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来源:抵帆知识网
职业教育 Vocationaleducation

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文/张子琪 刘颖

摘要: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从实践来看,政府、学校和企业在促进校企合作方面作了积极探索,但企业积极性不够高、参与程度不够深等问题还比较突出,为了更好地让中职院校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服务,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使企业和职业院校深度融合,达到互利互赢。

关键词: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对策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教学模式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合作的校企合作道路,是促进我国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也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没有达到深度融合的层次,人才培养脱节现象仍然严重,没有形成校企合作有效的渠道,存在着职业教育教学内容与企业所需严重脱节,校企合作办学没有实质性突破等问题。1 制约产教融合的因素

1.1 资金投入不够,实习设备陈旧落后。

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办学目的是职业学校与其他类型学校的根本区别,要培养出适应市场需要的技能型人才,除技术理论课教学外,实习教学是职业院校教学过程中相当重要的环节。通过实习课教学,使学生掌握操作技能,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产结合起来。然而,实习课教学必然需要大量的仪器设备,为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这些实习设备也需要不断更新。目前职业学校的实训条件虽然有所改善,但受资金影响,设备不够先进,数量不足是普遍现象。与世界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相比,在一定程度上,资金投入不足是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这将影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和毕业生与企业需求背离,不能达到企业的用人要求,无法学以致用。

1.2 企业的主体地位没有发挥,参与 职业教育的动力不足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是以盈利为主要经营目标,其参与职业教育发展的动力源自其经营目标。有部分企业将参与职业教育视为直接或间接的利益损失,认为参与职业教育的发展,对于企业的投入和收益均产生不了较大影响。对校企合作认识的差异,󰀁直接导致校企合作缺乏约束力。特别是对于企业来说,由于缺乏对于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刚性规定,缺乏对于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正向奖励制度,企业所期望的收益难以得到保障,企业参与合作的态度往往是消极应付甚至抵触。于是,校企双方的合作几乎成了校方的“一厢情愿”。󰀁企业与职业学校合作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会给企业增加管理成本,还会增加风险。学生在生产的实际操作中一旦发生事故,企业要承担医疗费等费用。学生不熟练也很难保证产品的质量,怕影响企业声誉。

1.3 学校校适应企业需求的能力有待提高

由于学校专业教师的短缺,造成学校的专业设置、培养方式、课程设置、教学过程等方面与企业需求不完全相符,以致不能形成科学规范的校企联合培养人才体制机制。学校产品研发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相对较弱,缺乏对合作企业的较大吸引力。部分专业还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追求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缺乏针对性、实践性和职业特色,没能形成与企业岗位职业能力相对应的独立实践教学体系,学生在校所学知识和技能与现代

企业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从而导致部分专业毕业生不能完全达到顶岗实习的要求。目前,有些专业校企合作仅仅停留在企业接收学生实习的浅层次上,没能从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标准、实训基地建设、课程开发、实践教学体系、人才培养与评价等方面进行深层次合作。2 产教融合的有效途径2.1 营造重视职业教育的氛围。

长期以来,有些人认为职业教育是落榜生教育,职业学校条件不好,文化知识学得少等,尤其在今天就业难的现状下,本科、研究生都找不到工作,何况是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呢。而在德国高等职业教育实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成为法定的内容,进入职业学校学习是一种社会风尚,因此,我们发展职业教育就要转变的观念,向德国学习,营造重视职业教育的氛围,拓展学校与企业通道,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提高毕业生的质量.

2.2 建立健全保障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规

国家应该制定相应的职业教育法规,对职业教育的办学形式和办学主体进行界定,通过立法确定企业必须承担职业教育的义务.才能行使用人的权利,把职业教育变成企业内生的行为,而不是外在的,一种嘱咐或压力。要把企业对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从“要我做”变成“我必须做”,󰀁各级政府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规划职业学校和企业的发展,统筹校企合作,将校企合作任务作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建立政府主导、职业学校和企业为主体、行业协会为中介的校企合作发展新机制。坚持产教融合、教产合作、校企一体和工学结合的改革方向,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的能力。2.3 创新校企合作的运行模式

依托企业,建立学校与企业共用的生产性实训基地,由企业提供实训场地、管理人员和实训条件,实训设备项目列入职业教育建设项目规划中,校企共同投入,按照符合企业生产要求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由企业和学校共同设计学生的实训课程,学生集中到生产性实训基地顶岗实习、实训和生产。教师到企业实践,企业师傅到校任教,实现学生的专业职业能力与企业岗位职业能力相对接、实习实训环境与企业生产环境相一致。

总之,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提升学生素质的关键,也是突出职业教育特色的亮点的重要表现形式,更是解决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有效途径。为了更好更快的可持续的培养出适合经济发展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我们无论企业、学校都应该校企深度融合尽自己的最大力量,为我国经济腾飞插上有力的翅膀。

(作者单位:菏泽工程技师学院)

438

教育前沿 Cutting Edge Educatio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