,应不断采用新的宣传手段,以奇制胜, 努力开拓旅游客源市场。 (四)树立品牌,打造“中国黑茶之乡” 厚,民风淳朴,风俗民情独特。茶文化旅游可与 观光休闲度假旅游和人文景观旅游结合起来,在 江南镇洞市等处开辟茶文化旅游观光线路,让游 客在旅游中领略到安化内涵深厚的茶文化、美丽 的自然人文景观和多姿多彩的梅山文化。 品牌代表产品的生命力、竞争力。著名市场 营销学家Philip Kotler认为:“品牌是一种名称、 术语、标记、符号或图案,或是它们的相互组合, 用以识别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和服 务,并使之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相区别”。品 牌的形成对提高产品乃至地区的知名度具有不可 比拟的作用。从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来看,安化 完全有实力打响“千两茶”品牌和塑造“中国黑 茶之乡”的形象。黑茶中的顶尖品牌“千两茶” 参考文献: [1]沈国斐.杭州茶文化旅游开发探索[J1_区域经济,2005(10): 12一l4 [2]郑伯怡.做强茶叶产业,重振茶乡雄风——对安化茶叶产业 的调查与思考【R1.安化:安化县办公室,2007:5. 【3]向东流.安化千两茶简述【A1.李子升,李凤翔.梅山探赜【C] :天马出版社,2007:323—332. 于1862年为“三和公”茶行独创,以单体重量(老 秤1 000两)命名,其包装呈圆柱形,紧压而成, [4]安化县办公室.安化县茶叶产业发展情况汇报【R1. 安化:安化县办公室,2007:3. [5]刘建才.论新化县旅游人才开发体系的建立【J1.时代经贸, 2006(9):27—30. 系纯手工制作,工艺复杂,加工难度大,须日晒 夜露,“吸天地之灵气,聚日月之精华”。“千两茶” 是“世界只有中国有,中国只有湖南有,湖南只 有安化有”,是故宫博物院和安徽农业大学、 湖南农业大学的镇院之宝,享有“世界茶王”、“中 [6】龙茂兴,张河清.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问题的解析fJ1.旅游 学刊,2006(9):75—79. [7]冯新生.茶文化,怎样才能清香四溢[N1.中国旅游报, 2007—06—0 1(05). Discussion on the Exploitation of Tea Culture Tourism in Anhua County ⅣYou—bing.DAI Yue—zhen (DepartmentofTourismManagement,XiangtanUniversty,Xiangtan,Hunan,411105,China) Abstract:Tea culture is a new type of tourism project that tea resources are integrated with modern tourism.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Anhua to exploit tea culture tourism SO as to integrate its tourism resources,to promote the strategic position of tourism,and to upgrade the taste of its tourism culture.By the analysis of tea culture tourism exploitation conditions in Anhua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Firstly.we should improve infrastructure and introduce specialized talent.and to create a sound environment of tourism;Secondly,it can enhance tourism attraction by making scientiic planning and fdeveloping multi—level tourism products of tea culture;Thirdly,it can open up tourist market constantly by increased publicity and rich activities of tea culture;Fourthly,it should establish the brand and create“Chinese black—tea Hometown”:Lastly.we should protect ecological enviorenment,dig tea culture tradition and promote tourism development in Anhua. Key words:tea culture tourism;Anhua;tourism development (责任编校:高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dfix.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