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略论区域旅游规划中的资源评价问题

来源:抵帆知识网
略论区域旅游规划中的资源评价问题

陈  鹰  叶持跃

【摘要】根据参与浙江省旅游资源普查的经验和体会,探讨了区域旅游规划中资源评价的原则、方法,提出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区域旅游资源评价方法。

【关键词】区域旅游规划;旅游资源评价;层次分析法EVALUATION OF RESOURCES IN REGIONALTOURISM PLANNINGCHEN Ying; YE Chiyue

ABSTRACT: Based on the author’s experiences inthe tourism resources survey in Zhejiang province,this paper makes a study of the evaluation principlesand methods of tourism resources in regional tourismplanning, and provides a systemic evaluation methodwhich is based on AHP.

KEYWORDS: regional tourism planning; evaluation oftourism resources;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AHP)

旅游资源评价是区域旅游规划工作的基础,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颁布后,旅游资源单体的调查、分类与评价有了全国统一的标准,并由国家旅游局统一组织,在浙江等省进行了旅游资源普查试点工作。这一工作的开展,为区域旅游规划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笔者依据参与浙江省旅游资源普查工作的经验和体会,就区域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历史学、统计学等多方面的理论和知识,对旅游资源的形成、本质、属性、价值等核心内容作出科学的解释和评价。在上述前提下,可以适当利用神话传说等增加旅游资源点的趣味性。

(3)综合性原则。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旅游资源的多种多样,决定了旅游资源的价值和功能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就价值而言,有文化、艺术、科学、经济、社会等价值;就功能而言则有观光、科学考察、休憩、探险、商务、度假等功能。这就要求在旅游资源评价时,要综合衡量、全面评价,准确地反应旅游资源的整体价值。其次,在对旅游资源进行评价研究时,不仅要考虑旅游资源本身的特征,还应考虑旅游资源开发的自然、社会、经济环境和区位、投资、客源、基础设施水平等,将这些条件作为外部系统纳入评价范畴。

(4)效益原则。旅游资源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开发利用服务,而开发的首要目的是要取得一定的效益,这里所指的是经济、社会和生态综合效益。因此,评价时要估算其投入产出效益,如开发后得不偿失则不宜开发。

(5)概括性原则。旅游资源评价是以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为基础,涉及的内容众多,为了使评价结果有可操作性,无论是定性或是定量评价,其评价结论都应明确、简练,高度概括出旅游资源的价值、特色和功能,使人一目了然。

(6)定量分析原则。旅游资源的评价方法目前已经渐成体系,在评价时,应尽可能减少主观色彩,定量或半定量地评价,不同地区在评价时应尽量采用统一的评价标准。

【文章编号】1002-1329(2006)04-0029-04【中图分类号】TU984.18;            F590.3【文献标识码】A【作者简介】

陈鹰(1962-),男,副教授,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博士生。

叶持跃(1960-),男,硕士,宁波大学建筑工程与环境学院副教授。【修改日期】2006-03-23

29

略论区域旅游规划中的资源评价问题陈  鹰  叶持跃1  区域旅游资源评价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旅游资源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对其价值及开发前景的评价应实事求是,恰如其分,既不能动辄冠以“世界罕见”、“国内唯一”的高帽,导致开发后设施闲置、投资浪费等,又不能盲目贬低造成资源的闲置浪费。

(2)科学性原则。要求充分运用地学、美学、

2  区域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与方法2.1  区域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

旅游资源评价系统主要分为三方面:即旅游资源吸引力、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和旅游资源开发

规划研究

Planning Studies

图1 区域旅游资源评价的主要内容

Fig.1 Main contents of regional tourism resources evaluation

限制类型。

旅游资源吸引力是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引能力,是决定旅游资源开发价值的主要方面。

旅游资源开发潜力是在旅游资源吸引力前提下旅游资源开发价值的综合反映。主要依据旅游资源的旅游价值、开发条件、旅游功能类型等因素综合判定。

30

2006年 第30卷 第4期VOL.30 NO.4 APR.2006系的有序层次,对各个层次组成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给予数量标定,然后运用严密的数学方法对标定值进行处理,求得各因子重要程度的定量结果,通过结果排序来分析和解决问题。这里我们运用AHP法进行区域旅游资源评价。2.2.1  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因子权重(1)建立梯阶层次结构。根据旅游资源的评价内容,可以把旅游资源评价的层次结构确立为3层。其中旅游资源评价为目标层(O层);旅游资源的自身要素、环境状况和区位条件为综合评价层(C层);综合评价层的下层次为项目评价层(F层),包括观赏游憩使用价值、科学文化艺术价值等11项因素(图2)。

(2)构造判断矩阵。在建立递阶层次结构后,上、下层次之间的隶属关系基本确定,在此基础上构造判断矩阵成为非常关键的一步。C层支配着下一层元素F1,F2,……F11,我们的目的是按它们对于O层的相对重要性赋予F1,F2,……F11相应的权重值。在这里C层只是起着一种传递的作用。我们依据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来判断F层各比较要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并结合图2的旅游资源评价的层次结构 ,建立了C1-Fn(n=1,2,3,4,5)、C2-Fn(n=6,7,8)、C3-Fn(n=9,10,11)、O-Cn(n=1,2,3)四个判断矩阵(表1-表4,以上矩阵要素之间的赋值依据表5,在每两个等级之间各有一个中间状态,依次用2,4,6,8标定)。

(3)同层次单权重。分别求出各判断矩阵X的最大特征根和标准化的特征向量。特征向量就是以上一层某一因素为标准的本层次各因素的重要性次序的权重。公式XW=λmaxW中的最大特征根和对应特征向量,可以利用线性代数的计算方法算出,但一般采用较为简便的近似方法,本文采用基于Excel的方根法计算。所得结果如表6。

表6中一致性检验的C.R.均小于0.10,说明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4)各层对应于上一层某一因素的权重。根据上面所求的特征向量,可以归纳得到表7-表

旅游资源开发限制类型是在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范围内,依据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和各类资源的性状,按照限制因素的种类及其强度对旅游资源进行的划分。

从区域旅游规划的角度出发,我们认为区域旅游资源评价的核心是旅游资源的吸引力与开发潜力。旅游资源的吸引力来源于它的美学观赏、康娱、科学文化等价值,其吸引力的大小受资源规模的影响很大,是旅游开发可行性预测的重要条件之一。旅游资源的开发潜力,是旅游资源实现其旅游开发价值的潜在可能性,是旅游资源开发的外部条件,包括旅游资源的区位、客源、基础设施、社会经济、人口素质等条件。根据上述分析,区域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可分为三个层次(图1)。

城市规划 CITY PLANNING REVIEW2.2  区域旅游资源评价的方法

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美国著名的运筹学家、匹兹堡大学教授赛帝(T.L.Seaty)于1973年提出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它把问题的各个组成因素划分为相互联

图2 旅游资源评价的层次结构

Fig.2 Hierarchy of tourism resources evaluation

表1 判断矩阵C1-Fn(n=1,2,3,4,5)表2 判断矩阵CTab.1 Judgment matrix C2-Fn(n=6,7,8)1-Fn(n=1,2,3,4,5)

Tab.2 Judgment matrix C2-Fn(n=6,7,8)

C1F1F2F3F4F5C2F6F7F8F112587F611/22F21/21576F7215F31/51/5153F8

1/2

1/5

F41/81/71/512表3 判断矩阵CF5

1/7

1/6

1/3

1/2

3-Fn(n=9,10,11)

Tab.3 Judgment matrix C3-Fn(n=9,10,11)

C3F9F10F11F9131/2F10

1/311/410。从表7可以看出,旅游资源自身要素C1的权F11

重为0.68,是评价中最重要的因素,旅游资源环境状况、区位条件的权重分别为0.12、0.20,虽表4 判断矩阵O-CTab.4 Judgment matrix O-Cn(n=1,2,3)

n (n=1,2,3)

不占主要地位,但对旅游资源的价值影响也很大。

OC(5)最终权重的计算。表7-表10已经求得1C2C3C了各因素相对上一层某一因素的权重值,我们可1154C21/511/2以利用权重传递的原则,求得Fn相对O层的权重C3

1/4

值Qn。Qn为Fn和其相对应的Cn的权重值与此Cn对应于O层的权重值的乘积(表11)。表5 等级量化值2.2.2  建立综合得分模型

Tab.5 Quantified grade要计算某一景点的综合得分,在确定了指标等级相同稍重要重要很重要绝对重要

体系中各因素的权重后,还需对每一因素按一定量化值

分级给定记分标准,我们采用模糊数学10分制记分法,给出各因素的记分标准(表12)。

表7 C层对应O层相对权重Tab.7 Compared weight of C to O

在上述结果的基础上,建立综合得分计算模C1

C2C3型为:

相对O层的权重

0.68

0.12

0.20

Ai=    S∑

ij×Wj

表8  F1,F2,FATab.8 Compared weight of C3,F4,F5相对C to F1的权重,Fi:第i个评价景点的综合得分;11,F23,F4,F5

WFj:第j个评价因素的权值;

F2F3F4F5S相对Cij:第i个评价景点在第j个评价因素的1权重

0.46

0.33

0.12

0.05

0.04

模糊得分值

2.2.3  区域旅游开发潜力评价

表9  F6,F7,F8相对CTab.9 Compared weight of C2的权重

结合区域旅游开发现状和国内外学者在这方2 to F6, F7, F8

面的具体分类方法,依据景点的综合得分值,将景F6

F7F8相对C点的开发潜力划分为四级: 8.0-9.0分,一级开2权重

0.30

0.54

0.16

发潜力; 7.0-8.0分,二级开发潜力; 6.0-7.0表10  F9,F10,F11相对C3的权重

分,三级开发潜力; 6.0分以下,四级开发潜力。

Tab.10 Compared weight of C3 to F9, F10, F11

通过以上定量的区域旅游资源综合评价,再F9

F10F11结合已有的旅游资源丰度、品质、区域分布等方

相对C3权重

0.32

0.12

0.56

表6 特征向量计算结果Tab.6 Results of eigenvector

  判断矩阵特征向量

一致性检验

C1-Fn(n=1,2,3,4,5)T1=0.46,T2=0.33,T3=0.12,T4=0.05,T5=0.04C.I.=0.085,C.R.=0.076<0.10C2-Fn(n=6,7,8)T6=0.30,T7=0.54,T8=0.16C.I.=0.004,C.R.=0.008<0.10C3-Fn(n=9,10,11)T9=0.32,T10=0.12,T11=0.56C.I.=0.009,C.R.=0.015<0.10O-Cn(n=1,2,3)

TC1=0.68,TC2=0.12,TC3=0.20

C.I.=0.012,C.R.=0.021<0.10

31

略论区域旅游规划中的资源评价问题陈  鹰  叶持跃规划研究

Planning Studies

面的分析,可以使我们对区域旅游资源的开发潜力和发展方向有更科学客观的认识,从而为制定区域旅游规划提供更合理的基础。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GB/T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S].2003.2 保继刚.旅游资源定量评价初探[J].干旱区地理,1988,(3):

201-205.

3 程道品,林治.模糊评价法在旅游资源评价中的应用[J].

桂林工学院学报,2001,21,(2):186-190.

4 楚义芳.旅游地开发评价研究[J].地理学报,1991,(4):396-403.5 冯书成,武永照.森林旅游资源评价方法与标准的研究[J].

陕西林业科技,2000,(1):23-26.

6 傅文伟.旅游资源评估与开发[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

1994.312-323.

7 郭来喜,吴必虎,刘峰,等.中国旅游资源分类系统与类型

评价[J].地理学报,2000,55(3):294-301.

8 贺仲雄.模糊数学及其应用[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

社,1983.152-158.

9 黄胜利.区域资源优势的定量评价[J].资

源科学,2001,23(2):85-91.

10 江金波.AHP法在梅州旅游资源定量评价

中的运用[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1,17(2):92-96.

11 李晖.风景评价的灰色聚类——风景资

源评价中一种新的量化方法[J].中国园林,2001,(1):14-16.

12 李新运,郑新奇,等.山东旅游资源开发

潜力研究[J].地理科学,2000,17(2):372-376.

13 李占海,柯贤坤,周旅复.海滩旅游资源

质量评比体系[J].自然资源学报,2000,15(3):229-235.

14 梁修存,丁登山.国外旅游资源评价研

究进展[J].自然资源学报,2002,17(2):253-260.

15 孙文昌.应用旅游地理学[M].长春:东北

师大出版社,1989.27-32.

16 陶伟.旅游资源类型体系分类评价研究

32

表11 旅游资源评价各要素最终权重

Tab.11 Final weight of tourism resources evaluation factors

综合评价层C层旅游资源的自身要素

0.68权重

项目评价层F层观赏游憩使用价值科学文化艺术价值景观奇特程度景观完整程度

目标层O层

景观规模状况

旅游资源的环境状况

环境容量

0.12

环境清洁度适游期

旅游资源的区位条件

通达性

0.20

景点地域组合知名度

表12 旅游资源评价记分标准

Tab.12 Scoring standard of tourism resources evaluation

  

观赏游憩使用价值

科学文化艺术价值

旅游资

源的自景观奇特程度身要素

景观完整程度

景观规模状况环境容量

旅游资

环境清洁度

源的环境状况

适游期通达性

旅游资

源的区景点地域组合位条件

知名度

10-8极高极高罕有很完整很好大高度整洁>300天很好很好世界性

8-6高高少有完整好较大无污染

6-4较高较高较少较完整较好一般

4-2一般一般普通不完整一般小

2-0低低极普通极不完整差很小权重0.310.220.080.040.030.040.060.020.060.030.11

2006年 第30卷 第4期VOL.30 NO.4 APR.2006城市规划 CITY PLANNING REVIEW——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J].干旱区地理,2001,24(2):141-145.

17 万绪才,丁登山,汤家法.安徽省山地旅

游资源定量评价与开发[J].山地研究,1998,16(4):291-296.

18 肖星,严江平.旅游资源与开发[M].北京:

中国旅游出版社,2000.280-285.19 邢道隆,王玫.关于旅游资源评价的几

个问题[J].旅游学刊,1987,2(3):13-19.20 鄢志武.旅游资源学[M].武汉:武汉大学

出版社,2003.5.

21 杨桂华,等.旅游资源学[M].云南大学出

版社,1994.

22 杨汉奎.论风景资源的模糊评价[J].自然

资源学报,1987, (1): 54-61.23 杨云良,阎顺.区域旅游资源定量评价研

究 [J].干旱区地理,1999,22(4):10-19.24 杨振之.旅游资源的系统论分析[J].旅游

学刊,1997,12(3):25-29.

25 尹泽生,宋关福.区域旅游资源评价基本

原理[J].旅游学刊,1995,(5):39-42.26 张结魁.区域旅游资源评价体系构想与

实证研究[J].资源科学,2003,25(3):90-97.

27 张志强,徐中民,程国栋.条件价值评估

法的发展与应用[J].地球科学进展,2003,18(3):444-463.

轻度污染中度污染严重污染

<100天差差本县

250-300150-250100-150天天天好好全国性

较好较好省内

一般一般周边地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