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抵帆知识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来源:抵帆知识网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抄写高尔基给儿子的信,理解其中含义,联系实际说说自己的感想。

  4、感受本文语言的清新,选择迁移运用于实践活动。

  5、通过阅读感悟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 “给予”的内涵,并深刻领会“给予是一种快乐”,初步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段话的意义。

  2、教育学生初步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指导看图,导入新课

  1、出示画像(高尔基像)

  同学们,你们知道画中这位老人是谁吗?告诉你们,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中的主人公之一——高尔基。

  (板书:高尔基)

  高尔基是谁呢?预习过课文的同学一定知道,谁能用文中的一句话简单介绍一下?

  (明确: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作家)

  2、简介高尔基

  高尔基是前苏联无产阶级文学的伟大代表,他出生于一个贫苦的木工家庭,早年丧父,寄居外祖父家中。8岁就开始独立谋生,做过各式各样的苦活儿,工余渴求知识的他勤奋读书,终成一位伟大的作家。他的作品很多,著名的有《在人间》、《母亲》、《海燕之歌》等。

  3、揭示课题。

  (1)我们这篇课文中还有一个小主人公,他是谁?

  (明确:文中小主人公是“他的儿子”“他”指“高尔基”)

  (板书:他的儿子)

  (2)老师还没有将文题写完整呢?同学们看还差一个什么字?

  (明确:差一个“和”字。提示学生这篇课文讲述的就是发生在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这对父子间几件事)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看拼音读课文,出声试读课文。

  2、画出带点的词语。

  3、标自然段序号。

  三、教师示范,指导自读。

  1、生字读音指导。

  教师示范,学生跟读,要求学生注意“欣”是前鼻音,“芳”是后鼻音。

  2、结合课后习题3进行“读一读”的训练。

  3、朗读技巧指导。

  本文内涵丰富而深刻,抒情气息浓郁,要求学生朗读时把握好朗读基调。

  4、教师范读,学生体会。

  5、学生再读课文,教师行间巡视,相机指导。

  6、学生轻声齐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

  过渡:经过课文的初读、再读,相信同学们画出的生字字音一定读准了,这些生字应该怎样正确书写呢?

  1、提示“妻、瞧”二字的正确笔顺,这两个字笔画繁多,书写时要学生注意字的形体匀称。

  “芳”要注意把中间一“横”写长一些。“欣”是左右结构,且左右相等。

  2、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教师行间巡视,进行辅导,提示写字姿势。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妻、芳、欣、瞧、镢”,要求学生读出正确读音。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xiu    xin    fang   cha    yan

  (  )养 (  )赏 (  )香 (  )紫(  )红

  二、精读课文,感悟整体。

  1、文中的两位主人公分别是谁?

  (明确:高尔基、他的儿子)

  2、课文中讲述了关与伟大作家高尔基和他的10岁儿子只见几件生活小事。

  (明确是两件生活小事:一是“栽花赏花”二是“写信教子”)

  三、评析第2~5自然段

  1、那些自然段讲述第一件小事?

  (明确:第2~5自然段)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这一自然段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同学们具体谈谈。(有一年、意大利的一个小岛)

  (3)学生是背诵。

  (这一自然段进行了背景交代,简洁明了)

  3、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提问引读:高尔基的儿子几岁了?能不能将“只有”去掉换成“高尔基的儿子十岁”为什么?

  (去掉后就不能体现强调年龄小的意思。而且,这里的“只有”于下一句“还没有镢头那么高”语义紧密相连,去掉了语义久不连贯了)(板书:只有 还没有)

  (3)来到岛上后,他的儿子做了些什么?

  (明确:种花。用文中原句表达)(板书:顾不上 一直 各种各样)

  (4)你们猜一猜,这个小小年龄的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明确:“只有10岁”的儿子这样做,使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向父亲表达爱?)(板书:爱)

  (5)同学们与文中“儿子”年龄相仿,你们有没有向你的家人表达自己的爱?

  (学生自由发言,进行说话训练和传统美德教育)

  (6)试背诵

  4、 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用文中一句话概括这个自然段的大意。

  (明确:儿子种的花全都开了)

  (3)这一自然段写的很美,同学们一定和老师有同感,美在哪儿呢?

  (色:姹紫嫣红; 味:阵阵芳香、引来一直只蜜蜂)

  (4)写作指导及训练,学会课文的写法。

  同学们平时作文时应学会观察,从不同角度去描写事物,这样就会使文章增色。

  5、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高尔基欣赏儿子种的花是心情怎样?

  (明确:“心里说不出的高兴”,“说不出”极言高兴,不仅仅是高兴,还有对远方儿子深深的思念之情,他把“盛开的花朵”比作“儿子红扑扑的脸庞”,由此可见)

  (3)试背诵。

  四、评析第6~9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关于标点符号使用的说明。(两处半引号表示引用了信中的两个自然段,末一句中的单引号和表示信中的引用部分)

  3、提问引读:“我的儿子在岛上留上了美好的东西——鲜花。”

  一句中“美好的东西”指什么?(指鲜花,破折号起解释说明的作用

  4、提问:这封信中最重要的依据是什么?

  (明确:“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更愉快”)

  5、讨论:联系第7、8自然段,理解“给”、“拿”的内涵。

  (明确:“给”是留给人们美好的东西,“拿”即是向人们所取。

  付出永远比索取更令他人和自己愉快)(父亲在信中谆谆教诲自己的儿子,希望他成为一个人个高尚的人,这更是一种博大深沉的爱)(板书:爱)

  6、说话训练:结合实际或联系课文,谈谈自己对“给”,永远比“拿”“愉快”……一句的理解。

  7、试背诵6~9自然段。

  五、播放音乐,指导背诵

  指导: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有一年”、“春天到了”、“傍晚”、“不久”、“你回去了”、“那时候”等词语理解顺序,边想边背。

  第三课时

  一、迁移练习。

  1、练笔。

  三个话题,自选一个

  1、高尔基的儿子读了爸爸的信之后,一定有许多的想法,让我们帮他写一封回信,把心中的想法传达给远方的爸爸。

  2、如果说儿子栽花给高尔基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鲜花,给高尔基带来了愉快;那么高尔基的信给儿子带来的又将是什么呢?请大家从老师这一省略号,展开丰富的联想,选择写一段话。

  3、生活中,你也一定给予过别人美好的东西,当时你的心情也一定非常得愉快,以“给予是一种快乐” 为题,写下当时的情景和你的心情。

  举例如下:

  a、读了您的信……

  b、“给”永远比“拿”快乐

  c、你快乐所以我快乐

  二、拓展与延伸

  高尔基(1868—1936)世界无产阶级的第一个伟大代表。他生于木工家庭,早年丧父,寄居外祖父家。只上到小学三年级,8岁开始发表作品,早期作品多描写俄国沙皇统治下人民的痛苦和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以文艺作品抨击黑暗,宣传革命。曾主持《真理报》文艺栏。著名作品《海燕之歌》、《母亲》等对国际工人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对无产阶级文学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作业设计:

  1、补充习题p31第三项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春天到了,儿子种的花(         )。春风吹来,(          )的花儿(         ),散发出(       ) ,引来了(           )。

  傍晚,彩霞(         )。高尔基 (           ) ,(                ),心里(            )。瞧,那些盛开的花朵(                    )!

  3、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你对“‘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句话的理解,再把你的理解写下来。

  教后记:

  在高尔基给他的儿子的信中有这样一句话: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

  在教学时,我发现学生的理解比较片面,他们往往把这个“给”理解为给别人东西,“拿”则认为是拿人家的东西。这样的理解显然是片面的。于是,我问学生,学了今天的文章,你能用文章中的事例来解释这句话吗?这容易,马上有学生说,高尔基的儿子给高尔基留下了他种下的鲜花,爸爸得到这样美好的东西,很高兴,而高尔基的儿子也十分愉快。这就是“给”比“拿”愉快。于是,我又说生活中这样的事例太多了:你还能举一些吗?学生大同小异,举了这样一些:生1:我们为贫困生捐款,他们得到我们捐的款,就有钱读书了不起,而我们看到他们和我们一样学习,心里也十分愉快。这也是“给”永远比“拿”愉快的一个例子。

  高尔基的这句至理名言涵义深刻,我与学生共同体验了一番,使我们都明白无论何时何地,永远要多给予别人,我相信每个人都这样做、都这样想,我们的世界将更美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dfix.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