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 醋酸解离度和解离常数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电导率法测定醋酸解离度和解离常数的原理和方法; 2、加深对弱电解质解离平衡的理解;
3、学习电导率仪的使用方法,进一步学习滴定管、移液管的基本操作。
二、提 要
醋酸CH3COOH即HAC,在水中是弱电解质,存在着下列解离平衡:
HAc(q)H2O(1) H3O(q)Ac(q)
或简写为
HAc(q) H(aq)Ac(aq)
其解离常数为
cKa(HAc)eq(H)cceq(Ac)c (2.1) eqc(HAc)c如果HAc的起始溶度为co,其解离度为,由于ceq(H)ceq(Ac)c0a,代入式(2.1)得:
Ka(HAc)(c0)2(c0c0)cc02(1)c (2.2)
某一弱电解质的解离常数Ka仅与温度有关,而与该弱电解质溶液的浓度无关;其解离度则随溶液浓度的降低而增大 。可以有多种方法用来测定弱电解质的和Ka,本实验采用的方法是用电导率测定HAc的和Ka。
电解质溶液是离子电导体,在一定温度时,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电阻的倒数)λ为 kAl (2.3) 式中,k为电导率(电阻率的倒数),表示长度l为1m、截面积A为1m2导体的...电导;单位为S·m-1。电导的单位为S[西(门子)]。
在一定温度下,电解质溶液的电导λ与溶质的性质及其溶度c有关。为了便于比较不同溶质的溶液的电导,常采用摩尔电导m。它表示在相距1cm的两平行电极间,放置含有1单位物质的量电解质的电导,其数值等于电导率k乘以此
dm3),于是溶液的摩尔电导为 溶液的全部体积。若溶液的浓度为c(mol· mkV103kc (2.4)
m的单位为S·m2·mol1。
..
根据式(2.2),弱电解质溶液的溶度c越小,弱电解质的解离度越大,无限稀释时弱电解质也可看作是完全解离的,即此时的100%。从而可知,一定温度下,某浓度c的摩尔电导m与无限稀释时的摩尔电导m,之比,即为该弱(2.5)
不同温度时,HAc的m,值中表 2.1所示。
表2.1 不同温度下HAc无限稀释时的摩尔电导m,
电解 质的解离度: mm,
温度T/K m,(S· m2·mol1) 273 291 298 303 0.0245 0.0349 0.0391 0.0428 藉电导率仪测定一系列已知起始浓度的HAc溶液的k值。根据式(2.4)及式(2.5)即可求得所对应的解离度。若将式(2.5)代入式(2.2),可得:
Kac0m2m,(m,m) (2.6)
根据式(2.6),可求得HAc的解离常数K。
三、仪器和药品
1、仪器
常用仪器:烧杯(100cm3,5只) 锥形瓶(250cm3,2只) 铁架 移液管(25cm3,3支) 吸气橡皮球 滴定管(玻璃塞式;简易式) 滴定管夹白瓷板 洗瓶 玻璃棒 滤纸片 温度计(0~100℃,公用)
其它:pH计(附玻璃电极、甘汞电极) 电导率仪(附铂黑电导电极) 2、药品
dm3) 醋酸HAc(0.1mol ·标准氢氧化钠NaOH(0.1mol·dm-3,4位有效数字)
dm3) 邻苯二甲酸氢钾KHC6H4(COO)2(0.05mol·酚酞(1%)
四、仪器使用方法(见 化学实验的精密仪器——电导率仪) 五、实验内容
(一)醋酸溶液浓度的标定
用移液管(有哪些应注意之处?参见基本操作五中的移液管的使用)量取2份25.00cm30.1mol·dm3HAc溶液,分别注入2只锥形瓶中,各加2滴酚酞溶液。
分别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到溶液显浅红色,半分钟内不褪色即为终点,计算滴定所用的标准NaOH溶液的体积,从而求得HAc溶液的准确浓度。
..
重复上述实验,求出两次测定HAc溶液浓度的平均值。 (二)系列醋酸溶液的电导率的测定
用移液管(有哪些应注意之处?参见基本操作五中的移液管的使用)量取25.00cm3已标定的HAc溶液置于烧杯中,另用移液管量取25.00cm3去离子水与上述HAc溶液混合。用玻璃棒搅拌均匀。按电导率仪中的操作步骤,使用铂黑电导电极,将高低周开关拨到“低周”,测定所配制的HAc溶液的电导率。
随后,用移液管从已测定过电导率的溶液中取出25.00cm3,并弃去;再用另一支移液管加入25.00cm3去离子水1[注1],搅拌均匀,测定此稀释后HAc溶液的电导率。如此不断稀释,测定电导率共4~6次。
记录实验时室温与不同起始浓度时的电导率k数据。根据表2.1的数值,得到实验室温下HAc无限稀释时的摩尔电导m,2[注2]。再按式(2.4)计算不同超始浓度时的摩尔电导m。即可由式(2.5)求得各浓度时HAc的解离度。根据式(2.2)或式(2.6)的计算,取平均值,可得HAc的解离常数Ka。
六、数据记录和处理
(1)醋酸溶液浓度的标定 表一 实 验 编 号 滴定后NaOH液面的位置V2(NaOH)cm3 滴定前NaOH液面的位置V1(NaOH)cm3 滴定中用去NaOH溶液的体积V(NaOH)cm3 两次滴定用去NaOH体积的平均值Vav(NaOH)cm3 Ⅰ Ⅱ dm3) 标准NaOH溶液的浓度c(NaOH)(mol·滴定中取用HAc溶液的体积V(HAc)cm3 HAc溶液的浓度c(HAc)(mol·dm3) [注1] 为使实验结果不产生较大的误差,本实验所用去离子水的电导率应不大于1.2×10-3S·m-1。
[注2] 若室温不同于表2.1中所列温度,可用内插法近似求得所需的m,值。例如,室温为295K时,HAc无限稀释时的摩尔电导m,为
(0.03910.0349)S · m2· mol1(298291)K21(295291)KxS ·m · mol x.0024S· m2· mol1n,(0.0349x)S · m2· mol10.0373S · m2· mol1
..
c(NaOH)Vav(NaOH)V(HAc) (2)醋酸溶液的电导率、醋酸的解离度和解离常数的测定 表二 实 验 编 号 Ⅰ Ⅱ Ⅲ Ⅳ Ⅴ HAc 溶液的起始浓度 电导率 摩尔电导 c0(HAc)(mol·dm3) c0/2 c0/4 c0/8 k(S· m1) m(S · m2·mol1) 离 c2(1)或 解 0度 c2() 0mmm,m, c0/16 c0/32 实验时室温T/K m2· mol1) 无限稀释时的摩尔电导m,(S ·K 七、预习要求
1、了解两种不同方法测定HAc解离度和解离常数的原理。
2、预习实验及计算中的有效数字。 3、预习基本操作五中的容量瓶、滴定管的使用以及精密仪器四(电导率仪)。
八、附录:测定醋酸解离度和解离常数的另外两个方法
方法一:pH法测定HAc的和Ka
(一)原理
在一定温度下,用pH计(又称为酸度计)测定一系列已知溶液的HAc溶液的pH值,按pH=lgc(H)cC(H)C。根据ceq(Hc0),即可求得一系列对应的HAc的解离度和c02(1)值。这一系列c02(1)值应近似为一常数,取其平均值,即为该温度时HAc的解离常数Ka。 (二)方法
1、醋酸溶液浓度的标定(同电导率法的标定)
2、系列醋酸溶液的配制和pH值的测定
将上述已标定的HAc溶液装盛到玻璃塞式滴定管中,并从滴定管中分别放出48.00cm、24.00cm、12.00cm、6.00cm、3.00cm该HAc溶液于5只干燥的烧杯(为什么需要干燥的?)中。注意:接近所要求的放出体积时,应逐滴滴放,以确保准确度和避免过量。藉另一支盛有去离子水的滴定管,往后面4只烧杯中分别加入24.00cm3、36.00cm3、42.00cm3、45.00cm3去离子水,使各烧杯中的溶液总体积均为
3
3
3
3
3
..
48.00cm3,混合均匀。
按上述所配制的系列醋酸溶液由稀到浓的顺序,并按精密仪器四中的pH计中的操作步骤分别测定各HAc溶液的pH值。记录实验时的室温,算出不同起始浓度HAc溶液的值及c02(1)值。取所得c02(1)的平均值,即为HAc的解离常数Ka实验值。
3、数据记录和处理
(1)醋酸溶液浓度的标定(同表一)
(2)醋酸溶液的pH值、醋酸的解离度和解离常数的测定
实不同浓度HAc溶液的配制 HAc溶液起如浓度 验pH c(H)(mol· dm3) a c02(1) 编V(HAc)cm3 V(H2O)cm3 c0(HAc)(mol·dm3) 号 Ⅰ Ⅱ Ⅲ Ⅳ Ⅴ 48.00 24.00 12.00 6.00 3.00 0.00 24.00 36.00 42.00 45.00 实验室温T/K= 醋酸的解离常数Ka=
方法二:缓冲溶液法测定HAc的和Ka
(一)原理
根据缓冲溶液的计算公式
pHpKlgceq(HAc)ceq(Ac) (1)
若ceq(HAc)ceq(Ac),则上式简化为
pHpK
由于
pKlgK (2)
因而如果将HAc溶液分为体积相等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溶液用NaOH溶液滴定至终点(此时HAc即几乎完全转化为Ac—),再与另一部分溶液混合,并测定该混合溶液(即缓冲溶液)的pH值,即可得到HAc的解离常数。测定时无需知道HAc和NaOH溶液的浓度。 (二)方法
1、等浓度的醋酸和醋酸钠缓冲溶液的配制
用称液管量取25.00cm3 0.1mol·dm-3HAc溶液置于锥形瓶中,加入2滴酚酞溶
..
液,用0.1mol·dmNaOH溶液滴定至终点。另用移液管量取25,00cm0.1mol·dmHAc溶液与上述滴定后的溶液混合,摇荡锥形瓶,使之混合均匀。
2、醋酸和醋酸钠缓冲溶液pH值的测定
取适量上述相互混合的HAc-NaAc溶液置于烧杯中,按pH计的操作步骤测定其pH值。记录实验时室温,计算HAc的解离常数Ka。
重复进行一次,求得两次数据的平均值。 3、数据记录和处理
实验时室温T/K HAc-NaAc混合溶液的pH值 ;
dm3) ; HAc-NaAc混合溶液的c(H)(mol·-33-3
HAc的解离常数K ; 平均值: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